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祥
〓〓课程改革是一场伟大深刻而生动的教育实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双基”变“四基”,新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两项,尤其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强调数学学习的过程性,也强调学生在亲自体验中获取的感性认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都关注课堂的有效性问题,并追求课堂教学的“真实”、“减负”、“高效”等,真正关注学生的收获,思考学生的发展,推进高效课堂建设。那么,怎样在常态课中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呢?
〓〓一、课前充分准备,知识生活化中求高效
〓〓教师上课前要如同上战场一样,作好战斗的准备,课前应再次熟悉教材,熟悉整节课的各个环节,每一节常态课要备教学目标、备重点难点、备教法学法、备学生,在教学设计中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贴近生活,真实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据,将生活经验数学化,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和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现数学课堂的魅力。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我们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数学知识以生活化的设计同步课堂。
〓〓二、在常态中开展“好的教学活动”求高效
〓〓课标中提到“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的教学活动。一方面是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验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投入学习,从学会变成会学。另一方面是提出能够激发学生切实思考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学生思维的拐点和上升点,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突破点。教师通过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全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在常态中有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求高效
〓〓课标强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首先,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个角色主要体现在:通过设计良好的问题、组织开放的课堂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合作交流,一起分享挫折和成果。其次,教师应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通过实行启发式教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要清楚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要解决教学问题,要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的空间和价值,要让不同水平学生都有所收获。
〓〓四、激发兴趣和多元评价促高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学生就能轻松、快乐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关键就是要提升教师自身的理念,努力建立“多元评价”,进行有效地激励。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鼓励赞赏的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及时地进行客观的评价指正,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
〓〓五、有效的课堂反馈、教学反思保高效
〓〓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课堂反馈。教学反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一方通过教学内容发出信息,另一方对接受到的信息做出反应。教学反馈是师生间信息互动交流,是构成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得以继续与深入的基础。教师只有获得准确、全面的教学反馈信息,才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方法,修正教学进程,进行有效教学。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使教师形成反思习惯,解决教学问题,提升个人专业水平,是建设高效课堂的有效保证。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