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林,潘启云,彭 云,孙 康,张 仙,李永前,李文荣*
(1.云南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2.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省情与政策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111;3.云南农业大学 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4.云南农业大学 国际合作交流处,云南 昆明 650201;5.云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650201)
农村党组织书记是领导班子的主心骨,是党员队伍的排头兵,是发展经济的领头雁,是农民群众的代言人。建设一支过硬的、稳定的、高素质的、有威望的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对扎实做好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调查采用抽样调查和访谈法。调查对象包括参加云南农村干部学院第8期村党支部书记“领头雁”示范培训班来自云南省各县市区的423名村党支部书记。调查问卷共涉及15个方面的问题,其中有5个问题为单选项,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其余10个问题为多选项,进行多重响应分析。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共发放和回收问卷423份,全部有效,其中部分问卷有数据缺失,但不影响统计结果。以培训班分班为单位开展7次座谈,座谈内容包括云南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途径以及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管理、目标管理、培训管理、监督管理、保障激励和职业化建设情况。
近年来,随着实行下派干部挂职,配备大学生村官和村常务书记等举措,从总体上来说,云南省村党组织书记年龄结构趋于合理,报酬待遇有所提高,选拔方式更加多样化、履职能力有很大提升,但任届时间偏短、考核管理不严、建设措施不力等因素也影响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更好地发挥“领头雁”作用。本调查通过利用SPSS 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涉及的15个问题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频度分析)和多重响应分析(多重频度分析),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从表1可看出,近70%的人希望年富力强的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应在35~45岁之间。
表1 担任村支书最适年龄结构 %
从表2可看出,绝大部分人认为村支书任期应为5年一届。在座谈中,多数村支书也认为目前的3年一届时间相对短促,容易让农村干部产生“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着换”的心态,一方面使其制定的目标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宗族比拼,加剧矛盾,增加冲突的可能。但同时也提出,干部连任不要超过两任,以确保基层组织永葆青春活力。
表2 村支书一届任职时间 %
从表3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村支书不满意现有报酬。
表3 村支书报酬满意度
为了解村党组织书记的履职能力,本文设计了村党组织书记主要职责、管理工作薄弱、提高履职能力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见表4。
表4 村支书履职能力调查
针对村支书人选选拔这一问题,问卷设计了“您认为村支书人选必须具备的经历”、“您认为选优配强村支书最有效的方式”、“您认为村支书的后备人选”三个问题。调查结果见表5。
表5 村支书人选选拔
为了掌握目前村党支书的考核管理,问卷还设计了“您认为对村支书的考核最重要的是什么”的选题。调查结果见表6。
表6 村支书考核办法调查
上述调研数据分析表明,云南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在选拔培养、报酬待遇、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着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亟需解决。
云南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选拔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选举制度不健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合适人选难确定、宗族影响难消除、贿选行为难杜绝。有学员反映,花3~4万元进行换届,表面民主选举,暗地违规操作,存在跑官、买官、拉选票等“假民主”现象,这不仅阻碍了各项工作的开展,还败坏了社会风气。二是后备力量不足,主要表现在外出务工人员多,在村青壮年少,党员年龄老化严重,文化水平偏低。三是任职年限不合理。有的学员以“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着换”来形容三年任期的弊端,认为五年任期最合适。四是培养渠道不畅。主要表现在村干部培训机会少,任职经历单一,选才范围偏窄。调查数据显示,90%的学员认为,“领头雁”应既有做党务工作的经历,又有经济管理方面的经验,这样的人才在村干部中较少。
自2009年实行“一定三有”以来,即定权责立规范、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云南省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待遇有所提高[1]。但从整体上来看,党组织凝聚力不强,支部书记队伍缺少吸引力,待遇偏低,社会保障偏弱,有事权无财权,离职后经济保障问题突出,政策落实还不到位,是培训学员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一是工作补贴低。云南省村支部书记的报酬较低的在800元/月左右,较高的在 1 600 元/月,大部分在 1 200 元/月左右,迪庆州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村党支部书记,享受副科级待遇,工资达到 4 350 元/月。调查数据显示,村支书期望的报酬,认为在 1 200 ~ 1 500 元较合理的只占0.7%, 1 500 ~ 1 800 元占15.4%, 1 800~2 100 元占16.8%, 2 100 ~ 2 500 元占18.5%, 2 500 元以上占48.5%(如图1),与实际报酬相差较大。有的学员还认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报酬应参照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最低工资标准发放。二是工作没奔头。近年来,云南省出台了从村干部中选拔录用公务员的办法,为干得好的村党支部书记扩宽了成长渠道。但很多学员反映,录用名额太少,学历、年龄卡得太死,没能很好地把熟悉基层、了解群众的优秀村干部充实到基层公务员队伍里来,觉得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当上村支书就到顶了,没有发展前途。三是退后无保障。现在村党支部书记退岗后既没有任何补助金,也没有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险,老无所养,有后顾之忧。
调研发现,目前,云南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普遍存在管理监督弱化的问题。一是领导班子不够团结。有些地方实行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有利于班子的团结协作,有利于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些地方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工作不配合,相互扯台,形不成工作合力。二是绩效考核不完善。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不合理,特别是考核结果没有与收入报酬挂钩,达不到预期效果。有学员反映,县乡两级绩效考核达到优秀等级都有奖金,唯独村级没有,只是口头表扬,心里确实不平衡。三是民主监督不到位。学员反映,四议两公开制度是有了,但执行起来很难,有些山区农村群众居住分散,集中开会很不容易,村级重大事务决策难以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进行,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得不到有效保障。群众民主评议也容易流于形式。四是任职动机不相同。在座谈调研中,笔者提出了“村支部书记待遇那么低,为什么大家还争着干”的问题,学员也不回避,认为首先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有些村干部就是想为乡亲们做点事情,体现自身的价值;其次,当村干部可以积累一定社会资源,办事方便;最后就是可以支配一定的物资资源,这一点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更加明显。调查数据显示,担任村支部书记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群众支持、组织信任和成就感,分别占96.3%、60.5%、27.9%。
调研中多数村党支部书记还认为,目前村党支部书记履职能力不高,其重要原因是村支书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较少。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建立以前,一些村党支部书记从来没有省级培训的机会,仅仅参加过县乡两级培训;此外,教育培训经费不足,教育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够强、系统性不够、培训形式不灵活,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支书教育培训的效果。
一要改革任职年限,使村党支部书记每届任期为5年,原则上连续当选不得超过两届,避免村干部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普遍出现的短期行为思想;二要拓宽选才渠道,注重从任职的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返乡务工经商人员、种养大户、致富能手、退伍军人等各类人才中选拔[2]。三要规范选举制度,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多种形式不拘一格选人才[3],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四要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对特别优秀的苗子重点培养;定期选派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参加上级举办的示范培训和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五要采取“回请”、“下派”等形式[4],从县、乡选派发展意识强、有技术专长、熟悉农村工作的同志到村任职,充实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改善村支部书记队伍的待遇,一要建立补贴增长机制。村支部书记的工作补贴要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二要建立绩效报酬机制[5]。改进现在直接扣除工作补助30%作为绩效报酬的做法,从财政额外增加专项资金作为绩效报酬,干得好的多得,干不好的少得;改进村党组织书记的报酬发放方式,可参照公职人员工资管理的形式,由财政部门统管统发,确保村党组织书记的报酬按时足额发放;此外要与村集体经济挂钩,按比例分成,形成财政补贴一部分、村集体经济补贴一部分的报酬给付方式。三要健全生活保障机制。可按照以财政为主,财政和个人共同分担的思路,为村党组织书记办理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新型社会养老保险等,并对任职达到一定年限(如10年或者15年)的村支部书记,可参照当地公务员或者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退岗后要给予一次性补助或者每年给予定期补助,让他们老有所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已经离任的、生活困难的村党组织书记加强救助力度。四要建立政治激励机制。要加大对村党组织书记的评选表彰力度,对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6];探索将村党组织书记纳入“国家公职人员”的路径和方式,例如,可扩大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定向招录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的名额,在推选“两代表一委员”、公开招考、招聘各级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人员时予以优先推荐,注重从村支书队伍中推选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培养参政议政能力,进一步打通他们的发展通道。
建设一支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需要严格管理,加强监督[7]。一要完善绩效考核。重点围绕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民主法制等方面制定具体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考核结果运用,把考评结果与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任用、奖惩、补贴挂起钩来,激励他们干事创业,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二要规范管理办法。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农务管理办法,认真落实村级政务、财务、党务公开制度,形成云南特色行之有效的村务管理机制,做到决策科学、管理民主。三要提升整体素质。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增加培训经费,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性,强化政治理论、基本技能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村党支部书记执行农村政策、引领经济发展、服务农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和加强村党组织自身建设的本领。
[参考文献]
[1]辛桂梓.云南加强边境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与启示[C]//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上册,2011:570-577.
[2]张积品.新形势下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探究[J].甘肃农业,2010(6):29-30.
[3]虞云耀.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J].党建研究,2011(1):31-33.
[4]郭献功.创新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的若干思考[J].学习论坛,2011,27(3):18-22.
[5]付建军.如何解决新时期农村基层领导存在的新问题——以河南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例[J].党政干部论坛,2012(1):21-23.
[6]刘政权.对郴州市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湖湘论坛,2010,23(6):42-44.
[7]杨春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与对策[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