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
〓〓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在教学《三峡》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一段视频,边看边结合画面讲述:“三峡是一道壮丽的山水画廊,大自然用她的鬼斧神工绘出了一幅幅雄奇秀逸的画。在这里,两岸高山绵延不断,奇峰高耸入云。水是三峡的另一处胜景,汹涌的波涛翻滚向前,就像是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古树青藤给三峡着上了绿色,幽深的潭水碧绿澄澈,回旋着清波,倒映着景物的影子。三峡山高林密,常有猿猴出没,给三峡带来了别样的景致。看着这碧绿幽深的峡水,巍峨连绵的崇山峻岭,谁能说眼前的三峡不是一幅画呢?同学们,三峡风光美不美?”学生答:“美!”“美丽的三峡让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吟唱,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瑰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郦道元的《三峡》就是一篇描写三峡景观的优美散文。”
〓〓加大诵读,培养语感
〓〓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多种形式的朗读。课堂上我一般采用范读、领读、齐读、小组赛读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加深理解,这样在讲授课文时,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背诵,教给他们背诵的方法。如《三峡》第一部分先写山,第二部分分写包括水在内的四季景色,其中先写夏景,再写春冬之景,最后写秋景。层次清晰,据此可按各层次的意思来记忆、背诵。又如《桃花源记》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展开记叙,从他逢桃林、入桃花源写起,以他出桃花源再寻未果而告终,按照这一线索就比较容易记忆。再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重任的人遭受艰难情状的句子,可以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关键词语。根据这个思路,不但有助于记忆,也有利于今后对材料的提取、运用。
〓〓充分利用,疏通文本
〓〓教师要教会学生充分利用工具书、课文注释等对文章进行翻译。翻译时可首先告诉学生翻译应遵循的原则,即“忠实原文,不违原意;弄清语序,辨析词义;前后联系,理清难句;固有名词,不必翻译”。然后让学生自译,对于一些难句,可由学生互译,予以点拨。如《童趣》中的“见二虫斗草间”,学生开始译为“看见两个小虫争斗草间”。很显然,这个句子不仅意思不明确,而且还缺少成分,不通顺。这时教师就要点拨学生该补充成分的要补充,该调整语序的要调整,这样引导之后,学生就会正确译出“(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又如《岳阳楼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采用互文的修辞,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翻译是要把相对应的内容合并在一起,应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归纳积累,触类旁通
〓〓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如《岳阳楼记》中“而或长烟一空”和“或异二者之为”, 这两个句子都出现了“或”字,两个“或”词义各不相同,前者是“有时”的意思,后者是“或许”的意思。再联系《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中的“或”与前两种意思又不同,是“有的人”的意思。
〓〓文言虚词中出现较多的有“之、而、其、为、以”等字,这些虚词其实也是多义词。在教学中我也引导学生把这些词列成表格加以归类,分用法和词义两部分,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以加深学生对这些虚词的理解和记忆。
〓〓调动情感,陶冶情操
〓〓《记承天寺夜游》传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叹,体味“闲”的滋味——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又如《湖心亭看雪》写出了作者不同于世俗的文人雅趣,我从人物的行为动作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张岱于大雪三日、湖中人鸟俱绝的更定,架小舟去湖心亭赏雪,是迥异常人的行为,揭示出他怎样的心境?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引导学生体会古代仁人志士忧国忧民却又怀才不遇的凄凉心境。学习《愚公移山》,则要引导学生学习愚公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意志。
〓〓扩展阅读,拓展迁移
〓〓学习《陈涉世家》,可以补充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起义的结果。学习《<论语>十则》,可以引导学生课余阅读《论语》。学习《桃花源记》,可以补充《桃花源诗》的阅读。学习《三峡》时,引导学生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进行对比等等。这种做法让学生扩大阅读量,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能让学生把课堂学过的文言词语和句子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在运用中巩固加深。这样就把课堂教学向课外扩展延伸了,很好的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责任编辑〓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