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永 贤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育系,安徽 桐城 231400)
自1997年中国高校实行并轨招生以来,上大学的费用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另外,公办高校扩招和民办高校急增使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由2001年的114万增加到2013年的699万,2014年将达到727万。高校毕业生数量庞大造成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基于这些原因,很多大学生都选择了在暑期兼职,一方面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对社会和职业的了解,为以后就业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处县级市桐城市,是一所以师范类专业为主的专科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安徽农村。为了解学校大学生暑期兼职情况,在2013年9月份,针对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开展了暑期兼职情况调查。期望通过此次调查,让学校和家庭了解大学生暑期兼职的实际情况,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兼职的重视,并采取一定的帮扶措施,正确引导大学生暑期兼职。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并辅以个别访谈[1]。为使调查内容尽可能多地包含大学生暑期兼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问卷设计得比较详尽,而且问卷的发放涵盖了学校所有专业的学生,确保了调查的信度和效度。
为深入了解该校大学生的暑期兼职情况,课题组开展了此次暑期兼职情况调查活动,调查对象为该校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80份,回收率96%。调查的内容包括获得兼职机会的渠道,兼职的地点、类型,兼职的动机、满意度,与专业相关的程度,在兼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学校提供何种帮助等[2]。
在收回的480份问卷中,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女生兼职的比例远远高于男生,达91.7%,这符合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生的生源特点,女生占绝大多数。学校的学生以师范类专业为主,因此,在被调查的兼职者中师范类专科学生占到84.6%。而在兼职群体中,大三的学生占65%,大二的学生占3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大学生兼职的人数与在校时间的长短成正比例,即将毕业的学生对兼职更加重视。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虽然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师范类专业所占比例为84.6%,但是通过调查结果发现,从事家教或兼职教师的比例仅为14.5%,这反映了兼职与专业的相关度不高。另外,从事餐饮等服务类工作的比例为37.4%,从事促销工作的比例为22.3%,在工厂从事临时工作的比例为20.7%。从调查结果分析,兼职工作的技术含量不高,这与大学生没有毕业,企业可供大学生兼职的工作岗位有限有关。大多数学生想通过兼职锻炼自己,增强实践能力,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寻找兼职时随意性很强,不考虑兼职与自己所学专业的相关度。
大学生兼职前要获取兼职信息,因此,安全、可靠、有效的获取途径非常重要。在对“通过何种渠道取得兼职的机会”的调查中,52.7%的大学生是通过家人和熟人的介绍获得兼职的,通过招聘广告获取兼职信息的比例为13.4%,通过中介机构获取兼职信息的比例仅为1.2%。通过调查还发现,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没有通过学校提供的兼职信息获得兼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对大学生暑期兼职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学生暑期兼职工作。在校大学生因社会经验不足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导致兼职权益得不到保障,甚至安全问题受到影响。所以,通过正规安全的途径获得兼职工作非常重要。
“兼职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42.4%的同学感觉“满意”,50.9%的同学感觉“一般”,6.7%的同学对暑期兼职“不满意”。而对不满意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时发现,34.5%的同学是因为报酬太低,33.7%的同学是因为工作时间太长,21.2%的同学是因为工作环境不好。从对满意度的调查中可以分析出企业对兼职大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90.3%的兼职者认为暑期兼职有必要,原因是暑期时间长,放假在家没事做,做兼职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减少父母的经济负担,而且增加了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为将来就业增强了竞争力。仅仅因为赚钱才选择兼职的比例为29.2%,为了增加社会经验而选择兼职的比例为57.8%,因为个人兴趣爱好选择暑期兼职的比例为7.7%,既为了赚钱又为了增加社会经验而选择兼职的比例为11.2%。
在收获方面,64.7%的大学生认为最大的收获是增加了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14.7%的大学生认为最大的收获是自己挣钱了,很自豪;14.6%的大学生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丰富了自己的生活,还有9.5%的大学生认为最大的收获不仅是赚了钱,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同时还增加了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
综合分析大学生暑期兼职的原因和收获可以发现,尽管为增加社会经验而选择兼职的比例为57.8%,但实际上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收获最大的比例为64.7%;因为赚钱而选择暑期兼职的比例为29.2%,而认为收获最大的是赚钱的比例仅为14.7%。从这两组数据的对比不难看出,兼职带来经济收入改观的程度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是让大学生对工作和社会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
根据调查,34.5%的大学生在兼职时签订了兼职合同,并仔细阅读;7.8%的大学生虽然签订了合同,但是没有仔细看合同的内容;43.9%的大学生有签合同的意识,但是没有签合同;其余13.8%的大学生在兼职时毫无签合同的概念。从调查结果可以了解到,42.3%的企业在用工时比较规范,即使是短期的暑假工也签订合同。但是调查数据也反映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大学生本身的法律意识不强,对兼职合同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兼职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是个弱势群体,劳动权益不受《劳动法》的保护[3]。因此,如果在从事兼职工作时能够签订兼职劳动合同,约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有效的保护措施。
大学生暑期兼职是普遍现象,但是处在国家规范和学校管理的边缘地带。通过对大学生暑期兼职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了大学生暑期兼职存在的问题。要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暑期兼职健康有序的发展,联系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政府部门、公众媒体、学校和大学生自身4个方面着手,探索卓有成效的方法。
为保障大学生兼职的合法权益,确保大学生兼职有法可依,劳动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管理大学生暑期兼职。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应努力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提供暑期兼职的岗位,在暑期来临之前为大学生举办专场兼职招聘会,免费提供岗前培训和上岗指导,并制定相关兼职规定,规范企业短期用工,维护兼职者的权益。这样不仅为企业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而且为大学生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兼职机会[4]。
大学生暑期兼职属于个人行为,不在学校管理的范围之内。但是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处县级市,信息不够通畅,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学校应在一定的范围内担当帮扶责任,为大学生暑期兼职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
1.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法律基础、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把大学生兼职的相关知识纳入其中,介绍暑期兼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甄别兼职信息的真伪,如何安全防范,如何维权等,帮助大学生对社会有更清楚的认识,形成正确的兼职观,学会保护自己,学会维权。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兼职中的困难,学会如何面对困难,从而增强战胜困难与挫折的信心和能力[5]。
2.目前学校没有正式的提供兼职的机构,因此,可以在就业指导中心这个部门下设勤工俭学中心,在就业信息网开设兼职信息专栏,长期发布可靠的兼职信息。同时与一些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辟稳定的勤工俭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可靠安全、长期的兼职岗位。从学校的办学实际考虑,师范类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占大多数,因此,在兼职单位的选择上要多考虑民办学校、培训辅导机构等,争取提供与学生专业比较对口的岗位,让学生所学知识能在实践中得到运用,真正达到兼职的目的,不仅获得劳动报酬,还增加了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提高了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6]。
大众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和网络等要积极发挥传播快及接触面广的优势,为企业和大学生牵线搭桥,开设专门的栏目,公布兼职信息。同时,大众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普及相关就业和法律知识,传递正能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引导大学生兼职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还有23.3%的同学没有从事过兼职,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兼职工作或不愿意从事兼职工作。暑期兼职既不耽误学业,还能让大学生更早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复杂性,体味生活的艰辛和父母工作的不容易,学会感恩。通过兼职的磨练,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也都得到了提高,大学生活也更加充实。此外,大学生也能更好地认识到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避免眼高手低。因此,大学生要从兼职中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
大学生应该把兼职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紧密联系起来,在对自己的兴趣、性格、价值观和能力准确分析,确定好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之后有的放矢,选择适合的兼职岗位[7]。这样可以减少兼职时消极、应付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兼职的效用,让大学生得到更多收获。大学生当前正处在职业发展的准备阶段,通过兼职工作可以加强对职业的认识,为以后的择业奠定基础。
调查结果发现,调查对象以师范类专业学生为主,但他们从事的兼职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仅为14.5%。为了学以致用,大学生除了寻找与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外,也可以自己创造工作机会。比如几个同学一起筹集资金创业,根据个人的专业知识和兴趣特长,创办小学功课辅导班、作文班、托管班和艺术培训班等,这样不仅充分展示了个人的专业水平和兴趣特长,也大大提高了个人的组织管理、沟通交流和语言表达等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和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摆地摊具有成本低、风险小的特点,非常适合大学生。放下面子选择摆地摊,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职业发展成功的奠基石。
暑期兼职是大学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学生暑期兼职是必然的现象。如果政府部门、公众媒体、学校和大学生自身都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发挥各自的职责,大学生的暑期兼职一定会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小伟,李清清.大学生兼职情况的调查及其分析[J].农业教育研究,2008,(4):41-43.
[2] 于长伟.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2,(25):20-21.
[3] 张祖庆,李铁梅.大学生兼职期间权益法律保障探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01-102.
[4] 钱结海.当前高校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97-98.
[5] 赵果.大学生兼职的现状调查与职业发展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862.
[6] 安达,王娜,张建华.内蒙古地区大学生兼职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3,(15):97.
[7] 刘珊珊.大学生的兼职问题与现状研究.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