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于无境,能而有为

2014-08-07 22:10龙建刚
广东教育·综合 2014年6期
关键词:书香校园绿色

龙建刚

教育其实质是以文化人的过程。

推而言之,学校教育其实是以独特文化滋养生命、引领品行、孕育精神、涵养灵魂的过程。

作为一种关乎人的社会性实践活动,今天的教育,最缺的还是对人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就一直存在着一个理论视域上的局限,那就是把教育概念局限在学校教育范畴以内,进而又把学校教育主要局限在知识教学之中。这种局限最终导致我们以理性认知取代了人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而离开了作为教育主体的人,教育的人文属性便宣告缺位。忽视人,抛弃文化,没有终极追求与社会理想的教育就什么都不是。当我们抱怨学生对物不懂得珍惜、对事不愿意理性、对生命漠然置之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是否从人文的角度有过反思自省呢?

因此,于一所学校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独特文化的发掘与养成。当一所学校能够在梳理历史中传承深厚底蕴发扬传统菁华,在现时实践中能立足实际将教育理想与学校内涵发展高度统一,在未来追求中始终着眼于独特人文魅力的打造与张扬,那么她培养出来的学生将兼具从容的厚重与理想的激情,她所营造出来的人文气场和所诠释的理想教育令人心向往之。

深圳市龙华新区振能小学就是一所这样的学校。

“振能风”的校本文化

1914年,振能小学创建,当时设址松元厦村私塾“永修斋”,时称永修小学。后数易其址,1965年迁现址——深圳观澜,背夫山下。

一座发韧于观澜陈氏私塾的小学在一代又一代有识之士的专注与努力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拔节成长。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没有丝毫冷却她对于教育的热爱,一百年的历史变迁没有分毫影响她对于理想的追求。岁月流逝令她更显成熟风采,坎坷磨难让她更添人文底色。渊远流长的底蕴,筚路蓝缕的历史,厚积而薄发,最终成就了振能小学独特的精神气质——“振能风”。

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物质匮乏、思想混乱的时期,抑或是改革向深水区推进的今天,“振于无境,能而有为”的“振能风”始终作为精神内核引领着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2013年,振能小学在总结历史传承和广泛征集全体教师建议的基础上,重塑和修订了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使振能的办学思想体系更加完善并符合新的时代要求,一训三风是“振能风”的核心要素。

“一训”,指的是校训“振于无境,能而有为”,据说是当年花了三千两白银请一位广州的老先生作词并题写的,最初作为一副家训,挂在观澜松元厦陈氏宗祠中,代代相传,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振能人奋发向上,开拓创新,后来自然过渡到振能小学办学的境界追求,引领学校师生共同追求一种“意境”。“振于无境,能而有为”是振能人对于教育的哲学思考。对教育来说,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智力也罢,精力也罢,都是有限的,有“境”的,但振能人对教育的追求永无止境,永不停步。“振于无境”就是让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协调得到可持续发展;“振于无境”着眼的是学生的一生,为其终身发展奠基的;“振于无境”就是要让学校成为凝聚师生价值追求的精神家园。“能而有为”是指教师和学生得以发挥潜能,不仅有能力,而且有作为、愿作为、有成果。“能”,既是意愿,也是能力,更是基础,指振能小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智能多元,还要有健全的体魄。

“三风”指的是校风、教风和学风。

教风“明德明辨明行”,分别从品德、学识、行为三个维度规范和引领振能的教师群体。艺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高尚是为师者最首要的素质;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时代,各种观念鱼龙混杂,各种信息泥沙俱下,为师者当辨别真伪,去粗取精;知易行难,认识与思考决定着实践的路径与方向,反过来实践在检验认识与思考的同时又会进一步促进思想向更深处发展,只有将“知”与“行”和谐统一,我们才不会偏离教育最本真的方向。

学风“乐学乐思乐为”,分别从态度、方法、境界三个层面要求和引导振能学子的学习。乐学即乐在学习之中,学习起来非常“投入”,几乎“陶醉”,振能人不提倡苦学;“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苇草。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大千世界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如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呢?乐思无疑是达到理想彼岸的一条渡舟,思考的力量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强者;乐为表示愿意去做。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因此振能学子被要求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一训三风”虽各有侧重,但又有着内在的血脉联系,都是“以人为本”办学理念在学校不同工作上的诠释与体现。它表现为领导班子身上是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人文管理的精神,表现为教师身上是敬业好学的精神和诲人不倦的品质,表现在学生身上是善思乐学的态度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它包含了学校对于理想教育的诠释与实践,体现了学校对教育理想的执着与追求。

振能人对于自身文化建构的行与思,经过长期的积淀与嬗变,“振能风”已经内化为全体师生的群体气质和独特风骨,振能小学因此有了灵魂,所有振能人因此有了幸福的精神家园。

学校管理的人本情怀

振能小学的一切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服务,始终如一的将学生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中心,大力倡导教育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理念。将教师作为学校人事管理的重心,创设真诚、和谐、奋发的工作环境。学校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民主化,有效提高了管理的效能。

2005年的一天,一位高大的体育老师怒气冲冲地闯进校长陈育新的办公室。校长一看,马上就明白对方“来者不善”。来人是学校的体育科组组长。校长对他的印象是有热情,有干劲,有想法。但是,按照之前的《振能小学教师年度考核明细表》,小伙子没有获得“优秀”,因此想不通,很生气。凭他对小伙子的了解,知道对方并不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小伙子如此动怒,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校长并没有批评他,而是示意他坐下,并为他泡了一杯茶,鼓励他说出真实的意见。体育老师说,现有的考核办法根据表格打分将老师们评定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类等级,但每年的“优秀名额”有限,只占全体教师的30%,而体育、音乐、美术的老师因为没有“考试”、“学生作品发表”等几项分数,所以,无论他们怎么努力,无论做出什么成绩,总分还是上不去,永远评不上“优秀”,这非常不合理。

这正是陈育新思考的问题。事后他找来学校的行政人员逐一核实情况,确认之前的教师评价体系确实存在问题之后,他当机立断,利用假期,召开三天的“教师评价体系改革专题会议”,邀请所有学科的科组长和部分教师代表参加讨论。三天之后,《振能小学教师形成性评价系统》雏形初具。新的评价系统以教师每学期的工作为评价对象,按照“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标准,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评价原则,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评价的针对性与导向性,保证评价主体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新的评价体系还以科组为单位分门别类地制定出了具有学科特点的评价标准,并兼顾了不同年级段教师的考核要求,将各个考核等级灵活设置,且可以随着学期变化以及当年具体工作的情况灵活调整。

这只是振能小学坚持以人为本、推行民主治校、追求精益求精的一个例子,只要深入振能的校园,你就能清晰的感受到学校管理中所坚持的服务意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处处强调人文管理;爱护人、引导人、教育人,事事体现人文关怀。

课堂内外的生本行动

振能小学对课堂教学全情关注,因为课堂是学校教育理念和教学主张实施和践行的主要场所;振能小学对课外活动不遗余力,因为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是涵养精神养成气质的重要平台。

1.课堂教学的浸染。

课堂教学是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生命成长的过程。教学中,师生双方作为拥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个体,在沟通、对话与合作中进行知识的共享、心灵的碰撞,双方体验到生命意义的发生、精神视野的拓展。那么,如何构建彰显人文关怀和充满生命情趣体验的课堂呢?振能小学以研促教,减负增效,以绿色低负、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推动师生的共同成长。

绿色低负。绿色是生命的基本色,绿色课堂是生动活泼的,其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式都能让学生愉快学习。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建立绿色课堂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少年健康、全面、主动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发展个性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振能小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安排计划,重视学校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开齐开足规定的各门课程;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和教师授课时间,认真落实保证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和每天统一开展25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科学统筹课外作业,优化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一二年级无书面课外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课外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同时实施“周三无作业日”。

高效优质。振能小学坚持“质量立校”意识,落实教学常态课管理,力求用细节规范教学,关注常态课的细节,要求教师上好每一节常态课,组织教师听常态课,扎扎实实落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位教师做精、做细、做实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作业批改等各个环节。教学处与科组长一起坚持每个月进行常规检查一次,还采取不固定的随堂听课、加大随机抽查备课及作业批改情况的力度,做到每次检查有重点有记录,并及时进行反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有所学有所得。现在,学校常态课堂中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的教学手段相得益彰,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学生思维活跃,对问题有独特的思考和见解,勇于表现自己,课堂气氛活泼、轻松,课堂效果精彩纷呈。

2.课外活动的涵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师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课外活动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自主开放的过程,弥补了以知识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给学生整体素质提高造成的缺陷,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拓和品性的养成。更为关键的是这些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了解社会,加深他们对社会及人生的理解,其人文价值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

“最是书香能醉人”。为进一步营造书香校园氛围,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振能小学在实施“六个一工程”(每班建立一个图书角;全校建设一个阅读阵地;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节;一天沉静阅读20分钟;每周上一节国学知识课;每月落实一个读书计划)和“三个共读工程”(校长与教师共读;教师与学生共读;家长与孩子共读)的基础上,开展“悦读”工程,建设书香校园。学校建设了“大书房”,添置图书,选定必读书目,推荐选读书目,精选古诗词改编为儿歌作为课前预备铃播放,每班一周开设一节读书课,开展“读书之星”评选,举办读书沙龙……现在,阅读已成为全校师生内在的需求,成为他们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体验,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安静读书的“风景”。走在振能小学的校园里,缕缕书香扑面而来,不必说用来展示师生书法与绘画作品的“校园书画长廊”,也不必说以“营造书香班级”为主题的教室环境、“班级图书角”,单是花圃、走道、墙壁上的论语、成语故事,就让你有置身书籍的海洋之感。

“绿色环保,我们在行动”。热闹的课间十分钟,带着“点点绿”小记者证的李瑾瑜同学正对着摄像机镜头侃侃而谈。这是学校“点点绿”电视台新一期作品的录制现场,本期电台活动的主题是“环保我先行”,小记者正在对学生个人的行为习惯进行随机采访。学校校园电台从2009年3月成立至今,已经制作了近十期电台节目,捕捉并采编校园里的绿色行动,以及对现状的反思与追问。一大批明星小记者、小主编、小主持应运而生,他们既是低碳达人,又是环保明星。近几年,“点点绿”行动营开展各类环保活动,累计达一百多次。正是这种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使学生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学校的环保特色在一次次具体而有意义的活动中的到巩固。“环保教育 绿色人文”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正散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有了绿色环保和人文阅读的底子,振能小学的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全面开花,几十个学生社团涌现在校园里,形成了学校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态,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可能。

(本文照片由深圳市龙华新区振能小学提供)

责任编辑罗峰

1.课堂教学的浸染。

课堂教学是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生命成长的过程。教学中,师生双方作为拥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个体,在沟通、对话与合作中进行知识的共享、心灵的碰撞,双方体验到生命意义的发生、精神视野的拓展。那么,如何构建彰显人文关怀和充满生命情趣体验的课堂呢?振能小学以研促教,减负增效,以绿色低负、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推动师生的共同成长。

绿色低负。绿色是生命的基本色,绿色课堂是生动活泼的,其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式都能让学生愉快学习。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建立绿色课堂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少年健康、全面、主动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发展个性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振能小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安排计划,重视学校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开齐开足规定的各门课程;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和教师授课时间,认真落实保证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和每天统一开展25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科学统筹课外作业,优化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一二年级无书面课外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课外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同时实施“周三无作业日”。

高效优质。振能小学坚持“质量立校”意识,落实教学常态课管理,力求用细节规范教学,关注常态课的细节,要求教师上好每一节常态课,组织教师听常态课,扎扎实实落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位教师做精、做细、做实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作业批改等各个环节。教学处与科组长一起坚持每个月进行常规检查一次,还采取不固定的随堂听课、加大随机抽查备课及作业批改情况的力度,做到每次检查有重点有记录,并及时进行反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有所学有所得。现在,学校常态课堂中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的教学手段相得益彰,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学生思维活跃,对问题有独特的思考和见解,勇于表现自己,课堂气氛活泼、轻松,课堂效果精彩纷呈。

2.课外活动的涵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师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课外活动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自主开放的过程,弥补了以知识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给学生整体素质提高造成的缺陷,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拓和品性的养成。更为关键的是这些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了解社会,加深他们对社会及人生的理解,其人文价值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

“最是书香能醉人”。为进一步营造书香校园氛围,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振能小学在实施“六个一工程”(每班建立一个图书角;全校建设一个阅读阵地;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节;一天沉静阅读20分钟;每周上一节国学知识课;每月落实一个读书计划)和“三个共读工程”(校长与教师共读;教师与学生共读;家长与孩子共读)的基础上,开展“悦读”工程,建设书香校园。学校建设了“大书房”,添置图书,选定必读书目,推荐选读书目,精选古诗词改编为儿歌作为课前预备铃播放,每班一周开设一节读书课,开展“读书之星”评选,举办读书沙龙……现在,阅读已成为全校师生内在的需求,成为他们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体验,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安静读书的“风景”。走在振能小学的校园里,缕缕书香扑面而来,不必说用来展示师生书法与绘画作品的“校园书画长廊”,也不必说以“营造书香班级”为主题的教室环境、“班级图书角”,单是花圃、走道、墙壁上的论语、成语故事,就让你有置身书籍的海洋之感。

“绿色环保,我们在行动”。热闹的课间十分钟,带着“点点绿”小记者证的李瑾瑜同学正对着摄像机镜头侃侃而谈。这是学校“点点绿”电视台新一期作品的录制现场,本期电台活动的主题是“环保我先行”,小记者正在对学生个人的行为习惯进行随机采访。学校校园电台从2009年3月成立至今,已经制作了近十期电台节目,捕捉并采编校园里的绿色行动,以及对现状的反思与追问。一大批明星小记者、小主编、小主持应运而生,他们既是低碳达人,又是环保明星。近几年,“点点绿”行动营开展各类环保活动,累计达一百多次。正是这种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使学生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学校的环保特色在一次次具体而有意义的活动中的到巩固。“环保教育 绿色人文”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正散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有了绿色环保和人文阅读的底子,振能小学的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全面开花,几十个学生社团涌现在校园里,形成了学校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态,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可能。

(本文照片由深圳市龙华新区振能小学提供)

责任编辑罗峰

1.课堂教学的浸染。

课堂教学是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生命成长的过程。教学中,师生双方作为拥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个体,在沟通、对话与合作中进行知识的共享、心灵的碰撞,双方体验到生命意义的发生、精神视野的拓展。那么,如何构建彰显人文关怀和充满生命情趣体验的课堂呢?振能小学以研促教,减负增效,以绿色低负、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推动师生的共同成长。

绿色低负。绿色是生命的基本色,绿色课堂是生动活泼的,其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式都能让学生愉快学习。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建立绿色课堂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少年健康、全面、主动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发展个性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振能小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安排计划,重视学校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开齐开足规定的各门课程;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和教师授课时间,认真落实保证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和每天统一开展25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科学统筹课外作业,优化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一二年级无书面课外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课外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同时实施“周三无作业日”。

高效优质。振能小学坚持“质量立校”意识,落实教学常态课管理,力求用细节规范教学,关注常态课的细节,要求教师上好每一节常态课,组织教师听常态课,扎扎实实落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位教师做精、做细、做实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作业批改等各个环节。教学处与科组长一起坚持每个月进行常规检查一次,还采取不固定的随堂听课、加大随机抽查备课及作业批改情况的力度,做到每次检查有重点有记录,并及时进行反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有所学有所得。现在,学校常态课堂中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的教学手段相得益彰,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学生思维活跃,对问题有独特的思考和见解,勇于表现自己,课堂气氛活泼、轻松,课堂效果精彩纷呈。

2.课外活动的涵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师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课外活动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自主开放的过程,弥补了以知识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给学生整体素质提高造成的缺陷,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拓和品性的养成。更为关键的是这些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了解社会,加深他们对社会及人生的理解,其人文价值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

“最是书香能醉人”。为进一步营造书香校园氛围,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振能小学在实施“六个一工程”(每班建立一个图书角;全校建设一个阅读阵地;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节;一天沉静阅读20分钟;每周上一节国学知识课;每月落实一个读书计划)和“三个共读工程”(校长与教师共读;教师与学生共读;家长与孩子共读)的基础上,开展“悦读”工程,建设书香校园。学校建设了“大书房”,添置图书,选定必读书目,推荐选读书目,精选古诗词改编为儿歌作为课前预备铃播放,每班一周开设一节读书课,开展“读书之星”评选,举办读书沙龙……现在,阅读已成为全校师生内在的需求,成为他们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体验,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安静读书的“风景”。走在振能小学的校园里,缕缕书香扑面而来,不必说用来展示师生书法与绘画作品的“校园书画长廊”,也不必说以“营造书香班级”为主题的教室环境、“班级图书角”,单是花圃、走道、墙壁上的论语、成语故事,就让你有置身书籍的海洋之感。

“绿色环保,我们在行动”。热闹的课间十分钟,带着“点点绿”小记者证的李瑾瑜同学正对着摄像机镜头侃侃而谈。这是学校“点点绿”电视台新一期作品的录制现场,本期电台活动的主题是“环保我先行”,小记者正在对学生个人的行为习惯进行随机采访。学校校园电台从2009年3月成立至今,已经制作了近十期电台节目,捕捉并采编校园里的绿色行动,以及对现状的反思与追问。一大批明星小记者、小主编、小主持应运而生,他们既是低碳达人,又是环保明星。近几年,“点点绿”行动营开展各类环保活动,累计达一百多次。正是这种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使学生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学校的环保特色在一次次具体而有意义的活动中的到巩固。“环保教育 绿色人文”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正散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有了绿色环保和人文阅读的底子,振能小学的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全面开花,几十个学生社团涌现在校园里,形成了学校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态,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可能。

(本文照片由深圳市龙华新区振能小学提供)

责任编辑罗峰

猜你喜欢
书香校园绿色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绿色低碳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最是书香能致远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书香何来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