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兵事:刺刀凿界碑 青春写边关

2014-08-06 03:13唐磊
铁军 2014年8期
关键词:阿旺班公湖达坂

唐磊

阿里,西藏最西边的一块高地,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高原的高原;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等在这里相聚,它因之被称为“万山之祖”;印度河、恒河等从这里发源,故又被称为“百川之源”。

在这块地球最孤寂的高地上,驻守着解放军最富有牺牲、奉献精神的阿里军人。

作为阿里边防官兵的一分子,我倍感荣幸。尽管在这里驻守的时间不长,但那些爬冰卧雪、策马奔腾,以及与印度边防军人唇枪舌剑、把酒言欢的画面始终铭刻在我的心里。

“生命禁区”一抹红

阿里被人们称为“生命的禁区”。

去阿里,从新疆叶城出发,沿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环境最恶劣、道路最险、路况极差的高原公路——219国道,即新藏公路一路向南,途中险像环生。“行车新藏线,不亚蜀道难;库地达坂险,犹似鬼门关;麻扎达坂尖,陡升五千三;黑卡达坂旋,九十九道湾;界山达坂弯,伸手可摸天……”达坂,维语意为“坟墓”,沿途共翻越16个冰达坂、涉44条冰河,大部分途经地段为“无人区”,只有茂盛的红柳零星生长在路旁。“生命禁区”中生命的生存原本就是对大自然绞杀的顽强抗争,这一簇簇红柳,正是这场抗争中的幸存者。

行至国道994公里处,便到了阿里第一站——日土。这里也是阿里的北大门,莫尔多通道的东起点。日土县城的北面就是闻名遐迩的班公湖,藏语意为“长脖子天鹅”,意思是“明媚而狭长的湖泊”。该湖一半在阿里境内,另一半则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最奇特之处在于,虽同属一湖,在这边是淡水,而那边则是咸水。班公湖岸边红柳簇拥,风景优美,是阿里高原乃至西藏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湖中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鸟岛,每年5至9月,成千上万的鸥鸟在此栖息,鸥鸟雁鸭欢舞飞翔、遮天蔽日,成为阿里高原的一大奇观。湖畔的牧人传说湖中还有神龙、湖怪出没,更增添了班公湖的神秘色彩。

作为阿里的守防官兵,肩负着守卫祖国领土、打击敌对势力和恐怖分子的神圣使命。忠诚履行使命,矢志献身国防,是阿里军人心中永恒的信念。

我清晰地记得到阿里的第一堂课,就是学习阿里军人的守防历史。进藏先遣连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1950年5月,为完成解放西藏阿里地区的任务,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组成了共7个民族、139人的进藏先遣连。经过一年零三天的艰苦行军,先遣连官兵克服高原缺氧、气候恶劣等重重困难,挖地为营,狩猎为食,历尽艰险,以顽强的毅力和大无畏革命英雄气概,圆满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挺进藏北,解放阿里”的任务,为和平解放西藏、保卫祖国领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全连共有63名官兵光荣牺牲。至今,在阿里的茫茫雪野中,先遣连留下的63座坟茔,依然在诉说着当年进军阿里的那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因此,从进入阿里的第一天起,我便以“争当先遣连传人”的信念开始了守防生涯。

从日土县城出发,顺着班公湖南麓,沿莫尔多通道一路向西,路旁的野驴“好奇心”很重,一直奔跑着与人们比赛,丝毫没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架子。路的尽头,便是常年驻守在这里的阿里军分区某边防连所在地——斯潘古尔湖,维语意为“美丽的湖泊”。“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句朴素而富有激情的巨大红色标语在雪山之中分外醒目,一面鲜红而壮阔的五星红旗“飘扬”在连队营房后侧的山坡上。这些标语和红旗都是守防官兵用数公里外捡来的石头堆砌起来的,每一块石头都凝聚着大家卫国守边的坚强决心。

阿里的边防连队距离上级较远,一般都在200公里以上,除了统一配送的物资补给外,其余一些副食还得自力更生。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成群的牛羊,以及崭新的营房、整齐的菜棚,让我产生了错觉,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小村落。然而,连长王剑兵和指导员黄元龙的讲述,让我们深深地震撼,宁静的背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连队所在的莫尔多通道是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的一个战场。莫尔多,藏语意为“大石头”。在莫尔多通道最西端,仍然矗立着一块巨石,现在已经成为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见证。连队距离边境有数公里,这片区域内全是1962年自卫反击战留下来的一片雷区,只有一条巡逻道路横贯其中。20世纪90年代,连队执勤巡逻只能靠骑马和徒步,尤其是在穿越这片雷区的时候,只能骑马快速通过。幸运之神并不是每次都眷顾我们的边关将士。1996年夏,时任阿里军分区副司令员的阿旺多吉带队组织连队巡逻,骑马通过雷区的时候,突然“砰”的一声,所有马匹都受惊了,为防止军马误入雷区,巡逻队员忙着控制马匹,可阿旺多吉的坐骑“烈火”不知怎么了,发了疯似的冲向了雷区。又是“砰”的一声,“烈火”触发了地雷,其他巡逻队员还没有反应过来,阿旺多吉已经坠马,“烈火”直挺挺地倒了下去。巡逻队员赶紧过来查看伤势,爆炸的地雷碎片把“烈火”的腹部炸开了花,也正因为如此,马背上的阿旺多吉躲过一劫。看着挽救了自己生命的“烈火”,阿旺多吉嚎啕大哭,久久守护着,不愿离去。

2008年9月,我刚从军校毕业,便来到了这个连队任排长,训练的第一课便是学习马术,第二天就赶鸭子上架,随队去阿旺多吉曾经骑马巡逻的地方执勤。当时的我还不知道上世纪90年代的遥远故事,很新奇地骑着军马驰骋,现在想来还心有余悸。

如今,狭长的马道已经被宽敞的巡逻路取代,但是每当巡逻队伍路过当年“烈火”牺牲的地方时,都会停下来缅怀曾经的战友,尔后小心翼翼地通过雷区。大家心里都清楚,雷区存在一天,巡逻执勤就依然充满着风险。

海拔5000米之上丈量人生的高度

连队驻地向北十多公里处,蜿蜒向上108道回头弯后,巍巍的秋迪俭革拉犹如隆起的雄关,镇守在祖国的西部边陲。秋迪俭革拉,藏语意为“平静湖畔边的达坂”,连队的一个前哨班驻扎在此。简陋的板房、一部电话单机和一台高倍望远镜就是这个前哨班的“家当”。帐篷前的石碑格外醒目,上面用红色油漆书写着:海拔5100米。海拔5000米以上严重缺氧。连队采取换防的办法,每个月对前哨班的战士进行轮换。但是,连队干部少,带队排长郑伟在前哨班一待就是四个多月。因长期严重缺氧,当他撤下来的时候,面部发青,嘴唇发紫,指甲盖都变形了。连队赶紧安排他休假调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阿旺班公湖达坂
我家的阿旺
给青藏高原的班公湖量体温
在班公湖,与天堂偶遇
新疆西昆仑库库郎达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沉寂的布喀达坂“魔鬼城堡”上的青海第一高峰
过冰达坂
红杏和白桃
安静的咆哮
过冰达坂
班公湖边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