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

2014-08-04 06:13,
关键词:子类研究生学术

,

(浙江理工大学, a. 图书馆; b. 研究生处, 杭州 310018)

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加强研究生科学精神培养、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起着重要作用。学者们对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内容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以学者彭江的研究为代表,将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归结为一些核心的道德准则,并分为三个层次:法律性学术道德、行政性学术道德和行会性学术道德[1]。第二类是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以学者任红革和赵智博的研究为代表,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2]。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教育在内容上相互重叠,且仅属于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内容的一部分,这就造成当前的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内容缺失。为此,本文拟在分析研究生学术失信自身原因的基础上,构建较全面、有针对性、可灵活配置的学术诚信教育体系。

一、研究生学术失信原因分析

通过对引起各种学术失信的复杂原因的深入分析,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形成了多种学术失信因素。最典型的主要有两种分类:一是从研究生个体角度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包括研究生自身的认知因素、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等,外部原因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教育因素等[3];二是从研究生教育监管责任角度分为导师原因、个人原因和管理原因。导师原因中以导师治学不严谨及导师学术失范行为的负面影响为主,个人原因中以研究生学术道德素养不高和不尊重学术为主,管理原因中以学术奖惩制度不健全为主[4]。第一种分类的内部原因和第二种分类的个人原因,均属于研究生自身原因。如果针对研究生学术失信的自身原因开展学术诚信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研究生教育的学风与学术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从全国抽取24所高校,对5450名研究生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了我国研究生群体的学风和学术道德状况,以及各高校开展学术道德教育的情况[5]。调查结果显示:a)研究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有意识地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比较严重,46.9%的研究生经常或有时将他人论文拼凑或改造成自己的论文,43.8%的研究生经常或有时引用他人研究成果而未加标注,34.2%的研究生经常或有时伪造、篡改实验数据;b)研究生的学习兴趣较低,仅39.5%的研究生对学术研究感兴趣;学习目的不单纯,43.7%的研究生为了毕业后能找到更满意的工作而读研;学习精力投入不足,38.7%的研究生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少于4 h;c)学术诚信教育力度不够,仅20%的高校经常开展诚信教育,26.4%的高校很少开展诚信教育,5%的高校从未开展诚信教育。基于该课题组的调查结果,笔者从引发研究生学术失信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出发,将学术失信原因归纳为四类:无知、无畏、无德、无才(见表1)。这四类原因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催生出各种学术失信行为。

表1 研究生学术失信原因分析

二、学术诚信教育内容的缺失

2009年3月,《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提出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作为必修内容纳入研究生教育教学[6]。2010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中要求,在学位申请者的整个培养过程中,都要安排必修环节进行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训练[7]。

由此,笔者调查了全国39所“985高校”开设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课程的情况。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取数据:一是访问39所“985高校”研究生院网站,查看研究生课程设置、文件、通知等信息;二是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各高校的研究生课程表,从课程表中查找学术诚信教育课程信息。

表2 “985”高校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课程调查结果

注:以上数据取自2014年5月。

39所“985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a)各高校都为硕士研究生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为博士研究生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b)各高校遵从中国科协和教育部的倡议和规定,积极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系列报告》;c)大部分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或开学第一课的讲座中,发放中国科协制作的《科学道德规范手册》或学校编制的《学术诚信读本》;d)除以上课程和讲座外,在39所高校中有10所高校开设了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必修课程(见表2),必修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写作指导和研究方法等。

可以看出,当前的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于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教育。学术道德教育主要针对学术失信中的“无德”教育,学术规范教育主要针对学术失信中的“无知”教育,而这两方面的教育内容对于“无畏、无才”教育涉及甚少,学术诚信教育内容存在严重偏颇和缺失。

三、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原则

学术诚信教育过程应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学术诚信教育内容应针对“四无”学术失信原因,学术诚信教育方式应融入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学术诚信教育效果应做到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相结合。为此,提出构建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体系过程中应遵循的以下三项原则。

(一)教育与惩罚相结合原则

以学术失信行为是否发生为界,可将学术诚信教育分为预防性教育和惩罚性教育。预防性教育帮助研究生践行“不做”、“不能做”、“不敢做”的学术诚信,最大程度预防研究生学术失信行为的发生,“无知、无德、无才”教育大多属于这一类。惩罚性教育让研究生了解学术法规、处罚机制、处罚措施、应承担的后果等内容,比如“无畏”教育,重点解决“不敢再做”的问题,防止学术失信行为再次发生,同时对其他研究生起到警示作用。在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上,以预防性教育内容为主,以惩罚性教育内容为辅,实现诚信教育内容中的教育与惩罚相结合,可针对不同失信原因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和途径,提升诚信教育的效率。

(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原则

显性教育适合将脉络清晰、要求明确的学术诚信内容传授给研究生,如文献引用规范、署名规范、奖惩条例等,适用于构建“无知、无才”教育内容。隐性教育可将内容灵活、富有寓意、情感共鸣、触动心灵的学术诚信内容传授给学生,如典型学术失信案例、学术道德、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教育、良好的学术习惯培养等,适用于构建“无德、无畏”教育内容。对于“无知、无才”的教育,显性教育的效果优于隐性教育,对于“无德、无畏”的教育,隐性教育的效果优于显性教育。将二者结合构建学术诚信教育内容,可以丰富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

(三)自律教育与他律教育相结合原则

学术守信重在自律,如果研究生主动学习学术规范和学术法规,自觉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伦理,积极提高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学术失信行为的发生概率就会大大降低。针对“四无”学术失信原因中的主观因素构建学术诚信教育内容,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自律教育,培养研究生学术诚信意识,可让研究生主动杜绝学术失信行为的发生。针对“四无”学术失信原因中的客观因素构建学术诚信教育内容,提供丰富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法规等内容,为研究生自律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并增强他律作用,引导和强制研究生学术守信。遵循自律教育与他律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学术诚信教育内容,可实现主动认知和被动接受的多重教育效果。

四、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过程

为了取得较好的学术诚信教育效果,学术诚信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针对每种学术失信原因均应设计合理的教育内容,并结合不同教育方式丰富教育内容的展现形式。因此,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体系主要围绕“四无”学术原因和“三项构建原则”进行构建。

(一)构建教育内容分类体系

根据“四无”学术失信原因可将学术诚信教育内容相应分为四大类:“无知”教育、“无畏”教育、“无德”教育和“无才”教育,学术诚信教育内容分类体系如图1所示。“无知”教育帮助研究生了解学术规范,能辨别正确或错误的学术行为,知道应该怎么做,不会因不了解学术规范而导致学术失信,具体分为学术规范文件、引用标准和学术规范图书三个子类。“无畏”教育帮助研究生了解学术规范和学术法规中的“禁止、惩罚、不良后果”等内容,使其“不敢”违反学术诚信,具体分为知识产权法、处罚条例和不良后果三个子类。“无德”教育帮助研究生树立学术伦理和学术道德理念,使其从内心出发“不想”违背学术道德,分为学术道德文件、学术道德图书和思想政治教育三个子类。“无才”教育帮助研究生掌握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使其“无需”窃取他人学术成果,努力独立完成相关研究,分为研究方法、科学精神和论文写作指导三个子类。

学术诚信教育内容分类体系共包含了12个子类,从体系结构上弥补了当前比较欠缺的“无畏、无才”教育。子类的数量和内容并不限于图1的框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删和筛选,以满足相应大类的学术诚信教育要求,尽可能减少教育内容上存在的漏洞。

图1 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体系

(二)构建子类内容

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资料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部颁发的文件、学校发布的管理制度和规定,二是论文写作规范和引用标准,三是教材、图书和音视频资料,四是典型案例。笔者在大类和子类的规划框架基础上,搜集整理大量教育资源,按其内容相关性进行筛选,分门别类放在相应子类下,形成学术诚信教育内容简表,如表3所示。表3仅为方便阐述构建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体系的思路和方法提供参考,其中的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表3 学术诚信教育内容简表

(三)检验教育内容相关性

内容体系中的教育内容是否满足相应分类的多样化教育要求,可以使用“构建原则”对相关性进行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对子类的内容进行调整。在表4中,比如子类“学术规范文件”,更多趋向于预防性教育而不是惩罚性教育,适合于正式场合开展显性教育,利用制度约束力加强他律作用,所以该子分类与“教育、显性、他律”三个属性更相关,使用符号“√”在相应位置标识。按照这种方式,将其他子类与六种属性一一对照,形成最终检验结果表4。

分析表4标识结果可以发现,总体上四类教育内容在“构建原则”的六个属性中分布相对平衡,遵循了“教育与惩罚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三项原则。但是,如果仔细推敲某些子类内容,还会发现一些小问题。例如“无知”教育内容,没有与“隐性”相吻合的属性,在内容建设上还应增加适合“隐性教育”的内容,如学术规范失信的案例、导师在指导论文写作时强调学术规范等。

表4 学术诚信教育子类内容相关性检验

注:表中“√”表示该子类符合的原则属性

五、结论及建议

由学术失信原因的分类确定学术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大类),并根据教育资源和教育要求划分教育内容子类,分类整理各子类下的具体教育内容,用“构建原则”中的六种属性对各子类分别进行相关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调整教育内容,用这种方式构建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体系,可用于高校开展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

将上述内容体系用于设计特定高校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内容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还需注意以下问题:a)根据诚信教育的时间长短、研究生专业特点、研究生学习进程等差异,需要适时增删除改子类下的内容;b)大类与大类之间、子类与子类之间的内容有部分重复,设计教案时需要根据知识点一一筛选,在遵循该内容体系的前提下重新编排教育内容;c)“构建原则”中的六个属性主要用来检验教育内容在整体上的平衡性,避免内容偏颇或缺失,在特定情况下,可集中选择与某一类或几类属性相吻合的教育内容,淡化教育内容的全面性而加强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彭 江. 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内容、层次、原则与对策[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11): 16-21.

[2] 任红革, 赵智博. 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体系构建[J]. 中国冶金教育, 2014(2): 81-83.

[3] 张海莲. 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3.

[4] 蔡 云. 研究生学术失范研究[D].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 2012.

[5] “研究生教育的学风与学术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 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学风与学术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研究[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6] 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09(23): 18-19.

[7]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EB/OL]. [2010-02-09].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17/201005/87505.html.

猜你喜欢
子类研究生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Java面向对象编程的三大特性
汉语儿童早期子类名词获得研究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Java类的继承
Java 多态性浅析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