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成长性
——来自于中国创业板的经验证据

2014-08-07 12:15陈孝勇惠晓峰
关键词:创业投资声誉风险投资

陈孝勇,惠晓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创业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成长性
——来自于中国创业板的经验证据

陈孝勇,惠晓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利用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创业投资参与对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创业投资方式和创业投资的特征明显影响被投资企业的收入增长率。其中,创业投资的联合投资能够明显提高被投资企业的成长性;声誉高的创业投资以及政府背景的创业投资能够明显提高被投资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因此,初创企业应当引进利用声誉好、具有政府背景的创业投资,并且充分利用多家创业投资的支持提高其价值。

创业投资;联合投资;成长性;政府背景;声誉

创业投资(也称风险投资或风险资本)最早起源于美国,创业投资主要是在高风险中追求高回报,其对高新技术产业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46年,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RDC)成立,主要为那些新成立的和快速增长中的公司(种子阶段、创业阶段)提供权益性融资,它的成立标志着创业投资业的产生。随后的风险资本逐渐转化为封闭式基金,并进一步发展为有限合伙资本形式。有限合伙形式限制了投资者的范围,结果机构和高净值人士成为合伙制风险资本的主要投资者。在此之后的60多年间,创业投资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并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通过发展创业投资业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成为风险资本成长最快的市场,同时中国的制度环境与西方有着很大不同。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和组织的目标和信念[1],中国的制度因素可能会创造出具有独特特质的风险投资行业[2]。在中国,风险资本家需要承担更加广泛的角色,面临更多任务,这也使得风险资本家的工作变得更加复杂[3]。虽然中国政府也通过金融、税收等政策鼓励风险投资发展,但创业投资在中国企业发展中发挥何种作用却没有实证研究进行系统检验,为此,本文拟对于风险资本在中国制度环境下是否发挥了其基本功能来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

一、理论背景与假设提出

(一)创业投资参与企业成长

风险资本不仅能够缓解小企业的创新投入不足,而且能够帮助企业成长并盈利。创业投资对企业的成长具有积极作用得到了实证证据的支持,如在公司层面,莱布兰德(Lybrand)等的研究发现,有创业投资支持企业的成长率是欧洲500强企业成长率的7倍[4];恩格尔(Engel)等发现,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比没有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发展更快[5];铃木(Suzuki)对日本的研究也证实风险资本支持的公司增长更快[6]。除此之外,在创业投资支持与企业具体某一方面的增长关系方面,玛尼加特(Manigart)等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创业投资支持企业的总资产增长率和现金流增长率要高于没有创业投资支持的企业[7];达维拉(Davila)等利用雇员增长作为成长性的替代变量,验证了创业投资参与和被投资企业雇员增长之间的关系,最终研究结果证明了创业企业在经过成功的融资之后,创业投资支持能够明显促进企业价值成长和雇员数量增长[8]。创业型高新技术企业普遍面临着资金不足和管理能力较低这两大问题,因此,作为一种积极的金融中介结构,创业投资的参与可以提供有效地资金和管理支持,促进创业型企业的快速成长。据此本文提出假设1:创业型企业的成长与创业投资参与显著正相关。

(二)创业投资辛迪加与企业成长

创业投资往往以辛迪加形式存在,表现为两个或更多的创业投资家共同分享投资周期,或者不同的投资家于不同的时间投资于既定的风险项目的投资行为。布兰德(Brander)等发现,如果是辛迪加投资,这种形式会很快在第一个风险投资投资后出现,70%的辛迪加投资形式是在第一个风险投资投资后的同一年引入第二家风险投资[9]。创业投资辛迪加实质就是创业投资企业之间的一种战略联盟,在这种合作关系中,创业投资企业可以分散风险,并且交换知识和资源,进而提升对创业企业的价值增值。传统金融理论认为,辛迪加是一种通过组合分散进行风险分担的方法。而资源为基础的理论则认为辛迪加是一种选择和管理投资过程中分享或者获取信息的方法。这些观点在特定情景下得到实证检验,比如:拜格雷夫(Bygrave)在美国的研究发现,辛迪加具有风险分担和分享信息功能,且辛迪加与不确定性正相关[10-11];奇普林(Chiplin)等在英国的研究也发现辛迪加能够降低风险[12];布兰德(Brander)则利用1990-1997年加拿大的风险投资数据研究发现,风险投资辛迪加所投资的项目相较于单体投资活动来说,其项目的回报水平更高,即联合投资能显著增加风险项目的价值[13];而道格拉斯(Douglas)等利用1971-2003年39个国家(来自北美、南美、欧洲、亚洲)的共5038投资公司的风险投资活动数据研究发现,风险投资辛迪加对风险投资的回报水平(IRR)产生了积极性影响[14]。

金融市场大多通过关系和网络,而不是通过公平竞争发现交易[15]。风险资本公司具有广泛网络,包括组合投资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者和别的风险投资公司,通过这一网络,风险资本家通过辛迪加这种形式来分享信息从而更好的管理投资,增加投资期望收益,但不增加期望收益的离散程度。在这一网络下,风险投资公司可以在不同时间重复安排辛迪加投资协议,同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可能在某一辛迪加下为主要角色,但在另一辛迪加下为非主导角色。霍赫贝格(Hochberg)等发现,具有更好网络的风险投资公司,其投资也即业绩更好,所投资的公司随后也更加容易融资[15]。

在辛迪加投资形式下,一个投资项目在多个风险投资家进行评估后才得以实施,更多的风险投资家参与项目选择会提高所选择项目的质量。不同的风险资本家有不同的技能和信息,某些风险资本家可能在生产组织方面具有特长,有的则在人力资本管理方面具有专长。除此之外,布兰德(Brander)等认为辛迪加投资形式能够缓解代理问题[13]。赖特(Wright)等认为,创业投资的辛迪加形式与其它形式的联合投资具有显著差别,风险投资并不是从事日常经营,而是扮演专业的专家监督角色[16]。坎尼艾宁(Kanniainen)等认为,风险资本家作为知情投资者,对企业具有甄别、监督和建议作用[17]。这种监督作用能够降低代理问题,从而有利于企业提高业绩。据此本文提出假设2:创业投资辛迪加与创业型企业的成长显著正相关。

(三)创业投资持股比例与企业成长

风险投资通过在一个特定的风险投资时间段持有被投资企业一定股份从而缓解代理问题。创业投资持股比例对企业成长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金支持,创业投资作为一种长期股权投资,持股比例越高说明创业投资对企业资金支持越明显;二是管理支持,创业投资往往作为创业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其持股比例越高,说明其参与企业管理的能力越强,鉴于创业投资一般都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因此创业投资持股比例越高,其对创业企业的管理支持越显著。勒纳(Lerner)研究发现,那些曾经获得过创业投资资金支持和帮助的企业显著地获得了更高的雇员增长率和销售增长率[18]。简森(Jensen)等从代理理论的观点出发,认为创业投资持有被投资企业的股份,比例越高,创业投资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关系越紧密,且监督程度越高,可缓解创业投资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19]。巴里(Barry)的研究结果也显示持股比例较高的创业投资监督作用更强[20]。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比例创业型企业成长与创业投资持股正相关。

(四)创业投资声誉与企业成长

公司的声誉能够为潜在客户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为高声誉的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在缺乏可靠和充分信息的情况下,外部投资者可能依赖于与之关联的企业的声誉来识别质量。对于信息不透明的私人企业来说,质量鉴证更加依赖于声誉机制。声誉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声誉资产是建立在企业过去绩效基础上,代表企业未来绩效的信号[21-22],这种信号会塑造外部社会对企业的感知和期望[23]。对于面临大量竞争的专业金融中介,声誉显得更加重要。因此一般而言,创业资本市场中,声誉较高的风险投资公司表现出很高的信任水平和可靠性,具体表现为高声誉的创业投资家在对企业进行筛选时,往往会选择成长性较好的企业作为投资对象,另外,高声誉的创业投资机构一般具备更强的增值服务能力,会积极对企业进行管理和监督,使创业企业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从而实现较高的企业价值。

冈珀斯(Gompers)等的研究发现,创业投资的声誉对被投资企业上市后的长期业绩有着显著的影响[24]。纳哈塔(Nahata)发现,高声誉的创业投资机构会花更多的吋间去监督其投资的公司[25]。埃斯彭劳博(Espenlaub)等也发现,IPO企业的长期回报与创业投资声誉正相关,知名创业投资家的声誉有利于其筛选项目,从一开始就可以筛选出潜质更高的项目[26]。阿瑟斯(Arthurs)等的实证研究发现,创业投资经验、声誉与一年期股票价格回报呈正相关关系[27]。克里希南(Krishnan)等的研究表明,创业投资机构的声誉与被投资公司上市后的长期业绩有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28]。这些研究都充分表明了创业投资声誉对创业企业成长能力的积极作用,声誉对创业投资家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据此,本文提出假设4:创业投资声誉与创业型企业的成长正相关。

(五)创业投资的政府背景与企业成长

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金融市场还不完善、资源配置效率还不高、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受到体制性歧视[29],民营企业获得融资的难度远高于国有企业[30]。中国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要素市场的市场化进程滞后于产品市场的市场化进程,这种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对要素市场交易活动的干预和控制[31]。在我国转型期,政府和市场同时参与资源的分配,而金融资源大多由国有金融企业控制。高新初创企业所特有的信息高度不对称、投资收益高度不确定并且高度偏态分布以及缺乏担保价值等特征决定了创业投资的高风险特征。高风险特征决定了创业投资供给不足,政府背景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和政策优势,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服务于自身目标。创业投资经验研究结果显示:政府背景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获得地方政府税收优惠等方式提升企业价值[32-33]。杰恩(Jeng)选取了21个国家的样本,对影响创业投资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显示:政府背景比非政府背景的创业投资公司在面对其他因素的敏感度上要小的多[34]。勒纳(Lerner)论证了政府创业投资机构存在的必要性,尤其是在私营创业投资机构将投资集中在几个狭窄的行业的情况下,政府背景创业投资对那些具有潜力的行业进行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这些行业“鉴证”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吸引其它资金进入[35]。据此,本文提出假设5:创业型企业的成长与创业投资的政府背景正相关。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1年12月31日之前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281家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为了扩大样本,并考虑财务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使用了这281家上市公司2007-2012年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剔除数据异常值、数据严重不完整的样本后,共获得1 369个样本观测值。样本所在行业共9个,其中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的样本数居多,分别达到897和280个,占比65.19%和20.35%。所在省份共26个,其中样本数在百个以上的省份有5个,分别为广东304个、占比22.09%,北京200个、占比14.53%,浙江与江苏各127个、占比9.23%,上海110个、占比7.99%。限于篇幅,此处略去样本的详细分布情况。

本文所用的数据中,清科创业投资研究数据库(http://www.zero2ipogroup.com)和创业投资相关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及年报;财务数据来源于巨灵金融数据库(http://terminal.chinaef.com)和国泰安金融数据(http://www.gtarsc.com)。本文釆用Excel和Stata10.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变量定义

1.因变量的选取和定义

成长性是决定企业价值的基础因素之一,因而学术界对企业成长性的研究由来已久。不同学者对成长性指标的选取也不尽相同。根据前人的研究,成长性指标大致可以分为收入类和其他类两种。收入类指标一般包括销售额、利润、市场份额等的增长,其他类指标包括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托宾Q、市值、市净率、就业机会等。在这些指标中销售收入增长率是最能体现企业成长性的指标,且研究应用也最为广泛,因此本文选取销售增长率作为企业成长指标。

2.自变量的指标和定义

(1)创业投资的参与。即创业投资是否参与公司的投资。本研究以首次公开发行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股东名录,或者该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录里,将存在创业投资机构的公司定义为有创业投资支持的上市公司,并使该变量值为“1”,无创业投资介入的则为“0”。

(2)创业投资辛迪加。根据勒纳(Lerner)的定义,当同一投资项目中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创业投资机构时,就认定该次投资行为为创业投资辛迪加[36]。本文选取创业投资辛迪加的规模作为衡量指标,即同时参与投资创业投资机构的个数。

(3)持股比例。本文在实证检验中采用所有权指标,即创业投资机构持股数占公司的总股本数的比例。

(4)创业投资声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创业投资机构声誉的衡量方法各不相同,本文借鉴冈珀斯(Gompers)在研究中运用的创业投资机构的从业时间来代表创业投资的声誉[24]。成立时间早的创业投资公司拥有的合作伙伴较多,资金也比较充裕,由投资者、创业投资公司以及所投资的组合公司组成的网络更加完善。成立时间长的创业投资公司,投资项目比较多,成功退出的项目也可能较多,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突出的投资绩效在社会上的宣传效应较高,往往能够提高公司知名度。因此,创业投资机构成立越早,从业时间越长,相应赢得的声誉就越高。本文对创业投资声誉这一变量定义为:从创业投资机构成立开始至样本公司上市为止的年数加1取对数。

(5)政府背景。创业投资机构是否具有政府背景,主要根据创业投资机构公开披露的信息,若该机构为国有控股,则说明其有政府背景,否则为非政府背景。采用虚拟变量,“1”代表有政府背景,“0”代表无政府背景。

3.控制变量的选取和定义

除了创业投资机构的特征变量之外,所投资企业的特征,如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资产规模、成立年限等都会影响企业的成长能力,因此,本文在回归模型中引入这些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1)企业规模。其对于企业成长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尽管在许多行业中,规模经济对于上市公司的快速成长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规模大的企业也有比较丰富的资源从事创新活动,有利于企业成长。但是,当企业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时,管理和协调就会变得日益困难。对中小企业来说,规模经济边际效应比较突出,企业创新动力比较强。本文用总资产的对数表示公司规模。

(2)资产负债率。高成长的企业由于需要更多的资金来购买设备、扩大生产、进行技术革新等等,所以负债率比低成长的企业要高,但是这类企业同时也需要按期偿还本金利息,不能投资一些现值为负的项目,这样又可能影响其长远的发展。因此,资产负债率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不确定。

(3)企业年龄。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处于起步期的企业,由于受到资金和管理经验的约束,且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其销售额增长比较缓慢;处于发展期的企业,发展速度一般很快,销售额一般高速增长;处于成熟期的企业,销售额一般比较稳定,增长率很低。因此,企业的年龄对企业成长影响深远。

(4)行业。行业的成长潜力和成长状况会对企业的成长具有深刻影响,因此,本文对涉及的9个行业设置虚拟变量进行控制。

(5)年份。每一年份的经济情况都会直接影响企业成长状况,因此,本文将样本期的6个年份设置为虚拟变量进行控制。

(6)地区。地区的发展水平和企业成长有密切关系,因此,本文对26个省份设为虚拟变量进行控制。

本文所涉变量的定义及说明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及说明

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1 369个样本观察值的销售收入增长率平均为34.7%,最大值是221.8%,最小值是26.9%,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指标表现优异。创业投资机构的参与的均值为54.7%,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受到创业投资的参与。创业投资辛迪加的均值是1.118,超过1,说明创业投资辛迪加是一种很普遍的投资行为;最大值为6,说明最多有6家企业同时投资同一家创业板公司。创业投资的持股比例均值是5.7%,最大值是28.1%,说明作为机构投资者,创业投资对公司的持股水平不是很高,因而创业投资只是参与公司管理,并不能起到主导作用。创业投资的声誉采取创业投资的从业年限作为衡量标准,其中最短的不到1年,而最长的已达46年,可见不同机构之间经验差距比较大。政府背景指标中,均值是0.276,说明具备政府背景的创业投资机构较少,可见我国创业投资这一领域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

在控制变量中,企业的总资产自然对数最大值、最小值、均值相差很小,说明创业板公司的资产普遍较小;而资产负债率中均值为28.3%,也相对较低,说明创业板公司的不确定性高并且可抵押资产较少;企业年龄指标中,平均年龄为10.33年,说明创业板的企业相对都比较年轻。

(二)相关性分析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除创业投资的持股比例(Vc_share)外,其他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都与被解释变量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Growth)显著相关。其中创业投资参与(Vc_in)与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Growth)在10%水平上正相关,而创业投资辛迪加(Vc_num)、创业投资声誉(Vc_reputation)以及政府背景(Vc_background)都与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Growth)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此外,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都小于0.8,表明本文的研究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总体而言,相关性分析表明,数据结果基本验证一致。

表2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三)多元线性回归

上文的相关性分析中,除去创业投资持股比例(Vc_share)与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Growth),其他实证结果都与预期假设基本一致。为了进一步分析创业投资机构的参与与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能力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具体分析创业投资机构不同的特征对被投资公司成长能力的影响。可能是因为受前几年行业不景气的影响,国际创业投资呈现出阶段后移的特点,我国创业投资也不例外,为了保证投资收益,创业投资机构对处于发展中后期的投资项目以及Pre-IPO企业进行投资,这可能会导致对创业企业上市前的增值服务不足,进而可能导致创业投资参与对创业企业成长能力的作用不显著。

表3 主要变量的相关系数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表4为创业投资各特征变量对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的回归结果。总体上看,F值都在7.5以上(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五个模型设置合理。五个模型的调整后拟合系数(Adjust R2)都大于16.7%,因此五个模型均有比较强的解释力。具体来看,模型1中创业投资参与(Vc_in)与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Growth)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即创业投资机构对创业型企业进行投资,并不能显著提升企业成长性,假设1未得到验证。模型2中,创业投资辛迪加(Vc_num)与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Growth)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联合投资可以显著促进企业成长,假设2得到了验证。模型3中,创业投资持股比例(Vc_share)与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Growth)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与相关性检验结果一致,假设3未得到验证。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存在“逐名动机”[37]。为了尽快获得投资收益,尤其是对那些较年轻的创业投资机构来说,获得成功案例的需求格外突出,这可能导致一种急功近利的倾向。在这种倾向的影响下,创业投资机构相对持股比例越大,所拥有的控制权和决策权越大,其“逐名动机”越能得以实施,即可能会过度追求短期绩效而催促企业过早上市,甚至不惜造假上市,从而对企业上市后的发展与成长带来不利影响。模型4中,创业投资的声誉(Vc_reputation)与企业成长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即创业投资机构的声誉越高,其所投资企业的成长性越好,因此假设4得到验证。模型5中,企业的政治背景(Vc_background)与企业成长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即有政府背景的创业投资机构所投资的企业的成长性较好,假设5得到验证。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分析了创业投资与企业成长的相关理论基础上,选取2011年12月31日之前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281家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从创业投资参与、创业投资辛迪加(联合投资)、持股比例、声誉以及政府背景这五个特征因素方面分析了创业投资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我国现阶段,创业投资参与对创业企业成长能力没有明显促进作用;(2)创业投资辛迪加与创业企业成长能力显著正相关,说明创业投资辛迪加有利于各创业投资机构之间的资金、信息和管理经验共享,起到了提高创业企业价值作用;(3)创业投资的持股比例对被投资企业成长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4)创业投资声誉与创业企业成长显著正相关。声誉较好的创业投资机构往往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网络资源,资金往往也较充裕,从而有利于被投资企业成长能力的提升;(5)创业投资的政府背景与创业企业成长能力正相关,这说明,在我国,政府背景确实会给创业投资机构带来积极影响,进而对被投资公司成长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创业投资参与对创业企业成长能力没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声誉好的创业投资以及政府背景的创业投资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这一研究结论也间接说明创业投资参与和企业成长性正相关,并不是因为创业投资有效甄别了成长性高的企业,而主要是因为创业投资参与能够有效发挥其监督作用,并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从而提高其价值。

表4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本文的研究结论还具有三方面理论和现实意义。其一,当前国外文献多是以欧美等成熟市场为研究背景,而以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为研究背景的创业投资文献尚十分少见,且中文文献很少关注创业投资对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创业投资机构是否对被投资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有显著影响,这加深了我们对创业投资在我国制度背景下影响创业企业成长内在机理的认识,同时深化和拓展了创业投资与创业企业成长关系的理论研究进展,特别是检验了国外相关研究结论在中国的普适性,进而为研究如何完善中国创业投资行业以及创业板市场的运行机制,以使其在促进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参考。其二,考察创业投资是否显著提高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这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重要的启示。例如:在引入创业投资时,挑选那些具有良好声誉的创业投资机构可能会更有利于企业成长;吸引多家创业投资机构也会对企业成长产生促进作用;选择具有政府背景的创业投资机构也有利于企业成长。其三,本文的研究对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也有重要的启示。为了促进我国创业投资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营造一个公平、宽松的经营环境,注意加强对创业投资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监管,使其充分发挥促进创业企业健康成长作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繁荣做出贡献。

[1] NORTH D.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0:3-25.

[2] BRUTON G D,DATTANI M,FUNG M,et al.Private equity in China:differences andsimilarities with the Western Model[J].Journal of Private Equity,1999(1):7-13.

[3] LIU M M,ZHANG J A,HU B.Domestic VCs versus foreignVCs:a close look at the Chineseventure capital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6,34(1/2):161-184.

[4] LYBRAND C.The Economic Impact of Venture Capital in Europe[M].London:Coopers Lybrand Corporate Finance, 1996:56-89.

[5] ENGEL D.The impact of venture capital on firm growth: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R].ZEW Discussion Papers, 2002:1-23.

[6] SUZUKI K, KIM S H, BAE Z T.Entrepreneurship in Japan and Silicon Valley:a comparative study[J].Technovation, 2002, 22(10):595-606.

[7] MANIGART S, SAPIENZA H.Venture capital and growth[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1999:240-258.

[8] DAVILA A, FOSTER G, GUPTA M.Venture capital financing and the growth of startup firm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 18(6):689-708.

[9] BRANDER J A, AMIT R, ANTWEILER W.Venture‐Capital Syndication:Improved Venture Selection vs.The Value‐Added Hypothesis[J].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 2002, 11(3):423-452.

[10] BYGRAVE W D.Syndicated investments by venture capital rms:a networking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87,2:139-154.

[11] BYGRAVE W D.The structure of investment networks in the venture capital industry[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88, 3:137-157.

[12] CHIPLIN B, ROBBIE K, WRIGHT M.The syndication of venture capital deals:buy-outs and buy-ins[J].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1997, 21(4):9-19.

[13] BRANDER J A, AMIT R, ANTWEILER W.Venture‐Capital Syndication:Improved Venture Selection vs.The Value‐Added Hypothesis[J].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 2002, 11(3):423-452.

[14] CUMMING D, WALZ U.International private equity valuation and disclosure[J].Northwester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of Law & Business., 2009, 29:6-17.

[15] HOCHBERG Y V,LJUNGQVIST A,LU Y.Whom you know matters:Venture capital networks and investment performance[J].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7, 62(1):251-301.

[16] WRIGHT M, LOCKRTT A.The Structure and Management of Alliances:Syndication in the Venture Capital Industry[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3,40(8):2073-2102.

[17] KANNIAINEN V, KEUSCHNIGG C.Start-up investment with scarce venture capital support[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4,28:1935-1959.

[18] LERNER J.Venture capital an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academic technology:Symbiosis and paradox[M].Cambridge :MIT Press, 1999:385-409.

[19] JENSEN M C, MECKLING W H.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 3(4):305-360.

[20] BARRY C B, MUSCARELLA C J, PEAVY III J W, et al.The role of venture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public companies:Evidence from the going-public proces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0, 27(2):447-471.

[21] FOMBRUN C, SHANLEY M.What′s in a name? Reputation building and corporate strateg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0, 33(2):233-258.

[22] MILGROM P, ROBERTS J.Limit pricing and entry under incomplete information:An equilibrium analysis[J].Econometrica, 1982,50(2):443-459.

[23] RAO H.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putation:Certification contests, legitimation, and the survival of organizations in the American automobile industry:1895-1912[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4, 15(S1):29-44.

[24] GOMPERS P, LERNER J.An analysis of compensation in the US venture capital partnership[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9, 51(1):3-44.

[25] NAHATA R.Venture capital reputation and investment performa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8, 90(2):127-151.

[26] ESPENLAUB S, GARRETT I, MUN W P.Conflicts of interest and the performance of venture-capital-backed IPOs:a preliminary look at the UK[J].Venture Capital: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finance, 1999, 1(4):325-349.

[27] ARTHURS J D, BUSENITZ L W.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venture performance:The effects of venture capitalist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6, 21(2):195-215.

[28] KRISHNAN C N V, MASULIS R W, SINGH A K.Does Venture Capital Reputation Matter? Evidence from Subsequent IPOs[R].SSRN working paper, 2007:1-54.

[29] 孙 铮,刘凤委,李增泉.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与企业债务期限[J].经济研究, 2005(5):52-63.

[30] 罗党论,甑明丽.民营控制,政治关联与企业融资约束[J].金融研究,2008(12):164-178.

[31] 张 杰,周晓艳,李 勇.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中国企业R&D?[J].经济研究, 2011(8):78-91.

[32] 余明桂,潘红波.政府干预,法治,金融发展与国有企业银行贷款[J].金融研究,2008(9):1-22.

[33] 吴文锋,吴冲锋,芮 萌.中国上市公司高管的政府背景与税收优惠[J].管理世界,2009(3):134-142.

[34] JENG L A,WELLS P C.The determinants of venture capital funding:evidence across countries[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00, 6(3):241-289.

[35] LERNER J.When bureaucrats meet entrepreneurs:the design of effectivepublic venture capital′ programmes[J].The Economic Journal, 2002, 112(477):73-84.

[36] LERNER J.The syndication of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s[J].Financial management, 1994, 23(3):16-27.

[37] GOMPERS P A.Grandstanding in the venture capital industry[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6, 42(1):133-156.

(责任编辑:张丛)

Venturecapitalandfirmgrowth—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ChiNext

CHEN Xiao-yong, HUI Xiao-f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We have found that the mod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remarkably affect the revenue growth ratio of the invested start-ups. Specifically, the joint investment of venture capital is able to improve the growth of the vested enterprise apparently. High reputation venture capital and government background venture capital are able to enhance the growth of the vested companies obviously. As a result, the a start-up should introduce and utilize the reputed venture capital with government background,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support of multiple venture capital to raise its value.

venture capital; joint investment; growth; government background; reputation

2013-08-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06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031003)

陈孝勇(1970- ),男,四川德阳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惠晓峰(1957- ),男,陕西清涧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F272.2

A

1008-245X(2014)03-0025-08

猜你喜欢
创业投资声誉风险投资
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的不同应对
Top 5 World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一类分数阶房地产风险投资系统的混沌同步
创投新政
声誉树立品牌
浅析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浅析风险投资阶段性
关于国家新型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