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巴西,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眼中的“未来之国”。
预言在近百年后成真——这个曾经神秘魔幻的南美最大国家在2014年成为全世界的焦点:刚刚结束的世界杯,已经开锣的总统大选,以及里约热内卢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的2016年奥运会。
而最能背书巴西“未来之国”地位的,还在于它是“金砖国家”之一。2014年夏,世界杯刚刚落幕,第六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就在巴西福塔莱萨接棒开幕。
从上海出发经欧洲中转后,硕大的空客A380客机又飞行了逾20小时,才降落于巴西圣保罗国际机场。转车来到福塔莱萨。这是巴西东北部地区的海港城市,位于大西洋东海岸。清澈的蔚蓝海水拍打着岸边细细松松的白沙,一早满是沿海岸大道健走健身的市民和游客。
沙滩边,是一排排罩着绿色或鹅黄色帆布的架子,貌似集装箱。下午3点钟左右,这些“集装箱”揭开面纱——竟然是成百上千个“大排档”,从下午营业到午夜,卖手工艺品、特色小吃和各色热带水果。
距离“大排档”不过几十米,就是金砖国家领导人和各国代表团入住的酒店。虽然巴西政府加强了世界杯和金砖峰会期间的安全警戒,但没有封路,只有中心城区街头悬挂的福塔莱萨峰会标识格外醒目。这个标识是绿蓝橙红黄五面船帆,既象征着金砖五国的团结与合作,也显示了福塔莱萨这个大西洋岸边的明珠所引以为豪的海洋文化。
7月14日午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印度总理莫迪、南非总统祖马、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先后到达。阵阵响起的警笛声,告诉人们又有国家首脑到达,刚才还在吹海风抑或畅游的人们,就会三五成群地聚集在路边树荫和阳伞下围观。
警察们在上一个路口停放了一辆警车,所有其他车辆就停在马路上静待远道而来的贵宾。警察和士兵虽然全副武装,但脸上依然难掩饰活泼快乐的神情,好像他们的任务只是“欢迎”而已。
几分钟后,空中响起了直升机螺旋桨的声音,车队到达,领导人向路边的人们挥手致意,在保镖的保护下进入酒店。几分钟后,车流重新运转,人们回到海水中逐浪,小摊前又恢复了热闹的讨价还价的景象。
“外松内紧”或许是一种“巴西方式”:奔放开朗,又内蕴信心。
我曾在巴西走过多个城市,接触过从政府官员到大学教授,再到街头摊贩、杂货店主等各阶层的巴西人。最深刻的印象之一是这里的种族多元性——欧美后裔、亚裔、非洲裔和巴西“土著”,以及大量的“混血儿”,和平共处。
另一个深刻印象是,这是一个心态非常平和的崛起之国、“未来之国”。当地人行事多半慢条斯理,但又满脸热忱;一方面知晓自己的使命,一方面彻底地享受生活。是中国古训“知足常乐”的南美践行者。
看到中国人,很多市民会主动用发音并不标准的“你好”示意,满脸真诚。
金砖峰会期间,面对全球传媒的镜头,福塔莱萨人变得更加欢快。很多人会手舞足蹈地“长篇大论”,也有人继续保持着巴西人一贯的沉稳和柔和。
这是一个极其多元的社会,但又基本上保持着和谐稳定的局面,种族歧视和族群冲突的“人类癌症”并没有在此侵蚀,其中必有奥妙,值得其他多民族国家借鉴学习。
(作者为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博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