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密度比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要高出很多,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当前我国耕地面积与人口数量不相适应,粮食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我国对于解决粮食问题非常重视。本文对我国的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进行了研究讨论。
关键词:农作物;栽培技术;高产途径
中图分类号:S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0-25-1
当前阶段,我国的荒漠化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地区受到了风沙和干旱的侵袭,严重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方式,特别是对农业生产,荒漠化使土地的保水能力不断弱化,沙化土地迅速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农民的收入呈现逐年减少的状况,从长远来看,国家的农业和粮食安全受到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在这种不利的状况下,想要改善就必须从土地和环境方面入手,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增加作物产量。
1 农作物栽培技术
农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结实与生长的环境条件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环境条件就能适应农作物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需要,促其茁壮生长。反之,就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农作物的环境条件主要有温度、光照、土壤、水分、肥料等五项要素。在此基础上选择优良的品种,配套良好的栽培技术,才能获得丰富的产量和稳定的收入。
首先,应选用无病的种子、秧苗;为了促进种子萌发,播种前应进行整地,使田面平坦整齐,土壤细碎无石粒,既保证了出苗的整齐与均匀,同时又为作物的正常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不同的播种期的气象条件差异较大,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播种期的科学选择显的尤为重要;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同样要注意水肥管理,这与作物生长的速度与质量密切相关;还要注意中耕的实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疏松耕作层,对协调土壤中的水分、养分、空气,湿度等因素具有明显作用。
2 农作物高产途径解析
我国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虽说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数千年演变过程形成的最先进技术,但是为了实现农作物的高产,只有将实际技术功能联系新型科学技术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2.1 提高农作物栽培技术
提高农作物栽培的技术有很多,主要有土壤耕作技术、施肥技术、杂草害虫防治技术等。具体表现为:创造良好的耕地表层结构和适量的孔隙尺度,调节土壤水分条件;协调土壤肥力因素间的矛盾问题,清除杂草和松散土壤;形成高产土壤,因地制宜的根据当地不同的气候特征、土壤类型、供水条件及作物产量水平,基于农作物生长所需肥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肥料品牌,科学确定适当的剂量和混合比例,并采用合理的施肥方法,推进施肥作用的充分发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实现农作物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率生长。
2.2 改善当地环境,重视光合作用
环境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使用间作、套作、立体种植等方式提高作物的复种指数,不仅增加了收获面积,同时延长了作物的生长期;二是通过人力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如合理的增大种植密度,改变作物株型。提高光合效率,通过通风透光,增加有机肥料,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减低作物光合呼吸等。
2.3 培育新型种子
保证农作物高产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保证有优良的种子。因此培育具有稳定产量、抗病虫能力强的新型种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同时通过改善株型,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利用率,这样可使作物的成熟期更加适宜.也是增加复种、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条件。培育新型种子时应多种方法相结合,去粗取精,综合运用,进一步提高育种水平。
2.4 其他措施
在作物生长中可适当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利于一些作物的成熟期延长,成熟期的适当延长,有利于养分的传递和积累。以玉米为例,经过专业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将玉米的成熟期从35天拓展至55~70天,玉米的灌浆期每延长一天,就可以增加3%左右的产量。其他诸如松土、镇压、中耕、地膜与秸秆覆盖、灌溉等栽培措施的恰当应用,可以对作物所需的土温和气温产生良性影响。具体表现为:松土与镇压可以对温度产生影响,可以随意的控制增温或降温;中耕在气候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可以维持耕地的表面温度,有利于种子和幼苗的生长发育;地膜与秸秆覆盖具有协调土壤的温度、平抑低温的变化、保持水分、降低低温的每日幅度变化、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缓和昼夜温差、增加土壤的养分、减轻土壤盐渍化等作用;灌溉除直接缓和温度变化之外,还能够影响温度的高低变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先进科学技术的引入和使用是提高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所必须的一个环节,只有在最先进的设备与科学合理技术的引导支持下,才可以实现农作物的高产,这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减少城乡差距,减少国家农业和粮食安全所受到的威胁,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秀东,林玉娟,王海云.农作物高产及常见栽培技术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12).
[2] 刘忠刚.农作物栽培技术与高产途径的探讨[J].2013,(09).
[3] 卢山,吴佳宝,邱柳,刘登望,李林.花生高产栽培研究进展及我国南方花生高产途径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1,(11).
作者简介:周杰,辉南县金川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