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育二三事

2014-08-07 22:17王锡文
广东教育·综合 2014年6期
关键词:新竹学校老师

王锡文

去年,我曾作为中山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考察团成员赴台湾交流学习,参观考察了台湾永建国小、新竹中学等学校。无论是永建国小还是新竹中学,学校大门都是由两条刷上米石的柱子和铁门组成,依然保持着80年代的风格,教学楼也是一样,校园常见四季常青的松柏衬托着老式、简朴的建筑,显得有点“落伍”,但环境洁净、清雅,给人清风拂面之感。从校园环境上看,台湾学校远不如大陆学校光鲜;从学生精神面貌来看,大陆学生和台湾学生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深入了解后,我深感大陆与台湾两地教育的同质与差异。台湾教育既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本原中,又嫁接在西方文化的人文关怀上,台湾的老师敬业更追求专业,台湾的教育开放却保留传统,乡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观念的开放并行,学校给孩子的人文关怀真切实在。

特长在小组合作的课堂彰显

走进台湾的课堂,桌椅自由摆放,孩子们对于我们的到来并未感到拘谨,台湾的老师告诉我们,他们也正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

在新竹中学,老师们以英语课为例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新竹中学是一所男校,男生通常对理科比较有兴趣,对英文课不太感兴趣。于是老师们经过讨论设置了这样一种课堂:按照擅长绘画与否,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的学生不是读课文而是听课文,根据文意记下一些关键词句,然后把这些关键词句画成图画,二组的学生读课文研究本篇文章中出现的英语文法、生难字词。通过学习、研究,各组派代表为大家讲解文意和文法。其中有不明白的部分由老师进行指导释疑。

在随堂练习环节,老师又把一组和二组的学生各自细分小组后再交叉重组,每个小组里既有绘画好的学生,也有上一轮研究句型、词语和文法的学生。每个小组的成员一起合作学习,根据各自的信息差,分享彼此学到的知识,最后大家用文中的句型和生词,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看图说话。如果写得出又画得出那就说明学生已经学会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自己创作,为文章写一个结局给大家分享。

英文的测验,新竹中学的老师们摒弃了传统的语法填空和完型填空,而是采用了给出词组、句型让学生根据图画写作文的形式。老师们说,很多孩子在传统的测验中只能考到50几分,但是他们在新的考试形式中却可以得到90几分的高分。所以老师希望用这种测验方式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从中发现每个孩子不一样的特长,让听力好的、绘画好的、有创意的、写作能力强的孩子都可以在学习上找到成就感。

小组合作的目的绝不仅仅在于提高学习兴趣、找到成就感这么简单。在永建国民小学,我们听了一节国小校长的数学公开课,看到了小组合作带来的平等意识和启发式教学。国小一个班有30多人,5-6个人一个小组。课堂上会有多次小组讨论的机会,每一次小组讨论时,校长就会到各个小组去旁听。每一次他都会蹲下去,双手重叠放在课桌上,下巴放在手上,像个小学生一样。这节课,国小校长讲的是如何计算圆周长。一上课,我们就发现,孩子们带了很多东西放在课桌上,有瓶盖、杯子、硬币、球等等。校长首先提出问题:如何计算杯子底部的圆周长呢?如何计算瓶盖的圆周长呢……孩子们纷纷开动脑筋,很快就有了答案:可以用绳子绕杯子底部一圈,然后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度;可以把瓶盖剪开、展开,用尺子来量……学生们的想法异彩纷呈。校长首先肯定了学生们的方法都很正确,然后导入教材,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更简便的方法和公式。整堂课,学生们都处于解决问题的兴奋中,气氛非常活跃。我想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有事可做、有问题可想、有答案可找寻、有新知识可学,这种由对个体特长的关注而滋生的教育是不会让孩子们乏味的。

关注给到每一个孩子

在永建国小,同去交流的中山市实验小学蓝波湾学校徐校长也上了一堂数学对比课。在大陆,如果有外校的老师来上课,学校会挑选一个班风良好的班级,老师会告诉学生要好好表现。但是在这节课上,我们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小女孩。她在上课的时候一直趴在桌子上,偶尔抬起头看一眼老师。我们当时都以为小女孩身体有些不舒服。她的班主任也来听课,发现这个情况后走到小女孩的身边,低声问了她几句,就回到原位了。在这个时候,我也在思考如果是外校的老师来我的班上上课,发生这种事,我应该怎么处理。

在课后交流的时候,我们向班主任问起了这个小女孩,老师的回答让我们感叹他们的专业。班主任说,这是个特殊孩子,专业术语叫做“情绪障碍型”孩子。这类孩子,对陌生人会有一种排斥,她上课前抬头看了一眼老师,发现是不认识的,觉得很陌生,所以很紧张。课后我们问她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她一样可以说出来,这说明她在听课,只是不愿意直面陌生人。

我了解到,在台湾,政府不设置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把这些孩子集中在一起,而是把他们放在普通学校和正常的孩子在一起学习和成长。在普通学校,都会设置一个支援班,由专业的老师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当然有些家长不希望孩子“搞特殊”,坚持把孩子放在普通班,孩子依然会接受支援班老师的专业指导,普通班的老师也会给他特别的关注。政府为什么不设置特殊教育学校,台湾老师给我们的回答是,特殊孩子未来依然是要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的,我们应该让他们生活在一种正常的环境中,培养他们独立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要孤立他们,帮助他们去适应这个社会。

这让我想起前一天去参观林语堂故居时遇到的一位讲解员。他穿着整洁,颇有民国风范。但是他一开口我们就发现了他的特别之处。他吐字有些不清晰,说话很费力,但是他努力地在表达。在胡适纪念馆我们又遇到了他。无独有偶,后来在日月潭上泛舟时,导游也是一位有智力障碍的人,他吃力地表达并配以肢体语言,生怕我们听不明白。已是初冬时节,讲解完之后,他已是满头大汗了。

因为政府、学校和家庭共同的努力和关爱,这些特殊的孩子不仅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歧视的环境,在他们长大后,社会依然没有歧视他们,为他们提供一个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至此,“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在台湾不再是一个口号,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各个层面都把它落到了实处。而作为弱势群体,则用认真、用心做事来体现价值,回馈他人。

课堂内外传承乡土文化

参观永建国小的时候,有一件事带给我不小的触动。在一间电脑室门口,我们发现这是个奇怪的课堂。课室里只有一位老师和两个学生,他们没有上电脑课。一个熟悉的旋律回荡在教室里。因为我是客家人,我很快听出来,这是客家山歌。老师站在讲台上,拿着教棍指着一张配有歌词的乐谱和两个学生欢快地唱着。原来这是一堂“本土语言课”。

台湾有不少非原住民,他们来自福建和客家地区。这些孩子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不忘本、不忘母语。学校根据这部分学生家长的要求开设“本土语言”这门课程,有闽南语、客家语、秦雅语等。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最纯正的母语教育,学校外聘专业的方言老师来授课,并且配有专门的教材。

不仅是语言,在台湾,很多名人故居、名人图书馆、名人纪念馆保存完好,像林语堂故居、胡适故居、傅斯年故居,这些全都依赖政府的全额支持。而在大陆,为了城市建设,不少旧式建筑都被拆除,小时候的故园记忆难以寻回。文化传承应该有多种渠道,不应该只是一句响亮、空荡的口号,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到每一个国人都应该身体力行,作为现代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乡土文化也是有生命的,同样需要关怀。

教师承认不足才是强大的开始

龙应台曾在香港大学演讲中说“台湾的可爱在于它不假装伟大”,在接触了新竹中学的老师们以后,我想说:教师承认不足才是强大的开始。和新竹中学的老师们说到专业,他们坦然说之前同样怕别人来听课评课,怕被指出不足,一旦自己示弱,似乎就是承认了自己的不专业,但是,教师也需要专业的学习和发展,课改让他们认识到教师应该观念开放、谦逊、承认不足,这才是强大的开始。

在台湾,不仅学生小组合作,老师们也进行小组合作,他们把它叫做PLC(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专业学习共同体)。同一科组的老师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每个科组老师的课堂都对其他科组开放、对行政管理层开放,主动求听课、求评课、求教不足。

新竹中学的老师说,他们学校也会有行政巡课,老师们也怕自己的课堂乱糟糟给行政看到。但是,行政管理层对老师的态度是:支持、鼓励、信赖、不评价。所以,老师们大胆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自由地进行交流,共同磨合、共同成长。毕竟变革需要时间,学生和老师都需要一个成长和适应的过程。对于行政管理层,老师们更多的是感激。

科组老师的小组合作从教案共享、共建资料库开始,目的是寻求多元化教学、差异化教学、促进专业成长。以备课为例,有的老师负责课堂小组分组方式、有的老师负责课堂导入设计、有的老师负责整节课的流程安排,最后一起整合与分享。虽然老师们最后有一个统一的教案,但是每个班级的情况不一样,最后每一位老师针对各自学生的不同,呈现在各自班级的课堂又是丰富多彩的。共同备课开拓了老师们的思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课堂。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去年,我曾作为中山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考察团成员赴台湾交流学习,参观考察了台湾永建国小、新竹中学等学校。无论是永建国小还是新竹中学,学校大门都是由两条刷上米石的柱子和铁门组成,依然保持着80年代的风格,教学楼也是一样,校园常见四季常青的松柏衬托着老式、简朴的建筑,显得有点“落伍”,但环境洁净、清雅,给人清风拂面之感。从校园环境上看,台湾学校远不如大陆学校光鲜;从学生精神面貌来看,大陆学生和台湾学生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深入了解后,我深感大陆与台湾两地教育的同质与差异。台湾教育既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本原中,又嫁接在西方文化的人文关怀上,台湾的老师敬业更追求专业,台湾的教育开放却保留传统,乡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观念的开放并行,学校给孩子的人文关怀真切实在。

特长在小组合作的课堂彰显

走进台湾的课堂,桌椅自由摆放,孩子们对于我们的到来并未感到拘谨,台湾的老师告诉我们,他们也正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

在新竹中学,老师们以英语课为例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新竹中学是一所男校,男生通常对理科比较有兴趣,对英文课不太感兴趣。于是老师们经过讨论设置了这样一种课堂:按照擅长绘画与否,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的学生不是读课文而是听课文,根据文意记下一些关键词句,然后把这些关键词句画成图画,二组的学生读课文研究本篇文章中出现的英语文法、生难字词。通过学习、研究,各组派代表为大家讲解文意和文法。其中有不明白的部分由老师进行指导释疑。

在随堂练习环节,老师又把一组和二组的学生各自细分小组后再交叉重组,每个小组里既有绘画好的学生,也有上一轮研究句型、词语和文法的学生。每个小组的成员一起合作学习,根据各自的信息差,分享彼此学到的知识,最后大家用文中的句型和生词,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看图说话。如果写得出又画得出那就说明学生已经学会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自己创作,为文章写一个结局给大家分享。

英文的测验,新竹中学的老师们摒弃了传统的语法填空和完型填空,而是采用了给出词组、句型让学生根据图画写作文的形式。老师们说,很多孩子在传统的测验中只能考到50几分,但是他们在新的考试形式中却可以得到90几分的高分。所以老师希望用这种测验方式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从中发现每个孩子不一样的特长,让听力好的、绘画好的、有创意的、写作能力强的孩子都可以在学习上找到成就感。

小组合作的目的绝不仅仅在于提高学习兴趣、找到成就感这么简单。在永建国民小学,我们听了一节国小校长的数学公开课,看到了小组合作带来的平等意识和启发式教学。国小一个班有30多人,5-6个人一个小组。课堂上会有多次小组讨论的机会,每一次小组讨论时,校长就会到各个小组去旁听。每一次他都会蹲下去,双手重叠放在课桌上,下巴放在手上,像个小学生一样。这节课,国小校长讲的是如何计算圆周长。一上课,我们就发现,孩子们带了很多东西放在课桌上,有瓶盖、杯子、硬币、球等等。校长首先提出问题:如何计算杯子底部的圆周长呢?如何计算瓶盖的圆周长呢……孩子们纷纷开动脑筋,很快就有了答案:可以用绳子绕杯子底部一圈,然后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度;可以把瓶盖剪开、展开,用尺子来量……学生们的想法异彩纷呈。校长首先肯定了学生们的方法都很正确,然后导入教材,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更简便的方法和公式。整堂课,学生们都处于解决问题的兴奋中,气氛非常活跃。我想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有事可做、有问题可想、有答案可找寻、有新知识可学,这种由对个体特长的关注而滋生的教育是不会让孩子们乏味的。

关注给到每一个孩子

在永建国小,同去交流的中山市实验小学蓝波湾学校徐校长也上了一堂数学对比课。在大陆,如果有外校的老师来上课,学校会挑选一个班风良好的班级,老师会告诉学生要好好表现。但是在这节课上,我们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小女孩。她在上课的时候一直趴在桌子上,偶尔抬起头看一眼老师。我们当时都以为小女孩身体有些不舒服。她的班主任也来听课,发现这个情况后走到小女孩的身边,低声问了她几句,就回到原位了。在这个时候,我也在思考如果是外校的老师来我的班上上课,发生这种事,我应该怎么处理。

在课后交流的时候,我们向班主任问起了这个小女孩,老师的回答让我们感叹他们的专业。班主任说,这是个特殊孩子,专业术语叫做“情绪障碍型”孩子。这类孩子,对陌生人会有一种排斥,她上课前抬头看了一眼老师,发现是不认识的,觉得很陌生,所以很紧张。课后我们问她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她一样可以说出来,这说明她在听课,只是不愿意直面陌生人。

我了解到,在台湾,政府不设置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把这些孩子集中在一起,而是把他们放在普通学校和正常的孩子在一起学习和成长。在普通学校,都会设置一个支援班,由专业的老师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当然有些家长不希望孩子“搞特殊”,坚持把孩子放在普通班,孩子依然会接受支援班老师的专业指导,普通班的老师也会给他特别的关注。政府为什么不设置特殊教育学校,台湾老师给我们的回答是,特殊孩子未来依然是要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的,我们应该让他们生活在一种正常的环境中,培养他们独立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要孤立他们,帮助他们去适应这个社会。

这让我想起前一天去参观林语堂故居时遇到的一位讲解员。他穿着整洁,颇有民国风范。但是他一开口我们就发现了他的特别之处。他吐字有些不清晰,说话很费力,但是他努力地在表达。在胡适纪念馆我们又遇到了他。无独有偶,后来在日月潭上泛舟时,导游也是一位有智力障碍的人,他吃力地表达并配以肢体语言,生怕我们听不明白。已是初冬时节,讲解完之后,他已是满头大汗了。

因为政府、学校和家庭共同的努力和关爱,这些特殊的孩子不仅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歧视的环境,在他们长大后,社会依然没有歧视他们,为他们提供一个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至此,“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在台湾不再是一个口号,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各个层面都把它落到了实处。而作为弱势群体,则用认真、用心做事来体现价值,回馈他人。

课堂内外传承乡土文化

参观永建国小的时候,有一件事带给我不小的触动。在一间电脑室门口,我们发现这是个奇怪的课堂。课室里只有一位老师和两个学生,他们没有上电脑课。一个熟悉的旋律回荡在教室里。因为我是客家人,我很快听出来,这是客家山歌。老师站在讲台上,拿着教棍指着一张配有歌词的乐谱和两个学生欢快地唱着。原来这是一堂“本土语言课”。

台湾有不少非原住民,他们来自福建和客家地区。这些孩子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不忘本、不忘母语。学校根据这部分学生家长的要求开设“本土语言”这门课程,有闽南语、客家语、秦雅语等。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最纯正的母语教育,学校外聘专业的方言老师来授课,并且配有专门的教材。

不仅是语言,在台湾,很多名人故居、名人图书馆、名人纪念馆保存完好,像林语堂故居、胡适故居、傅斯年故居,这些全都依赖政府的全额支持。而在大陆,为了城市建设,不少旧式建筑都被拆除,小时候的故园记忆难以寻回。文化传承应该有多种渠道,不应该只是一句响亮、空荡的口号,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到每一个国人都应该身体力行,作为现代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乡土文化也是有生命的,同样需要关怀。

教师承认不足才是强大的开始

龙应台曾在香港大学演讲中说“台湾的可爱在于它不假装伟大”,在接触了新竹中学的老师们以后,我想说:教师承认不足才是强大的开始。和新竹中学的老师们说到专业,他们坦然说之前同样怕别人来听课评课,怕被指出不足,一旦自己示弱,似乎就是承认了自己的不专业,但是,教师也需要专业的学习和发展,课改让他们认识到教师应该观念开放、谦逊、承认不足,这才是强大的开始。

在台湾,不仅学生小组合作,老师们也进行小组合作,他们把它叫做PLC(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专业学习共同体)。同一科组的老师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每个科组老师的课堂都对其他科组开放、对行政管理层开放,主动求听课、求评课、求教不足。

新竹中学的老师说,他们学校也会有行政巡课,老师们也怕自己的课堂乱糟糟给行政看到。但是,行政管理层对老师的态度是:支持、鼓励、信赖、不评价。所以,老师们大胆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自由地进行交流,共同磨合、共同成长。毕竟变革需要时间,学生和老师都需要一个成长和适应的过程。对于行政管理层,老师们更多的是感激。

科组老师的小组合作从教案共享、共建资料库开始,目的是寻求多元化教学、差异化教学、促进专业成长。以备课为例,有的老师负责课堂小组分组方式、有的老师负责课堂导入设计、有的老师负责整节课的流程安排,最后一起整合与分享。虽然老师们最后有一个统一的教案,但是每个班级的情况不一样,最后每一位老师针对各自学生的不同,呈现在各自班级的课堂又是丰富多彩的。共同备课开拓了老师们的思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课堂。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去年,我曾作为中山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考察团成员赴台湾交流学习,参观考察了台湾永建国小、新竹中学等学校。无论是永建国小还是新竹中学,学校大门都是由两条刷上米石的柱子和铁门组成,依然保持着80年代的风格,教学楼也是一样,校园常见四季常青的松柏衬托着老式、简朴的建筑,显得有点“落伍”,但环境洁净、清雅,给人清风拂面之感。从校园环境上看,台湾学校远不如大陆学校光鲜;从学生精神面貌来看,大陆学生和台湾学生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深入了解后,我深感大陆与台湾两地教育的同质与差异。台湾教育既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本原中,又嫁接在西方文化的人文关怀上,台湾的老师敬业更追求专业,台湾的教育开放却保留传统,乡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观念的开放并行,学校给孩子的人文关怀真切实在。

特长在小组合作的课堂彰显

走进台湾的课堂,桌椅自由摆放,孩子们对于我们的到来并未感到拘谨,台湾的老师告诉我们,他们也正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

在新竹中学,老师们以英语课为例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新竹中学是一所男校,男生通常对理科比较有兴趣,对英文课不太感兴趣。于是老师们经过讨论设置了这样一种课堂:按照擅长绘画与否,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的学生不是读课文而是听课文,根据文意记下一些关键词句,然后把这些关键词句画成图画,二组的学生读课文研究本篇文章中出现的英语文法、生难字词。通过学习、研究,各组派代表为大家讲解文意和文法。其中有不明白的部分由老师进行指导释疑。

在随堂练习环节,老师又把一组和二组的学生各自细分小组后再交叉重组,每个小组里既有绘画好的学生,也有上一轮研究句型、词语和文法的学生。每个小组的成员一起合作学习,根据各自的信息差,分享彼此学到的知识,最后大家用文中的句型和生词,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看图说话。如果写得出又画得出那就说明学生已经学会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自己创作,为文章写一个结局给大家分享。

英文的测验,新竹中学的老师们摒弃了传统的语法填空和完型填空,而是采用了给出词组、句型让学生根据图画写作文的形式。老师们说,很多孩子在传统的测验中只能考到50几分,但是他们在新的考试形式中却可以得到90几分的高分。所以老师希望用这种测验方式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从中发现每个孩子不一样的特长,让听力好的、绘画好的、有创意的、写作能力强的孩子都可以在学习上找到成就感。

小组合作的目的绝不仅仅在于提高学习兴趣、找到成就感这么简单。在永建国民小学,我们听了一节国小校长的数学公开课,看到了小组合作带来的平等意识和启发式教学。国小一个班有30多人,5-6个人一个小组。课堂上会有多次小组讨论的机会,每一次小组讨论时,校长就会到各个小组去旁听。每一次他都会蹲下去,双手重叠放在课桌上,下巴放在手上,像个小学生一样。这节课,国小校长讲的是如何计算圆周长。一上课,我们就发现,孩子们带了很多东西放在课桌上,有瓶盖、杯子、硬币、球等等。校长首先提出问题:如何计算杯子底部的圆周长呢?如何计算瓶盖的圆周长呢……孩子们纷纷开动脑筋,很快就有了答案:可以用绳子绕杯子底部一圈,然后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度;可以把瓶盖剪开、展开,用尺子来量……学生们的想法异彩纷呈。校长首先肯定了学生们的方法都很正确,然后导入教材,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更简便的方法和公式。整堂课,学生们都处于解决问题的兴奋中,气氛非常活跃。我想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有事可做、有问题可想、有答案可找寻、有新知识可学,这种由对个体特长的关注而滋生的教育是不会让孩子们乏味的。

关注给到每一个孩子

在永建国小,同去交流的中山市实验小学蓝波湾学校徐校长也上了一堂数学对比课。在大陆,如果有外校的老师来上课,学校会挑选一个班风良好的班级,老师会告诉学生要好好表现。但是在这节课上,我们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小女孩。她在上课的时候一直趴在桌子上,偶尔抬起头看一眼老师。我们当时都以为小女孩身体有些不舒服。她的班主任也来听课,发现这个情况后走到小女孩的身边,低声问了她几句,就回到原位了。在这个时候,我也在思考如果是外校的老师来我的班上上课,发生这种事,我应该怎么处理。

在课后交流的时候,我们向班主任问起了这个小女孩,老师的回答让我们感叹他们的专业。班主任说,这是个特殊孩子,专业术语叫做“情绪障碍型”孩子。这类孩子,对陌生人会有一种排斥,她上课前抬头看了一眼老师,发现是不认识的,觉得很陌生,所以很紧张。课后我们问她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她一样可以说出来,这说明她在听课,只是不愿意直面陌生人。

我了解到,在台湾,政府不设置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把这些孩子集中在一起,而是把他们放在普通学校和正常的孩子在一起学习和成长。在普通学校,都会设置一个支援班,由专业的老师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当然有些家长不希望孩子“搞特殊”,坚持把孩子放在普通班,孩子依然会接受支援班老师的专业指导,普通班的老师也会给他特别的关注。政府为什么不设置特殊教育学校,台湾老师给我们的回答是,特殊孩子未来依然是要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的,我们应该让他们生活在一种正常的环境中,培养他们独立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要孤立他们,帮助他们去适应这个社会。

这让我想起前一天去参观林语堂故居时遇到的一位讲解员。他穿着整洁,颇有民国风范。但是他一开口我们就发现了他的特别之处。他吐字有些不清晰,说话很费力,但是他努力地在表达。在胡适纪念馆我们又遇到了他。无独有偶,后来在日月潭上泛舟时,导游也是一位有智力障碍的人,他吃力地表达并配以肢体语言,生怕我们听不明白。已是初冬时节,讲解完之后,他已是满头大汗了。

因为政府、学校和家庭共同的努力和关爱,这些特殊的孩子不仅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歧视的环境,在他们长大后,社会依然没有歧视他们,为他们提供一个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至此,“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在台湾不再是一个口号,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各个层面都把它落到了实处。而作为弱势群体,则用认真、用心做事来体现价值,回馈他人。

课堂内外传承乡土文化

参观永建国小的时候,有一件事带给我不小的触动。在一间电脑室门口,我们发现这是个奇怪的课堂。课室里只有一位老师和两个学生,他们没有上电脑课。一个熟悉的旋律回荡在教室里。因为我是客家人,我很快听出来,这是客家山歌。老师站在讲台上,拿着教棍指着一张配有歌词的乐谱和两个学生欢快地唱着。原来这是一堂“本土语言课”。

台湾有不少非原住民,他们来自福建和客家地区。这些孩子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不忘本、不忘母语。学校根据这部分学生家长的要求开设“本土语言”这门课程,有闽南语、客家语、秦雅语等。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最纯正的母语教育,学校外聘专业的方言老师来授课,并且配有专门的教材。

不仅是语言,在台湾,很多名人故居、名人图书馆、名人纪念馆保存完好,像林语堂故居、胡适故居、傅斯年故居,这些全都依赖政府的全额支持。而在大陆,为了城市建设,不少旧式建筑都被拆除,小时候的故园记忆难以寻回。文化传承应该有多种渠道,不应该只是一句响亮、空荡的口号,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到每一个国人都应该身体力行,作为现代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乡土文化也是有生命的,同样需要关怀。

教师承认不足才是强大的开始

龙应台曾在香港大学演讲中说“台湾的可爱在于它不假装伟大”,在接触了新竹中学的老师们以后,我想说:教师承认不足才是强大的开始。和新竹中学的老师们说到专业,他们坦然说之前同样怕别人来听课评课,怕被指出不足,一旦自己示弱,似乎就是承认了自己的不专业,但是,教师也需要专业的学习和发展,课改让他们认识到教师应该观念开放、谦逊、承认不足,这才是强大的开始。

在台湾,不仅学生小组合作,老师们也进行小组合作,他们把它叫做PLC(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专业学习共同体)。同一科组的老师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每个科组老师的课堂都对其他科组开放、对行政管理层开放,主动求听课、求评课、求教不足。

新竹中学的老师说,他们学校也会有行政巡课,老师们也怕自己的课堂乱糟糟给行政看到。但是,行政管理层对老师的态度是:支持、鼓励、信赖、不评价。所以,老师们大胆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自由地进行交流,共同磨合、共同成长。毕竟变革需要时间,学生和老师都需要一个成长和适应的过程。对于行政管理层,老师们更多的是感激。

科组老师的小组合作从教案共享、共建资料库开始,目的是寻求多元化教学、差异化教学、促进专业成长。以备课为例,有的老师负责课堂小组分组方式、有的老师负责课堂导入设计、有的老师负责整节课的流程安排,最后一起整合与分享。虽然老师们最后有一个统一的教案,但是每个班级的情况不一样,最后每一位老师针对各自学生的不同,呈现在各自班级的课堂又是丰富多彩的。共同备课开拓了老师们的思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课堂。

责任编辑 黄日暖

猜你喜欢
新竹学校老师
长不大的调皮蛋
长不大的调皮蛋
学校推介
老师的见面礼
找原因
六·一放假么
这是谁的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