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
许君奇从十几岁干苦力开始,就再也没有离开陶瓷行业。他从挑浆工干到技术员,又从技术员干到厂长,最终成为了企业家和行业领袖
此次株洲之行,第一个要采访的对象就是许君奇。他是株洲陶瓷工业响当当的第一人——既是最大的企业家,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同时还是公认的国内陶瓷行业的领袖人物。
事先得到消息,许君奇马上要出差,因此记者下了飞机便直奔约定的地点,好争取抓住他动身前的个把小时。
路上,当地的司机师傅听到记者的来意,马上变得十分健谈:“哦,那是华联瓷业的董事长啊!”车进醴陵,司机便时而对着车窗外指一下:“你看,这是华瓷的一个分厂……你看,这也是一个分厂……你看,这个工厂刚被华瓷收购……”
见到许君奇,他已经收拾停当,等候记者一行,同时也等候动身出差。许君奇身材不高,但热情洋溢,说起话来短促干脆,举手投足既谦虚儒雅,又透出一股子劲儿。时间紧迫,没有寒暄,个把小时的采访里,许君奇讲得波澜不惊,但听者无不心潮澎湃。
上世纪90年代一个濒临倒闭的只能生产火钵粗瓷的乡镇小厂,这些年不停地提升、飞跃、扩张、质变,今天已经成为炻瓷日用瓷、釉下五彩艺术瓷、电瓷电器、特种陶瓷等领域的佼佼者,拥有“华联”、“火炬”、“红官窑”三大驰名商标,成为醴陵工业的龙头。
文革开始那年出生的许君奇,是个不折不扣的苦孩子。他幼年丧母,从十几岁干苦力开始,再也没有离开陶瓷行业。他从挑浆工干到技术员,又从技术员干到厂长,干成企业家和行业领袖。他研发出来的炻瓷工艺,今天成为醴陵陶瓷工业和陶瓷出口的基石和主体;他收购群力瓷厂,续写“釉下五彩”的艺术传奇,也收下了湖南生产主席用瓷的那段历史;他开拓电瓷、电器配件、特种用瓷行业,将醴陵的千年炉火带到了高科技时代。
28岁的陶瓷厂长
关于以往的苦难,许君奇也是面带着微笑讲出来的。
4岁那年,许君奇失去了母亲,那是1970年。他5岁开始放牛,8岁开始跟着父亲下地干活,10岁就第一次去窑上推土车挣钱。“命运不好,所以只能和命运对抗。”
今天,许君奇已经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是湖南乃至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的负责人,是《中国出口日用陶瓷技术指南》编撰专家组组长,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是湖南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其实,当年他不过是个高中生。
1985年,19岁的许君奇进入乡镇开办的陶瓷厂。“这个厂子就是用柴火烧窑,做些粗陶。”在厂子里,许君奇干的是苦力活儿,旋坯,担浆。南方的冬天阴冷彻骨,一到寒冬腊月,他的手指就生冻疮,然后溃烂。
现在看起来,许君奇干的是最受苦最低端最没有前途的工作,但他却热情澎湃。因为许君奇知道,醴陵是瓷都,千年窑火生生不息。清末,醴陵的“釉下五彩”参加世博会并获得金奖。新中国成立后,醴陵又成为国家用瓷的专业生产基地。从建国到文革结束的这段时間,毛主席的生活用瓷大量都是醴陵瓷。所以,许君奇手里干的是旋坯、担浆的苦力活,眼里看到的却是陶瓷的神奇和高贵,心里想的是要靠陶瓷改变命运。
年轻的许君奇起早贪黑,工作时间他踏踏实实地旋坯、担浆,休息时间被他拿来做实验,晚上回家,他看书学习。有心的年轻人最幸运,他结识了董文平、林迪泉、陈佑德等湖南醴陵知名陶瓷研究机构的权威专家,并得到悉心指点。一点点地,许君奇逐渐从一名基层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23岁那年,他成为技术副厂长,25岁又成为常务副厂长。
对于这段经历,许君奇今天说起来非常谦虚:“那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他说,当年乡镇企业兴起,人才非常匮乏,只要用心,就能脱颖而出。
两三年后,许君奇被一个日本客户“盯上了”,非要把带他走,并意外把他推上了厂长的位置。事情是这样的,日本一家公司要做一批礼品,但这个产品难度高,批量大,四处找厂子加工都不成功,时间越来越紧,最后找到了许君奇这里。许君奇不惜力,有想法,加班加点夜以继日,从设计到釉色的调整、更改,到最后交货,一气呵成,日本客户都非常满意。没想到的是,这位日本客户找到镇党委书记,说这位年轻人爱学习又勤奋,我要资助他去日本进修陶瓷。当时,镇党委书记也很年轻,一听就着急了,说他不能走,走了这个企业可就完了!
为了留住许君奇,这位镇党委书记找到老厂长,商量让他把厂长的位置让出来,老厂长一听,二话都没说。就这样,许君奇这块金子刚刚透亮,就被发现,并放到了最能发光的位置。那年,他不过28岁。
今天看来,当时乡镇领导的决策太正确了。这个决策不仅改变了许君奇的命运,改变了这个乡镇小厂的命运,甚至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改变了醴陵陶瓷的命运。
许君奇虽然年轻,却思维开放,敢想敢干。他接手的这个厂子规模小、技术落后,想投入却没有资金,只能勉强维持,前景堪忧。另外,从大环境上看,尽管醴陵陶瓷也有上千年历史,但盛名早被江西景德镇等遮盖,加上国内强手如林,想再有所突破谈何容易!
许君奇当上厂长,第一步就要找伙伴,“借东风”。
乡镇企业破茧成蝶
“1994年,我担任厂长半年,就着手搞合资。马来西亚新华联集团董事长傅军祖籍醴陵,我就去找他。记得当时就给我说了一句话:君奇,我很看中你的成熟,也看了到你在这方面的专业,非常愿意投你,但我们资金目前也不是很足,需要跟董事会商量。”
回忆起当年谈合资的情景,许君奇好像对每个细节都历历在目。
不久,傅军给许君奇回了一句话:“董事会不同意。”许君奇询问原因,傅军说:“和乡镇企业合资,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上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处境普遍不好,许君奇理解对方的担忧。
但他不想放弃,因为对企业来说,寻求合作不仅是扩大投资的需要,一旦中外合资,企业在政策优惠、规范管理上才能有实质性的突破。
许君奇锲而不舍。他去了两三次,终于说动了对方,决定投入300万元,并将合资企业更名为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很快,企业的生产线由4条发展到19条,生产能力提高18倍,华瓷股份也开始走出国门。
1998年,华瓷股份接到一笔可直接置于电热炉上的茶壶订单。客户提供了简单的图纸,但方方面面的质量要求非常高。比如热稳定性要好,要耐高温,薄厚均匀,轻重一致,连壶盖不能超过500克,茶壶不能有一个斑点和针孔。
这对于当时只有推板窑设备且技术力量还不强的华瓷股份来说,这太难了。“我们用推板窑一头素烧,一头釉烧,埋头苦干,可最好的时候合格率也只有8%左右。”对方就要来验货,他们着急得一天天吃不下饭。
许君奇不放弃。这不是因为不服,而是他觉得一旦容忍放弃,企业就会止步不前,所以这决不仅仅是一单生意的问题。
整整一个月,许君奇带着技术人员在只有10多平方米的研制中心挥汗如雨,反复试验,希望和沮丧无数次交替,终于烧出了完全符合要求的茶壶。这一仗,华瓷成功地拿到了国际市场的入场券,成功挺进欧美市场。
飞跃说起来简单,那是一滴滴汗水砸出来的。华联瓷业从1994年合资,用6年时间实现销售破亿。2000年,华瓷进行第二次体制改革,用两年时间实现销售破两亿。2006年,华瓷销售突破了四亿。从此,华瓷一路高歌,眼下,华瓷有6000号员工,资产13个亿,尤其是其外贸业绩一举将国内众多日用陶瓷企业远远甩在身后。
重写“红官窑”
在日用瓷领域,许君奇带领的华瓷一路绝尘。华瓷闯开国门,同时许多订单找来醴陵。在华瓷身后,整个醴陵的陶瓷产业也被整体带动起来。这不仅表现在体量的不断扩大,更在整个产业的转型与发展。
在许君奇最早创业的醴陵市嘉树乡,人们至今称他为“种花人”。19年前,他在此种出“炻瓷之花”,创建“华联瓷业”。但他种的花又非“一枝独秀”。如今,在嘉树乡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4平方公里就有一家炻瓷规模企业,成为全国有名的“炻瓷之乡”。
而对于整个醴陵来说,炻瓷生产线现已增至400多条,从业人员达12万人,撑起全市陶瓷税收占财政收入30%以上。
此前,醴陵的大部分陶瓷企业同当年的很多国企一样,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受限于其僵化的经营体制,包袱重,创新能力差,陷入了濒临破产的困境,比如湖南群力瓷厂。
这是个曾经光环笼罩的企业。其前身是清代的湖南瓷业公司,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被称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并创造了中国瓷业的无数辉煌。建国后,群力瓷厂一直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烧制国家用瓷。但到了2008年,群力瓷厂因企业经营体制僵化等一系列因素,已走到破产边缘。
许君奇相中了群力瓷厂高超的科研水平和技艺,也相中了它积淀下来的高贵独特的历史。他果断出手,入主群力瓷厂。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群力瓷厂成功为毛主席烧制陶瓷,一举奠定了其国瓷重要生产基地的地位。有此特殊的历史背景和贡献,许君奇盘下群力瓷厂后,“红官窑”的品牌最终在多方努力下注册成功。
许君奇说:“这几年,我们通过挖掘官窑文化、红色文化与釉下五彩文化,使‘红官窑成为集这三种文化于一体的唯一的釉下五彩陶瓷品牌。很快,‘红官窑成功地从醴陵、湖南与整个中国陶瓷行业残酷的品牌竞争中脱颖而出。”
当年曾经辉煌的群力瓷厂,通过“红官窑”再次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2010广州亚运会等重大国事活动上,“红官窑”成为特许陶瓷。今天,“红官窑”品牌的旗舰店已经开到了全国各大城市,其美轮美奂吸引了众多的目光,收获了无数的赞叹。
不仅仅是艺术
许君奇从挑浆工成长为企业家,华瓷从一家城镇企业变身行业龙头,这是个奇迹。“世界上本没有奇迹,只有专注和聚焦的力量。”许君奇说,这是“华瓷人”的座右銘。
收购群力瓷厂后,2009年,华瓷再次收购醴陵电瓷厂,成立“华联火炬”,开始进军工业电瓷电器行业。2012年,华瓷与“蓝思科技”合资成立“蓝思华联”,进军精密陶瓷新材料产业。2013年,华瓷又与“亿嘉致远”合资成立“华联亿嘉”,这是一个陶瓷领域的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时代,许君奇没有放弃网络淘金。
至此,“华瓷”旗下拥有13家公司与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共同组成了一支阵容庞大的中国陶瓷“联合舰队”。
许君奇把这些归功于时代。他说,这是改革开放、是时代促成的奇迹。但这个奇迹显然离不开许君奇身上的一股子劲儿。
陶瓷是中国的名片,也是中国大美的精粹。在华瓷展厅,记者感受到了这种或者磅礴,或者细腻,或者粗犷,或者朴素,或者时尚的美。典雅、复古的“中国风”,高贵、热情的“欧美风”,时尚、潮流的“日韩风”……走进绚烂绮丽的“华瓷”展馆,如同步入一座精美的陶瓷艺术殿堂。这些瓷器上的文化贯通古今、合壁中西,以跨界的形式与技艺,无比精巧地融合了全球不同文化的生活智慧。
珍藏在展馆的醴陵釉下五彩瓷“扁豆双禽瓶”,是举世闻名的“国之瑰宝”、“瓷中之魂”。2012年,该瓶被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以“瓷器CHINA”身份,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美国之鹰”大屏幕,向世人展示“中国CHINA”5大文化要素“和谐共生”的奇光异彩。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款“暗香浮动”令人一见倾心;那款“乾隆盛世”,线条张扬,造型铺陈,昭示大国风范,风行欧美,影响全球;而以庄严的黑色和尊贵的朱红及欧式经典宫廷纹饰,是一款在演绎至尚的“奢华之美”……
在这里,每一件陶瓷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实属“尚东西”。记者身边的一位年轻客商,谈出其独特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尚东西”洋溢东情西韵,是难得的新生活陶瓷!看着是一个品牌,悟着是一种生活的哲学;领会是一种精神,感觉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其实是一种文化,更是文化的融和。
眼下,华瓷的产品遍及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瓷”还正在深化和加强与宜家集团、欧尚集团、家乐福、沃尔玛等世界一流企业紧密型合作关系,力争成为全球陶瓷产业价值链最为完整的优势品牌供应商。“华瓷”正在成为当代中国陶瓷的代表。从一家普通的陶瓷企业,到全国工业重点行业效益十佳企业,到登上中国日用陶瓷行业的龙头宝座,“华瓷”快速发展。
许君奇很是自信:“世界陶瓷新生活的中国载体,源自中国,风靡全球,迟早又要回归中国、引领未来!”
在高科技时代,陶瓷不仅仅是艺术品和日用品。
收购醴陵电瓷厂后,许君奇用两年多时间,在醴陵经开区建起华联火炬电瓷园,开发生产“火炬”牌13个系列1000多种规格型号产品,其中六氟化硫断路器瓷套及电流互感器等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内空白。现在,与全球供应商ABB公司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并完全掌握了50万伏级甚至更高电压等级产品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正在实施500千伏及以上高压瓷绝缘子产业化技改项目。
2012年5月,“华瓷”与“蓝思”共同投资2000多万元,在醴陵经开区新建一条手机配件生产线,形成日产量3万片、月产值500万元的批量生产能力。去年,“华瓷”瞄准以陶瓷产品制造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拓展“蓝思华联精瓷”基地,争当陶瓷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新兴战略产业的先行者和开拓者。
去年,“华瓷”与中国陶瓷电商第一品牌“亿嘉致远”共同投资3000万元,致力网络经济掘金。目前,华联亿嘉网购平台月销售额千万元。
采访的时间很快,许君奇抬手看表,出发的时间到了。他一边起身一边连说抱歉,匆匆离去。合上采访本,记者看到了华瓷宣传资料上的华瓷股份的司歌:
“带着泥土深深的热爱,我们从乡野阔步走来,跨越古老的秦砖汉瓦,再次构筑腾飞的新新平台,啊,千年之火,点燃情怀,我们要引领陶瓷走向崭新的时代……”
责任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