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田
浅表淋巴结肿大是临床常见症状,可发生在头部和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多处体表部位。超声检查往往是医师首选的一线诊断方法,具有无损伤、费用少、效果佳的优点,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非常重要的影像学资料,对制定下一步治疗计划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中,由于良恶性病变临床处理方法区别巨大,误诊误判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超声所提示的初步诊断意见对患者及医师的诊疗方案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有更加准确敏感的良恶性淋巴结的超声鉴别指标,来为超声诊断医师提供较可靠的鉴别点。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既往于我院行彩超检查并有明确病理结果的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对比分析良、恶性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指标的不同,以探讨各项超声诊断指标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回顾2011年1月-2014年5月于我院行超声检查的87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查出肿大淋巴结157枚。所有患者均于我院行全身性淋巴结检查,彩超检查后均行淋巴结活检术,淋巴瘤、转移癌、淋巴结结核、炎性病变及反应性增生等病理结果明确。据淋巴结活检所得病理结果的良恶性将78例患者分为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具体分布情况试验方法:采用西门子S2000型号和GEpro v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MHz,观察小于6cm深度的浅表淋巴结,患者取仰卧位,一次用彩超检查患者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肿大淋巴结。二维灰度扫描情况下,记录患者淋巴结数目、短径、长短径比值、淋巴结门是否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现象情况下,观察记录患者血流类型、阻力指数、血流分布特点等指标,对比分析良性组与恶性组各项超声检测质量标准是否有差异。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用非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用X2检验来比较,取P<0.05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实验病例共87例,其中良性病变病例42例,肿大淋巴结73枚;恶性病变病例45例,肿大淋巴结75枚。良恶性淋巴结短径为(0.66±0.21vs0.67±0.41)cm,长短径比例为(2.08±0.12vs1.33±0.14),皮髓质比例为(1.96±0.12vs2.46±0.12),阻力指数为(0.65±0.04vs0.78±0.02)。经统计学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短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短径比例、皮髓质比例、阻力指数、血流分布类型之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以边缘性血流分布为恶性病变诊断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恶性浅表肿大淋巴结病变的敏感性为79.04%,特异性为84.56%。
讨论
鉴于彩超检查的无创性、简便性和有效性[1],它被广泛应用于实性病变的影像学检查中,作为患者浅表淋巴结肿大首选检查项目,超声检查在初步诊断中担当重要角色。我们通过回顾性对比于我院就诊的浅表淋巴结肿大病例,对比了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肿大淋巴结在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下的各项影像学指标,以筛选出对鉴别良恶性淋巴结肿的高敏感性指标,来指导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
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方面,我们主要对比了阻力指数和血流分布两项指标,发现良恶性组的区别均具有较明显的统计学意义。阻力指教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反映血管阻力状况的最常用的客观指标,具有准确度高,重复性较等特点[2]。作者所统计良恶性组的阻力指数为(0.65±0.04vs0.78±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彩超资料中发现恶性组淋巴结血流分布不均匀,考虑可能与淋巴结各部位恶性细胞浸润破坏有关,恶性淋巴结组织破坏导致结构紊乱,血流信号增加,血管扭曲度增大,阻力指数相对较大。相对而言,良性淋巴结病变结构破坏较轻,内部结构较规整血流信号低,阻力指数较小。
对于浅表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彩超是非常实用的首选诊断方法,在灰度成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方面,长短经比值、皮髓质比值、阻力指数、血流分布等指标都可以为我们提供鉴别指标,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发现一个是绝对准确的超声诊断指标,来有效地鉴别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良恶性。因此临床上应综合各项彩超检查指标,综合评价,必要时结合细针穿刺或活检病理检查才能得出相对准确度高的诊断意见。随着造影等新技术的应用,彩超检查对于浅表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准确度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建荣,聂月娟.昌国兴超声在浅表淋巴结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6(8):631-633.
[2]刘青,于铭,苏海砾,等.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8(2):142-145.
浅表淋巴结肿大是临床常见症状,可发生在头部和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多处体表部位。超声检查往往是医师首选的一线诊断方法,具有无损伤、费用少、效果佳的优点,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非常重要的影像学资料,对制定下一步治疗计划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中,由于良恶性病变临床处理方法区别巨大,误诊误判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超声所提示的初步诊断意见对患者及医师的诊疗方案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有更加准确敏感的良恶性淋巴结的超声鉴别指标,来为超声诊断医师提供较可靠的鉴别点。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既往于我院行彩超检查并有明确病理结果的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对比分析良、恶性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指标的不同,以探讨各项超声诊断指标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回顾2011年1月-2014年5月于我院行超声检查的87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查出肿大淋巴结157枚。所有患者均于我院行全身性淋巴结检查,彩超检查后均行淋巴结活检术,淋巴瘤、转移癌、淋巴结结核、炎性病变及反应性增生等病理结果明确。据淋巴结活检所得病理结果的良恶性将78例患者分为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具体分布情况试验方法:采用西门子S2000型号和GEpro v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MHz,观察小于6cm深度的浅表淋巴结,患者取仰卧位,一次用彩超检查患者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肿大淋巴结。二维灰度扫描情况下,记录患者淋巴结数目、短径、长短径比值、淋巴结门是否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现象情况下,观察记录患者血流类型、阻力指数、血流分布特点等指标,对比分析良性组与恶性组各项超声检测质量标准是否有差异。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用非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用X2检验来比较,取P<0.05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实验病例共87例,其中良性病变病例42例,肿大淋巴结73枚;恶性病变病例45例,肿大淋巴结75枚。良恶性淋巴结短径为(0.66±0.21vs0.67±0.41)cm,长短径比例为(2.08±0.12vs1.33±0.14),皮髓质比例为(1.96±0.12vs2.46±0.12),阻力指数为(0.65±0.04vs0.78±0.02)。经统计学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短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短径比例、皮髓质比例、阻力指数、血流分布类型之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以边缘性血流分布为恶性病变诊断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恶性浅表肿大淋巴结病变的敏感性为79.04%,特异性为84.56%。
讨论
鉴于彩超检查的无创性、简便性和有效性[1],它被广泛应用于实性病变的影像学检查中,作为患者浅表淋巴结肿大首选检查项目,超声检查在初步诊断中担当重要角色。我们通过回顾性对比于我院就诊的浅表淋巴结肿大病例,对比了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肿大淋巴结在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下的各项影像学指标,以筛选出对鉴别良恶性淋巴结肿的高敏感性指标,来指导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
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方面,我们主要对比了阻力指数和血流分布两项指标,发现良恶性组的区别均具有较明显的统计学意义。阻力指教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反映血管阻力状况的最常用的客观指标,具有准确度高,重复性较等特点[2]。作者所统计良恶性组的阻力指数为(0.65±0.04vs0.78±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彩超资料中发现恶性组淋巴结血流分布不均匀,考虑可能与淋巴结各部位恶性细胞浸润破坏有关,恶性淋巴结组织破坏导致结构紊乱,血流信号增加,血管扭曲度增大,阻力指数相对较大。相对而言,良性淋巴结病变结构破坏较轻,内部结构较规整血流信号低,阻力指数较小。
对于浅表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彩超是非常实用的首选诊断方法,在灰度成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方面,长短经比值、皮髓质比值、阻力指数、血流分布等指标都可以为我们提供鉴别指标,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发现一个是绝对准确的超声诊断指标,来有效地鉴别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良恶性。因此临床上应综合各项彩超检查指标,综合评价,必要时结合细针穿刺或活检病理检查才能得出相对准确度高的诊断意见。随着造影等新技术的应用,彩超检查对于浅表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准确度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建荣,聂月娟.昌国兴超声在浅表淋巴结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6(8):631-633.
[2]刘青,于铭,苏海砾,等.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8(2):142-145.
浅表淋巴结肿大是临床常见症状,可发生在头部和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多处体表部位。超声检查往往是医师首选的一线诊断方法,具有无损伤、费用少、效果佳的优点,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非常重要的影像学资料,对制定下一步治疗计划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中,由于良恶性病变临床处理方法区别巨大,误诊误判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超声所提示的初步诊断意见对患者及医师的诊疗方案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有更加准确敏感的良恶性淋巴结的超声鉴别指标,来为超声诊断医师提供较可靠的鉴别点。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既往于我院行彩超检查并有明确病理结果的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对比分析良、恶性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指标的不同,以探讨各项超声诊断指标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回顾2011年1月-2014年5月于我院行超声检查的87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查出肿大淋巴结157枚。所有患者均于我院行全身性淋巴结检查,彩超检查后均行淋巴结活检术,淋巴瘤、转移癌、淋巴结结核、炎性病变及反应性增生等病理结果明确。据淋巴结活检所得病理结果的良恶性将78例患者分为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具体分布情况试验方法:采用西门子S2000型号和GEpro v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MHz,观察小于6cm深度的浅表淋巴结,患者取仰卧位,一次用彩超检查患者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肿大淋巴结。二维灰度扫描情况下,记录患者淋巴结数目、短径、长短径比值、淋巴结门是否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现象情况下,观察记录患者血流类型、阻力指数、血流分布特点等指标,对比分析良性组与恶性组各项超声检测质量标准是否有差异。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用非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用X2检验来比较,取P<0.05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实验病例共87例,其中良性病变病例42例,肿大淋巴结73枚;恶性病变病例45例,肿大淋巴结75枚。良恶性淋巴结短径为(0.66±0.21vs0.67±0.41)cm,长短径比例为(2.08±0.12vs1.33±0.14),皮髓质比例为(1.96±0.12vs2.46±0.12),阻力指数为(0.65±0.04vs0.78±0.02)。经统计学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短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短径比例、皮髓质比例、阻力指数、血流分布类型之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以边缘性血流分布为恶性病变诊断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恶性浅表肿大淋巴结病变的敏感性为79.04%,特异性为84.56%。
讨论
鉴于彩超检查的无创性、简便性和有效性[1],它被广泛应用于实性病变的影像学检查中,作为患者浅表淋巴结肿大首选检查项目,超声检查在初步诊断中担当重要角色。我们通过回顾性对比于我院就诊的浅表淋巴结肿大病例,对比了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肿大淋巴结在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下的各项影像学指标,以筛选出对鉴别良恶性淋巴结肿的高敏感性指标,来指导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
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方面,我们主要对比了阻力指数和血流分布两项指标,发现良恶性组的区别均具有较明显的统计学意义。阻力指教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反映血管阻力状况的最常用的客观指标,具有准确度高,重复性较等特点[2]。作者所统计良恶性组的阻力指数为(0.65±0.04vs0.78±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彩超资料中发现恶性组淋巴结血流分布不均匀,考虑可能与淋巴结各部位恶性细胞浸润破坏有关,恶性淋巴结组织破坏导致结构紊乱,血流信号增加,血管扭曲度增大,阻力指数相对较大。相对而言,良性淋巴结病变结构破坏较轻,内部结构较规整血流信号低,阻力指数较小。
对于浅表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彩超是非常实用的首选诊断方法,在灰度成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方面,长短经比值、皮髓质比值、阻力指数、血流分布等指标都可以为我们提供鉴别指标,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发现一个是绝对准确的超声诊断指标,来有效地鉴别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良恶性。因此临床上应综合各项彩超检查指标,综合评价,必要时结合细针穿刺或活检病理检查才能得出相对准确度高的诊断意见。随着造影等新技术的应用,彩超检查对于浅表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准确度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建荣,聂月娟.昌国兴超声在浅表淋巴结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6(8):631-633.
[2]刘青,于铭,苏海砾,等.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8(2):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