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规律”失效凸显铁律回归

2014-08-06 22:49曹林
当代贵州 2014年17期
关键词:辟谣腐败规律

曹林

喜欢用民间总结出来的各种“反腐规律”分析中国反腐现实的人,可能越来越看不懂中国的反腐败了,因为那些“反腐规律”在现实面前失效了,根本解释不了当下的反腐现实。

比如,按照一些人总结出来的“反腐规律”,一个官员(尤其是高官)退休了,等于就是“安全着陆”,即使有问题,也不会追究了。但中央纪委的消息打破了这个“规律”:湖南省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阳宝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而到6月19日,阳宝华正式退休恰满一年。此前已有多位退休高官被调查。只要屁股不干净,退休照样会被追究,人退休了,问题不会自动清零和洗白,掌权时权力留下的痕迹不会被抹去,没有可以免于调查和追究的豁免权。

“专家”喜欢总结各种“反腐规律”,热衷于从以往纪委查处的案例中寻找一些可以分析走势和预测未来的规律,从而对将要发生的事情作出判断。人们总结出了很多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的规律:比如腐败的59岁现象,哪些岗位是“腐败高危岗位”,党报上的公开报道可以预测官员政治生命,刑不上某级别、官做到某个级别就安全了,网上传闻被官方辟谣后就代表这个官员“安全过关”了。还有,纪委干部一般都很安全,自己人不查自己人。

人们也以为,如果网传某个官员被查,但官方迅速辟谣称这官员没问题,过去都认为这个官员“安全过关”了。可从刘铁男被查,到近期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原局长宋建国落马,证明这个规律也不靠谱——两年前宋建国曾被传涉嫌腐败被调查,可官方很快辟谣,两年后传闻成真。

再多的“反腐规律”,都比不上一个基本的反腐常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只要滥用权力乱伸手了,都会付出代价,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是多大的官。反腐并没有其他的规律可循,唯一的铁的规律就是“伸手必被捉”。

猜你喜欢
辟谣腐败规律
“最强辟谣101条”引发质疑
微信辟谣小程序上线:这个一定要转给了爸妈!
找规律
真相查清之前别急着辟谣
巧解规律
把脉“腐败亚文化”
找规律
辟谣联盟:一切谣言都是纸老虎
目睹之现状
腐败至死怎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