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学生思维

2014-08-07 23:31顾建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分层情况思维

顾建芳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随学而导”,无论是把凝结在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及思维发展过程展现出来,还是学习方法指导的见缝插针、随时渗透,都必须走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去发现、领悟,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

一、为何走近学生思维

教学的根本是为了学生的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想引导学生学好、会学,必要的前提之一就是走近学生思维。如果教师无法了解学生,无法走近学生的思维,就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二、怎么走近学生思维

走近学生思维,首先要了解、把握和利用学生的真实的想法。这就需要教师实施三重追问:一是学生可能怎样想?二是学生实际怎样想?三是学生认同怎样想?

1、学生可能怎样想?这个问题主要是在备课时要充分估计。估计的情况和实际学生的想法有多么接近,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影响接近程度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两个,一是教师能否换位思考,也就是能否站在学生角度想学生所想;二是教师对学生年龄特点、思维特点的把握程度,这需要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以我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课为例,在考虑学生可能怎样想时,主要从二个层面分析。

一是从课题出发学生可能想到几个大的问题,如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这个策略? 怎样使用一一列举?一一列举这种策略有什么优越性?这三个问题,既是学生可能想的,也是本课必须要弄清的三个问题。

二是从具体情况出发,学生可能怎样想?如,猜拳游戏时,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可能怎样数?方法选择计算还是列举时,学生可能会考虑到数目大小或是否已经找到计算方法。学生独立列举时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方法?例1可能从哪里想起?例 2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学生独立运用策略解题时,可能会用怎样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可能出现怎样的漏洞?

以上列举的是一些具体问题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有了这些分析估计,备课时,我就作好充分的准备,想好怎样的情况怎样应对。

2、学生实际怎样想?上课出现的实际想法,只有二种情况,一是在预料之中,二是在预料之外。我在上这一课时,课堂上实际出现的想法,应该说绝大部分是在预料之中的,如:例1可能从哪里想起?例 2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分层列举?等。

3、学生认同怎样想?评价学生的想法时,学生的感受很重要。如果老师认为合理的想法学生得不到认同,教师把想法强加给学生,那么,学生情感上就无法接受,就谈不上情感体验,更谈不上快乐学习了。

三、走近学生思维后的数学课堂

走近学生思维,归根结底是为了顺势而为、随学而导,有效引导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这里仍以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课为例,谈三个环节。

1、仔细寻找得体素材 。预测了学生可能怎样想?上课时就可以寻找和呈现合适的素材,以达到期待的效果 。如 例2的教学,其中第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体会有序列举的重要性,课前我已经预测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想法,上课时,学生在独立列举时,我就有意识地巡视并寻找代表性的作业,然后呈现并讨论这些针对性的材料,学生自然能发现在列举时最容易犯的毛病是重复和遗漏,而避免这两种毛病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有序列举。

2、根据情况随学而导。课堂上实际出现的情况,多种多样,尤其在开放的状态下,情况更加丰富,当我们走近了学生的思维,就要直面学生的真实想法。我们主张的随学而导就是要求老师课堂上能尊重学生想法、利用学生想法,顺势而为、随机应变。如在《一一列举》一课例1教学时,当学生列举出所有情况后,我引导学生观察列举的数据,问: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一时没有发现,就继续问:什么在变?什么不在变?怎样变?当学生发现了长宽变化规律和周长不变时,继续追问:还有什么在变?怎样在变?当学生说出面积在慢慢变大时,再继续追问,那么,在周长不变的情况下,面积有怎样的变化规律?这一环节,老师通过几个追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渐发现其中的规律。事实上,由于一开始的问题非常开放,学生开始会发现什么规律,有很大的随机性,课堂上的追问其实也有很大的随机性,老师心里想的就是学生怎么回答,就顺势而为,在讨论交流中因势利导。由此可见,这样随学而导的教学环节的出现有两个很重要的特性即:开放、随机。

3、引导学生有效感悟。走近了学生的思维,就了解了学生的特点、想法,当我们能真正走进学生的思维,感受到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理解并把握好学生内心感悟的规律的时候,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感悟有价值的“数学”。 如在《一一列举》一课例2教学将结束时,学生已经有例1和例2的积累,学生思维深处已经有朦胧的问题,例2为什么要分层列举?这时老师适时引导学生比较例1和例2,通过比较有效感悟什么情况下需要分层列举?又如在猜拳练习中,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以及学习例2前后的对比,引导学生有效感悟:有序的分层列举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很管用,从而进一步感悟策略的价值。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坚持走近学生思维,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让数学课堂开放学生的智慧之花。

【作者单位:昆山市实验小学江苏】

猜你喜欢
分层情况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