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男男性接触者的效果研究

2014-08-05 03:36陈慧雯杨海云黄春妍吴玮娴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性伴侣安全套性行为

陈慧雯 杨海云 黄春妍 吴玮娴

陈慧雯:女,本科,主管护师,疾控科科长

根据2011年艾滋病疫情评估报告,目前在我国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为经性传播,78 万名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中,经由异性传播比例为46.5%,经同性传播占17.4%[1]。男男性接触(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者人群中HIV 感染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因而加强男男性接触者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艾滋病的控制及蔓延有十分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MSM 人群进行干预,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入选的MSM 人群采用滚雪球、关键知情人士介绍、网络信息及相关场所,如男男同志酒吧、浴场、桑拿、足疗、歌舞厅及网吧等获取。纳入标准:(1)所有人群均为同性性行为(1年内与男性进行口交、肛交性行为)。(2)研究对象均已成年,具备独立行为能力。(3)均知情同意本调查内容及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排除标准:(1)将年龄低于18 周岁患者排除在外。(2)所有患者均无智力及精神缺陷,无中毒、醉酒等意识障碍等情况。共纳入研究对象MSM人群46 名,其中确诊为AIDS 患者6 名。46 名MSM年龄20 ~58 岁,平均(36.21 ±9.62)岁。同性性行为史2 ~19年,平均(6.90 ±5.81)年。文化程度情况:初中及以下学历14名,高中及中专学历18 名,大专及以上学历14 名。职业情况:工人2 名,公司职员13 名,在校大学生8 名,美发师6 名,按摩师8 名,无业人员9 名。

1.2 心理护理人员的选择 公开招募疾病控制中心的护理人员及本中心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艾滋病防控科人员。

1.3 心理护理干预的原则 注意政策和国情民情,遵循知情同意、尊重、不评判、保密的原则。

1.4 心理护理的形式

1.4.1 MSM 人群中的核心人员 向该MSM 人群中核心人物传授艾滋病相关知识、同性性行为注意事项等,通过其影响身边朋友,进而促使疾控护理人员在整个人群中获得广泛的信任及认同。

1.4.2 干预环境及方式 (1)在咨询室面对面。咨询室的环境布置温馨,安全独立的空间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心理护理。(2)在KTV、茶室等愉悦的环境。在MSM 平时娱乐和交流,他们放松和熟悉的场所,他们更能敞开心扉畅谈及接受心理护理。(3)24 h 热线电话。通过电话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有其独特的优点,首先,对于工作忙碌或外出的人员,能通过电话及时沟通和联系,并进行进一步的心理护理干预。其次,通过电话对于难以启齿的隐私,能避免面对面的尴尬。(4)在网络上一对一心理护理。通过建立MSM 的QQ 群网络平台,对MSM 进行心理护理,在自由、开放、平等的网络平台,MSM 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加强彼此交流沟通,缓解情绪压力,解除烦恼,增强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1.5 针对MSM 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心理护理

1.5.1 抑郁型人员的护理 研究发现,MSM 人群中多存在着抑郁症状[3],其抑郁与多种因素有关,危险因素主要有:近6 个月性伴侣多、近1 次性行为无保护措施、同性恋感到羞耻、因同性恋失去住处、因合并AIDS 感到生活无望、悲观失落。针对上述引发MSM 人群的抑郁因素,采取心理护理干预:(1)尊重和不批判。MSM 人员有一定的自卑、敌对情绪,与其沟通时,务必对其性取向表示理解和尊重,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他们。(2)干预环境。对于抑郁的MSM 人员,通过邀请其参加MSM 聚会、下午茶的形式,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交流,鼓励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3)通过MSM 的核心成员邀请其加入MSM 团体,用团体的氛围缓解抑郁情绪。

1.5.2 焦虑及冲动情绪人员的护理 MSM 人群情绪波动大,经常处于烦躁不安、遇事易冲动状态。原因主要为性取向多不被大众接受,具有害怕遭受歧视焦虑性心理。合并有AIDS 患者更因担心病情,害怕死亡而处于高度焦虑状态。心理护理干预方法:与此类MSM 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时,选择相对安静的环境,最好在一对一相对封闭的咨询室或氛围相对轻松的茶室内进行。干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MSM 人群隐私权,在进行干预前反复说明干预工作的保密原则。对未感染AIDS,MSM 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MSM 性伴侣少及MSM 次数少的人员,除常规介绍MSM 行为的危害及与AIDS 的关联外,还应针对其担忧感染AIDS 及其他性病的负面情绪进行化解,帮助其克制自我焦虑及冲动情绪。对于MSM 行为频率较高、合并AIDS 者向其说明不良情绪、悲观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AIDS 病情或刺激MSM 行为频率升高,所以要树立正确对待病情并积极治疗的心理。

1.5.3 不安全性行为干预 文献报道[4],MSM 行为中的高风险性行为主要为:不戴口交套口交、不使用安全套的肛交、舔肛、深吻(舌吻)、重复使用同一个安全套、使用油性润滑剂和安全套的肛交、指交或拳交等,且MSM 行为中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低,仅为10% ~20%。MSM 人群中的一大心理特点为“男朋友=固定性伴侣=无风险”及“不乱性=性安全”观念,认为MSM 性接触中是否使用安全套并不会增加安全感,且还可能引起同伴的怀疑与不快[5]。针对上述问题,心理干预方法为:向MSM 人员详细说明AIDS 传播的相关途径,安全套正确使用、减少性伴侣、健康性行为、主动咨询安全MSM行为对预防AIDS 或其他病毒感染的作用,并向MSM 人员说明目前大众虽然对MSM 行为接受低,但回顾总体MSM 行为的接受率是在不断增高的,不能因为部分社会公众的歧视与抛弃而产生报复心态,在与异性或配偶的性交中,故意传播AIDS,造成AIDS 的大肆流行。

1.6 干预时间 前3 个月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对MSM 者进行1 次干预,后3 个月每周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2 次干预。

1.7 评价指标 干预6 个月后相关评价指标如下:(1)比较心理干预前后的安全套使用情况。(2)比较心理干预前后MSM 人群的性伴侣情况。(3)比较MSM 人群心理干预第6个月主动咨询情况。前2 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资料,第3 项根据干预工作原始记录统计。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多样本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K-W H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安全套使用情况比较(表1)

表1 干预前后MSM 安全套使用情况比较 名(%)

2.2 干预前后性伴侣数比较(表2)

表2 干预前后性伴数比较 名(%)

2.3 干预后心理咨询率比较(表3)

表3 干预后心理咨询率情况比较 名(%)

3 讨 论

MSM 已经成为多数国家艾滋病感染的主要人群,我国第1 例艾滋病感染亦存在同性性行为,报道显示,全球范围内的HIV 感染者中,约有3/4 是经性传播,其中高达1/4 的比例是经由男男性交传播[6]。这是因为MSM 普遍存在的不安全性性行为为HIV 传播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而这一群体又受到社会的歧视与抛弃,长期不被大众所接受,造成该人群极为敏感的心理状态,因而对MSM 者进行行为干预前,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本研究显示,对MSM 人群采取心理干预与行为干预同步进行的措施后,MSM 人群的性伴侣数量显著减少、安全套使用率及主动咨询率均显著增加。表明对MSM 人群进行心理干预后可一定程度改善其不安全性性行为,提升其对MSM 行为的认识。原因主要为:(1)MSM 人群多合并有明显的心理问题与目前社会大众对MSM 行为不理解、歧视、疏远有密切关系[7],而心理干预主要通过支持性心理护理,解除其敏感的心理,缓解其抑郁或焦虑的情绪,缩短干预人员与MSM 人员间的心理距离,更有利于行为干预的进行。(2)MSM 人群的心理护理不同于一般人群,其心理状况更敏感,更复杂。必须根据不同的心理和情绪状态采用不同的方法、环境和技巧进行心理护理。通过心理护理达到更好地辅导其健康行为的目的,形成“心理干预→健康意识→健康行为”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其感染AIDS 的可能。

本研究在对MSM 进行行为干预时运用心理护理的做法与欧美一些国家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比较一致,美国、澳大利亚也在试行突破心理障碍进行高危行为干预的模式,减少了AIDS 在MSM 人群中的流行[8]。

综上所述,MSM 人群由于性行为的特殊性,广泛的不被大众所接受,存在复杂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行为干预时应用心理护理措施十分必要,应予以推广,尽快形成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1):1-5.

[2]何慧萍,黄金英,孙小康,等.清远市清城区2005-2008年性病门诊就诊者HIV 哨点监测结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3):1659-1661.

[3]蔡于茂,刘 惠,潘 鹏,等.深圳市458 例男男性接触者社会心理压力及性功能障碍现状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2008,34(3):34-36.

[4]袁巧菊.开封市MSM 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D].郑州:河南大学,2011.

[5]阮师漫,杨 慧,朱砲文,等.济南市部分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相关行为研究[J].疾病监测,2007,22(9):607-609.

[6]张 姝,许国章,胡逢蛟,等.宁波市男男同性恋人群中HIV-1感染者免疫状况和亚型分布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4):354-357.

[7]刘运泳.辽宁省MSM 人群精神疾病与高危性行为关系研究[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09.

[8]迟富利,杨景元,曲 琳,等.男男性接触人群的特征及其艾滋病防治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6):680-684.

猜你喜欢
性伴侣安全套性行为
“性”有更广泛的内涵!心理学家分析3种形式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新型女用安全套的使用及综合咨询
性伴侣多 前列腺癌风险高
CERQ问卷在中国沈阳有性行为的中学生中的调查
英国1/3女性有性伴侣却无恋爱关系
怎样戴安全套才能防艾滋
安全使用“安全套”
揭穿男人的7个性谎言
人类性行为要受到约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