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子就业难问题不容忽视

2014-08-07 06:11邱连波
民主 2014年6期
关键词:就业率毕业生家庭

邱连波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大学生就业、生活及价值观追踪调查”对2013年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家庭背景进行比较,发现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率有巨大差异,来自城市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这样的结论其实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只要深入人才市场或到用人单位及村落实地调查一下,人们会很自然地得出这个结论。

笔者在乡下调研时就亲耳听到这样的言论,“过去村里人提及小孩子学习榜样是某某考上本科,现在提及的是某某初中毕业就去打工了”,更有的人激烈地表示“念了大学也难找工作,书怕是读了也没用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还使原本以家里拥有大学生为荣的农民家庭在付出教育投资后遭遇强烈的心理失落,一个时期以来“读书无用论”逐渐在农村蔓延。

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不容易,在“拼爹”、“拼背景”的社会生活中,有其自身家庭不拥有较为丰富的社会资源,特别是在城里人脉关系少、信息获得渠道狭窄等原因;还有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的现实社会里,来自于农村的毕业生原本社交能力有限,自信心和基于城市生活为背景的实践能力不如城市孩子,常常使他们在谋职起点竞争中处于劣势;再考虑到农村孩子接受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城市孩子的差距,特别是他们承袭的农村生活、生存文化濡染,那么农村大学生到城市来谋职、就业难看来就不是一个短期内完全消除的问题。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表面上看是个人素质、家庭背景、学校教育差异带来的,实质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造成的问题。直视农村大学生就业难,是大学生个体及每个家庭、大学、政府和企业等必须深入思考,并予以真正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存在已经造成农村人社会上升通道的阻塞、社会不平等的扩大,进而影响着全社会和谐稳定,这个问题带来的“读书无用论”已经影响农民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子女读书的投入,从而带来更为严重的贫困等代际转移问题。

解决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既有还历史教育欠账,用好政府公共教育体制顶层设计和资源配置去破解;也有借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优化各类人才包括农村大学毕业生资源的配置来化解;还有学校教育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创新育人模式、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培训农村大学生,特别是通过就业创业教育帮助他们完善个体人格、提高职业规划水平和职场竞争能力;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更是有一份责任搭好台,让农村大学毕业生“唱好戏、起好舞”。

在这里,笔者要指出的是解决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农村大学生本人及家庭有着直接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方向明、有所为,亲身实践走好“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生道路,让“英雄不问出处”成为现实。

现实社会就像前苏联拍的一部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一样,人生之路只能靠自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有一句醒世名言“人是自我选择的”,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不断反思自己,拷问自己,调整自己,才能在现实和理想中平稳地走好人生之路。

对于出身农村的寒门学子,不仅要抛弃过去计划经济时期进入大学是“鲤鱼跳龙门”的陈旧观念,还要抛弃一考定终身的想法,大学毕业不过就是走过了一个“人生的驿站”,还要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勇敢地面对市场、面对职场竞争,积极选择,理性面对。

认识到这些,农村家庭的学生和父母们也应积极找寻自己的相对优势和差距,进而设计一条最大限度发挥自己优势的、切实可行的就业道路,勇于投身基层、勇于务实创业,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坚定用劳动和汗水打下坚实的人生之基的信念,定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猜你喜欢
就业率毕业生家庭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家庭“煮”夫
最“叛逆”的毕业生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数据
就业率公布有高也应有低
日本应届高中生就业率71.1%就业形势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