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2014-08-01 00:15洪永春
当代医学 2014年31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肝素

洪永春

国产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洪永春

目的 分析国产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39),对照组使用心绞痛常规治疗方法,即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抗凝治疗,2次/d,合并口服氯吡格雷75mg抗血小板治疗,1次/d,对比2组的疗效差别。结果 心绞痛的改善情况,总有效率分别是治疗组94.9%,对照组76.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国产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优,安全性高。

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不稳定心绞痛

心绞痛是由于心肌暂时缺血、缺氧引起的,以发作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最常见表现。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指新发生的或60d内加重的心绞痛或MI(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死)后≥24小时发生的心绞痛[1]。UA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斑块发生破裂,引发血小板发生聚集,形成血栓。继而发生冠状动脉收缩,发生不完全闭塞。治疗方面,主要需要针对斑块,将其稳定控制,从而防止病变继续发生进展[2]。本研究通过与常规疗法的比较,分析国产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7月江西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患者78例,其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39.4±2.6)岁。将78例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39)。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不稳定性心绞痛常规治疗方法[3]:口服阿司匹林(河北三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341)100mg,1次/d,严重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并控制血压;降低胆固醇和戒烟;合理膳食,控制糖尿病;适当运动。治疗组在使用同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1)5000U抗凝治疗,2次/d,合并口服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123115)75mg抗血小板治疗,1次/d[4]。治疗30d后,比较2组患者心绞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心电图变化及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疗效评价标准[5]:优秀:治疗后至少2周时间内心绞痛症状消失,心电图ST段恢复到等电位线,T波直立。良好:治疗后2周时间内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时间缩短,不用或用硝酸甘油可缓解。心电图下移的ST段回升0.05mV,T波倒置变浅>50%或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病情甚至加重或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电图变化 2组心电图变化对比,对照组优18例,良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1.8%;治疗组优25例,良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3%,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14.267,P<0.05)。

2.2 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 2组心绞痛症状改善对比,对照组优14例,良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4.9%;治疗组优22例,良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6.9%,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5,P<0.05)。

2.3 2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对比 治疗前,2组心绞痛发作的持续时间、发作的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0.2±1.1)、持续时间(2.7±1.6)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机制主要为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黏附、聚集,凝血机制激活,诱发腔内不完全阻塞性血栓形成所致。因此目前UA治疗趋向于抗血小板及抗血管痉挛的药物[6]。阿司匹林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础抗血小板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应用阿司匹林后,血小板仍可通过非血栓素A依赖途径再次聚集,闭塞血管。

有研究表示,当血小板发生聚集时,缩血管物质血栓素A2会释放,使得冠状动脉内微血栓形成,从而引起管腔发生阻塞,UA患者多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很多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转向为逆转,保护与改善内皮功能方面。低分子肝素是治疗UA的基础,是从标准肝素中分离出来的较小片段,具有抗血栓、促进纤溶作用。还可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抗血栓作用。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酶解的产物,因为其分子量减少导致抗Xa因子增加,达到了抑制血小板结合的作用,从而发挥了抗凝作用。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效果稳定,使用方便、不需监测、不良反应小,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有确切疗效[7]。氯吡格雷具有降低全身炎性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8]。众所周知,2002年ACC/AHA指南对于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提到了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是治疗的金标准,但对于不同危险层级的患者却没有比较与提示。有研究表示,对于初发劳力性心绞痛的患者,低分子肝素并无很明显的优势,而氯砒格雷却有积极的疗效,而对于危险因素更多的患者,从低分子肝素获得的益处就更多,能够更有效地加以控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与心电图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安全可靠,在阿司匹林等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国产氯吡格雷,较传统治疗方法疗效更好。

[1] 张俊.血清脂联素与不稳定心绞痛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82-3083.

[2] 郭永群.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02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7):35-36.

[3] 李冬华,李波.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依诺肝素钠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3):1993-1994.

[4] 温涛.冠心病常用抗血栓药物分析[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4):512-513.

[5] 杜林红.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7):144-145.

[6] 张悦清.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35例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32):114.

[7] 迎梅,额尔敦.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6):538-539.

[8] 冯妍,徐浩,刘凯,等.基于POMDP的不稳定心绞痛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化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7):878-882.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1.097

江西 332000 江西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洪永春)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肝素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法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