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林旭钿(1980-),男,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一级教师,学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摘要:该文简析了中职实践性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下遇到的困难,阐述了以《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课程作为改革试点的教学改革思路与具体实现,即“实训周”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实训周;项目化;基于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6-0118-02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课程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先导课程,其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的掌握,最终影响就业质量。对此,笔者尝试了“实训周”实践教学模式,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遇到的困难
课时分散,每节课都要为“知新”而“温故”,花费大量课堂时间,教学效率低下。好不容易被“项目化”了的实训,要么无法一气呵成做完,要么被迫简化实训内容,实训教学完整性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实训室管理难度大,维护困难。按照传统的教学安排,每天几个班轮流使用软硬件安装实训室,经常有类似这样的问题:A班上完课,后续上课的B班学生发现BIOS密码被设定,无法进行实训;A班上完硬件实训后B班的学生发现机器残缺不堪,甚至出现有丢失硬件现象,给实训室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影响教学。
二、“实训周”总体思路与教学方案的制定
1.教学大纲与课程体系。对现有的课程体系、教材等进行重构,摒弃原来基于“流水线式”的知识点组织方式,以就业岗位为参考修订教学大纲,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方式,分析岗位中每一项“工作”所需的知识点与技能点,将其提取加工成“项目”,构成新的教材,即《任务书》。
2.教学组织方式。改变传统基于“课节”的组织方式,采用与完成“项目”所需时间相吻合的“时间块”作为基本单元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且这些“时间块”集中于两到三周内,这期间其他课程教学活动暂停,这样既便于教务部门对教学的组织和资源的调度,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师团队与分工。本教学任务共安排5名教师参与,具体分工如表1所示:
表1教师分工表
教师主要任务A主讲、实训指导、实训任务书批改、学生考核B第1周实训指导、实训任务书批改、学生考核C第2周实训指导、实训任务书批改、学生考核D主要负责实训室设备管理同时协助实训指导E班主任,负责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4.学生组织。通过“工位负责制”(即实训周期间学生学习、实训固定在特定的工位上,并协助实训室老师对该工位上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减轻设备管理难度,充分提高实训教学效率,确保“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思想得以体现,同时最大程度的保障了实训项目的完整性。
5.实训设备的准备。实训设备根据“项目”的需要进行整体配备,本课程由于涉及到硬件部分的实训和软件安装配置与管理方面的实训,故配备两台主机,具体配备如表2表所示。
6.考核。为了使得考核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最大限度模拟真实工作情景,本课程考核采用情境化的考核模式,具体组织方式为:
(1)“实训项目报告考核”+“项目实战考核”两部分;
(2)两部分得分比例分别为40%和60%;
(3)采取“单兵作战”方式,即每个工位同时只允许一名学生考核。
表2硬件配备表
项目种类(细节)数量工具(28套)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镊子、尖嘴钳、测电笔、散热硅脂、塑料盒(装螺丝用的)、台垫、橡皮、酒精、棉花/棉签除酒精其他的为28套主机A(供硬件组装使用)主板、电源、显卡、声卡、网卡、CPU、内存、硬盘、光驱28套主机B(供软件组装使用)主板、电源、显卡、声卡、网卡、CPU、内存、硬盘、刻录机28套外设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打印机(打印纸若干)、摄像头、扫描仪28套光盘/软件WindowsXP 安装盘(标准)、WindowsXP(GHOST盘)、驱动程序光盘(包括板卡、打印机、摄像头、扫描仪)、Office2007光盘、瑞星杀毒、天网防火墙、Windows 优化大师、还原精灵、Pqmagic、GHOST8(或以上版本)、Windows98启动光盘(或类似的启动光盘)28套
三、教学方案实施分析与评估
•实业实训•实践性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尝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强调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同时兼顾必要的理论知识,这一点既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也符合“培养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工人”的要求。力求把内容“项目化”,项目化在本课程中所起的作用相当明显,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学生“学而不知所用”的弊端;力求“基于工作过程”,实训周教学目的就是使得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直接投入实际的工作当中,最大限度实现教学——岗位无缝接轨。
先进的考核方式是实训周教学模式强有力的呼应。实训周在考核上摒弃了传统的理论考试,把理论知识点融入平时的实训报告中进行考核,这样更能发挥考核督促作用,同时消除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里,保护学生的自信。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通过对试点班级和非试点班级学生的随机访问,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尝试实训周”、“喜欢实训周”觉得“能学到东西”。为了更加准确反映“实训周”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差异,下面将两种模式下的学生实训考核成绩、学生问卷制成图表如图1、图2所示:
图1实训考核成绩比较
图2两种模式学生学习态度比较
四、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实训周这种新的尝试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在同一个实训空间里同时对50几名学生实施实践教学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尽管采取了分组教学,实训指导教师“联防”仍很难达到预想效果,最关键的原因是小组之间的串扰大,教学效率收到严重影响。对于以上问题可采取的解决办法有:
(1)减少班级人数,分批次实训,此法增加教学成本较大。(2)把实训内容分为“硬件”、“软件”两模块分别由相应的教师主讲,同时把班级分为A、B两个小班。实训过程如下:A班→硬件模块→软件模块;B班→软件模块→ 硬件模块。此法增加成本较少且教学效果较好,但需要略微改造实训室。
五、结语
“实训周”作为中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探索,尽管还存在些许不完善之处,但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学生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实训室的管理得到有效优化,降低了管理难度,提升使用效率;激励教师们研究岗位的正真需求,打造了教师队伍;积累了一批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这些将为日后开展实训周教学提供有利的参考。通过“实训周”教学模式的尝试证实了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林旭钿(1980-),男,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一级教师,学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摘要:该文简析了中职实践性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下遇到的困难,阐述了以《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课程作为改革试点的教学改革思路与具体实现,即“实训周”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实训周;项目化;基于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6-0118-02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课程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先导课程,其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的掌握,最终影响就业质量。对此,笔者尝试了“实训周”实践教学模式,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遇到的困难
课时分散,每节课都要为“知新”而“温故”,花费大量课堂时间,教学效率低下。好不容易被“项目化”了的实训,要么无法一气呵成做完,要么被迫简化实训内容,实训教学完整性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实训室管理难度大,维护困难。按照传统的教学安排,每天几个班轮流使用软硬件安装实训室,经常有类似这样的问题:A班上完课,后续上课的B班学生发现BIOS密码被设定,无法进行实训;A班上完硬件实训后B班的学生发现机器残缺不堪,甚至出现有丢失硬件现象,给实训室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影响教学。
二、“实训周”总体思路与教学方案的制定
1.教学大纲与课程体系。对现有的课程体系、教材等进行重构,摒弃原来基于“流水线式”的知识点组织方式,以就业岗位为参考修订教学大纲,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方式,分析岗位中每一项“工作”所需的知识点与技能点,将其提取加工成“项目”,构成新的教材,即《任务书》。
2.教学组织方式。改变传统基于“课节”的组织方式,采用与完成“项目”所需时间相吻合的“时间块”作为基本单元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且这些“时间块”集中于两到三周内,这期间其他课程教学活动暂停,这样既便于教务部门对教学的组织和资源的调度,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师团队与分工。本教学任务共安排5名教师参与,具体分工如表1所示:
表1教师分工表
教师主要任务A主讲、实训指导、实训任务书批改、学生考核B第1周实训指导、实训任务书批改、学生考核C第2周实训指导、实训任务书批改、学生考核D主要负责实训室设备管理同时协助实训指导E班主任,负责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4.学生组织。通过“工位负责制”(即实训周期间学生学习、实训固定在特定的工位上,并协助实训室老师对该工位上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减轻设备管理难度,充分提高实训教学效率,确保“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思想得以体现,同时最大程度的保障了实训项目的完整性。
5.实训设备的准备。实训设备根据“项目”的需要进行整体配备,本课程由于涉及到硬件部分的实训和软件安装配置与管理方面的实训,故配备两台主机,具体配备如表2表所示。
6.考核。为了使得考核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最大限度模拟真实工作情景,本课程考核采用情境化的考核模式,具体组织方式为:
(1)“实训项目报告考核”+“项目实战考核”两部分;
(2)两部分得分比例分别为40%和60%;
(3)采取“单兵作战”方式,即每个工位同时只允许一名学生考核。
表2硬件配备表
项目种类(细节)数量工具(28套)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镊子、尖嘴钳、测电笔、散热硅脂、塑料盒(装螺丝用的)、台垫、橡皮、酒精、棉花/棉签除酒精其他的为28套主机A(供硬件组装使用)主板、电源、显卡、声卡、网卡、CPU、内存、硬盘、光驱28套主机B(供软件组装使用)主板、电源、显卡、声卡、网卡、CPU、内存、硬盘、刻录机28套外设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打印机(打印纸若干)、摄像头、扫描仪28套光盘/软件WindowsXP 安装盘(标准)、WindowsXP(GHOST盘)、驱动程序光盘(包括板卡、打印机、摄像头、扫描仪)、Office2007光盘、瑞星杀毒、天网防火墙、Windows 优化大师、还原精灵、Pqmagic、GHOST8(或以上版本)、Windows98启动光盘(或类似的启动光盘)28套
三、教学方案实施分析与评估
•实业实训•实践性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尝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强调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同时兼顾必要的理论知识,这一点既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也符合“培养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工人”的要求。力求把内容“项目化”,项目化在本课程中所起的作用相当明显,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学生“学而不知所用”的弊端;力求“基于工作过程”,实训周教学目的就是使得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直接投入实际的工作当中,最大限度实现教学——岗位无缝接轨。
先进的考核方式是实训周教学模式强有力的呼应。实训周在考核上摒弃了传统的理论考试,把理论知识点融入平时的实训报告中进行考核,这样更能发挥考核督促作用,同时消除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里,保护学生的自信。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通过对试点班级和非试点班级学生的随机访问,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尝试实训周”、“喜欢实训周”觉得“能学到东西”。为了更加准确反映“实训周”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差异,下面将两种模式下的学生实训考核成绩、学生问卷制成图表如图1、图2所示:
图1实训考核成绩比较
图2两种模式学生学习态度比较
四、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实训周这种新的尝试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在同一个实训空间里同时对50几名学生实施实践教学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尽管采取了分组教学,实训指导教师“联防”仍很难达到预想效果,最关键的原因是小组之间的串扰大,教学效率收到严重影响。对于以上问题可采取的解决办法有:
(1)减少班级人数,分批次实训,此法增加教学成本较大。(2)把实训内容分为“硬件”、“软件”两模块分别由相应的教师主讲,同时把班级分为A、B两个小班。实训过程如下:A班→硬件模块→软件模块;B班→软件模块→ 硬件模块。此法增加成本较少且教学效果较好,但需要略微改造实训室。
五、结语
“实训周”作为中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探索,尽管还存在些许不完善之处,但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学生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实训室的管理得到有效优化,降低了管理难度,提升使用效率;激励教师们研究岗位的正真需求,打造了教师队伍;积累了一批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这些将为日后开展实训周教学提供有利的参考。通过“实训周”教学模式的尝试证实了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林旭钿(1980-),男,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一级教师,学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摘要:该文简析了中职实践性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下遇到的困难,阐述了以《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课程作为改革试点的教学改革思路与具体实现,即“实训周”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实训周;项目化;基于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6-0118-02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课程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先导课程,其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的掌握,最终影响就业质量。对此,笔者尝试了“实训周”实践教学模式,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遇到的困难
课时分散,每节课都要为“知新”而“温故”,花费大量课堂时间,教学效率低下。好不容易被“项目化”了的实训,要么无法一气呵成做完,要么被迫简化实训内容,实训教学完整性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实训室管理难度大,维护困难。按照传统的教学安排,每天几个班轮流使用软硬件安装实训室,经常有类似这样的问题:A班上完课,后续上课的B班学生发现BIOS密码被设定,无法进行实训;A班上完硬件实训后B班的学生发现机器残缺不堪,甚至出现有丢失硬件现象,给实训室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影响教学。
二、“实训周”总体思路与教学方案的制定
1.教学大纲与课程体系。对现有的课程体系、教材等进行重构,摒弃原来基于“流水线式”的知识点组织方式,以就业岗位为参考修订教学大纲,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方式,分析岗位中每一项“工作”所需的知识点与技能点,将其提取加工成“项目”,构成新的教材,即《任务书》。
2.教学组织方式。改变传统基于“课节”的组织方式,采用与完成“项目”所需时间相吻合的“时间块”作为基本单元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且这些“时间块”集中于两到三周内,这期间其他课程教学活动暂停,这样既便于教务部门对教学的组织和资源的调度,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师团队与分工。本教学任务共安排5名教师参与,具体分工如表1所示:
表1教师分工表
教师主要任务A主讲、实训指导、实训任务书批改、学生考核B第1周实训指导、实训任务书批改、学生考核C第2周实训指导、实训任务书批改、学生考核D主要负责实训室设备管理同时协助实训指导E班主任,负责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4.学生组织。通过“工位负责制”(即实训周期间学生学习、实训固定在特定的工位上,并协助实训室老师对该工位上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减轻设备管理难度,充分提高实训教学效率,确保“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思想得以体现,同时最大程度的保障了实训项目的完整性。
5.实训设备的准备。实训设备根据“项目”的需要进行整体配备,本课程由于涉及到硬件部分的实训和软件安装配置与管理方面的实训,故配备两台主机,具体配备如表2表所示。
6.考核。为了使得考核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最大限度模拟真实工作情景,本课程考核采用情境化的考核模式,具体组织方式为:
(1)“实训项目报告考核”+“项目实战考核”两部分;
(2)两部分得分比例分别为40%和60%;
(3)采取“单兵作战”方式,即每个工位同时只允许一名学生考核。
表2硬件配备表
项目种类(细节)数量工具(28套)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镊子、尖嘴钳、测电笔、散热硅脂、塑料盒(装螺丝用的)、台垫、橡皮、酒精、棉花/棉签除酒精其他的为28套主机A(供硬件组装使用)主板、电源、显卡、声卡、网卡、CPU、内存、硬盘、光驱28套主机B(供软件组装使用)主板、电源、显卡、声卡、网卡、CPU、内存、硬盘、刻录机28套外设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打印机(打印纸若干)、摄像头、扫描仪28套光盘/软件WindowsXP 安装盘(标准)、WindowsXP(GHOST盘)、驱动程序光盘(包括板卡、打印机、摄像头、扫描仪)、Office2007光盘、瑞星杀毒、天网防火墙、Windows 优化大师、还原精灵、Pqmagic、GHOST8(或以上版本)、Windows98启动光盘(或类似的启动光盘)28套
三、教学方案实施分析与评估
•实业实训•实践性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尝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强调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同时兼顾必要的理论知识,这一点既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也符合“培养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工人”的要求。力求把内容“项目化”,项目化在本课程中所起的作用相当明显,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学生“学而不知所用”的弊端;力求“基于工作过程”,实训周教学目的就是使得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直接投入实际的工作当中,最大限度实现教学——岗位无缝接轨。
先进的考核方式是实训周教学模式强有力的呼应。实训周在考核上摒弃了传统的理论考试,把理论知识点融入平时的实训报告中进行考核,这样更能发挥考核督促作用,同时消除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里,保护学生的自信。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通过对试点班级和非试点班级学生的随机访问,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尝试实训周”、“喜欢实训周”觉得“能学到东西”。为了更加准确反映“实训周”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差异,下面将两种模式下的学生实训考核成绩、学生问卷制成图表如图1、图2所示:
图1实训考核成绩比较
图2两种模式学生学习态度比较
四、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实训周这种新的尝试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在同一个实训空间里同时对50几名学生实施实践教学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尽管采取了分组教学,实训指导教师“联防”仍很难达到预想效果,最关键的原因是小组之间的串扰大,教学效率收到严重影响。对于以上问题可采取的解决办法有:
(1)减少班级人数,分批次实训,此法增加教学成本较大。(2)把实训内容分为“硬件”、“软件”两模块分别由相应的教师主讲,同时把班级分为A、B两个小班。实训过程如下:A班→硬件模块→软件模块;B班→软件模块→ 硬件模块。此法增加成本较少且教学效果较好,但需要略微改造实训室。
五、结语
“实训周”作为中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探索,尽管还存在些许不完善之处,但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学生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实训室的管理得到有效优化,降低了管理难度,提升使用效率;激励教师们研究岗位的正真需求,打造了教师队伍;积累了一批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这些将为日后开展实训周教学提供有利的参考。通过“实训周”教学模式的尝试证实了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