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显升
【摘要】 在当前国内外传媒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情况下,广播新闻作为广播行业的龙头与骨架,如何进一步发挥广播的各种优势,创新做优、做强广播新闻,赢得竞争的胜利,这是事关广播兴衰的重大问题,也是新闻工作者孜孜不倦探讨的问题。本文将结合《睢县新闻》和专题栏目就此作简单探讨。
【关键词】 广播节目 传播 广播新闻
一、充分发挥广播自身优势
1.传播迅速。“快”是广播新闻的竞争力所在。广播新闻报道较少受现实条件的限制,在突发新闻事件发生时,广播具有现场报道上的优势。这种直播操作的简易度和信息传达的方便性、实效性是其它媒介不可比拟的。
2.收听便捷度。听众只要拥有一台收音机,或者一部有收音机功能的手机,就能随时收听广播节目,收听新闻资讯,基本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和其他媒介比较起来,广播收听便捷,具有独特的优势。
3.互动性强。广播节目如果受众对其内容感兴趣,主持人可以通过热线、短信、微博等方式让受众参与到节目中来,第一时间让受众在节目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受众的参与方便,电台的成本低廉,有利于形成广播节目的良好互动,同时也丰富了传播内容。
二、坚持“三贴近”,关注民生让广播更加可亲可听
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是一种从百姓关注的角度,以百姓愉快接受的方式、对新闻信息进行加工的一种手段。民生新闻只是一种表现新闻的手段,按照这样一个思路去关照民生新闻,那么可选取的题材范围就宽泛多了,几乎无所不包,我们做民生新闻,就应该把视野放宽,关注政治做政治民生新闻,比如惠民政策解读;关注经济做经济民生新闻,如房价、油价、车价、物业管理费用等等;关注社会做社会民生新闻,升学就业、伦理道德、爱情婚姻、等等;关注文化做文化民生新闻,比如文物保护、民俗风情等等。
三、广播新闻节目应多采用现场报道的形式
新闻最注重的是真实性和现场感,电视之所以能吸引受众,主要就是能使受众感受画面的真实性和让受众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而广播新闻报道采用现场报道的形式向听众展示现场情景,采用的是即时报道、同步报道,这是标准的“用事实说话”,也能使听众产生真实感。
对于象《睢县新闻》这类时政新闻节目,也应适当增加录音报道,即通过采集现场音响后,然后剪辑制作,这也能让受众有真实感和现场感。比如,《睢县首批谦租房公开摇号》的新闻,笔者就采用录制现场声音的方式,将现场摇号声及公证人员喊号声等现场音录下来,在制作新闻时,采用压混的方法制作播出,使受众有了身处其境的感觉。
四、广播新闻节目要更多的进行深度报道打动听众
“深度报道”是指新闻中的深层次报道。它能揭示事物本质和事物的内在联系,挖掘社会热点,并向纵深方向发展。让人们透过种种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当前,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热点和难点问题越来越多。听众要深入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要从事件的表面,了解到事件的本质。
睢县人民广播电台与睢县纪委、监察局联合开办的《行风热线》,为群众与党和政府构筑了空间和桥梁,彰显了节目的权威性。2005年开播以来,政府的100多个陈职能部门、窗口行业主要负责人定期走入直播室,宣传政策、受理投诉,8年累计电话一万多个,每天60分钟的节目平均接听电话20多个。
国家一项好的政策,最终落实在基层,如何保证好政策办好事,基层工作人员怎样落实政策的新闻,也对保证好政策的落实处起到监督作用。而对于《行风热线》节目受理的投诉,这些直接来自于基层,来自于市民百姓,真实地反映了普通群众的困惑、期盼与呼声的线索,更是极其珍贵难得的新闻线索资源,而其中不乏独家的报道选题和新闻采访线索,含金量极高,值得深度挖掘。
将话筒对准群众和被投诉行业部门的承办人员,用新闻报道的形式原汁原味地反馈投诉,即增加了《行风热线》节目的影响力,同时还起到了监督行业部门是否认真负责地解决投诉问题,促进了行业部门的群众观念和责任感,从群众最关心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这样做既转变了部门作风,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行业部门和电台的双赢。
比如,有群众投诉,一窑厂在可耕地里取土烧砖,接到投诉后,记者跟随国土部门对该窑场进行突击检查,虽然当时国土部门就责令该厂停产,新闻也报道了详细的查处过程,但是,没过三天,就有群众反映该厂死灰复燃。经过记者暗访发现,虽然该厂更名为某新型墙材厂,但是根本就不生产国家要求的新型混凝土多孔砖,而是继续烧制的黏土砖,而用土是在其它乡镇买的可耕地里的土。新闻节目《“挂羊头卖狗肉”黏土砖瓦窑还在生产》的稿件发表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调查后,依法将该厂拆除。
五、广播新闻类节目未来发展趋势
1.广播新闻要追求“可视性”,扩大影响力。长期以来,广播新闻在感性上、直观上、加深受众记忆上是软肋,新闻稿件配发图片,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先天不足。广播新闻文字加图片化是广播新闻与网络新闻传播优势的相结合,是对传统广播新闻的重要补充和完善,也为广播新闻记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能量的新空间和新平台。广播新闻借助网络多媒体特性,弥补广播单一依靠声音传播新闻的不足,通过“有声有影”的相结合的手段,扩大广播新闻的影响力,放大广播优势。
2.广播新闻要在融合中求发展。普里策新闻奖得主、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前总编杰克·富勒指出:“每一种媒介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它也会将这些强加在所携带的讯息上。新媒介通常并不会消灭旧媒介,他们只是将旧媒介推向他们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如今,媒介传播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特征越来越突出:各种传播手段互为平台、互为载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等承载的内容产品的特征不再泾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广播应在这急速变革的媒体环境中,迸一步拓宽思路,以“声”见长不再意味着只传播声音,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媒体,开拓自身的生存空间。而相比电视、报刊等其它媒介,互联网与广播更具可联合性。因为网络的优势在与信息可长时间保留;传播覆盖范围广;时效性强;交互性强;宣传方式灵活性强等特点。网络媒体的优势正是广播本身所需要的。广播新闻一经与网络结合,为其克服自身的物理缺陷提供了可能性,使其具有了更多的传播形态。
六、结束语
总之,广播新闻要想在急速变革的媒体环境中发展壮大,做优做强,就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媒体,开拓生存空间。并使之相互融合,在融合中求生存求发展也是广播新闻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 考 文 献
[1] 《“三贴近”的理论实践》. 人民出版社第一版2005年1月1日
[2] 朱天,程前,张金辉. 解读电视‘民生新闻现象. 新华报业网,2004年8月17日
[3] 吕智胜 . 《新闻评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1月
[4] 肖峰. 《广播新闻业务教程》. 武汉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