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对中职会计教学的影响分析

2014-08-07 14:46伍国成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会计教学

作者简介:伍国成(1979-),男,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会计电算化教育。

摘要: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顺德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实行新的管理方法,即采用全国题库、实行无纸化三科连考,且要求一次性通过才能取得合格证书。本文从新考试政策的解读、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情况分析以及新考试模式下中职会计教学的思考三个方面,阐述中职会计教学如何应对资格考试的改革,并给予参加资格考试的考生建议,旨在提升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教学;学生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6-0065-03一、本地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的政策解读

根据财政部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3号)以及《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实施办法》(粤财会〔2013〕50号)、《新旧<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有关衔接规定》(粤财会〔2013〕51号)等文件精神,广东省已于2013年7月1日开始全面铺开会计从业资格三科连考工作。根据上述文件的要求,从2013年7月1日开始,顺德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实行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三科统一考试,考试采用财政部统一制定和公布的考试大纲、考试合格标准以及统一组织建设的题库,实行无纸化考试,各考试科目要求一次性通过(三科同时达到60分及以上)。为便于掌握考试政策的变动情况,笔者作了两个统计表(见表1、表2),从表中我们了解到,无论是考试时间、考试模式、考核通过方式,还是题型及分值分布,都比以前有更高的要求。这一改革必将显著改变我国对当前会计从业人员执业水平的要求。

表1新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政策的对比分析

新政前新政后考试科目没有改变,都是三科:即《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和《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时间每科时间为90分钟或120分钟每科时间为60分钟,三科连考共计180分钟考试模式纸质试卷答题无纸化上机考试通过方式《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分别取得合格证书,再领取会计上岗证各科考试成绩合格分数线均为60分,三科一次性通过方可领取会计上岗证电算化科目分理论、实务两科考核,每科100分,两科合格分数线均为60分,两科合格方能取得初级电算化证书理论、实务两部分合卷,理论40分、实务60分,合格分数为60分,取消发放初级电算化证书,统一发放成绩单

二、我校学生参加2013年下半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情况的分析

我校学生参加2013年下半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大概为7%,整个顺德区的考证通过率都在5%~8%之间,远低于新政前的通过率。由于本次考试采用的是全国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库,绝大多数学生反映没有接触过新题库,而且各科目的难度较大,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把握好考试的深度和普及面。

1.原因分析

(1)新政要求三科一次性合格,方能通过资格考试,对考生的能力提出更全面的要求。考生必须同时熟练掌握会计的账务处理知识、财经法规,以及电算化软件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才能有把握通过考试。

表2各科的题型、题量、分值分布

科目题型题量 分值备注会计基础单选题20 20 多选题 20 40 判断题 20 20 计算分析题 2 20 2大题,每题有5小题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单选题20 20 多选题 20 40 判断题 20 20 案例分析题2 202大题,每题有5小题,且为不定项选择初级会计电算化单选题 10 10 多选题 10 20 判断题 10 10 实务题 15 60 有“用友”和“金蝶”两种软件供考生选择

(2)采用无纸化考试方式,对熟悉传统试卷答题方式的考生来说,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特别是《会计基础》,其计算分析题的解答形式有两种:分录填制型和金额计算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混合题型。在填制分录时必须选择会计科目,还得填写金额,且两者完全正确方可得分。这种操作,对第一次参加考试的学生来说有相当的难度,需要灵活应变才行。

(3)考试采用全国题库,题量多,随机抽题,考试面更广。从考生考后反馈的信息我们了解到,考题内容相当广泛。以《会计基础》为例,考点涵括会计总论、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财务报告、会计档案以及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等,特别是第十章的账务处理,其难度可到初级会计考证水平。《初级会计电算化》虽然减少了理论考核的比例,但实务题除了考核基础设置、账务处理、工资、固定资产、报表等内容外,还延伸至应收应付、购销存模块的内容,难度大大增加。

(4)题型和分值的改变,要求考生调整答题策略。新政后的《会计基础》多选题分值高达40分,计算分析题减少了分值,只有20分,且答题只强调结果,不考核答题过程,所以判断稍有误差就会出错。《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多项选择也是40分,且案例分析题是不定项选择,占20分,多项和不定项的选择题都是失分很多的题目。

2.对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考生的建议

(1)全面系统地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依据考试大纲,对于大纲的所有知识点,必须全面掌握。采取题库考核方式,很难说哪些是重点,哪些不是重点,做到不猜题,不押题。这种考试去掉了简答题、论述题、填空题等题型,考试的目的就是了解学员掌握知识面的情况。这就要求考生理解好每个知识点,理解是记忆的前提,理解好才能在练习中学以致用,灵活应变。

(2)由于考证内容涉及会计业务的账务处理、电算化的购销存、应收应付模块,所以建议考生学完《财务会计》和《电算化》的购销存模块再参加考试,这样更有把握通过考试。

(3)考试心态要端正积极。三科连考共需3个小时,且每考完一科便知道该科成绩,对考生来说心理压力很大。不管前面的科目考成怎样,都要沉着应对,坚持考好后面的科目。

三、新考试模式下的中职会计教学思考

1.完善中职会计课程体系,实现考证内容课堂化

为更好应对新政下从业资格考试,提高考证通过率,笔者认为,完善中职会计课程体系,将传统的会计教学与考证结合起来,实现考证内容课堂化。具体做法是把《会计基础》考核的内容融入到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两门课程教学当中,将《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和《初级电算化》都安排在第2、3学期来学习,每门课每个学期各设置4~5个课时(见表3),授课、练习、模拟测试等教学形式围绕考证展开,学生在第3学期末学完相关课程便可参加从业资格考试。

表3部分课程安排

考证内容 相关课程 学期课时会计基础《基础会计》第1~2学期5课时/学期《财务会计》第3学期6课时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第2~3学期5课时/学期初级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第2学期4课时《财务业务一体化》第3学期4课时

2.与时俱进,树立新的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

当前,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正改变着我们工作、学习、生活方式,而无纸化考试模式就是信息技术在会计考核中的应用。当会计信息化成为主流,企业管理层对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财务信息报告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实用型会计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考核,务必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中有所体现。因此,我们应树立新的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摆脱手工会计模式下的思维局限,教会学生运用会计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实务和解决会计问题,为学生的学习、从业资格考试以及未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3.以生为本,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无论是考核内容还是考试模式,都对参加考试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也对我们的传统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依靠考前的“死记硬背”,忽略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很难通过会计证考试。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用新时期对会计人才的素质培养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以生为主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相机而教”,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主动学习而深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经历实践而得到提升。

4.建立“技能+证书”的学生评价模式,科学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

对中职学生来说,传统的用一张试卷考核学生对一门课程掌握程度的评价模式,既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不能评价他们的职业能力。这样的模式往往会出现部分学生“考高分而不会动手”却被定级为“优秀”的情况。因此,改革学生评价模式,突显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考核,学校才能更科学有效地培养适应产业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笔者认为,可以建立“双结合” 的“技能+证书”评价模式,即专业课程考核与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技能课程与技能考评相结合,这样既能做到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与技能证书接轨,又能起到衡量学生专业能力及从业能力高低的主要作用。以我校为例,一方面学生毕业考核与技能证书挂钩,另一方面我们还制定了学生专业技能考核方案,就会计专业而言,技能考核包括翻打传票、文字录入、电算化操作三个项目,每个项目设定了考核标准。学生通过考核测试以后,颁发达标证书。

总之,专业教师面对新政下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要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模式,探索有效的学生技能考核模式,推动考证内容与会计专业课程的整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考证辅导工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考取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玉廷.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J].会计研究,2009(06).

[2]颜玉华.论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模式下的会计专业教学[J].财经界(学术版),2011(04).

[3]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实施办法》(粤财会〔2013〕50号)[Z].

责任编辑何丽华

作者简介:伍国成(1979-),男,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会计电算化教育。

摘要: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顺德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实行新的管理方法,即采用全国题库、实行无纸化三科连考,且要求一次性通过才能取得合格证书。本文从新考试政策的解读、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情况分析以及新考试模式下中职会计教学的思考三个方面,阐述中职会计教学如何应对资格考试的改革,并给予参加资格考试的考生建议,旨在提升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教学;学生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6-0065-03一、本地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的政策解读

根据财政部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3号)以及《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实施办法》(粤财会〔2013〕50号)、《新旧<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有关衔接规定》(粤财会〔2013〕51号)等文件精神,广东省已于2013年7月1日开始全面铺开会计从业资格三科连考工作。根据上述文件的要求,从2013年7月1日开始,顺德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实行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三科统一考试,考试采用财政部统一制定和公布的考试大纲、考试合格标准以及统一组织建设的题库,实行无纸化考试,各考试科目要求一次性通过(三科同时达到60分及以上)。为便于掌握考试政策的变动情况,笔者作了两个统计表(见表1、表2),从表中我们了解到,无论是考试时间、考试模式、考核通过方式,还是题型及分值分布,都比以前有更高的要求。这一改革必将显著改变我国对当前会计从业人员执业水平的要求。

表1新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政策的对比分析

新政前新政后考试科目没有改变,都是三科:即《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和《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时间每科时间为90分钟或120分钟每科时间为60分钟,三科连考共计180分钟考试模式纸质试卷答题无纸化上机考试通过方式《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分别取得合格证书,再领取会计上岗证各科考试成绩合格分数线均为60分,三科一次性通过方可领取会计上岗证电算化科目分理论、实务两科考核,每科100分,两科合格分数线均为60分,两科合格方能取得初级电算化证书理论、实务两部分合卷,理论40分、实务60分,合格分数为60分,取消发放初级电算化证书,统一发放成绩单

二、我校学生参加2013年下半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情况的分析

我校学生参加2013年下半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大概为7%,整个顺德区的考证通过率都在5%~8%之间,远低于新政前的通过率。由于本次考试采用的是全国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库,绝大多数学生反映没有接触过新题库,而且各科目的难度较大,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把握好考试的深度和普及面。

1.原因分析

(1)新政要求三科一次性合格,方能通过资格考试,对考生的能力提出更全面的要求。考生必须同时熟练掌握会计的账务处理知识、财经法规,以及电算化软件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才能有把握通过考试。

表2各科的题型、题量、分值分布

科目题型题量 分值备注会计基础单选题20 20 多选题 20 40 判断题 20 20 计算分析题 2 20 2大题,每题有5小题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单选题20 20 多选题 20 40 判断题 20 20 案例分析题2 202大题,每题有5小题,且为不定项选择初级会计电算化单选题 10 10 多选题 10 20 判断题 10 10 实务题 15 60 有“用友”和“金蝶”两种软件供考生选择

(2)采用无纸化考试方式,对熟悉传统试卷答题方式的考生来说,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特别是《会计基础》,其计算分析题的解答形式有两种:分录填制型和金额计算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混合题型。在填制分录时必须选择会计科目,还得填写金额,且两者完全正确方可得分。这种操作,对第一次参加考试的学生来说有相当的难度,需要灵活应变才行。

(3)考试采用全国题库,题量多,随机抽题,考试面更广。从考生考后反馈的信息我们了解到,考题内容相当广泛。以《会计基础》为例,考点涵括会计总论、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财务报告、会计档案以及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等,特别是第十章的账务处理,其难度可到初级会计考证水平。《初级会计电算化》虽然减少了理论考核的比例,但实务题除了考核基础设置、账务处理、工资、固定资产、报表等内容外,还延伸至应收应付、购销存模块的内容,难度大大增加。

(4)题型和分值的改变,要求考生调整答题策略。新政后的《会计基础》多选题分值高达40分,计算分析题减少了分值,只有20分,且答题只强调结果,不考核答题过程,所以判断稍有误差就会出错。《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多项选择也是40分,且案例分析题是不定项选择,占20分,多项和不定项的选择题都是失分很多的题目。

2.对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考生的建议

(1)全面系统地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依据考试大纲,对于大纲的所有知识点,必须全面掌握。采取题库考核方式,很难说哪些是重点,哪些不是重点,做到不猜题,不押题。这种考试去掉了简答题、论述题、填空题等题型,考试的目的就是了解学员掌握知识面的情况。这就要求考生理解好每个知识点,理解是记忆的前提,理解好才能在练习中学以致用,灵活应变。

(2)由于考证内容涉及会计业务的账务处理、电算化的购销存、应收应付模块,所以建议考生学完《财务会计》和《电算化》的购销存模块再参加考试,这样更有把握通过考试。

(3)考试心态要端正积极。三科连考共需3个小时,且每考完一科便知道该科成绩,对考生来说心理压力很大。不管前面的科目考成怎样,都要沉着应对,坚持考好后面的科目。

三、新考试模式下的中职会计教学思考

1.完善中职会计课程体系,实现考证内容课堂化

为更好应对新政下从业资格考试,提高考证通过率,笔者认为,完善中职会计课程体系,将传统的会计教学与考证结合起来,实现考证内容课堂化。具体做法是把《会计基础》考核的内容融入到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两门课程教学当中,将《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和《初级电算化》都安排在第2、3学期来学习,每门课每个学期各设置4~5个课时(见表3),授课、练习、模拟测试等教学形式围绕考证展开,学生在第3学期末学完相关课程便可参加从业资格考试。

表3部分课程安排

考证内容 相关课程 学期课时会计基础《基础会计》第1~2学期5课时/学期《财务会计》第3学期6课时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第2~3学期5课时/学期初级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第2学期4课时《财务业务一体化》第3学期4课时

2.与时俱进,树立新的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

当前,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正改变着我们工作、学习、生活方式,而无纸化考试模式就是信息技术在会计考核中的应用。当会计信息化成为主流,企业管理层对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财务信息报告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实用型会计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考核,务必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中有所体现。因此,我们应树立新的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摆脱手工会计模式下的思维局限,教会学生运用会计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实务和解决会计问题,为学生的学习、从业资格考试以及未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3.以生为本,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无论是考核内容还是考试模式,都对参加考试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也对我们的传统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依靠考前的“死记硬背”,忽略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很难通过会计证考试。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用新时期对会计人才的素质培养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以生为主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相机而教”,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主动学习而深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经历实践而得到提升。

4.建立“技能+证书”的学生评价模式,科学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

对中职学生来说,传统的用一张试卷考核学生对一门课程掌握程度的评价模式,既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不能评价他们的职业能力。这样的模式往往会出现部分学生“考高分而不会动手”却被定级为“优秀”的情况。因此,改革学生评价模式,突显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考核,学校才能更科学有效地培养适应产业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笔者认为,可以建立“双结合” 的“技能+证书”评价模式,即专业课程考核与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技能课程与技能考评相结合,这样既能做到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与技能证书接轨,又能起到衡量学生专业能力及从业能力高低的主要作用。以我校为例,一方面学生毕业考核与技能证书挂钩,另一方面我们还制定了学生专业技能考核方案,就会计专业而言,技能考核包括翻打传票、文字录入、电算化操作三个项目,每个项目设定了考核标准。学生通过考核测试以后,颁发达标证书。

总之,专业教师面对新政下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要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模式,探索有效的学生技能考核模式,推动考证内容与会计专业课程的整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考证辅导工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考取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玉廷.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J].会计研究,2009(06).

[2]颜玉华.论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模式下的会计专业教学[J].财经界(学术版),2011(04).

[3]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实施办法》(粤财会〔2013〕50号)[Z].

责任编辑何丽华

作者简介:伍国成(1979-),男,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会计电算化教育。

摘要: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顺德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实行新的管理方法,即采用全国题库、实行无纸化三科连考,且要求一次性通过才能取得合格证书。本文从新考试政策的解读、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情况分析以及新考试模式下中职会计教学的思考三个方面,阐述中职会计教学如何应对资格考试的改革,并给予参加资格考试的考生建议,旨在提升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教学;学生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6-0065-03一、本地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的政策解读

根据财政部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3号)以及《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实施办法》(粤财会〔2013〕50号)、《新旧<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有关衔接规定》(粤财会〔2013〕51号)等文件精神,广东省已于2013年7月1日开始全面铺开会计从业资格三科连考工作。根据上述文件的要求,从2013年7月1日开始,顺德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实行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三科统一考试,考试采用财政部统一制定和公布的考试大纲、考试合格标准以及统一组织建设的题库,实行无纸化考试,各考试科目要求一次性通过(三科同时达到60分及以上)。为便于掌握考试政策的变动情况,笔者作了两个统计表(见表1、表2),从表中我们了解到,无论是考试时间、考试模式、考核通过方式,还是题型及分值分布,都比以前有更高的要求。这一改革必将显著改变我国对当前会计从业人员执业水平的要求。

表1新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政策的对比分析

新政前新政后考试科目没有改变,都是三科:即《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和《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时间每科时间为90分钟或120分钟每科时间为60分钟,三科连考共计180分钟考试模式纸质试卷答题无纸化上机考试通过方式《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分别取得合格证书,再领取会计上岗证各科考试成绩合格分数线均为60分,三科一次性通过方可领取会计上岗证电算化科目分理论、实务两科考核,每科100分,两科合格分数线均为60分,两科合格方能取得初级电算化证书理论、实务两部分合卷,理论40分、实务60分,合格分数为60分,取消发放初级电算化证书,统一发放成绩单

二、我校学生参加2013年下半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情况的分析

我校学生参加2013年下半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大概为7%,整个顺德区的考证通过率都在5%~8%之间,远低于新政前的通过率。由于本次考试采用的是全国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库,绝大多数学生反映没有接触过新题库,而且各科目的难度较大,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把握好考试的深度和普及面。

1.原因分析

(1)新政要求三科一次性合格,方能通过资格考试,对考生的能力提出更全面的要求。考生必须同时熟练掌握会计的账务处理知识、财经法规,以及电算化软件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才能有把握通过考试。

表2各科的题型、题量、分值分布

科目题型题量 分值备注会计基础单选题20 20 多选题 20 40 判断题 20 20 计算分析题 2 20 2大题,每题有5小题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单选题20 20 多选题 20 40 判断题 20 20 案例分析题2 202大题,每题有5小题,且为不定项选择初级会计电算化单选题 10 10 多选题 10 20 判断题 10 10 实务题 15 60 有“用友”和“金蝶”两种软件供考生选择

(2)采用无纸化考试方式,对熟悉传统试卷答题方式的考生来说,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特别是《会计基础》,其计算分析题的解答形式有两种:分录填制型和金额计算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混合题型。在填制分录时必须选择会计科目,还得填写金额,且两者完全正确方可得分。这种操作,对第一次参加考试的学生来说有相当的难度,需要灵活应变才行。

(3)考试采用全国题库,题量多,随机抽题,考试面更广。从考生考后反馈的信息我们了解到,考题内容相当广泛。以《会计基础》为例,考点涵括会计总论、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财务报告、会计档案以及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等,特别是第十章的账务处理,其难度可到初级会计考证水平。《初级会计电算化》虽然减少了理论考核的比例,但实务题除了考核基础设置、账务处理、工资、固定资产、报表等内容外,还延伸至应收应付、购销存模块的内容,难度大大增加。

(4)题型和分值的改变,要求考生调整答题策略。新政后的《会计基础》多选题分值高达40分,计算分析题减少了分值,只有20分,且答题只强调结果,不考核答题过程,所以判断稍有误差就会出错。《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多项选择也是40分,且案例分析题是不定项选择,占20分,多项和不定项的选择题都是失分很多的题目。

2.对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考生的建议

(1)全面系统地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依据考试大纲,对于大纲的所有知识点,必须全面掌握。采取题库考核方式,很难说哪些是重点,哪些不是重点,做到不猜题,不押题。这种考试去掉了简答题、论述题、填空题等题型,考试的目的就是了解学员掌握知识面的情况。这就要求考生理解好每个知识点,理解是记忆的前提,理解好才能在练习中学以致用,灵活应变。

(2)由于考证内容涉及会计业务的账务处理、电算化的购销存、应收应付模块,所以建议考生学完《财务会计》和《电算化》的购销存模块再参加考试,这样更有把握通过考试。

(3)考试心态要端正积极。三科连考共需3个小时,且每考完一科便知道该科成绩,对考生来说心理压力很大。不管前面的科目考成怎样,都要沉着应对,坚持考好后面的科目。

三、新考试模式下的中职会计教学思考

1.完善中职会计课程体系,实现考证内容课堂化

为更好应对新政下从业资格考试,提高考证通过率,笔者认为,完善中职会计课程体系,将传统的会计教学与考证结合起来,实现考证内容课堂化。具体做法是把《会计基础》考核的内容融入到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两门课程教学当中,将《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和《初级电算化》都安排在第2、3学期来学习,每门课每个学期各设置4~5个课时(见表3),授课、练习、模拟测试等教学形式围绕考证展开,学生在第3学期末学完相关课程便可参加从业资格考试。

表3部分课程安排

考证内容 相关课程 学期课时会计基础《基础会计》第1~2学期5课时/学期《财务会计》第3学期6课时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第2~3学期5课时/学期初级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第2学期4课时《财务业务一体化》第3学期4课时

2.与时俱进,树立新的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

当前,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正改变着我们工作、学习、生活方式,而无纸化考试模式就是信息技术在会计考核中的应用。当会计信息化成为主流,企业管理层对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财务信息报告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实用型会计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考核,务必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中有所体现。因此,我们应树立新的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摆脱手工会计模式下的思维局限,教会学生运用会计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实务和解决会计问题,为学生的学习、从业资格考试以及未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3.以生为本,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无论是考核内容还是考试模式,都对参加考试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也对我们的传统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依靠考前的“死记硬背”,忽略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很难通过会计证考试。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用新时期对会计人才的素质培养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以生为主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相机而教”,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主动学习而深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经历实践而得到提升。

4.建立“技能+证书”的学生评价模式,科学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

对中职学生来说,传统的用一张试卷考核学生对一门课程掌握程度的评价模式,既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不能评价他们的职业能力。这样的模式往往会出现部分学生“考高分而不会动手”却被定级为“优秀”的情况。因此,改革学生评价模式,突显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考核,学校才能更科学有效地培养适应产业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笔者认为,可以建立“双结合” 的“技能+证书”评价模式,即专业课程考核与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技能课程与技能考评相结合,这样既能做到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与技能证书接轨,又能起到衡量学生专业能力及从业能力高低的主要作用。以我校为例,一方面学生毕业考核与技能证书挂钩,另一方面我们还制定了学生专业技能考核方案,就会计专业而言,技能考核包括翻打传票、文字录入、电算化操作三个项目,每个项目设定了考核标准。学生通过考核测试以后,颁发达标证书。

总之,专业教师面对新政下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要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模式,探索有效的学生技能考核模式,推动考证内容与会计专业课程的整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考证辅导工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考取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玉廷.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J].会计研究,2009(06).

[2]颜玉华.论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模式下的会计专业教学[J].财经界(学术版),2011(04).

[3]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实施办法》(粤财会〔2013〕50号)[Z].

责任编辑何丽华

猜你喜欢
会计教学
“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教学模式改革
论开展小组合作构建中职会计魅力课堂
有关会计专业实践实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对职业高中会计教学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