蒋涵
古人作文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凤头”是说作品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秀气、漂亮,“豹尾”是说作品的结尾要像豹子尾巴那样有力、刚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常说:“善始善终”才算是一堂优质课。精彩的课堂导入能产生“课伊始,趣已生”之效果。同样,巧妙的课堂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还能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从而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境界。因此,在当下的品德教学中,除了精心设计“导入”新课外,也应注意课堂教学结课的设计,做到善始善终,而不要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课的方法有很多种,方式也很灵活,但不论用哪一种方式,都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结课环节上来,使他们能在课堂快结束时仍能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结尾时应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临时出现的变化以及教师专长等方面灵活选用、机智应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介绍几种常见的结课艺术。
一、我是小小活动家,现学现卖样样佳——活动式结课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这符合儿童的天性和认知规律。”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课堂结尾,学生的身心已很疲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课时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1.情境体验活动
由于《品德和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本身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不少教学内容都可在学生的周围找到可供实践体验的对象和情境,课堂实践提高了品德课的教学信度,有利于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最终达到知、情、意、行完美统一的目标。
【案例一】《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 第一单元 第四课 《我是小学生》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解放军叔叔是怎么训练的!同时老师也希望我们小朋友能够像我们的解放军叔叔那样,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学生瞪大了眼睛盯着录像,不断地发出哇哇的赞叹之声,羡慕佩服之情溢于言表,有个学生不禁叫了起来:“我也要做解放军叔叔,和他们一样!”所有的学生也纷纷表示愿意像解放军叔叔那样做得好,不仅在认识上有了提高,而且也为今后的行动定了目标,整个课堂进入高潮!
其实,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年龄特点,在结课时组织学生玩玩游戏,画画图,做做东西,辨辨行为、演演小品等,使结课体验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
2.社会实践活动
《品德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明确要求“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实际上,如果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项日常必须坚持做的工作:或关注所在的社区,或关注所在的学校,或关注所在的城市,这对培养孩子从小关心自己生活的环境,养成良好的习惯,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为将来能真正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厚实的认识基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在结课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入生活,去观察,去体验。
【案例二】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 第三单元 第三课 《劳动成果要珍惜》
师: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食堂的叔叔阿姨是怎么为我们服务的?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去参观学校食堂,学生们亲眼目睹工作人员淘米、洗菜、切肉,挥汗如雨,对他们劳动之繁重深有感触。后来,他们采访了食堂负责人赵叔叔,让他说说对同学们的希望,在叔叔呼唤“小朋友,不要再浪费来之不易的粮食”时,学生们都露出了羞愧的面容。实地、实景、实情,深深触动了幼小的心灵,大家都纷纷表现出了对浪费行为的反对、厌恶,并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节约措施。
二、画龙点睛概综合,知其所得善思考——点拨总结式结课
文学名家常言:“好的结果,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点拨总结式结课,即在一堂课结束时,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点拨总结是许多教师课堂上最常用的结课方法。总结可以由教师来做,但更提倡由学生自己来做,教师在必要时加以补充和完善。这种结课方法看上去很简单,但要运用得恰当也是很有学问的。
【案例三】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 第一单元 第一课《天生我材必有用》
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各自拿镜子找自己的优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适时总结出镜子中的自己就是“明日之星”。所以面对疑惑的目光,面对信任的眼神、面对微笑,我们会一起高声说:“我能行!”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在这则案例中,教师巧妙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述、比较、发现来感受体验,对课文进行了总结。教师在聆听学生的同时,概括归纳,让学生的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是有效而精彩的结课方式。
三、水花相荡成涟漪,石块对击发灵光——首尾呼应式结课
写文章一般都要注意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堂好的课,一般都能注意到首尾连接,前后呼应。有因有果,浑然一体,形成一种整体感。
【案例四】《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 第二单元 第一课《我来画棵家庭树》
在揭趣导入后,教师出示了一棵小树,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教师告诉学生:“这可是一棵神奇的树!它的名字叫作‘家庭树,你猜猜里面会是谁?”
在结课时总结,要认识家庭树上那么多成员真不容易啊,我们不仅要互相认识,互相了解,还要互相关心!让我们再来重新认识一下他们吧!(一起认识家庭树上的成员,结束课)
教师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入新课,用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那么,课堂结尾时,不忘记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新课导入时所提出的问题,消除悬念,这样既巩固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又照应了开头,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
四、意犹未尽留此时,精彩纷呈等下回——悬念式结课
叶圣陶曾说过:“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是结尾最忌的却是真的完了。”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结课时常常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找个“节骨眼儿”上“刹车”,造成悬念,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却戛然而止,使 “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待。尤其对上下两节课的内容和形式均有密切联系时,更适用于悬念式结课。这样,此刻的“尾”就成了彼课的“头”,使新旧课之间有了连接,把一次一次的课堂教学连贯起来!
【案例五】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 第一单元 第二课《老师,您好》
教师在结课时问小朋友:“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会用怎样的方式来表示对老师节日的祝贺呢?”学生畅所欲言。这样的结尾,给人回味无穷的感觉,既吸引了学生,也注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在下节课中,完全可以承接今天的结课内容来进行新的教学。
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延伸式结课
事物是联系的,又是变化的。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其联系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运动的、发展的。延伸式结课就是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向课外延续、向实践伸展的一种教学方式。作为品德课,教师更应该把课尾作为联系课内与课外,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扩展,开辟“第二课堂”。著名教育家赞可夫就说过:“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延伸式结课正是为使“教室的天地”开阔些,再开阔些。
【案例六】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 第一单元 第一课《美丽的校园》
师:原来我们的校园那么美丽!现在就让我们去欣赏她的美!用我们善于发现的眼,去看见更多的美吧!
教师最后再带领学生参观我们美丽的校园,这次看的感受肯定是和教学前的感受是不同的!在第二课时结束时,可进行“啄木鸟行动”的活动,人人做安全小卫士,人人有双雪亮的眼睛,遇见不安全的行为能上前劝阻!我们的行动不仅仅在于课内,更多的,我们在课外寻找着……
六、情到深处言无尽,爱到浓时语无穷——情境式结课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课程的主体,他们是真实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丰富的情感、语言激发学生,调动他们的心理活动、思想活动,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情境式结课是以教学情境为凭借,在课末创设出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的一种教学方式。就教学的非智力因素而言,其方式特点是:以情感人,以意境陶冶人的心灵情感,推动内化认知。
【案例七】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 第二单元 第一课《我喜欢我们班》
第一课时的课末通过讲述快乐树的瞬间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相信快乐树会在我们班的大家庭中越长越茂盛!
第二课时的课末则畅游激趣,互相找朋友,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生活在这个班级多么快乐!
到了第三课时,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内化了学生的认知,学生拿着亲手制作的名片,与好朋友分享!生活在这个班级,真好!
这样的课堂处处充满激情,处处充满智慧,处处闪动教师高超技艺的灵光。将文本蕴含的情感进行恰到好处的加工、提炼,以情生情,学生的认识在情感中提高,学生的情感在认识中得到教育。我在班中伙伴多,我爱我们班!
当然,结课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幽默式、讨论比较式、评论反馈式、学习励志式等。结课的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但不论何种技巧,都应给学生有一种“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的感觉。
一个良好的结尾是课堂教学的巩固,是课堂教学的升华,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让我们的结课使学生达到“唯恐聆取之不周,不知铃声之既响”的效果吧。让学生带着思考下课堂,让学生带着激情下课堂,让学生不想离开课堂。
(浙江省杭州市星洲小学 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