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林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充满生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与竞争意识、自我价值观念和倾听的习惯。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自己的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时机的把握
在教学中,只有选准合适的内容和把握恰当的时机,才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1、在教学重点、难点或思维悬念处开展小组合作。
在教学重点、难点处引导小组合作,能发挥集体的智慧,较快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思维悬念处引导小组合作,能使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
2、在易于引发争论出开展小组合作。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学生的意见出现分歧时,如果采用小组合学习的方式,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展开争辩,引起思维碰撞,能使问题越辩越明,最终达成正确认识。
3、在需要帮助时开展小组合作。
学生动手实践、探究和总结数学规律的过程,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依靠个人力量往往难以完成,这时也需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如,教学“圆的周长”,要探索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由于圆的形状的特殊性会影响测量数据的精确度,为克服个人测量的困难,减少测量的误差,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积极合作。
4、有不同意见需要交流时开展小组合作。
如果学习任务具有一定的开发性、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容易产生不同的意见,这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更加有效。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每个小组选一名学生为银行工作人员,其余学生为顾客,顾客每人拿1元钱去银行兑换成角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兑换方法,通过小组里的合作与交流,每个学生都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拓展了思维空间,分享了思维成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和空间,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科学组建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分组时要注意做到三点:第一,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考虑男女生的搭配,尽量减少小组间的差异,便于各小组之间的竞争。第二,小组的人数一般4—6人为宜。一般情况小组成员应该基本固定,但有时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需要将小组成员临时组合。第三,小组成员要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安排好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明确各自要做些什么,怎样做。经过一段时间后角色要轮换,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留出独立思考时间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后就立即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冷静分析的空间,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容易形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和从众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只有当学生思考充分后展开小组合作和交流,才能充分挖掘个人智慧。因此,要让每一个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体会,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认识和个人见解,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基础,才不会流于形式。
学生主动参与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指自觉参与——不是迫于外界的压力,而是学生内在的一种需要;全程参与——参与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全员参与——不是一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参与,而是每个学生都参与;有效参与——不是搞表面形式,而是要确实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引导每个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各自思考成果,形成小组的初步意见,并整理得出结论。要突出每个学生的作用,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或遇到困难时,其他学生要及时补充,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真正发挥“合作”的作用。
积极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催化剂。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做到三个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这种突出小组团体的评价方式,使学生能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小组的竞争中去,小组团体的成功又激励学生个体主动合作,从而获得共同发展,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例如,教师可对课堂上小组探究的成果、小组的汇报情况,以小组为单位每周进行评比,根据小组表现评出“集体智慧奖”“共同进步奖”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的学习方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合作学习成功的保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和局外人,而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一是要教给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讨论、学会倾听、学会欣赏。特别要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回答错了,也要耐心引导,给予鼓励和帮助。
二是要及时调控。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和合作进程,发现个别学生不认真参与讨论和交流,或者小组讨论偏离主题等问题,要及时指出,明确要求,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三是要排除障碍。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因思维受阻而导致小组合作不能深入的情况,这时教师要设置一些有层次的问题及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尽快排除障碍。
四是要引导深化。当学生的交流浮于表面时,教师要不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当学生的概括与总结不够全面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
【作者单位:灌南县堆沟港镇中心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