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甲午战争的一点认识

2014-08-06 03:17陈玉林
铁军 2014年8期
关键词:军国主义甲午战争日本

陈玉林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甲午战争打了八个月,整个战争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在朝鲜半岛及其海面进行,先有丰岛海战和成欢陆战,后有中日陆海决战的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第二阶段,从9月18日至11月22日,在鸭绿江北岸和辽东半岛进行,主要有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第三阶段,从11月23日至1895年3月29日,在辽东、辽南、辽河下游、山东半岛及澎湖岛进行,主要有辽东之战、辽南之战、辽河下游之战和威海卫之战。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宣告了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这次战争使日本成为亚洲的战争暴发户。首先日本向战败的中国索取赔款白银2亿两,再加上赎辽费3000万两和威海卫日军守备费150万两,共计23150万两,约合当时34725万日元。另外,日本还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的物资,包括舰艇、轮船、汽船、军港设备、机器、枪炮、弹药、金银、粮食、文物等等,价值至少1亿多日元。而日本政府当时的年度财政收入才8000万日元。这一仗使日本发了大财,更加刺激了他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扩军备战。而清政府为偿付日本的巨额赔款,只能向西方列强大举借债,甲午战争后,先后向俄、法、英、德四国三次大借款,总计为3亿两银,连本带利共6亿多两。这三次外债的偿还期,或36年或45年,都附加了苛刻的条件,使中国处于列强的压榨下,长期不能自拔。

豆剖瓜分、国将不国,何以图存?这个问题,严重地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给中国人民敲响了警钟。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近代中华民族新觉醒的发端。中国是一个以农业宗法社会为根基的古老国家,历代王朝莫不利用忠孝观念维系自己的统治。尽管中国早已形成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但人们的国家民族观念都长期依附于农业宗法社会的古老范畴,直至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才逐渐增添了若干新的思想内容。但这种意识形态上的转变是非常缓慢的。甲午战争对于中国社会的震撼程度远远超过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中国人民的近代民族意识和国民意识,都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才明显萌发增长。

如果从世界全局来考察,则甲午战争对整个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也是极为重大的。日本成为亚洲强国后,先与沙俄争夺,继与美国抗衡,引起了东方和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态势的一系列变化。再就日本自身而言,甲午战争固然使其成为东方的暴发户,一举跻入列强圈中,但同时也从此走上了顽固不化的军国主义道路,狂妄自大,不可一世,不仅使亚洲邻国备受欺凌和战祸之苦,而且也使日本人民历经法西斯暴虐统治,甚至充当炮灰,最后导致1945年8月的全盘惨重失败,把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甲午战争以后50年的历史,正如过世的日本实藤惠秀教授所说:“从甲午战争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的50年,是中日关系最恶劣的时代。就1937年开始的八年侵略战争而言,日本军国主义者蹂躏中国广大幅员要地,残杀至少1000万中国人,损毁500亿的财产,对日本人来说,这是一个无面目见中国人的时代。”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告诫日本,选择穷兵黩武、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虽可能得逞一时,但最终将会将国家和民族带入毁灭性的深渊。战争确实使日本曾经连连受益,但当今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正在崛起,任人宰割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日本胆敢侵犯中国,等待它的是毁灭性的打击。

对中国来说,甲午战争唤起了中国人民的国家和民族意识,认清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激发了民族的觉醒。甲午战争使许多中国人认识到国家腐败和落后必然要挨打的道理。我们今天一定要牢记历史教训,增强忧患意识,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综合国力,建设强大国防,使中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为解放军空军退休军人)

(责任编辑 王浩钟)endprint

猜你喜欢
军国主义甲午战争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赫德与中日甲午战争
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中国公众对军国主义的认知度调查
从甲午战争得到的启迪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镜头? 中国
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