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特征调查及行为干预

2014-08-05 03:12:44邱吉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婚姻状况主观精神分裂症

邱吉玲

邱吉玲:女,大专,副主任护师

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在疾病的恢复期,受药物和病情的影响,大多仍然表现情感淡漠,意志减退,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精神康复。在疾病、药物、家庭和社会环境下的个体其社交面将变得狭窄,必将导致社交活动的减少及社会关系的松散,进一步减弱患病的个体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而社会支持程度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1],即病情的恢复。为寻求一种帮助女性患者获得良好社会支持的方法,笔者对10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社会支持的调查,以期找出女性患者社会支持的特点,为对其进行心理和行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13年1~3月在我院女病区住院的10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符合CCMD-3 诊断标准。年龄17~65 岁,平均(33.3 ±5.9)岁。文化程度:小学49例,初中33例,高中及以上18例。职业:农民70例,工人19例,学生5例,老师2例,无业4例。婚姻状况:未婚31例,已婚58例,离异11例。居住城镇者21例,乡村者79例。经济收入低者41例,中等及以上者59例。第一次住院者46例,第二次住院者26例,三次及以上住院者28例。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恢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讲解量表的内容和填写方法,由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完毕由调查者仔细检查,确保回收率的完好。问卷采用汪向东的社会支持量表[2],该量表共有10 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3 个维度,评分越高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同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个别和集体的心理辅导和认知疏导,以改变生活观念,从而产生正确的行为,帮助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和两个样本比较的t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不同文化、生活状况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表1)

表1 不同文化、生活状况的女性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分,±s)

表1 不同文化、生活状况的女性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分,±s)

注:1)为t 值,2)为t′值

类别例数 社会支持总分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利用度文化程度小学 49 30.47 ±5.11 8.34 ±1.62 15.48 ±3.86 5.56 ±1.89初中 33 32.24 ±5.31 8.68 ±2.45 16.98 ±3.25 6.61 ±2.11高中 18 34.11 ±6.00 9.15 ±2.32 17.83 ±3.81 7.15 ±2.20 F 值3.2996 1.0620 3.3348 5.1238 P 值0.0411 0.3497 0.0398 0.0077城乡城镇 21 32.07 ±7.14 9.17 ±2.29 16.52 ±3.93 7.21 ±2.47乡村 79 31.55 ±5.65 9.08 ±1.98 16.11 ±6.78 5.19 ±2.40统计量 0.35391) 0.17911) 0.35722) 3.40771)P 值0.7242 0.8582 >0.05 0.0010经济收入低41 30.79 ±5.78 8.43 ±1.76 16.71 ±3.52 5.44 ±1.89中等 59 32.10 ±6.14 8.70 ±2.31 17.32 ±3.91 7.31 ±2.30 t 值1.1746 0.6315 0.7988 4.2935 P 值0.2852 0.5292 0.4263 <0.01

2.2 不同婚姻状况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表2)

表2 不同婚姻状况的女性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分,±s)

表2 不同婚姻状况的女性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分,±s)

婚姻状况例数 社会支持总分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利用度未婚 31 30.58 ±6.47 8.45 ±2.00 15.45 ±3.50 6.84 ±2.16已婚 58 32.06 ±5.85 8.88 ±2.09 17.47 ±3.73 5.47 ±2.20离异 11 31.85 ±3.99 8.59 ±2.51 17.50 ±3.52 6.95 ±2.48 F 值0.6508 0.4410 3.3116 4.7838 P 值0.5239 0.6447 0.0406 0.0104

2.3 不同住院次数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表3)

表3 不同住院次数的女性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分,±s)

表3 不同住院次数的女性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分,±s)

住院次数例数 社会支持总分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利用度第一次 46 31.30 ±5.95 9.53 ±1.73 16.58 ±3.54 5.80 ±2.29第二次 26 31.94 ±6.98 8.33 ±1.97 17.45 ±4.54 6.37 ±1.99三次以上 28 32.21 ±4.97 8.93 ±1.92 16.84 ±3.17 6.15 ±1.97 F 值0.2244 3.5044 0.4536 0.6414 P 值0.7994 0.0315 0.6367 0.5288

3 讨 论

3.1 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的社会支持受文化程度、居住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表1可见,初中文化者的利用度得分高于小学者(P <0.05);高中文化者社会支持总分、利用度得分高于小学者(P <0.05),主观支持分高于小学者(P <0.05);居住城镇、经济收入中等以上者利用度得分均高于居住农村、经济收入低者(P <0.05)。

3.2 不同的婚姻状况和住院历程导致女性患者社会支持的差异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女性结婚后社交圈局限于家庭,相夫教子,凡事依赖于丈夫,故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低于未婚和离异者,因其结婚有了归宿,其幸福感较强,所以主观感受亦高于未婚者。表2显示,未婚、离异者社会支持利用度均高于已婚者(P <0.05),已婚者的主观支持高于未婚者(P <0.05)。因为第一次住院,家人比较重视,由表3可见第一次住院患者的客观支持高于二次及以上住院者(P <0.05)。

4 干预对策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回归家庭及社会的过程中仍会遭遇到歧视和社会偏见,甚至亲人的误解,从而导致患者社会支持的缺乏。社会支持不但与精神疾病发生有关,而且与其发展、预后和转归也有联系[3]。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患者是一个弱势群体,针对疾病的长期、复杂和反复性,采取综合性和循环式的社会支持对女性患者进行心理和行为干预是必须的。

4.1 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指家庭、亲友、邻居、同事、领导、社会团体等给予的支持,有人称其是心理应激过程的缓冲垫,可以减轻人们对心理应激的反应强度和持续时间,从而起到预防和减轻疾病的作用。针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文化低、被动、退缩、缺乏社交兴趣等特点,在给予关爱的同时,可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学教育、文化知识培训、康复训练及国家医疗费用优惠政策等,使患者得到一个全方位的专业支持、家庭支持、社会网络及康复志愿者的支持,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改善女性患者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促进疾病的康复。

4.2 对女性患者的“亲友团”实施心理干预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电话、宣传栏、健康处方等对女性患者的配偶、家人、亲属进行访谈和健康教育,利用配偶和亲属来医院探视患者之际,进行良好的医患沟通,详细讲解精神疾病的知识,坚持治疗和服药的重要性,同时进行“角色置换”的演示,启发、鼓励患者配偶和家人为患者提供温馨的情感支持和长久的经济支持,通过亲属的良好心态去感染患者,使之得到稳定的社会支持。因为精神病患者的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其社会支持有显著影响[4]。

4.3 消除和改善社会公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负性态度由于社会偏见,女性患者在婚姻、就业和生活中处于劣势和艰难中,其原因来自于社会公众的态度。公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负性态度一旦形成,将难以消除,公众对精神分裂症的负性和拒绝态度多年来改变甚微[5]。因此用科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向媒体大众进行广泛宣传和教育,以提高公众的认知,改变观念,消除负性态度,真正形成一个“宽容、理解、爱护”患者的社会氛围,这样才能使患者真正回归社会,减少疾病的复发。

4.4 采取循环式的社会支持干预女性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提出过:个体的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景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个原理,可以采取循环式的社会支持为女性患者提供一个好的情景,即从“医院—家庭—社区—全社会公众”均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家庭的、康复的、仁爱的”支持,使患者得到积极的社会支持,激发患者的内在动力,改变其观念,改善其主观感受。因为被感知到的现实是心理的现实,而正是心理的现实作为实际的(中介)变量影响人的行为和发展[6]。在这样的良性情景之下,女性患者更能与他人友好相处,增强其社交能力,使其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提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能力,加速精神疾病的康复。

[1] 张登浩,武艳俊.人格宽恕性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4):578.

[2] 陈琳霞.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水平的现状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5):17-19.

[3] 沈丽华,沈菊梅.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0,1:12-13.

[4] 高班玲,朱红忠,付金芳.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四川精神卫生,2011,24(1):51-52.

[5] 徐 晖,李峥.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5):456-457.

[6] 李晓华.领悟社会支持与农村高中生学业倦怠的调查研究[J].林区教学,2011,4:20-22.

猜你喜欢
婚姻状况主观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14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2:06
从《日耳曼尼亚志》看日耳曼人的婚姻状况
卷宗(2017年1期)2017-03-17 11:48:59
韩男性对婚姻状况更满意
环球时报(2017-02-10)2017-02-10 06:45:12
年龄以及婚姻状况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食管疾病(2015年3期)2015-12-05 01: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