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辽代木结构建筑营造技术

2014-08-08 02:13朱涵瑞杨一帆
山西建筑 2014年36期
关键词:观音阁木塔应县

朱涵瑞 杨一帆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32)

谈辽代木结构建筑营造技术

朱涵瑞 杨一帆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32)

对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和山西应县木塔进行了比较,从平面、构架、斗拱、小木作等方面入手,系统分析了辽代重层木结构建筑的营造技术要点,对我国古代建筑结构的进一步研究有重要意义。

木结构,营造技术,木塔,楼阁

1 概述

独乐寺位于天津蓟县城内西街,原建年代不可考,据《日下旧闻》卷三十引《盘山志》称:“独乐寺不知创自何代,至辽时重修……修观音阁,以统和二年(公元984年)冬十月再建……”至此,学术上目前认为观音阁的建造年代为辽统合二年(公元984年)。观音阁位于独乐寺寺内,是其核心建筑,主体虽曾得到修葺,但建筑原构件仍旧为辽代的原物。

观音阁是一座典型的阁殿型构架的建筑,平面为金厢斗底槽形式,分为内槽和外槽。外观两层实际为三层,总高19.73 m(见图1)。

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应县佛宫寺内。塔始建于辽清二年(1056年),金明昌二年~六年(1191年~1195年)做过一次大修。塔身的主体结构全部为辽代木结构,在近现代的保护维修工程中才加入了一些钢铁构件。可谓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辽代建筑。

释迦塔是一座八边形塔,外观五层,实际内部九层(四暗五明)。塔身首层带有副阶,与腰檐组合成重檐形式,其余各层皆为单檐。攒尖顶塔顶又冠以9.9 m高的铸铁塔刹,使塔的总高度达到67.31 m,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塔(见图2)。

2 平面

观音阁三层平面的柱网形式相同,但每层的梁额布局有所差别,目的是为了能够放置通达三层高的观音塑像,再加上叉柱造的构造方式和柱的侧脚,导致各层的开间、进深尺寸大小不等。这种平面形式与应县木塔平面类似,都从下往上层层缩进。观音阁一层平面为内外两圈柱子(见图3);二层结构层的中部为空井,仅在内柱与外柱之间铺设楼板;三层平面在内柱间留有六角形空井,与观音像平面保持吻合。

应县木塔平面为正八边形,且有内槽外槽之分(见图4)。第一层的副阶,每面分成三间,呈围廊形。塔身外部檐柱以砖砌厚墙包裹,仅留南北二门开洞。塔内有一圈内柱,同样包裹在厚墙之中,内外墙之间留出一条狭窄的过道。二层~五层皆为内外两圈柱子,外柱共24根,将每面分为三间,但开间不等。塔身各层平面的绝对尺寸不同,层层向内收缩,各层柱头尺寸通面宽以1.5辽尺的比率缩小。木塔在西南侧放置登塔扶梯,同样,观音阁的扶梯也位于西南侧。

3 构架

相比较应县木塔与独乐寺观音阁的平面,虽然一个是八边形,一个是长方形,但是均由内外两圈柱子构成,其构架形式是相似的。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说:“各层本身自成其完备的构架,堆叠在下一层之上,略如欧洲建筑所谓Super posed order。各层的柱、每周圈在柱头上皆以阑额或内额并普拍枋相联。各柱头上施斗拱,内外斗拱之间以乳袱或枋相联络,而使各层各自成为完整之构架。由断面上一望而此点了然。[1]”

观音阁构架由三层框架叠落而成,每一层均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由柱、梁、额、斗拱组合而成。三者所不同的是首层和平座层均由内、外两圈柱子与其间的梁、额、斗拱构成回字形梁架,中部是空的。在框架的水平方向,有两种斜梁:第一种是处于建筑四角的四组递角栿,每组上下都有四条。第二种在位于层中间部分,在内柱间采用四根抹角栿。另外在框架的竖直方向,柱子之间也有斜向构件:一种是在外檐第一层和第三层角柱与相邻的次间檐柱之间所设的斜撑;另一种是埋于墙内的外檐柱间和暗层的内柱间,设有倒三角形斜撑。

应县木塔总体为木框架筒体结构。各层均为内外两圈柱子,每圈柱与柱之间用阑额相连,两圈柱子之间架设乳栿,在各平座层与柱间阑额上,南北向架设两条六椽栿,以承明层楼板。

值得一提的是,在应县木塔的结构体系中,同样加入了许多斜向构件,一种为设于内外角柱的递角乳栿上的径向斜撑,有两条。还有一种位于每面当心间檐柱对应位置的乳栿上的斜撑。此外,在木塔外檐柱间,除了四正面之外,斜向四面均为灰泥墙,墙内原有斜撑,在1936年才被拆除,全部换为格子门(这也是导致木塔后期倾斜严重的原因之一)。由于这些柱子之间斜向及径向斜撑的运用,增强了平面刚度,使得木塔具有非常好的抗震性能。这种斜撑做法在观音阁和应县木塔中同样得到了采用,说明这种加固做法在当时带有一定普遍性,也使得观音阁和木塔在千年的地震灾害中得以保留。

4 斗拱

在辽代,斗拱仍旧具有重要的结构作用。

观音阁斗拱布局采用金厢斗底槽形式,三个结构层中共有24种类型,各层斗拱用材稍有差异。平座层斗拱数量最多,反映了对平座层承受活荷载的重视,而在下层的外檐补间铺作只有隐出的横拱,基本不承受挑檐荷载,上层补间铺作出挑比柱头铺作减少,承托挑檐的功能主要靠柱头铺作来完成。铺作层作为整体的受力体系的观念尚未形成。木塔的斗拱在装饰和结构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柱头铺作10种,补间铺作29种,转角铺作15种。各个部位的斗拱组合方式根据出檐长短、所承构件状况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斗拱用材基本绝大多数遵循了15∶10的用材比例。以辽尺1尺等于29.46 cm折算[5],斗拱大多数在一、二等材之间。观音阁斗拱构成分为:下层及平座为卷头造,上层外檐为下昂造。木塔斗拱构成分为两大类:木塔内檐全部使用卷头造,外檐为卷头造和下昂造混合使用。

5 小木作

观音阁小木作保留有藻井、胡梯、钩阑,门窗均为后世重修。其中胡梯的做法与《营造法式》中记载相符合:位于西部梢间,两跑,每跑斜度为45°,梯的起步处立一平台,台上立望柱,梯跑上部同样立与扶手同高的望柱,在两柱间架起木板,相当于边梁,再将踏步嵌于边梁中,两条边梁之间有横向木条起拉接作用,藏于踏步板之下。应县木塔保留辽代小木作有藻井、版门、胡梯、钩阑。第一层南面的版门被视为小木作真品,其特点是在柱间使用了双重的门额和立颊,外边的一重表面做线脚,并凸出柱外,里边的一重表面为平面。门扇双扇高3.06 m,宽2.57 m,不同于《营造法式》“广与高方”的原则,接近“减广不得过五分之一”的规矩。

6 结语

辽代由于存在时间较短,技术成熟度相较于宋代、清代都略低,但通过独乐寺观音阁与应县木塔的木结构营造技术可以发现,其做法对宋代《营造法式》有很大程度的继承,而由于统治阶级为游牧民族以及一些其他政治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导致很多地方的做法保持了其独特性,这些独特性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 梁思成.山西应县佛宫寺辽释迦木塔[J].建筑创作,2006(4):152-167.

[2] 郭黛姮.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三卷宋、辽、金、西夏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陈明达.独乐寺观音阁、山门的大木作制度(上)[A].建筑史论文集[C].2002:71-88,259.

[4] 陈明达.独乐寺观音阁、山门的大木作制度(下)[A].建筑史论文集[C].2002:10-30,290.

[5] 陈明达.应县木塔[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6] 侯幼斌,李婉真.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 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J].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2,3(2):2.

Discussion on wood structure building creating technology in Liao dynasty

ZHU Han-rui YANG Yi-fan

(Beijing University of Building, Beijing 100032, China)

Starting from aspects of plane, frame, arch and wood works and so on, the paper compares Guanyin attic of Dule temple in Tianjin Ji county to wood tower in Ying county, and analyzes wood structure creating technology in Liao dynasty, which has significant meaning for further studying domestic ancient architecture structure.

wood structure, creating technology, wood tower, attic

1009-6825(2014)36-0015-02

2014-10-13

朱涵瑞(1990- ),女,在读硕士; 杨一帆(1973- ),女,博士,讲师

TU366.2

A

猜你喜欢
观音阁木塔应县
登鄂州江上观音阁
鄂州观音阁:700年“阁坚强”成网红
观音阁屡经洪水屹立不倒
佛光秘塔 匠艺之承 记养心殿佛堂木塔的修复
应县木塔葬书中的“木奴”与“天牛”考
山西:应县木塔能否“带病延年”
从应县木塔秘藏看辽代西京地区雕版印刷业的兴盛原因
应县木塔秘藏中的辽代戒牒
应县:架通干群间的“连心桥”
观音阁水库引水工程经济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