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自兴
一、什么是评价
评价是一个适用范围极广泛的词语。《辞海》中这样解释:"评价"泛指衡量人物或事物的价值。进一步查找价值的解释则是:事物的用途和积极作用。因此,评价是判断与衡量人物或事物的优点与积极作用。
二、什么是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一项常见的工作,是收集教育系统各方面的信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定的过程,也是对学生通过教学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的过程,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学整体及教学的每一个方面、环节,都可以成为教学评价的对象。教学评价涉及到教学的各个领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智能发展等。中小学常见的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评价和教师教学为对象。
三、做好评价从转变观念开始
如何让教学评价成为教学活动的有力保障,我觉得很有必要强调一下转变观念的问题。因为,我们绝大多数老师都已经习惯了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进行简单的小结评价的方式。课改工作已经进行了多年,我们对课堂教学的主体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但未必对教学评价的主体就有了明确的认识。
这两天,我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了《语文课程标准》最新版内容,特别是长达4页的评价建议部分,竟然有了和平时不一样的体会。下面几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学评价是教师必备的一种技能
"评价建议"开头说:"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这句话中去掉"语文"一词对其他科目的教学也适用。《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初中语文)》一本书中把教学评价列为教师的第六大技能,作者认为:"教学本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多边活动,教学活动的展开要以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为载体。"课堂上必须留出时间进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的活动。评价要跳出提问做题的传统模式,要既有对学生陈述性知识的评价,也有程序性知识的评价,还要对思维、技能、品质等对学生具有启发性方面的评价,评价要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此看来,把教学评价专列为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一项技能很有道理。它足以提醒我们,要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要进行课程改革,就必须转变观念;要转变观念,就必须重视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评价,就得把它作为教师教学必备的一项技能来训练。
(二)学生是教学评价的主体
"评价建议"中说:"应加强形成性评价(也就是过程性评价),……收集……关于学生平时表现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等。"过去,学生往往只是作为被评价的对象,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评价观念的转变,学生也应当参与到评价中来,他们同样也是评价的主体。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起来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寻求探索知识的过程。所以,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具有评价课程与教学的权力。这样,就确立了学生也是课程评价主体的地位。这种评价的实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现代教学观。换句话说,如果不能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评价主体的地位,那他们也就无法成为学习的主体,也就无法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三)评价主体应多元化
"评价建议"中说:"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的参与评价活动。"
成长中的少年儿童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中也需要得到包括自己在内的多方面的指导、建议和审视。现代教育崇尚多元化的评价,倡导学生评价的广泛参与。
前年,庆阳市教育局监制下发的《庆阳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首页明确说明:该手册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个性全面发展的成长记录;是学校和教师研究管理和教学,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是家长了解孩子、联系学校和老师,共同教育子女的桥梁。"这个册子里,对学生的评价以两大块来体现:学业测试科目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成绩方面又分测试科目和评价科目两类,前者以分数呈现,后者以等级呈现;综合素质评价又以"综合表现评语"和"综合素质等级"两种方式呈现。前者设置了"自我评价、同学评语、班主任寄语栏,外加通知书中的家长期望栏";后者竖看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大项,横看同样有"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 等栏目。可以说,这样的评价手册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里提出的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课改精神。我们的任务主要是用好,执行好。
在多元化的评价中,师生之间不再是主动评价者和被动接受者的关系,也不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教师不再"例行公事"地指指点点,而是平等的与学生交流、沟通和协商,在交互学习和活动中监控和指导学生的发展。我们看到,在我校的课堂情境教学中,有许多老师都能和学生一起扮演角色。多元化的评价中,家长不在居高临下,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会倾听,不断给学生理解和激励。多元化评价中的学生,有了更多的交流和协商,有了更多体验学习,审视自己的机会,他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经验,获得了发展。
(四)评价要围绕三维目标来进行
首先要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评价更应该如此。其次要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励学生自信、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离不开集体或者小组合作的力量,任何孤军作战的人在一些任务的达成程度上远远没有集体合作的进步来得快而又圆满。因此。"过程"学习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关键。另外,要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要突出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于教学过程中。endprint
(五)评价应体现激励性
激励性评价是在充分把握学生心理、维护学生自尊的基础上,重视发掘学生个性特点,以信任鼓励和期待的语言或者行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 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对其进行激励、鼓舞,目的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鼓起自己的勇气和力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所以,在教学中,实施激励性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评价
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性差异,所以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随时就势,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实现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愿望。不能纯粹性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要综合考虑学生的道德品质、文明素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各个方面。班主任可探索班级管理和学习评价的有机结合,一切以激励学生做好人、学好习为目标。
四、如何让教学评价成为教学活动的有力保障
(一)《评价建议》中说:"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学评价,能够为一切关心教育、关心学生发展的人提供重要的反馈信息。评价的首要工作是搜集评价信息,方法有很多,如量化取向的测验法;质化取向的成长记录袋或课堂观察法等。看一下一位语文老师拟出的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的评价建议:
1、 档案袋评价:学了这一单元,老师相信你肯定有不少收获,请把你的收获或感受记录下来。
A、学了这单元后,你觉得你语文学习习惯和能力有哪些提高?
B、你认为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还有哪些不足?
C、你对人生历程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感受?
D 、对今后的语文学习你有什么打算?
2、测验法
教师拟出了一份单元检测题,内容包括:新词积累,妙句仿写,点击作家,阅读绿地,写作沙滩等。
3、教师评价(课堂观察法)
这位老师所采用的这些方法很好的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在了一起,准确地把握了学情,为教学评价搜集了有效的第一手资料。
(二)恰当地把握评价时机
一位老师在教《七根火柴》一文时,请同学回答:"为什么红军战士在牺牲的时候手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方向?"有位同学回答:"因为这位红军战士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就像永远的路标指引着后面的战士前进,也鼓舞着红军战士。"这位老师一听,完全正确,心情非常激动,情不自禁地说:"啊,非常正确,这位同学真是太聪明了,居然和老师想的一模一样。其他同学呢?"本以为这么一鼓励,会有更多的同学举手发言,哪知刚才举起的那许多双手都唰的不见了!其实,这位老师错就错在对一个可能有着多种答案问题的回答给予了终结性的评价,阻碍了学生继续思考、学习的发展态势。此刻的评价不但没有激起学生畅所欲言的积极性,反而似一瓢冷水,浇灭了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也就是说没有把握好评价时机。只有把握好评价时机,才能真正地为"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评价目的服务。
(三)坚持评价原则,两面兼顾
也许,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见这样两种情况:①小组成员不合作;②紧挨着的两个同学桌下暗斗,突然怪叫。这些怪像的出现和座位编排及老师的评价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先说座位,从人数上讲,我认为同一个小组,四个人太少,八个人太多,六个人则适中。四人一组,对人数较少的小班来说还可以,对32人以上的大班来说,分组太多,反而太乱。八个人的小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利于小组内成员间的活动与讨论,他们经常要踢开凳子,站起来,头凑到一块,讨论交流才能正常进行,所以比较麻烦。六个人的小组则可以解决以上的不足。看下表示例:
2 6 3
4 1 5
在全班平衡分组的基础上,同组内的成员若按照上图的示例编排座位,则可以有效解决前面提到的两种现象。这里,1、2、3号是本组内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同学,4、5、6号的综合素质则相对较低。1号和6号的最大差距可能是全班人数减一。所以,以上编排(1号居中),可以避免1、2、3号因距离过近课堂表现过热而4、5、6号不参与的一边热一边凉的局面,又可以最大化的利用综合素质较高的1、2、3号特别是 1号同学的资源,还可以随时把4、5、6号带入课堂氛围,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而不至于分心分神无聊尴尬而在桌下打闹,影响课堂秩序。再说评价,曾几何时,"批评"成了教师评价观念里一个很忌讳的词,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已经成为迁就的代名词,甚至已经异化为对学生的放任。我们说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并不是不要批评。批评与表扬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缺一不可。但是,批评也并不意味着呵斥、挖苦、辱骂甚至体罚。批评同样应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四)丰富评价手段,要力求科学有效
评价中除了语言外,我们好会看到许多辅助手段。如:亮分法,鼓掌法,口号法,精神奖励法,物质奖励法等等。但是,一定要考虑,所用的评价手段科学不科学,是否使用,会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会不会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
一位小学老师在教会了学生一组词语后说,谁读对一个词语奖一朵小红花,小手举了一大片,有的甚至站到了板凳上。叫了一些人后,当老师宣布这个环节结束时,教室里传出一些叹息声。随后,老师又摆出小黑板,上面画了一棵树,贴了好多大苹果,苹果上写着刚学过的词语。老师说,谁读正确了,苹果就归谁。没等老师组织,学生就由抢红花变成了抢苹果。苹果刚发完发,老师又拿出一叠词语卡准备送给学生……
下课了,大家对这样的评价产生了质疑。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也必须注意使用方法的科学与合理,否则,奖多了反而成了坏事。
(五)恰当地使用逆向评价
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要使学生真正进入主人翁这一角色,我们就应多听听学生对教师的教有什么评价,这无论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还是学生的自主发展都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endprint
有位老师在教完《黄河颂》后,让学生对他的"教"进性评价,同学们感到既惊讶又兴奋,他们纷纷举手,争着发言。有的学生说"我要表扬老师,因为我觉得老师能读出黄河奔腾澎湃的气势。"有的学生说:"老师,我认为您这节课重点把握得很好,让我们变换各种方式读,调动了同学们的情感。这种教法不错……"
这样的逆向评价,既加强了学生的角色意识,又和谐了师生关系,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六)掌握评价尺度,差异互补
评价建议中强调:"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评价时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灵活把握尺度,做出针对性,客观性的评价。
(七)充分准备,从保护学生的角度冷静处置课堂中的"尴尬"。
一位老师在教《童趣》时微笑着问学生:"鞭打蛤蟆这一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学生讨论后,意见大体一致,都认为癞蛤蟆"舍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欺负弱小,该打。老师适时把教案中的"表现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思想感情"板书出来。这时,有一个同学没有做笔记,似若有所思。老师便鼓励他发表不同意见。他站起来怯怯地说:"以前,我总认为癞蛤蟆丑陋无比,对他很恶心,讨厌。但生物老师告诉我们蛤蟆会吃很多害虫。文中写蛤蟆在房屋四周吃虫子,是在帮助人们消灭害虫,作者为什么要打他呢?更何况,人打蛤蟆,不也是欺负弱小吗?"
这个学生的回答为癞蛤蟆翻了案。老师本想否定,但又觉得过于武断,轻率。因为《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原来,这个学生是从乡下来寄读的,还没有被同学们接纳,尽管他常为班上做一些事情,却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奚落。他对癞蛤蟆的同情,实际上是内心情感的真实反映。老师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小心翼翼地呵护他,同时也对其他同学进行一次教育。于是,老师赞扬道:"这个同学敢于发言的品质值得大家学习!"提议全班同学为他鼓掌。接着说:"他的见解非常独特。同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理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嘛。"然后,老师话锋一转:"大家还有新的发现和体会吗?"这下,教室里沸腾起来了。有的说:"癞蛤蟆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它。"有的说:"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有的说:"看人不能光看外表,而要看它的本质。"有的说:"看待事物要一分为二,不能以偏概全。"还有的同学理解了老师的用心,说:"以前我们对某某同学关心不够,常常欺负他。在此,我们向他道一声'对不起'……"全班同学在讨论中学会了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同时,也使思想受到一次净化。这个同学坐下时,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布鲁姆曾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 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为一种艺术了。课堂上,一位老师的头脑很难应付几十个学生的头脑,"尴尬"也就在所难免了。关键是如何面对"尴尬",如何化解"尴尬",如何巧妙利用"尴尬",升华"尴尬"。"尴尬"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尴尬"说明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反映了老师的成功引导。教学中,最怕的是学生不思考,没问题,无质疑,惟老师之言是从。案例中的老师以鼓励为主,允许不同意见并存,体现了民主教学和大语文的思想,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八)坚持合作多元化评价。
评价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应该也在学生中分地开展起来,可以让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师生间逆评……提倡学生互相赏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课堂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 评价兴趣靠调动;
2、评价氛围求平等;
3、评价原则是鼓励;
4、评价语言须中肯;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评价的魅力,欣赏学生自助与互动的精彩,渗透教师的关爱、包容与鼓励,就能为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是学生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2] 方智范,赵志伟.《走进课堂——初中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