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的1980年代

2014-08-07 21:16
商道 2014年7期
关键词:小书小兄弟高墙

我心中感到悲凉,我们已经跨过了一个世纪,可有些人的做派,却仿佛还停留在清朝那不堪一击的高墙里。

有次做完杂志后,深夜开车穿越整个长沙回家。路上,汽车电台没来由地放了大把1980年代的歌,《太阳岛上》《大海啊故乡》《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之类的。我听着听着就感动了,到家门口还不肯下车,连抽几颗烟,直到女主播说节目完了。

用今天的审美来看,那些歌有些土了,但在那个年代,人们真是喜悦又进取啊。记得村上春树有本叫做《怀念的1980年代》的小书。在我们那拨人里,我算不上特别熟悉并且仰慕村上老师的,虽然在东京的时候,我辛辛苦苦地找过他的爵士吧,但我非常非常喜欢村上君这本小书的名字。我必须诚恳的说,当初我见到这本书,看到这个书名时,我那颗1980年代成长起来的小心脏,着实地跳了好几下。

那时我们已经舔舐好青春的伤口,刚刚降临的新世纪仿佛我们时间上的祖国,我和兄弟们粪土当年万户侯,除了要办可以改变中国的媒体,就是在我们看得上的媒体奋笔疾书,心里想的,手里做的,都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美梦。

在我们身边,聚集着成群结队的刚刚大学毕业的80后年轻人,我们善意地调笑他们步入职场的各种纠结,调侃他们中间还有些人保有童贞之身……我们怀着在1980年代养成的自以为是的自由想象,要与80后同进同退,想要带他们携起手来改变世界。那时我开着一辆排量4.7升的很牛的越野车,那些男青年女青年在我的车里一塞就是十几个,在广州的大街小巷,我常常跟他们干完成扎的冰啤酒后互道“至死方休”。

但是除了时间,没有人能够战胜上帝派来的马拉多纳。时光就像你每一次把酒喝大前的故事,永远无法追溯,永远无法挽回。岁月顾不上怜香惜玉,岁月也从不在意你失意后梦想的过去,时间遵循着她该当流逝的定律。

然后我就四十岁了,我遇见了我们这个时代的80后。他们在我的门外努力又机械地工作,他们有幸进入传媒这个行业,他们可能见证报纸的终结;他们辛辛苦苦攒下了一些钱,他们眼见着他们的钱变得不值钱;他们的心灵,就像水晶做成的镜子,他们千军万马的去考公务员;他们努力在我们面前保持粉嫩的姿态,可是90后的女生已经嚷嚷着看到了他们的老态。

那些当初的80后,时代把他们的牛逼修炼成了苦逼。十多年前,我跟朋友们说,上有老下有小,咱们有什么可依靠。好像只用了一瞬间,他们就三十而立,躲在生活的角落里骂“我靠”。我看着他们少年而忧郁的脸,有些儿痛恨自己:当年我拿着一张高中文凭闯荡江湖,如今我竟然也会偶尔说声:哎呀,你的本科怎么会是在这么个破学校?我为什么也要中这种体制化的毒?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于斯为甚。

有个年轻人来找我,他想换份工作,他的上司咆哮着威胁“你不在这里好好干,你在哪里都干不成”。他对我讲他的故事,他说“我不过是想尝试点新的东西”,他很奇怪他的上司真认为自己有权断人生死。

我心中感到悲凉,我们已经跨过了一个世纪,可有些人的做派,却仿佛还停留在清朝那不堪一击的高墙里。当我注意到那张80后的脸,那张无奈而不甘的脸。我开始幻想在1980年代发现这张脸,我知道那张脸上写满了对自由的向往,亲爱的小兄弟,我知道你正在撬动你内心的柏林墙。如果你想要飞翔,世界就该任你飞翔。

我告诉这位小兄弟,不用理会这种毫无意义的威胁,我会全力帮你,跟着你的心意去做成你想要的你吧。

透过墙上的裂缝,我们看见过外面的光。上帝说要有光,而在建立美国的那群理想主义者当中,有一个坚信每个人都有权通过感受上帝之光达成自由的贵格派,为了人人亲如兄弟,为了反对奴役,他们吃尽了苦头。

就像有好多中国人,让1980年代焕发出圣洁的光辉。

龚晓跃:湘籍人氏,当过兵,校对、记者、编辑以及若干媒体的总编辑和前总编辑等,曾操盘《新周刊》的“中国不踢球”专题,曾创办《南方体育》、《竞赛画报》、《晨报周刊》。

我心中感到悲凉,我们已经跨过了一个世纪,可有些人的做派,却仿佛还停留在清朝那不堪一击的高墙里。

有次做完杂志后,深夜开车穿越整个长沙回家。路上,汽车电台没来由地放了大把1980年代的歌,《太阳岛上》《大海啊故乡》《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之类的。我听着听着就感动了,到家门口还不肯下车,连抽几颗烟,直到女主播说节目完了。

用今天的审美来看,那些歌有些土了,但在那个年代,人们真是喜悦又进取啊。记得村上春树有本叫做《怀念的1980年代》的小书。在我们那拨人里,我算不上特别熟悉并且仰慕村上老师的,虽然在东京的时候,我辛辛苦苦地找过他的爵士吧,但我非常非常喜欢村上君这本小书的名字。我必须诚恳的说,当初我见到这本书,看到这个书名时,我那颗1980年代成长起来的小心脏,着实地跳了好几下。

那时我们已经舔舐好青春的伤口,刚刚降临的新世纪仿佛我们时间上的祖国,我和兄弟们粪土当年万户侯,除了要办可以改变中国的媒体,就是在我们看得上的媒体奋笔疾书,心里想的,手里做的,都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美梦。

在我们身边,聚集着成群结队的刚刚大学毕业的80后年轻人,我们善意地调笑他们步入职场的各种纠结,调侃他们中间还有些人保有童贞之身……我们怀着在1980年代养成的自以为是的自由想象,要与80后同进同退,想要带他们携起手来改变世界。那时我开着一辆排量4.7升的很牛的越野车,那些男青年女青年在我的车里一塞就是十几个,在广州的大街小巷,我常常跟他们干完成扎的冰啤酒后互道“至死方休”。

但是除了时间,没有人能够战胜上帝派来的马拉多纳。时光就像你每一次把酒喝大前的故事,永远无法追溯,永远无法挽回。岁月顾不上怜香惜玉,岁月也从不在意你失意后梦想的过去,时间遵循着她该当流逝的定律。

然后我就四十岁了,我遇见了我们这个时代的80后。他们在我的门外努力又机械地工作,他们有幸进入传媒这个行业,他们可能见证报纸的终结;他们辛辛苦苦攒下了一些钱,他们眼见着他们的钱变得不值钱;他们的心灵,就像水晶做成的镜子,他们千军万马的去考公务员;他们努力在我们面前保持粉嫩的姿态,可是90后的女生已经嚷嚷着看到了他们的老态。

那些当初的80后,时代把他们的牛逼修炼成了苦逼。十多年前,我跟朋友们说,上有老下有小,咱们有什么可依靠。好像只用了一瞬间,他们就三十而立,躲在生活的角落里骂“我靠”。我看着他们少年而忧郁的脸,有些儿痛恨自己:当年我拿着一张高中文凭闯荡江湖,如今我竟然也会偶尔说声:哎呀,你的本科怎么会是在这么个破学校?我为什么也要中这种体制化的毒?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于斯为甚。

有个年轻人来找我,他想换份工作,他的上司咆哮着威胁“你不在这里好好干,你在哪里都干不成”。他对我讲他的故事,他说“我不过是想尝试点新的东西”,他很奇怪他的上司真认为自己有权断人生死。

我心中感到悲凉,我们已经跨过了一个世纪,可有些人的做派,却仿佛还停留在清朝那不堪一击的高墙里。当我注意到那张80后的脸,那张无奈而不甘的脸。我开始幻想在1980年代发现这张脸,我知道那张脸上写满了对自由的向往,亲爱的小兄弟,我知道你正在撬动你内心的柏林墙。如果你想要飞翔,世界就该任你飞翔。

我告诉这位小兄弟,不用理会这种毫无意义的威胁,我会全力帮你,跟着你的心意去做成你想要的你吧。

透过墙上的裂缝,我们看见过外面的光。上帝说要有光,而在建立美国的那群理想主义者当中,有一个坚信每个人都有权通过感受上帝之光达成自由的贵格派,为了人人亲如兄弟,为了反对奴役,他们吃尽了苦头。

就像有好多中国人,让1980年代焕发出圣洁的光辉。

龚晓跃:湘籍人氏,当过兵,校对、记者、编辑以及若干媒体的总编辑和前总编辑等,曾操盘《新周刊》的“中国不踢球”专题,曾创办《南方体育》、《竞赛画报》、《晨报周刊》。

我心中感到悲凉,我们已经跨过了一个世纪,可有些人的做派,却仿佛还停留在清朝那不堪一击的高墙里。

有次做完杂志后,深夜开车穿越整个长沙回家。路上,汽车电台没来由地放了大把1980年代的歌,《太阳岛上》《大海啊故乡》《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之类的。我听着听着就感动了,到家门口还不肯下车,连抽几颗烟,直到女主播说节目完了。

用今天的审美来看,那些歌有些土了,但在那个年代,人们真是喜悦又进取啊。记得村上春树有本叫做《怀念的1980年代》的小书。在我们那拨人里,我算不上特别熟悉并且仰慕村上老师的,虽然在东京的时候,我辛辛苦苦地找过他的爵士吧,但我非常非常喜欢村上君这本小书的名字。我必须诚恳的说,当初我见到这本书,看到这个书名时,我那颗1980年代成长起来的小心脏,着实地跳了好几下。

那时我们已经舔舐好青春的伤口,刚刚降临的新世纪仿佛我们时间上的祖国,我和兄弟们粪土当年万户侯,除了要办可以改变中国的媒体,就是在我们看得上的媒体奋笔疾书,心里想的,手里做的,都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美梦。

在我们身边,聚集着成群结队的刚刚大学毕业的80后年轻人,我们善意地调笑他们步入职场的各种纠结,调侃他们中间还有些人保有童贞之身……我们怀着在1980年代养成的自以为是的自由想象,要与80后同进同退,想要带他们携起手来改变世界。那时我开着一辆排量4.7升的很牛的越野车,那些男青年女青年在我的车里一塞就是十几个,在广州的大街小巷,我常常跟他们干完成扎的冰啤酒后互道“至死方休”。

但是除了时间,没有人能够战胜上帝派来的马拉多纳。时光就像你每一次把酒喝大前的故事,永远无法追溯,永远无法挽回。岁月顾不上怜香惜玉,岁月也从不在意你失意后梦想的过去,时间遵循着她该当流逝的定律。

然后我就四十岁了,我遇见了我们这个时代的80后。他们在我的门外努力又机械地工作,他们有幸进入传媒这个行业,他们可能见证报纸的终结;他们辛辛苦苦攒下了一些钱,他们眼见着他们的钱变得不值钱;他们的心灵,就像水晶做成的镜子,他们千军万马的去考公务员;他们努力在我们面前保持粉嫩的姿态,可是90后的女生已经嚷嚷着看到了他们的老态。

那些当初的80后,时代把他们的牛逼修炼成了苦逼。十多年前,我跟朋友们说,上有老下有小,咱们有什么可依靠。好像只用了一瞬间,他们就三十而立,躲在生活的角落里骂“我靠”。我看着他们少年而忧郁的脸,有些儿痛恨自己:当年我拿着一张高中文凭闯荡江湖,如今我竟然也会偶尔说声:哎呀,你的本科怎么会是在这么个破学校?我为什么也要中这种体制化的毒?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于斯为甚。

有个年轻人来找我,他想换份工作,他的上司咆哮着威胁“你不在这里好好干,你在哪里都干不成”。他对我讲他的故事,他说“我不过是想尝试点新的东西”,他很奇怪他的上司真认为自己有权断人生死。

我心中感到悲凉,我们已经跨过了一个世纪,可有些人的做派,却仿佛还停留在清朝那不堪一击的高墙里。当我注意到那张80后的脸,那张无奈而不甘的脸。我开始幻想在1980年代发现这张脸,我知道那张脸上写满了对自由的向往,亲爱的小兄弟,我知道你正在撬动你内心的柏林墙。如果你想要飞翔,世界就该任你飞翔。

我告诉这位小兄弟,不用理会这种毫无意义的威胁,我会全力帮你,跟着你的心意去做成你想要的你吧。

透过墙上的裂缝,我们看见过外面的光。上帝说要有光,而在建立美国的那群理想主义者当中,有一个坚信每个人都有权通过感受上帝之光达成自由的贵格派,为了人人亲如兄弟,为了反对奴役,他们吃尽了苦头。

就像有好多中国人,让1980年代焕发出圣洁的光辉。

龚晓跃:湘籍人氏,当过兵,校对、记者、编辑以及若干媒体的总编辑和前总编辑等,曾操盘《新周刊》的“中国不踢球”专题,曾创办《南方体育》、《竞赛画报》、《晨报周刊》。

猜你喜欢
小书小兄弟高墙
汪汪狗爬高墙
最是一抹少年蓝
蝴蝶
蝴蝶
心如止水
霸王龙有了小兄弟
阳光照进“高墙” 激励复苏希望
读书进高墙 化“魂”促新生
帮教做到“高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