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虚拟社会中人的存在的新时代特征

2014-08-08 08:05毕君苟锐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交往

毕君 苟锐

摘要:

通过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存在论出发,论证了虚拟社会中人的存在、人们交往方式的演变,以及虚拟社会中人存在的新时代特征,分析了虚拟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各方面的改变,展望了越来越虚拟的现实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特点。

关键词:人的存在;交往;虚拟社会

人类文明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虚拟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如此透彻地深入到我们生存、学习、工作之中,探明虚拟社会中人的存在的新时代特征,有助于改善我们的认识方式和实践形式,从而全方位地改革人的存在方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存在就其实质而言,它是在人类历史变革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人类社会历史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界限正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进行模糊交融并且现实社会越来越虚拟的当下,人的存在以鲜明的新时代特征呈现在世人面前。探明人的存在方式的变革和更替,把握人的存在方式的新时代特征,有助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存在理论,并且对解决虚拟社会中出现的人的存在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虚拟化对人的存在方式究竟有什么影响?虚拟社会中人的存在有哪些新时代特征?

一、虚拟社会中的交往由“人际交往”转为“人机交往”

随着虚拟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虚拟逐渐融入到人类的各种交往意识中,人的交往方式、手段、内容等出现了虚拟时代的新形态。虚拟社会中的交往方式由传统的具象化变为虚拟化,传统交往手段的单一化到现代的智能化,传统交往内容的片面化到全面化。

传统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是“人—人”,交往的对象是具体的个体或群体,并且是直观的面对面、能够感受到的“人际”交往关系;在虚拟时代人的交往方式变为“人—机—信号—符号—机—人”, 交往对象被符号所代替,交往关系变为通过媒介进行输出的虚拟“人机”关系。这与传统中人与人间的交往方式不同,是一种与机器互动的交往方式。

传统的交往手段是单一的,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交往手段发生了质的飞跃。借助于虚拟技术交往手段逐渐符号化、数字化、智能化,如,在一台计算机上编辑简短的二进制代码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就能将信息遍布于全世界的每个角落;在相隔万里的两地通过虚拟网络就能达到信息交流互通等。

传统交往需要特定的时间及场景,交往的内容也比较片面,而虚拟社会中的交往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限制,交往内容也相对全面。虚拟的交往使交往者通过虚拟实在的音像和传感系统产生身临其境的虚拟幻觉,在虚拟中实践;通过虚拟现场外的实在感知场景进行授课、展示、互动等达到远程展示的效果;通过网络传输模拟画面及语音传输,使交往双方都能亲身感受到对方的真实存在,达到交往的真实化,内容的全面化。

二、虚拟社会中的“网我”对现实“本我”和“真我”的双重关系

弗洛伊德把个体的“我”理解为一个具体的有内在心理结构的“我”,即所谓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先天的我,即按本能行动的我,“自我”和“超我”则是后天形成的,是社会陶冶的我。而随着虚拟社会中虚拟空间的数字化、信息化、开放化、时空化、聚集化等新时代特征的呈现,人的肉体被信息技术化地搁置了,已经信息化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网我”展现完美的“本我”和“真我”

虚拟社会时代的到来,为“本我”完美的表现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方式。虚拟比现实社会中更易修饰和包装自己,在这里你可以“身体缺陷”“个性张扬”“独树一帜”等,虚拟可以掩盖“本我”的缺点,彰显“真我”的亮点。虚拟社会中通过展示“本我”的个性,利用虚拟资源促进自身的需要满足,赢得虚拟的追随者,使“网我”成为虚拟社会中的“知名人士”。

(二)过分修饰的“网我”易使“真我”成为迷失方向的“电子人”

由于“网我”的虚拟空间具有自由化、随意性、群体化、虚拟资源丰富性等特征,“网我”在此空间可以随意编加“真我”所不具有的物质特性,可以把素未谋面的人联系在一起这使其很易产生过于夸大和过分装饰现实的“真我”, 使虚拟中的“网我”被无限放大,这样就会导致“网我”与现实社会的疏离,使“真我”成为迷失方向、孤独冷漠的“电子人”。

三、虚拟社会使“权利”进行重新赋予和分散

虚拟社会所带来的舆论自由是之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所无法比拟的,它赋予人们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审视自由,使权利敞开于虚拟网络的大千世界之中,任我们何时何地都可以查阅和读取,促使多领域“权利”多元化、民主化、平等化、全民化等。

虚拟社会中的“权利”是分散式的,普通个体都有权利使用虚拟的全民化来弱化传统社会的权利集中化缺陷,使人的存在更具公平性。

现实社会越来越虚拟的社会中人的存在具有由人机到人际的交往方式的转换、“网我”与“本我”的相互超越等显著时代特征,因此要求我们能学会处理好特征内部间的双重矛盾,突出虚拟社会中人的存在的健康、积极、向善、促进人类发展的方面,沿着正确的方向促进人的存在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玉祥.“网络时代”与人的存在方式变革[J],求是学刊,2001(01)

[2]朱敏.网络社会与人的存在方式[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08)

[3]郑元景.虚拟生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交往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交往框架的构建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