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成
工化救援分队是武警部队抢险救援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灾害救援是其常态化的任务,各级必须把工化救援分队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高抢险救援能力、有效履行职责使命上,紧密结合工化救援分队担负抢险救援、处突反恐等多样化任务的实际,围绕重难点问题,以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态度、发展的方法,研究新情况、拿出新对策、解决新问题,努力把工化救援分队建设好,切实发挥抢险救援应急“拳头”作用。
自然灾害大多没有明显的征兆,即使有很短的预警期,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危害程度也无法判断,事先难测,猝不及防,救援分队大都在灾情险情非常严峻的情况下紧急受领任务,准备时间短,行动要求快,临时性强。为保持指挥高效顺畅、快速反应,必须坚持“积极预防、有效处置”的指导思想,平时就要做好周密、细致、扎实的救援准备,严格落实战备工作规定,打牢战备基础,确保一有情况能迅即出动。
(一)搞好战备教育。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呈现高发、频发趋势,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武警部队工化分队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科学分析当前国内应急管理工作形势,立足国家建设发展全局作出的重要决策。各级要针对我国地质灾害多、台风频发险情多等特点,充分利用专题辅导、随机教育、网络教学、专家辅导等多种形式,讲清救援分队的地位与作用,使官兵充分认清加强应急力量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使各级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从政治、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清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强化抢险救灾忧患意识,肩负起武警部队应急救援“突击队”和“主力军”的重任。
(二)定好应急预案。针对应急救援情况复杂、专业性强、任务多样、对象多元等特点,区分职能任务,完善各类应急保障预案,确保救援保障及时、有力、高效。要针对属地省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理清主要担负的任务类型;立足最困难、最复杂的灾害现实,从情况设想、指挥编组、行动程序、特情处置、综合保障等方面入手,针对指挥协同、救援处置、物资装载、机动编队等关键问题,逐级制定抢险救灾预案库,配套保障计划;做到一种灾害多个设想、一项任务多套预案、一种情况多种处置,不断增强预案的操作性和合理性。按照力量编成科学化的要求,按照“满足用兵需求、合理规划布局、优化组织结构”要求,统筹兵力部署和力量编成,形成重点区域重点部署、其它区域有效辐射、重大灾情能够互援的整体布局,确保遇有应急救援任务,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队应急救援队第一时间到位,周边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队救援队快速驰援,全国范围内救援队适时增援,实施有效救援。
(三)做好应急演练。要按照《战备工作规定》和《正规化建设管理规定》,统一抢险救援战备内容标准、规范方法程序,加强应急救援战备工作正规化建设。要严格战备值班制度,做好备勤值班,使分队始终保持良好的战备状态。各级加强经常性应急救援工作检查,突出应急拉动,夯实应急救援战备基础。要组织好应急演练,采取随机导调的方法,按照实战标准,对受领任务、传达命令、装载物资、战前动员、组织机动和情况处置等环节进行演练:检查分队闻令而动、依案而行的能力,查找薄弱环节,研究改进措施,磨练首长机关战术思想,提高部队处置能力。
灾情发生后, 确保能第一时间到位,迅速投入救援是关键。争分夺秒、快速到位、快速救援,是降低灾害损失、减少人员伤亡的前提条件。必须把握规律,强化指挥体系建设,确保关键时刻、危难关头发挥工化救援分队突击队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以一流的业绩回报党和人民。
(一)强化灾情研判。要积极拓宽救援信息来源渠道,协调有关部门,将政务网、公安交通信息网、水利防汛信息网、地震信息网,接入本级指挥信息网,开发灾情信息数据库,建立信息共享和险情研判机制,及时掌握气象和水情动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科学有效研判险情,切实掌握救援处置主动权。在灾情研判上,要突出搞清可能出现的灾害种类与地域,搞清可能担负的任务与位置,搞清道路交通状况。加强与有关部门充分沟通,及早科学确定救灾部署,制定好安全防护措施,注意避开危险地段,明确紧急撤离路线,确保分队自身安全。
(二)优化指挥流程。遂行抢险救灾任务,参战力量多元,隶属关系复杂,各单元并肩作战,组织协调难度大,因此必须优化指挥关系、指挥职能、指挥原则、指挥程序和指挥手段,明确任务分工、协调责任。要充分考虑抢险救灾期间兵力部署,科学划分抢险救灾任务区域,做到能及时调用、相互支援。建立顺畅的警地信息共享、上下信息互通、信息实时传递的机制,落实常态化指挥编组,建立动态重组的指挥关系,健全应急联合指挥体系; 简化程序、减少步骤,必须使应急指挥的“触角”具体落实到指挥的“末端”,实现应急救援点对点指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应急指挥训练,提高指挥效率,做到接受上级预先号令或地方请求时同步向分队下达预先号令,向上级报告时同步派出先遣救援组,指挥机构筹划与分队展开准备同步进行。
(三)改善指挥手段。要运用最新的成果改进指挥手段,是提高指挥效能的重要手段,也使促使指挥体制、组织形式等变革的物质基础。要着眼满足应急救援指挥需求,按照便捷、互通、可靠、集成要求,充分利用武警“三网一系统”优势,建立专门的警地应急抢险指挥信息平台,纵向上总部、总队、支队、分队、小组(单兵)五级互联,横向上与地方应急响应机构互通。拓展抢险救灾指挥通信手段,以三级网为支撑,以无线通信为基础,以民用移动通信为补充,确保指挥机构、分队内部、行动小组的互联互通,实现集对讲机、移动电话、数据传输于一体的信息智能化通信,提高“动中通、动中视”的质量。实现通信联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达到救援行动现场透明、科学决策、实时指挥、高效控制。
实践证明,洪灾、泥石流和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表现形式不一,加上危害后果和应采取的救援方式差异很大, 救援必须注重科学,周密计划,严密组织。必须加强各种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研究, 采取超常措施,大力开展不同灾害的救援训练。
(一)加强常识学习。完成《应急救援大纲》编修工作,编发《抢险救灾常识》、《应急救援装备训练教材》、《抗灾救灾应急救援训练教材》、《抢险救援安全手册》和与之配套的电教教材,规范学习内容。要依据大纲、教材,紧贴任务实际,定期举办应急救援培训,突出灾害常识、自救常识、救援常识、安全救援行动策略、搜索与救援行动等理论知识,使官兵了解各种灾害的特点,熟悉应急救援、避险防护的基本常识,提高灾情分析和安全风险评估能力。
(二)狠抓实战训练。紧紧围绕可能担负的抢险救灾任务需求,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科学安排训练内容,掀起大抓救援训练的热潮。在实战训练内容上,首长机关要重点突出灾情研判、科学指挥、训法运用、组织协调等内容,不断提高组织指挥能力。分队要重点突出专业基础、基本技能、综合演练和现场处置能力训练,不断提高高效救援能力。单兵要突出抓突出人员搜救(搜寻)和道路、桥梁、隧道抢修抢通以及倒塌建(构)筑物清墟等专业训练,抓好支撑、破拆、高空救援、障碍物移除技术训练,加强侦察监测、排险堵漏、生命探测、紧急搜救、危情排险等技能训练。在训练方法上,各级要按照“警地合作、内部挖潜、多手并举、稳步推进”的原则,依托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和武警部队专业院校(基地),分批开展首长机关、干部骨干、大型机械和冲锋舟操作手培训,认真搞好接装培训、在队训练、区域协作训练、警地联训联演,深入开展实战化、实案化联合训练,提高整体抢险救援能力。
(三)注重体能、心理训练。重大灾害救援行动,官兵在特殊环境中高强度连续作战,不间断地超负荷工作,体力消耗大,体能要求高。要针对不同地域特点, 搞好针对性训练,加强长跑、间歇性低氧训练,增强肺活量和细胞的携氧量,提高身体适应低氧状态的能力,确实增强体力。救援行动官兵身处危机环境,目睹惨烈的伤亡,面对灾情的恐怖和救助的无奈,心理容易受到冲击,产生替代性心理创伤,要求官兵既要克服畏惧心理,又要大胆心细,时刻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因此,要加强官兵心理防护训练,通过组织观看抢险救灾3D影视,现场感知灾害实景,邀请心理学教授辅导,树立科学防护理念,强化心理素质,提高官兵承受力,夯实应急救援能力基础。
工化救援分队建设是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好任务与建设、重点与一般、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注重在建设中提高遂行任务能力,在遂行任务中检验建设质量,以圆满完成任务的实际成效来促进工化救援分队建设。必须着眼长远发展,突出人才队伍、装备设施和综合保障等建设等重点,推动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
(一)完善人才综合培养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按照任务所需分门别类建立健全救援人才队伍库,完善充实关键岗位紧缺人才档案,积极构建平战一体、纵横贯通的专家型、技术型人才“网络体系”,切实打牢专业救援、科学救援的人才基础。在人才选拔上,采取“培训资格认证、工作岗位考察、大项活动检验”等方法,严格标准、全面衡量、综合选材、确保质量。在人才培养上,按照岗位需要,统一制定培养规划,做到长期有目标、短期有计划,组织专业交插培训,到院校深造,促进专业队伍健康发展。在人才保留上,做到各类骨干在选改士官、晋级晋衔、考学提干上优先照顾,坚持技术等级鉴定制度,真正留住专业人才力量。在奖惩机制上,建立综合考评档案,作为评先争优和立功受奖重要依据,大力宣扬专业训练尖子、技术能手,激发官兵救援训练热情,夯实了应急救援人才基础。
(二)完善装备综合配套机制。要按照应急训练场地、装备器材库建设标准,坚持“够用、适用、耐用”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推进配套设施建设。按照“系统、便携、易运”的要求,配齐便于人工携行、车载运行、空运装载的器材箱组,使专业救援装备更好地满足行动需求。要持续投入,购置配齐破拆、顶撑、支撑等器材,配足冲锋舟、交通艇,夯实应急救援物质基础。指挥器材方面,重点突出以保障班(组)为单元的指挥通信、定位导航系统。专业器材方面,重点突出生命探测、野战照明、液压切割、多功能工程机械、正压式呼吸机、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仪等专业装备。保障器材方面,重点突出野战帐篷、野战炊事、野战救护和野战供水、供电、取暖等设备,以适应多种环境条件下救援行动的需要。要按照救援行动能指挥、能机动、能保障、能生活的要求,加强装备的平时储备。
(三)建立行动综合保障机制。双重领导、双重保障是武警部队的特有优势,要切实把“两双”优势和丰富的社会资源,转化为推进工化救援分队建设的不竭动力,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请示汇报,争取支持。要积极探索建立警民结合的抢险救援装备建设、人才培养、应急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利用社会资源,最大限度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最大限度依托社会保障,不断夯实工化救援分队建设基础。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调、警地结合、共同参与联建机制,实现联席联动、联通联用、联训联演、联管联保,为工化救援分队长远建设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确保救灾行动联合指挥不断链、联合行动不断层、联合保障不断线。积极协调走开依托社会力量保障空中、铁路、摩托化三结合的快速输送方法路子,建立抢险救灾远程立体投送网络,不断拓宽兵力投送和物资补给渠道,实行精确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