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军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甘肃·兰州 730046)
法律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国家走向文明的标志之一,《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颁布把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完善使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开展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过程中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随着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加强,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不再像以前一样,完全认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民警对交通事故的处理意见,他们会依据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向民警提出种种疑问,甚至是反对意见。这就要求广大事故处理民警掌握确实的证据和法律依据,做到交通事故事实清楚、责任明确。另一方面,随着大量科技信息及产品在生活中广泛运用,交通民警在处理交通事故时也遇到了一些复杂的问题,一些交通事故肇事驾驶人对公安交通民警开展事故现场勘查工作有一定的了解,经常通过毁灭、伪造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达到逃避其应承担责任的目的。因此,公安交通民警在事故处理工作中面临着新的挑战。
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事人的侥幸心理应当成为交通民警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动力,用确凿的证据还原事故发生经过,准确划分交通事故责任,追究交通事故相关人员责任。交通事故现场照相在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查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发现、提取有价值的痕迹物证,从而还原交通事故的真相,而交通事故现场照相是对痕迹物证提取的最好方法之一。很多实例证明,如果交通事故现场某些关键性痕迹被很好地拍照提取,就能够强有力地证明事实真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重要的交通事故现场痕迹物证未能很好地拍照提取,将会给交通事故处理后续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特种照相技术在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中的运用,希望交通民警在现场勘查时,能够合理运用各种特种照相技术,为案件的侦破提供客观准确、充分详实的证据资料。
交通事故现场照相是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交通事故发生的地点及与交通事故有关的一切场所,用摄影纪实的方法,将现场的状况、痕迹物证以及物与物之间的位置和相互关系,按照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要求和规定,迅速地、准确地、真实无误地拍摄固定下来,为分析事故现场、研究事故发生的原因提供可靠的资料。
交通事故现场照相的任务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纪录交通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二是提取具有证据价值的痕迹物证。交通事故现场情况的记录,主要是通过民警拍摄事故现场概览照片、方位照片、中心照片和细目照片来实现,这四类照片作为收入交通事故案卷的照片缺一不可,因此照片质量对于反映事故形态具有重要作用。交通事故现场痕迹的提取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一般情况下,交通事故发生后会在肇事车辆、伤员或死者尸体上遗留一定形式的痕迹物证,尤其是车辆之间、车辆与物体之间发生接触后留存的碰撞痕迹和擦划痕迹,对于反映交通事故双方相对运动方向与速度具有重要作用,接触部位遗留的物质堆积和交换是确定碰撞形式与造成致命伤害的关键。因此,交通事故现场遗留的碾压痕、划痕、创痕、人体、尸体、血痕以及散落物质等,交通民警都要认真细致地拍摄下来,作为重要证据使用。
现场照相的作用归结起来有三个作用:一是为侦破提供线索,二是为技术检验提供条件,三是起证据作用*廖翔. 刑事案件现场照相新特点及应对. 警察技术. 2007(04):4-6。
在交通事故逃逸案中,由于事故肇事人为了逃避责任(或因别的原因未发觉事故)驾车逃走。现场照相能及时地将现场上遗留的痕迹物证迅速准确地提取下来,它可以反映出肇事逃逸车辆的种类、特征和逃逸方向等,可以为侦察破案提供线索。
现场提取下来的车辆痕迹或其他痕迹物体,有时需要与嫌疑的车辆痕迹或其他痕迹物体进行同一认定,这就要求痕迹物证照相中,不仅要清晰、准确、完整、不变形,而且还要把痕迹的形状、大小、粗细、深度、色彩等特征反映出来,为技术检验提供条件。
现场照片可以完整准确地记录现场状况,不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当事人和证人所交代的事故发展过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事人通常会把发生过程向减轻自己责任的方向倾斜,证人的证言与其自身的生理机能有关,视力、记忆力等是否准确,证人也可能与当事人有特殊关系。所以只有现场照相最公正最客观,它是认定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
交通事故现场的痕迹物证范围广泛,复杂多样,大部分可以通过普通照相对其进行提取。但是有些痕迹物证是很难用普通照相提取的,例如,指纹手印、衣物上浅显的轮胎花纹、车辆上轻微的划痕等,即使采用不同的光照角度和不同类型的配光方法,通常满足不了提取痕迹所期望达到的满意效果,但是这些痕迹经常在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起到对交通事故客观事实认定的关键作用和效果*台治强. 普通数码相机进行红外刑事摄影的技术方法与应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40-44。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特种照相方法,特种照相可以较为清晰地显示出普通照相下很难辨认的痕迹。
红外线是电磁波中可见光区红色光外端看不见的电磁辐射,红外线光谱区的波长范围很宽。在物证检验领域,比较常用的红外反射照相波段是700~900nm(图1),超过900nm波长的红外反射照相需要特殊的红外胶片。红外线波长较长,介质对红外线的折射率较小。相对于可见光线和紫外线,红外线波长大于可见光波长,因此红外线相对于可见光和紫外线,其性质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因此利用红外线能够射入物质内部较深的层次与部位,甚至可以穿透一些可见光和紫外线不能射入的材料。
红外反射照相是指用含有近红外线的光辐射照射被检验物体,用红外胶片记录物体反射的红外线亮度分布。光源输出的红外线照射在检材物体上,红外滤光片在镜头前能使红外反射光线进入镜头的成像,其他物体进入防止反射镜,使相机内的红外胶片只记录到物体反射的红外线亮度分布(图2)。红外反射照相的另一种方式是在光源前面加上红外滤光镜,在这种情况下,只受到红外线照射的物体反射光中只有红外线,因此镜头前面不再需要使用红外滤光镜。(图3)
图2 滤镜在镜头前
图3 滤镜在光源前
利用物体对可见光和红外线有不同的吸收反射能力的性质,红外反射照相可以显示出一些肉眼看不见的细节和普通照相显示不出来的细节。在物证检验应用中,红外反射照相的作用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显著增加痕迹物质与客体背景之间的亮度反差,对深色客体上深色痕迹检材效果尤其显著。二是相对于可见光照相,红外反射照相可以显示处于检材内部深层位置上的细节。三是红外反射照相有时可以消除或减弱背景图案干扰。
相对于可见光和紫外线,红外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这是因为大多数物质对光线的吸收能力随波长增加而减少。红外线波长较长,物质对其吸收相对较弱。一些强烈吸收可见光而呈现深色调的物质,有可能不吸收红外线,被红外线穿透而在红外反射照相中呈现浅色调,红外反射照相的三个作用特点都是红外线“穿透力”较强造成的(图3)。在可见光照射下,深色客体上的深色痕迹检材反差一般较小。如果深色客体和深色痕迹物质中二者之一在红外线照射下变成浅色调,而另一种仍然保持强烈吸收性质,则它们之间在红外反射照相中将呈现出极大的反差,即反差显著增加。如果构成客体背景图案的物质被红外线穿透,在红外反射照相中图案物质与周围物质吸收差异消失,就会使背景干扰图案被消除。由于表层物质的遮挡,可见光照相难以显示检材内部深层位置的细节,但红外线较强的穿透力有可能使表层物质在红外反射照相中呈现透明状态,使深层位置细节得到较好地显示。
1.红外线光源。用于红外反射照相的光源必须输出近红外辐射。普通照相使用的光源大部分含有较多的近红外线,它们基本上都能用于红外反射照相。阳光是室外红外反射照相的主要照明光源,室内的红外照相一般使用人造光源。
2.红外胶片。日常使用的红外胶片的敏感范围一般在700~900nm。红外胶片的高反差系数有利于表现反差微弱的痕迹细节,这一点在物证检验照相中有很大作用,在显现和加强痕迹时尤其重要。红外胶片需要保存在冰箱中,因为在常温下保存红外胶片会使其感光速度显著下降,并且极易产生灰雾。
3.红外滤光镜。红外滤光镜是将物体反射的红外线分离出来,让红外胶片只记录到这些红外线。由于红外胶片不仅对红外线敏感,对可见光也有很好的敏感性,如果其他光线与红外线一起进入镜头成像,则红外胶片不仅记录到物体反射的红外线,还会记录到物体反射的其他光线。
4.相机和镜头。普通照相只要不泄漏红外线,都可以用于红外反射照相。光学玻璃透镜正常的近红外折射成像,透光率可以达到90%,因此普通光学玻璃镜片可用于红外摄影。现在已有专门为红外照相设计的镜头,这种镜头在红外光谱区已经校正了像差,红外成像质量很高。
1.选择照相波段。在近红外区不同波段进行红外反射照相,将得到不同的照相结果,显示出不同的细节。红外反射照相波段应该根据被检验物体上各种物质的光谱反射性能和期望再现的细节内容进行选择。如果要求两种物质之间的亮度反差最大(或最小)时,则选择它们反射率差异最大(或最小)的波段进行红外反射照相。
2.取景调焦。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红外照相的取景调焦必须用可见光线进行。由于红外线波长大于可见光波长,由于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红外焦距透镜焦距比可见光长,可见光聚焦后,红外图像将落在红外胶片后面。因此,红外反射照相必须对焦点进行一些修正。
3.曝光技术。红外胶片的宽容度很小,所以红外反射照相要求准确地控制曝光量。通过测量方法确定曝光量是比较困难的,红外反射照相一般采用系列曝光试验确定。
4.冲洗技术。红外胶片感色范围较大,用于全色胶片操作的暗房不一定适宜红外胶片操作。使用暗房之前最好预先检查暗房的防漏光性能。检查时,把一张红外胶片的一半在暗房内暴露足够的时间,另一半遮挡住,然后将胶片显影后检查胶片的曝光部分是否有额外的灰雾增加。
1.实时显示方法。红外图像实时显示技术是将不可见的红外图像及时转变成可见图像显示出来。许多CCD相机在近红外区有很好的光谱敏感性,能够将红外图像及时显示在监视器上,变成可见图像。红外敏感CCD相机的光谱响应范围可以达到 1300nm,比常用的红外胶片的900nm增加了许多,扩大了红外反射照相技术选择红外波段的范围,这对于物证检验是非常有意义的。
2.对交通事故照相的意义。交通事故照相复杂多样,痕迹成分组成没有定式,如何选择最佳的红外照射波段,成为交通事故照相的一个难点。红外反射照相的技术关键之一是选择确定最佳红外波段。在多个红外波段试验拍照后比较结果是一种常用的选择办法,但用红外胶片记录方式时这种选择红外波段的办法显得非常烦琐,而且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陈源锋,林艳平. 数码照相机红外线照相功能的应用与分析. 影像技术. 2004(04):24-28。采用红外图像实时显示技术对物证进行多波段红外反射检验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更换实时显示系统镜头前面的红外滤光镜,就可以及时在监视器上看到相应的红外反射图像。红外图像实时显示技术可以及时看到红外反射检验结果,显著提高了红外反射检验速度,可以快速完成大量检材和大尺寸检材的检验工作。此外,红外图像实时显示技术不需要红外胶片,使红外反射照相技术变成简单易行。
1.烟雾天气照相。交通事故发生是随机的,什么样的天气都有可能发生,而且越是天气恶劣,越容易发生。在烟雾天发生交通事故是很常见的。空气中漂浮着微小的水蒸气颗粒,这些微小的颗粒对可见光的散射作用大大降低了大气的透明度,使远处的物体显示不清,这时可以用红外照相显示出清晰的远景。在饱含水滴的雾天里,水珠半径的大小和雾的薄厚对红外线通过大气有着决定性影响。当水蒸气颗粒小于7.5微米时,红外线可以显示出它的穿透作用,使相片清晰度提高;当水蒸气颗粒大于7.5微米时,红外线不可穿过。大气中的霾主要包含空气分子、水分子和烟尘微粒,它们对光有散射作用,并且这种散射作用随波长增大而减少。在近红外区,散射作用被减到了很小,霾的散射作用在近红外区迅速下降,红外光可以穿透有烟雾的大气层。因此,红外照相可以穿透烟雾,清晰地记录远处的物体。由微小水滴构成的雾,在490~500nm波段散射最小,在近红外区散射作用较大。在有雾的现场,红外照相没有任何作用,而采用490~500nm黄色分色照相效果最好。
2.碾轧痕迹的拍照。碾轧痕迹在形态上都表现为凹凸变化、弯扭变形或破碎,这类痕迹一般都比较大,特征也比较明显。如轮胎碾轧在潮湿的泥土上所形成的凹凸变化的轮胎花纹,是很好拍照的。但是,有些痕迹碾轧在深色不反光的物体上就很难拍照了,可采用特种照相方法来解决。例如,很浅的轮胎泥土印遗留在黑色的棉衣上,在侧光下才能隐隐发现,用黑白照相很难反映特征,如果采用红外线照相,痕迹特征就很清楚地反映出来了。一些具有黑暗背景的痕迹,如无尘布,轮胎上的足迹压痕,在可见光中亮度对比度很弱,因此成像不太清楚,如果痕迹在近红外区吸收红外光,而深色背景物反射红外光,于是可以形成较大的亮度差,在红外照相中就可以得到呈现在亮背景上的深色调痕迹。对这些深色布上的痕迹,红外照相常常可以得到好的效果。
3.渗漏痕迹的拍照。交通事故发生后,由于车辆水箱、油路或管道断裂,使油、水渗漏而形成痕迹。对这类痕迹的拍照,要看其渗漏在什么物体上,若是渗漏在浅色物体上是很好拍摄的,若是渗漏在黑、蓝、绿等深色物体上,这就需要依靠红外照相,显著增加痕迹物质与客体背景之间的亮度反差来解决,对深色客体上深色痕迹检材效果尤其显著。
4.鞋底挫擦印的拍照。鞋底挫擦印的拍照一般比较困难,因为鞋底上的泥土与地面上形成的痕迹和地面颜色是一致的,因而反差微弱,当光线与痕迹平面成20~30度时,在入射角度等于反射角的地方才能看清痕迹。因此在拍摄中,如果只是为了反映痕迹的形状,采用偏角进行拍摄,这样痕迹变形较大。若是需要痕迹不变形,需采用垂直光拍照,可是清晰效果又不能令人满意。如果利用红外线的穿透力,使背景地面颜色呈浅色调,若鞋底痕迹仍然保持强烈的吸收性质,则它们之间在红外反射照相中将呈现出极大的反差,即反差显著增加。
5.擦刮痕迹的拍照。擦刮痕迹是由于两个接触面发生平行滑动而形成。这类痕迹分加层与减层痕迹。例如漆片、橡胶、人体表皮、脂肪、血痕等附着在承受物体上,在拍摄中应根据被摄体和承受体的颜色反差而定。若是两者反差微弱,应采用红外照相。相对于可见光照相,红外线具有很强的穿透力,红外反射照相可以显示处于检材内部深层位置上的细节。
6.指印、掌纹和血迹的照相。在交通事故逃逸案件,如果发现可疑车辆,首先要对其进行确认,受害人的痕迹照片是对其认定的重要依据。在嫌疑车上发现受害人的手印、掌纹或血迹等,就可以认定该车为肇事车。然而手印等痕迹在嫌疑车上是很难被拍照的。红外反射照相更重要的应用是加强显示一些深色客体表面上的深色异物指印。这些客体因为强烈吸收可见光,其内反射光很弱,因此它们在可见光照射下呈现深色调,与深色指印纹线之间反差微弱。在红外线照射下,这些物体的吸收能力一般会减弱,使客体内反射光增加,背景色调因此变浅。如果指印纹线物质在近红外区保持一定吸收能力,则红外反射照相使客体背景变浅的作用,可以增加指印纹线与背景之间的亮度反差*朱晓斌,张立新,赵学智,邢思远,郝文奇,潘新云,肖荣峰. 近红外照相显现深色衣料上血迹的实验研究. 刑事技术. 2010(05):29-31。红外反射照相加强这类指印,最典型的是深色客体上的深色污垢物质指印和红色或深色客体上的血指印等。
1.作用特点。紫外反射照相的一个重要特性是显示被检验物体的表层细节,忽略物体内部深层细节。由于紫外线穿透能力较弱,它只作用在被检验物体的最表层,因此通常只能显示被检验物体最表层上的物质分布差异,即表层细节。由于指印物质一般分布在客体表面的最上层,指印纹线物质与客体背景之间的物质分布差异也存在于最表层,而客体内部深层存在的物质分布差异往往是背景图案等干扰细节。所以,紫外反射照相显示表层细节和忽略深层细节的特点正好可以充分表现指印纹线与客体背景之间的差异。
2.基本作用原理。在指印检验应用领域,紫外反射照相能够有效显现和加强指印的最重要原因,是它可以有效减少客体的内反射光线,甚至完全没有内反射光,使客体背景色调变黑,最终导致指印纹线与客体背景之间的亮度反差增加和背景图案干扰作用减少*王海生,陈华鑫. 数码照相机与紫外荧光照相. 影像技术. 2008(04):39-41。许多在可见光区具有较强反射或透射性质的物质可能在紫外区,特别是在短波紫外区,呈现强烈吸收性质。因此,这些因为在可见光区具有较强内反射光性质而在普通照相中呈现浅色调或灰色调的物质,有可能在紫外反射照相中因为物质完全没有内反射紫外线而呈现全黑色调。紫外反射照相检验指印的大部分应用都是利用这种作用原理得到的。
1.作用特点。分色照相只记录检材反射的一部分可见色光。在物证检验应用中,分色照相有两个作用特点,一是可以有效地增加有颜色的痕迹物质与客体背景之间的反射光亮度反差。只要痕迹物质或客体中的其中之一存在一定的颜色,或二者有不同颜色,分色照相就可以显著加强它们之间的亮度反差。二是减弱甚至消除多色调客体的背景图案干扰,突出痕迹特征的显示。
2.基本原理。被检验物体由不同物质组成。每种物质的光谱反射率都随波长变化,但它们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随着波长的改变,它们的光谱反射率相对大小关系可能随之变化,使它们的反射亮度相互关系也随之变化。换句话说,被检验物体上各种物质的反射光亮度分布一般随波长改变而变化。在不同波长位置上,各种物质的反射亮度关系可以有很大差异。
1.作用特点。在物证检验应用中,偏振光照相最重要的作用特点是其能够有效地抑制检材客体的表面定向反射光,包括光滑客体的表面反射光斑和不规则定向反射光,因此可以消除客体的表面定向反射光形成的背景干扰,突出痕迹特征反映。此外,由于具有抑制客体表面定向反射光能力,使得客体背景亮度降低,因而偏振光照相有时也可以增加痕迹与背景之间反差。
2.基本原理。在自然光或线偏振光照射下,物质反射光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偏振性质。因为物质的起偏振作用,自然光被反射后可能变为部分偏振光或偏振光。线偏振光被反射后可能因为退偏振作用改变为部分偏振光或自然光。由于被检验物体上各种物质有不同的起偏振或退偏振性质,在自然光或偏振光照明下,各种物质的反射光可能呈现不同的偏振状态,包括偏振方向和偏振度方面的差异。如果痕迹物质与客体反射光的起偏振和退偏振性质不同,偏振光照相就可以调整它们之间的亮度反差。因此,适当选择照明光的偏振性质、照明角度和检偏镜的偏光轴方向,可以消除或减弱干扰细节,同时加强检材上痕迹反差,显示更多的有用细节。
以上介绍的几种特种照相技术,所用的光线和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应用的原理却是一样的。都是利用不同物质对各种光线的反射率差异,来增加痕迹物质与客体背景之间的亮度反差,使在普通照相中难以显现的痕迹得以辨识,需要强调的是,特种照相是普通照相的有利补充,如果利用普通照相可以显现的痕迹,就没有必要运用特种照相,因为特种照相对人员素质、设备和技术要求都比较高。另外,特种照相不是万能的,不是任何难以显现的痕迹都可以运用特种照相得以辨识,遇到难以辨识的痕迹,应勇于思考,敢于尝试。在运用特种照相的实际工作中,往往都是检验者对检材进行多次拍摄试验,最终找到显现的最佳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