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艳艳
艾灸与中药联合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洪艳艳
目的 探讨艾灸联合中药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医院治疗的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1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62),对照组予以中药汤剂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艾灸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2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艾灸联合中药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效果较优于单用中药治疗,且艾灸操作简便,安全无创,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艾灸;慢性盆腔炎;寒湿凝滞
慢性盆腔炎是常见的妇科病,发病率、复发率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中医辨证认为慢性盆腔炎有多个方面的分类,包括湿热淤结、热毒炽盛、阴虚血瘀、气滞血瘀、寒湿凝滞等,其中寒湿凝滞型较为多见。本文主要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医院治疗的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12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1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研究组年龄22~50岁,平均(35.6±5.9)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2.4±0.6)年;对照组年龄20~49岁,平均(36.1±6.2)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2.6±0.4)年,2组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症状为小腹冷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形寒肢冷,月经期腹痛加剧,舌质黯淡,苔白腻,脉沉紧[1]。
西医诊断标准:依据《妇产科学》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1)下腹部疼痛、坠胀及腰骶部酸痛,常在经期前后及劳累后加剧;(2)有急性盆腔炎病史;(3)阴道分泌物异常;(4)子宫一侧或两侧按压条索状物有痛感及子宫底压痛;(5)B超检查可探查不规则暗区或异常回声或子宫直肠有积液;(6)排除盆腔恶性肿瘤、慢性阑尾炎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变[2]。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口服中药汤剂,以少腹逐瘀汤为主方进行加减,处方组成:小茴香10g、延胡索10g、没药10g、川穹10g、赤芍10g、当归10g、蒲黄10g、五灵脂10g、甘草5g、干姜5g、官桂5g,具体根据患者的临床辨证予以加减,水煎服,1剂/d,早晚150mL。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艾灸治疗,针刺关元、子宫、三阴交、气海、足三里等穴位。艾条温和灸,以患者的耐受度且温热感为限,每穴5~10min,1次/d。7d为1个疗程,每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d,在月经期不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在治疗期间禁食辛辣刺激食物。
1.4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B超提示盆腔与附件无异常,且血常规、白带常规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有明显减轻;好转: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减轻,盆腔、附件仍有压痛;无效: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无明显改善,B超提示子宫、附件无变化[3]。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计量资料结果用“±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有96.7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26%,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比较[n(%),n=62]
慢性盆腔炎是盆腔腹膜、生殖器官及子宫周边结缔组织引发的一种炎症,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带下量多且色白或黄,下腹坠胀及腰骶部疼痛等,且病情顽固,容易反复,较难治愈。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发病的主要机制是在胞脉空虚间,寒湿邪气乘虚侵入,留滞郁结于冲任二脉,气血与邪气相搏而成[4]。中药汤剂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虽有效,但单一治疗的效果欠佳。艾灸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之一,具有祛湿通络、强身健体、温经祛寒等功效。因此,本研究将中药与艾灸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研究中中药汤剂以少腹逐瘀汤为主方进行加减,处方中的当归、赤芍、川穹可调经养血、活血祛瘀,当归是阴中阳药,血中气药,配合赤芍可调经行滞,具有行气通郁调经,活血养血的功效;蒲黄、延胡索、五灵脂、没药具有祛瘀止痛,通利血脉的功效;小茴香、干姜、官桂为佐药,可理气止痛、温经祛寒除湿,并且引诸药至少腹,整方组合共奏活血化瘀、温经散寒、消肿止痛之功效[5]。
艾灸是灸火在体表穴位上燃烧,借助温和热力与药物的作用,刺激穴位本身,以疏通局部淤血,使湿气、毒素直接排出体外,从而调节人体气血平衡[6]。由于热效应传递至经络系统,调整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病变部位,使人体免疫功能得以调动,起到行气活血、消肿散结、疏通经脉、祛除寒邪的作用[7]。艾灸子宫穴和气海穴,可逐寒祛湿,调动气血运行,促进元阴元阳的恢复[8]。气海是气血之会,可补培元气,子宫为经外奇穴,是女性生殖系统患病的经验效穴,专治胞宫各种疾病;艾灸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可调动经脉功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以提高免疫力与机体抵抗力,且三阴交是妇科病的要穴;艾灸关元穴,可调理脏腑、温肾助阳及通络止痛。因此,在本研究中,采用中药联合艾灸的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中药单用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2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药联合艾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效果,中药汤剂以少腹逐瘀汤汤为基本方,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加减治疗,同时艾灸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无创,该联合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1] 刘梅芳.“清热化瘀方”治疗慢性盆腔炎82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5):152-153.
[2] 陈悦珍.三伏天灸配合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7):85-86.
[3] 张炎华.针灸配合理疗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J].当代医学,2012,18(25):154-155.
[4] 王文清,王伟,初景文.中医辨证施治盆腔炎临床疗效浅析[J].当代医学,2010,16(36):155-156.
[5] 柴淑娟,李晓霞,夏天.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1,22(3):226-227.
[6] 王家娟.艾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5例[J].河南中医,2013,41(8):1291-1292.
[7] 李庆云,王霞灵,彭小鹏.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研究进展[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36(5):93-94.
[8] 左莉,孙自立,张秀.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炎200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11(13):71-72.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1.116
江西 333000 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医院 (洪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