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上虞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关系探析

2014-08-07 12:35黄曰爱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4年6期
关键词:上虞城镇化率工业化

黄曰爱

(绍兴市上虞区统计局,浙江 绍兴 3123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同步发展,谋求更高质量的城镇化。新世纪以来,上虞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驶入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快车道”,工业化与城镇化实现双轮驱动。

一、速度与质量并重,“两化”发展双轮驱动

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区经济进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的发展阶段。

(一)新型工业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新世纪以来,上虞工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壮大优势产业,工业化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

1.总量规模跨上新台阶。2000年上虞工业总产值425.52亿元,自2005年开始以平均每年增长170亿元的速度加快发展,2013年达1990.62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2004年突破100亿元后,201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02.07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始终保持在五成左右。

2.产业体系取得新突破。上虞基本形成以医药化工、机械装备、轻工纺织、照明电器、光伏及绿色能源为主导,伞件、风机等八大块状经济为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体系。2013年五大主导行业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0.5%,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33.7%。

3.集约发展取得新成效。上虞全面整合提升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上虞经济开发区,2013年“两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73.05亿元,完成工业性投资146.03亿元,占全区的78.9%和70.9%。企业规模化效益更加明显,2013年205家年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313.89亿元,利润89.70亿元,占规上企业的比重分别达88.4%和97.2%。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内涵不断提升

新世纪以来,上虞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内涵不断提升,走出了符合上虞实际情况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特色之路。

1.经济强劲,城镇化水平提高。2013年上虞GDP达624.98亿元,人均GDP达80229元(折合12955美元),跃入中等富裕城市。城镇化水平也显著提高,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上虞常住人口77.9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16万人,城镇化率达50.24%,比2000年提高9.32个百分点。

2.政府引导,城镇化布局加快。上虞树立大城市发展理念,提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发展小城镇和中心镇,有效整合要素资源,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合力打造精致上虞的总体思路。2013年上虞建成区面积为27平方公里,比2000年的18平方公里增加了9平方公里。

3.劳动力转移,城镇化意义升华。随着城镇化的有序推进,上虞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12.9%下降到2013年的6.7%。农业人口占全区户籍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83.0%下降至2013年的61.6%,农村劳动力资源中从事农林牧渔劳动力的比重由2000年的50.6%下降到2013年的30.4%。农村居民收入翻番,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608元,是2000年的3.71倍。

(三)“两化”互动发展趋于协调

上虞正进入工业化与城镇化加快推进的新阶段,“两化”互动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1.“两化”发展显著相关。上虞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呈现显著正相关性,1990-2000年上虞处于工业化起始阶段,城镇人口年均增加0.52万人,城镇化率年均提高0.67个百分点;2000-2010年步入工业化实现阶段,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步确立,城镇人口年均增加0.96万人,城镇化率年均提高0.93个百分点,明显快于之前的十年。

2.“两化”发展相对协调。以五、六两次人普资料为依据,上虞城镇人口增量为9.59万人,工业从业人员的增量为8.11万人,相当于城镇人口增量的84.6%被工业吸纳,说明近年来上虞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人口的非农化及时配合了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两化进程比较协调。

二、机遇与挑战共存,“两化”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嘉绍跨江大桥、杭甬高速铁路建成通车为 “两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从当前良性互动的水平来看,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新型城镇化水平依然落后

上虞城镇化水平得到较快提升,但与经济发展水平及省市平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1.城镇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2010年上虞人均GDP为56272元,折合8429美元,依据钱纳里人均收入六阶段,人均GDP达到工业化后期阶段标准,城镇化率应介于60%-80%之间,显然50.24%的城镇化率还存在很大差距,且城镇化率低于工业化率0.66个百分点。

2.城镇化水平落后于省市平均。横向比较看,上虞城镇化率明显低于省市平均水平和周边县市区(表1),2010年上虞城镇化率比浙江省和绍兴市平均水平分别低10.36和8.34个百分点,在绍兴五县市区中居末位。

表1 按城乡划分的绍兴各县(市、区)六人普人口数单位:人

3.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就业非农化。第六次人口普查长表数据资料显示,2010年上虞IU为0.8大于0.5,NU为1.6大于1.2,根据IU、NU比为0.5和1.2的国际标准值法,说明城镇化水平滞后于非农产业就业人数比重的现状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二)新型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力依然偏弱

目前上虞城镇化率依然偏低,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力度还不够。

1.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升级。2013年,上虞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2%,低于第二产业比重16.9个百分点,低于绍兴平均3.9个百分点,居绍兴五县市区末位。服务业发展滞后,尤其是与新型工业化相协调的生产性服务发展滞后,一定程度遏制了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2.农村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第六次人口普查长表资料显示,上虞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19.5%、55.6%、24.9%,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份额分别是其产业份额的2.7倍,96.0%和 71.3%。表明第一产业就业人口转换滞后于产业结构转换,同时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尚有较大的就业空间。

(三)新型城镇化对工业化的支撑力依然不足

近年来上虞以“精致上虞”为目标,加快城镇建设,但城镇化对工业化提供空间还略显不足。

1.小城镇人口集聚功能亟待加强。上虞21个乡镇、街道,无一进入全国千强镇。常住人口在10万人左右只有2个,多数人口规模在3万人以下,一些山区乡镇规模更小;镇建成区人口2万人以上的仅有3个镇街,多数镇建成区人口不足一万,可见上虞小城镇人口规模普遍偏小,难以发挥中心带动作用,加之经济条件制约,大部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滞后,小城镇吸纳人口集聚的功能亟待加强。

2.统筹城乡发展水平亟待提高。《2012年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上虞2012年综合得分83.16分,处于整体协调阶段;但比浙江省和绍兴市平均得分分别低4.15和3.24分。从城乡居民收入看,2000-2013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达12.1%,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由2000年的1.78∶1扩大为2013年的2.12∶1,统筹城乡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上虞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上虞工业化进程已步入后工业化时期,城镇化率步入较快提升期,必须把握当前改革关键期,发挥比较优势,增进互补功能。

1.提升新型城镇化品质,破解“两化”协调发展瓶颈。上虞应以合力打造“精致上虞”为目标,分类分层次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做精城市,以“五大区块”开发为重点,大力推进精品城市建设;做强城镇,着力推进中心镇小城镇培育工程,着力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辐射力;做美乡村,切实搞好“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民居住生活环境,加快构建城乡分工合理、区域特色鲜明、产业融合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

2.强化工业经济支撑,推进“两化”协调发展进程。在“两化”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上虞工业经济更应以产业为依托,发挥产业集群协同效益。搭建两化互动平台,要进一步高起点、高标准对园区进行建设,发挥园区的聚集效应和关联效应;注重可持续发展,鼓励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逐步推进“三高一低”企业向“三低一高”转型;发挥项目引擎,强势推动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催生两化联动活力,提升“两化”协调发展融合。上虞“两化”协调发展,必须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基本原则,以三产联动和区域合作为途径,激发“两化”内生动力。统筹城乡互动,让城市和农村资源双向流动,城乡优势在互动中实现互补;坚持三产联动,鼓励和扶持特色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重点引入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商务度假等产业,继续做精“四季仙果之旅”,增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加强区域协作,应充分发挥好嘉绍大桥桥头堡,杭甬高铁中间站等区位优势,全面融入上海两小时经济圈,促使城镇空间布局网络化。

猜你喜欢
上虞城镇化率工业化
新一轮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来了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河南省县域城镇化率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空间分异性研究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
上虞区沥海镇小学
上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