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怀莲 姚成龙 张同爱
【摘要】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0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分成治疗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全部开展常规护理方式,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开展优质护理的治疗组临床护理效果相比观察组更优秀,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开展优质护理操作,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概率,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因为长时间严重的心肌缺血而造成的心脏心肌急性坏死。此项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发病急促,病情发展程度凶险,同时预后效果较差,有较高的病死率,不但对患者的各项身体组织器官有严重的损伤,而且对心理承受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1]。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实行优质护理操作,效果显著,现将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0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40~84岁,平均年龄61.2±2.3岁,所有患者神志全部清醒。随机将两组患者分成治疗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治疗组使用优质护理,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优质护理的主要内容包含了以下几方面:①心理护理: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营造一个清静、整洁的治疗环境,保持患者病房内的空气清新,空间布置和谐有序,各种物品的有序摆放等等,使得患者能够有乐观积极健康的心态,能够以最好的姿态迎战疾病。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和患者家属做密切交流,积极对患者做心理鼓励,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拉近护患关系,并且多和患者交谈,使其能够确切了解各项疾病方面的知识,对患者实行精心的护理,强化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治疗。②疼痛护理:一般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都是急且猛,并且同时存在胸痛,所以护理人员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疼痛特征、持续时间等,患者因为剧烈的疼痛因为会出现躁郁不安的情绪,会伴随着患者出现心肌耗氧量以及心脏负荷加剧的情况,使得患者的心力衰竭情况加剧,因此需要尽快的开展疼痛解除治疗,可以选择使用吗啡做止痛。③睡眠护理: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才能够保证疾病恢复效果,同时需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良好的病房环境,使其能够得到最佳的休息质量。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尽可能的将各种检查工作安排在白天完成,晚上尽量的让患者能够安睡。如果患者存在精神衰弱的情形,不能够安然入睡,那么可以选择对患者对镇静干预护理,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④健康宣教:各种临床健康教育计划不能够少,需要详细制定,同时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的阐述患者的病情进展,按照医生的叮嘱为患者安排饮食,一般是易消化的流食及半流食。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同时因为有些患者年纪较大,记忆减弱,护理人员需要有更多的耐心为其讲述,监督患者用药,切不可出现误服漏服而造成的患者生命安全危险。
观察指标:对患者使用焦虑自评表以及抑郁自评表,分别评测患者入院前以及优质护理干预7天后的情况。
统计学分析:本组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手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在实行护理干预前后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两组护理干预后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参见表1。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患者出现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同时存在心律失常、休克以及心力衰竭、死亡等情况,全部类属于相对严重的疾病类型,在内科中有较高的出现率同时病情相对严重[2]。一般临床伴有窒息、出汗以及恐惧和焦虑等负性情绪。
优质护理就是使得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全部处于最佳的模式之中,强化患者最治疗康复的信心,使得患者的疾病康复效果突出,同时重视患者心理的舒适与满意度[3]。护理工作人员在常规的护理工作基础上,不可缺少对优质护理的研究,同时将研究的成果使用在临床疾病的应用过程中,注重患者的感受,提升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4]。众多研究资料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病症,对患者的病情康复有较大的阻碍。同时不健康的心理情绪也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开展优质护理工作,提升患者对生活的积极性与乐观程度有显著效用[5]。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针对心肌梗死患者开展全面优质的护理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6]。在本次研究中对我院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有效提升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出现概率的同时也使得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恢复作用。
总而言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开展优质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概率,能够较大程度的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效果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蒿光艳,杨雪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与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0(5):340-341.
[2]郑爱华.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及护理探讨[J].健康大视野医学手册,2010,3(3):63-64.
[3]杜秀丽,姜亚芳.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38(10):761-765
[4]刘萍,毕君富,廖芝顺,黄秀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2(24):3725-3726.
[5]董爱霞,金蓉,马爱琴.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4):15-16.
[6]廖容,彭锐.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4):151-152.
【摘要】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0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分成治疗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全部开展常规护理方式,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开展优质护理的治疗组临床护理效果相比观察组更优秀,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开展优质护理操作,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概率,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因为长时间严重的心肌缺血而造成的心脏心肌急性坏死。此项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发病急促,病情发展程度凶险,同时预后效果较差,有较高的病死率,不但对患者的各项身体组织器官有严重的损伤,而且对心理承受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1]。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实行优质护理操作,效果显著,现将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0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40~84岁,平均年龄61.2±2.3岁,所有患者神志全部清醒。随机将两组患者分成治疗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治疗组使用优质护理,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优质护理的主要内容包含了以下几方面:①心理护理: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营造一个清静、整洁的治疗环境,保持患者病房内的空气清新,空间布置和谐有序,各种物品的有序摆放等等,使得患者能够有乐观积极健康的心态,能够以最好的姿态迎战疾病。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和患者家属做密切交流,积极对患者做心理鼓励,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拉近护患关系,并且多和患者交谈,使其能够确切了解各项疾病方面的知识,对患者实行精心的护理,强化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治疗。②疼痛护理:一般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都是急且猛,并且同时存在胸痛,所以护理人员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疼痛特征、持续时间等,患者因为剧烈的疼痛因为会出现躁郁不安的情绪,会伴随着患者出现心肌耗氧量以及心脏负荷加剧的情况,使得患者的心力衰竭情况加剧,因此需要尽快的开展疼痛解除治疗,可以选择使用吗啡做止痛。③睡眠护理: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才能够保证疾病恢复效果,同时需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良好的病房环境,使其能够得到最佳的休息质量。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尽可能的将各种检查工作安排在白天完成,晚上尽量的让患者能够安睡。如果患者存在精神衰弱的情形,不能够安然入睡,那么可以选择对患者对镇静干预护理,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④健康宣教:各种临床健康教育计划不能够少,需要详细制定,同时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的阐述患者的病情进展,按照医生的叮嘱为患者安排饮食,一般是易消化的流食及半流食。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同时因为有些患者年纪较大,记忆减弱,护理人员需要有更多的耐心为其讲述,监督患者用药,切不可出现误服漏服而造成的患者生命安全危险。
观察指标:对患者使用焦虑自评表以及抑郁自评表,分别评测患者入院前以及优质护理干预7天后的情况。
统计学分析:本组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手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在实行护理干预前后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两组护理干预后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参见表1。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患者出现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同时存在心律失常、休克以及心力衰竭、死亡等情况,全部类属于相对严重的疾病类型,在内科中有较高的出现率同时病情相对严重[2]。一般临床伴有窒息、出汗以及恐惧和焦虑等负性情绪。
优质护理就是使得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全部处于最佳的模式之中,强化患者最治疗康复的信心,使得患者的疾病康复效果突出,同时重视患者心理的舒适与满意度[3]。护理工作人员在常规的护理工作基础上,不可缺少对优质护理的研究,同时将研究的成果使用在临床疾病的应用过程中,注重患者的感受,提升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4]。众多研究资料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病症,对患者的病情康复有较大的阻碍。同时不健康的心理情绪也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开展优质护理工作,提升患者对生活的积极性与乐观程度有显著效用[5]。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针对心肌梗死患者开展全面优质的护理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6]。在本次研究中对我院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有效提升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出现概率的同时也使得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恢复作用。
总而言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开展优质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概率,能够较大程度的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效果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蒿光艳,杨雪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与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0(5):340-341.
[2]郑爱华.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及护理探讨[J].健康大视野医学手册,2010,3(3):63-64.
[3]杜秀丽,姜亚芳.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38(10):761-765
[4]刘萍,毕君富,廖芝顺,黄秀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2(24):3725-3726.
[5]董爱霞,金蓉,马爱琴.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4):15-16.
[6]廖容,彭锐.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4):151-152.
【摘要】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0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分成治疗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全部开展常规护理方式,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开展优质护理的治疗组临床护理效果相比观察组更优秀,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开展优质护理操作,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概率,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因为长时间严重的心肌缺血而造成的心脏心肌急性坏死。此项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发病急促,病情发展程度凶险,同时预后效果较差,有较高的病死率,不但对患者的各项身体组织器官有严重的损伤,而且对心理承受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1]。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实行优质护理操作,效果显著,现将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0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40~84岁,平均年龄61.2±2.3岁,所有患者神志全部清醒。随机将两组患者分成治疗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治疗组使用优质护理,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优质护理的主要内容包含了以下几方面:①心理护理: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营造一个清静、整洁的治疗环境,保持患者病房内的空气清新,空间布置和谐有序,各种物品的有序摆放等等,使得患者能够有乐观积极健康的心态,能够以最好的姿态迎战疾病。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和患者家属做密切交流,积极对患者做心理鼓励,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拉近护患关系,并且多和患者交谈,使其能够确切了解各项疾病方面的知识,对患者实行精心的护理,强化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治疗。②疼痛护理:一般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都是急且猛,并且同时存在胸痛,所以护理人员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疼痛特征、持续时间等,患者因为剧烈的疼痛因为会出现躁郁不安的情绪,会伴随着患者出现心肌耗氧量以及心脏负荷加剧的情况,使得患者的心力衰竭情况加剧,因此需要尽快的开展疼痛解除治疗,可以选择使用吗啡做止痛。③睡眠护理: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才能够保证疾病恢复效果,同时需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良好的病房环境,使其能够得到最佳的休息质量。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尽可能的将各种检查工作安排在白天完成,晚上尽量的让患者能够安睡。如果患者存在精神衰弱的情形,不能够安然入睡,那么可以选择对患者对镇静干预护理,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④健康宣教:各种临床健康教育计划不能够少,需要详细制定,同时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的阐述患者的病情进展,按照医生的叮嘱为患者安排饮食,一般是易消化的流食及半流食。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同时因为有些患者年纪较大,记忆减弱,护理人员需要有更多的耐心为其讲述,监督患者用药,切不可出现误服漏服而造成的患者生命安全危险。
观察指标:对患者使用焦虑自评表以及抑郁自评表,分别评测患者入院前以及优质护理干预7天后的情况。
统计学分析:本组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手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在实行护理干预前后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两组护理干预后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参见表1。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患者出现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同时存在心律失常、休克以及心力衰竭、死亡等情况,全部类属于相对严重的疾病类型,在内科中有较高的出现率同时病情相对严重[2]。一般临床伴有窒息、出汗以及恐惧和焦虑等负性情绪。
优质护理就是使得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全部处于最佳的模式之中,强化患者最治疗康复的信心,使得患者的疾病康复效果突出,同时重视患者心理的舒适与满意度[3]。护理工作人员在常规的护理工作基础上,不可缺少对优质护理的研究,同时将研究的成果使用在临床疾病的应用过程中,注重患者的感受,提升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4]。众多研究资料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病症,对患者的病情康复有较大的阻碍。同时不健康的心理情绪也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开展优质护理工作,提升患者对生活的积极性与乐观程度有显著效用[5]。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针对心肌梗死患者开展全面优质的护理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6]。在本次研究中对我院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有效提升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出现概率的同时也使得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恢复作用。
总而言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开展优质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概率,能够较大程度的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效果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蒿光艳,杨雪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与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0(5):340-341.
[2]郑爱华.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及护理探讨[J].健康大视野医学手册,2010,3(3):63-64.
[3]杜秀丽,姜亚芳.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38(10):761-765
[4]刘萍,毕君富,廖芝顺,黄秀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2(24):3725-3726.
[5]董爱霞,金蓉,马爱琴.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4):15-16.
[6]廖容,彭锐.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4):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