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蛛网模型探析甘肃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

2014-08-02 01:46闫述乾
关键词:期货市场期货甘肃省

赵 全,闫述乾

(甘肃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012年,甘肃省全年粮食产量突破 1 000 万t,达到 1 014.6 万t,比上年增长5.87%,连续8年实现粮食丰收,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良好。虽然丰收有望,但甘肃省农民的“钱袋子”并没有相应的鼓起来,销售渠道的狭窄与农业生产的价格风险依然困扰着大部分农民。如何解决量价齐增,拓开销售渠道,降低农产品交易的价格风险,对甘肃省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把甘肃建成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意义深远。

一、甘肃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的核心思想

农产品期货市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必然发挥重要作用。甘肃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必须要有科学、高效、完整的核心思想指导农业生产,调整生产结构,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一) 统筹农产品期货发展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甘肃省农产品期货发展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要统筹规划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布局,重点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顺应改革的潮流,甘肃省在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的同时,把握住国内期货市场农产品期货品种增加的趋势,争取将中药材、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培养成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交易中心[1]。

(二)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甘肃地理过渡性强,生态类型多样,光热资源丰富,发展特色农业优势比较明显,是西部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甘肃坚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着力推进品牌农业发展,马铃薯、中药材、玉米制种、啤酒大麦等产业的播种面积或产量居全国第一,形成了马铃薯产业、中药材产业、制种业、苹果产业、酿酒原料产业、蔬菜产业等六大产业,铸就了甘肃农业的特色。甘肃省农产品期货发展,必须要充分遵循市场规律,把握期货市场的功能,立足于甘肃省特色农业发展布局的现状,根据甘肃省内期货市场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主体结构、人员素质、经济实力等综合因素,适度科学的建设甘肃省农产品现货市场。

(三)控制风险,保障农户

甘肃省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抵御风险能力低。由于农产品期货市场在放大利润空间的同时也加大了风险,对于信息接收少、文化素质低、抗风险能力弱的农民群体,必须要有保障且切合实际地引导他们进入期货市场。甘肃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中,必须要将保障农户利益放在首位,保护农户生产交易的积极性,以保障农民利益为出发点,从根本上解决农户参与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后顾之忧,为甘肃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蛛网模型分析甘肃省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通过对甘肃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实证研究,可以从一个角度揭示出甘肃省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运行规律以及对甘肃省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作用重大。本文运用蛛网模型对甘肃省属于不同时期的主要农产品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作用进行研究,针对农产品这类生产周期较长商品的特点,运用动态分析方法,对产量和价格在偏离了均衡状态以后显示的实际运行过程及研究结论进行验证论述。

(一)农产品期货交易与蛛网模型

依据西方经济学对均衡状态稳定与否的研究,把均衡区分为稳定均衡和不稳定均衡两类。均衡价格模型是指当一个均衡价格体系受到外力的干扰进而偏离均衡点时,假如这个运行体系在市场机制的影响作用下能够回到原均衡点,把这个研究的均衡价格体系称之为稳定均衡。与此相反,假如这个运行体系在市场机制的影响作用下不能再回到原均衡点,把这个研究的均衡价格体系称之为不稳定均衡[2]。在蛛网模型的分析过程中涉及到稳定均衡和不稳定均衡两种情况。

(1)

(2)

(3)

式中,α、β、δ和γ均为常数,且均大于零。

蛛网模型分析了商品的价格和产量波动的3种情况,(1)式表示需求量取决于当年的市场价格,(2)式表示第t年的供给量决定于第t-1年的成交价格,(3)式表示市场出清状态,需求和供给迅速达到均衡的市场。在出清的市场上,没有定量配给、资源闲置,也没有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

(二)蛛网模型分析甘肃省农产品市场

基于蛛网模型对甘肃省农产品市场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农产品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关系,以此来研究论证甘肃省农产品市场蛛网模型的表现形态。表1收集的是甘肃省2003—2011年农产品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情况,以粮食产量表示供给量,粮食交易量表示需求量,市场时间轴定义为10年。

以Pt-1作为基期来研究农产品价格Pt,表中数据依据2002年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运用e-views软件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得出粮食产量Qt和农产品价格指数的回归函数:

表1 甘肃省农产品市场供求情况

数据来源:《甘肃统计年鉴2012》及依据甘肃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计算所得。

然后再得出粮食交易量(即需求量)和农产品价格指数的回归函数:

由以上相关函数分析可知,2003—2011年甘肃省农产品市场供求蛛网模型呈现发散结构,供给量弹性小于需求量弹性。因此能够得到2003—2011年甘肃省农产品供给蛛网模型是一种“发散型的蛛网”,如图1所示。

通过表1中2003—2011年的历年数据来求证甘肃省农产品生产交易概况,由蛛网模型得出:甘肃省农产品市场蛛网模型是一种“发散型的蛛网”,可知甘肃省本地农产品供求状况呈现出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因此甘肃省农产品市场中价格对于供求影响较大,价格变动所带来的供给弹性较需求弹性反应强烈,价格变化幅度大。为了降低农产品抵御价格风险的能力必须探索一种切实可行的农产品交易机制[3]。基于这种背景,农产品期货市场是甘肃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

三、甘肃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构想

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且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潜力巨大。如何将甘肃省农业生产交易与农产品期货交易衔接起来,运用期货市场的作用与功能,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帮助农民规避风险,增加收入,是甘肃省现代化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

(一) 发展的基本模式

以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为中心,严格按照期货交易规则,建立农产品现货交易仓库和交割中心并组织达成期货合约交易。构建农户生产与农产品期货市场对接的桥梁,主要解决“小生产,大农业”之间的矛盾[4]。

甘肃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要在保障最广大农民利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扩大农户和涉农企业的收益,科学引导农产品经营者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当前我国解决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期货市场衔接问题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和“订单农业+期货市场”,这种运营模式,通过利用期货市场显著改善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履约风险,完善“公司+农户”的产业运营模式,提高现货订单的履约率,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5]。

(二)参与的基本模式

期货市场对农产品周期性的价格波动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期权作为一种在期货基础上产生的衍生性金融工具。在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图2所示,当投资者对未来农产品价格看涨时,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购买这一看涨期权,在未来规定时间内,标的物市场价格变动符合预期,即标的资产价格高于执行价格,买方可以依据看涨期权合约按照约定价格执行以获得收益。反之,买方也可以放弃看涨期权的购买权利,最大损失为其支付的权利金。

如图3所示,当投资者对未来农产品价格看跌时,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卖出这一看涨期权,在未来规定时间内,标的物市场价格变动符合预期,即标的资产价格低于执行价格,买方可以依据看跌期权合约按照约定价格执行以保障收益。买入看跌期权的最大损失是其所支付的权利金,最大利润是标的物市场价格为0时的收益。

(三)运行的基本模式

甘肃省农产品期货市场要想发展成为一个高度组织化的市场,就必须要确保期货市场有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在遵循期货交易制度的基础上,保证甘肃省期货市场高效运转,发挥期货市场应有的功能[6]。甘肃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模式构想如图4所示。

1.涉农企业为主体

农户、农场、合作社等有条件的农业生产者作为农业物质资源的提供者(暂且称为上游企业),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等有条件的农业经营者作为农产品原材料的使用者(暂且称为下游企业),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二者在签完合同后,在面临着价格波动和信用风险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2.现货市场为基础

现货市场的稳定发展是期货交易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甘肃省内运行最成功的案例要属陇西文峰中药材交易市场。甘肃省政府要统筹策划,做强做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期货交易所全面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形成竞争优势并争取在期交所上市、积极争取设立电子现货交易平台、期货交割库、计价点和交割仓库、积极扩大农业产业链流通渠道,促进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7]。

3.期货公司为媒介

截至2013年11月30日,甘肃省内有1家期货公司,6家期货营业部,1家境外期货持证企业,44家从事IB业务的证券营业部。2012年1—11月,甘肃省内期货经营机构累计实现期货交易额 6 715.05 亿元,同比增长74.69%,实现手续费收入 2 851.55 万元,实现净利润940.37万元,同比增长1.40%。期货公司作为上传下达的核心,不但是农户、涉农企业与期货交易所联系的纽带,也是投资者、投机者参与期货交易的途径。

4.期货交易所为核心

目前农产品期货交易所主要有大商所、郑商所和上交所三家,期货交易所是买卖期货合约的场所,是期货市场的核心。它所制定的一套制度规则为整个期货市场提供了一种自我管理机制,使得期货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得以实现。

5.银行为第三方

在期货交易活动中,投资者的交易结算资金统一交由具备第三方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存管。在农产品期货交易活动中,涉农企业、银行和期货公司达成三方监管协议,涉农企业在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基础上,在期货公司的协助监管下开展套期保值业务。

四、甘肃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中国期货市场发源于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至今,农产品期货交易依然是中国期货市场最主要的交易品种。据调查,甘肃省一般农业家庭户均耕地0.67 hm2顷左右,粮食产量不足万斤,其中商品粮占比不足三分之一。以期货市场粮食期货交易为例,一张合约为5 t或10 t,假如一户农民将粮食收成全部上市尚且达不到一张合约的标准,省内其它主要农作物品种生产销售情况与其类似[8]。

甘肃省农产品现货与期货的参与主体主要有各级政府、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和其他期货组织服务机构。下文将针对各个参与主体在甘肃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和解决的一些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政府在主导期货市场发展中应采取的措施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可以说基本是靠政府自上而下层层推动建立而成。滞后的发展机制与蓬勃的发展需求极不协调,甘肃省农产品期货市场要做大做强,政府必须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在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调节作用[9]。

1.加强规划,统筹发展

甘肃省应该立足于“十二五”规划,抓住兰州新区建设以及兰州国际港务区启动之机,将全甘肃省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与有效利用纳入全省经济体系规划乃至整体布局中统筹考虑,立足于兰州市发达便利的物流体系,依托于甘肃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资源,着眼于全国期货市场的谋划和发展思路,增强期货市场服务,保障甘肃省农业产业经济的能力。

2.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甘肃省内各部门应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为广大农民群体根本利益服务,主动借鉴发达省份在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成功经验,主动联系在推广农产品期货发展方面具有成熟经验的期货公司,主动根据不同的受众农民群体推广期货知识。利用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电视、讲座和发放知识小册等不同的传媒手段,广泛普及期货要领、推广典型经验、提高认知程度,增加全社会对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的可信性。

3.培育市场参与主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甘肃省内的农业生产主要表现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的生产经营,严重限制了农民参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可能性。政府作为服务型组织,必须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用专业的思维方式和经营手段将更多的农民联合起来参与和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在特色优势产业主产区,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物流、仓储以及加工体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今后甘肃省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涉农企业在促进期货市场发展中应采取的措施

涉农企业作为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的主体经济组织,也是市场经济中最为重要的主角,以保证企业盈利为目的而开展各项经营活动。涉农企业开展订单农业服务,一方面保障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指导安排了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

涉农企业作为“公司+农户”和“订单农业+期货市场”的直接履行着,具有分散的农民生产不可比拟的优点[5]。涉农企业通过期货市场获取的生产销售价格,可以在生产季节来临之前与农民签定订单,引导农民生产种植品种、保证农业生产质量,把握期货市场规律,提高企业和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专业合作社在联结期货市场发展中应采取的措施

农业产业化是甘肃农业发展必由之路,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又是农民联结涉农企业和进入期货市场的关键之处,通过这个组织,农民不但可以及时科学的了解市场价格和供求信息,而且可以适时调整种植结构,降低农业生产的价格风险。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处理好以下几点问题。

1.大力发展以期货业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就当前甘肃农业生产发展现状而言,以期货业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还相当匮乏,农村地区极少有条件通过建立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来进入农产品期货市场。因此,在甘肃省特色农业产业主产区以及商品农业比较发达的部分地区,集中力量建立以期货业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当前发展甘肃省农产品期货市场,建立现代化农业产业的重要任务。

2.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期货市场

生产规模分散的普通农户自身进入期货市场有一定的困难,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间接地进入期货市场是一条有效的途径[10]。甘肃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比较滞后,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缺少一个将农民、涉农企业和期货市场高效联结在一起的纽带,以至于在现实中的农业生产活动很少体现出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作用的影子。

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农产品期货市场,可以极大地促进甘肃省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产业化的实现。农户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期货市场,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进而提高农业市场化的程度。

3.探索建立“期货合作社”

期货合作社是指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在农民的自愿互利基础上组建而成的自治性合作组织。期货合作社的核心功能是通过利用自身组织农户和涉农企业的优势,将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结合起来,明确各方权责,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期货市场的功能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降低农产品价格风险和农户分散经营的弊端,保障农民收益和农产品流通。

(四)农民在积极进入期货市场中应采取的措施

2009年中期协针对全国5个省份做过一项问卷调查,仅有0.89%的农户曾经参与过农产品期货交易,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农民利用期货市场的匮乏性。甘肃省乃至全国,由于资金、技术和文化等限制条件,使得我国大量的农民直接参与到期货市场交易很难真正实现,但这并不代表着广大的农民群体不能利用期货市场。甘肃省需要借助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组织整合一大批分散农户,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合理确定订单价格,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有效转移价格风险。

1.转变思维,培养市场化农民

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直接劳动者,要高度重视农民生产销售意识的引导和培养,激发农民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使广大农民学会参与到农业生产销售的市场化运作中来,培养农民运用农产品期货驾驭市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只有培养出一大批新型农民,才能为甘肃省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2.广开渠道,增进期货认知感

要让农民参与到农产品期货市场中来,就必须要让农民掌握易学易用的最基本的期货贸易知识,只有让农民了解期货的本质,对期货感兴趣并认识到期货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农民才有可能真正关注,或自学或请教,积极地学习参与到农产品期货交易中来。在对农民进行期货市场知识的培训和普及的过程中,要着重积极培养期货带头人,通过带头人推动农业生产模式的探索创新,推动土地向大户流转,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经营[11]。

3.扩大规模,提高农产品质量

甘肃省农业生产要借助特色农业产业的区域优势,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到农业生产大户中来,以此来扩大农户生产规模,提高农产品质量。对于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达到一定条件的农户,可以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参与到农产品期货交易中来,形成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使产品在各方面都符合农产品期货交易的要求,增加农民收益。

期货公司作为客户与期货交易所联结的纽带,也作为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双向交易的核心,拥有全方位、高层次、多样化的期货交易专业人员,具备充足的交易经验和人才储备,期货公司应该扩大业务咨询范围,主动联系沟通甘肃省内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完善具体的实施方案,在扩大企业经营利润的同时也为甘肃省农业产业的科学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董铮铮.农产品期货上市潮即将到来[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3(9):43.

[2]周翔,周爱莲.甘肃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优劣势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3(12):102-105.

[3]白选杰.构建农户生产与农产品期货市场对接桥梁[J].求索,2012(7):35-37.

[4]邢慧茹,陶建平.系统性风险与我国农作物保险市场失灵——基于M-V偏好模型分析[J].生态经济,2009(5):44-47.

[5]陈显圣.电力市场中远期合约的风险模型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

[6]罗挺.建立甘肃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初步构想[J].社科纵横,1989(6):36-39.

[7]姜文军.长江证券新型柜台系统设计及风险防范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8]武魏巍.新时期我国农产品期货发展研究[J].会计之友,2009(7):63-64.

[9]葛倩.利用粮食期货市场促进我国粮食产业化升级[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10]胡振虎.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0(7):9-11.

[11]韩长春.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问题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期货市场期货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纸浆期货市场相关数据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美棉出口良好 ICE期货收高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国内尿素期货小幅上涨
肥料企业该如何面对尿素期货市场?
当下与未来:对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发展的思考
量化投资在期货市场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