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应用系统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设置探讨

2014-07-31 08:49朱从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3期
关键词:网络应用动态数据库

朱从娜

2012年5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公布的《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中,将高中“网络技术应用”模块调整为两个单元“网络通信原理”和“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其中,“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单元涉及静态网站和动态网站的设计、制作,并涉及动态网站及后台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那么,到底什么是网络应用系统?与人们常说的动态网站一样吗?高中生学习“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制作”的难度有多大?应学习到什么程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该如何安排这些内容?笔者在本文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建议降低知识难度,在高中阶段以“动态网站的设计和开发”引入相关内容,并分析了相关知识点和目标,给出了实用性的建议。

● 对高中生学习网络应用系统的思考

1.网络应用系统和动态网站的概念辨析

笔者在中国知网分别以“网络应用系统”和“动态网站”进行文献查询,各搜索出434和287篇论文,说明二者在学术界都有较高的认同度。对比相关的文章,会发现网络应用系统在前期规划、技术实现上都要难于动态网站。而设计和制作一个动态网站,一般来说,只需要构建一个数据库,然后利用动态网页技术(如ASP)实现对数据库的存取和读写,动态生成HTML页面,以网页的形式在IE浏览器中展现出来即可。因此,笔者认为动态网站是一种简单的网络应用系统,无论在功能设计还是技术实现上,都要相对简单一些。

2.高中生学习网络应用系统的困难所在

大家都知道,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在实际开发网络应用系统时,一般要经过以下阶段(如下图)。

其中,需求分析阶段包括对应用功能的需求分析和对数据的需求分析,主要内容是提取核心、主要、急迫的业务,明晰业务流程和功能、数据要求;概要设计即确立系统结构(功能结构、数据结构);详细设计即功能模块设计、数据库的设计;系统编码,一方面是功能的编码实现,另一方面则是数据库的建立;系统调试完成对系统功能实现的测试和系统性能的测试,随后系统交予用户进行使用,即系统运行。

在具体实现时,对开发者的前期综合策划能力,包括功能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采用具体的编程语言进行技术实现方面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而高中生由于认知水平、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而且知识结构不完善(没有系统学习过数据库设计等相关课程),学习起来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如果这部分内容设置过难,超过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发展要求,学生会感到太吃力,望尘莫及,产生严重的畏难情绪,会直接影响对整门课程的学习。

与此同时,笔者调查了几所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并查找了一些相关文献,了解到《动态网页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以及具体的编程语言,如Visual C++、Java、Delphi等,是计算机和信息专业类大学生的必选课程,一般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都不要求掌握,那么,高中生是否真的有必要学习这些内容,如果学习,应讲到什么程度高中生才能够接受,都是高中课标修订者和教材编写者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

3.以“动态网站”代替“网络应用系统”,更贴合高中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动态网站”这一说法,是相对于传统的HTML页面内容固定不变的静态网站而提出的。动态网站和静态网站最大的区别在于网页在服务器端是否需要执行代码。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过静态网站的设计和开发,静态网站的核心是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术已经非常熟悉和熟练。到高中阶段,如果接触的是“动态网站的设计和开发”,学生可以在前面的基础上着重学习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再初步掌握一种编程语言,就可以掌握该部分的内容了。

笔者咨询了几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他们也一致觉得“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涉及的内容比较系统和复杂,高中生所能接受的也不过冰山一角,很容易被绕晕在其复杂的开发流程中,无法展开学习。那么,倒不如回避这一复杂的概念,以“动态网站的设计和开发”来导入该部分内容,无论在内容设置还是教材编写上,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把握内容的深浅程度,教师在备课和开展教学时也会相对轻松一些。

● “动态网站的设计和开发”的知识点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三维目标,并结合高中生实际,笔者对高中生可以掌握的“动态网站的设计和开发”的具体目标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具体如上表所示。

我们都知道,《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把知识性目标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了解、理解和迁移应用水平,技能性目标从低到高依次分为模仿、独立操作和熟练操作水平,情感性目标从低到高,依次为感受、反应和领悟水平。而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8个知识点中有11个要求高中生达到“了解”水平,5个要求达到“模仿”水平,仅仅有4个要求学生达到“独立操作”水平(主要原因还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过网页设计和静态网站的制作),除此之外,基本上没有特别高层次的目标要求。这样的目标要求,在教学时进行合理的安排,高中生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是可以完成的。

● 教学建议

1.以“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现成的案例”,引导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中引入案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案例资料进行互动和讨论,从而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并使自身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动态网站的设计与开发”内容中涉及相当多的原理概念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些原理和概念,其效果显然好过于死记硬背。同时,具体而生动的案例也降低了学生对技能性内容的恐惧感,增加了学生探究的愿望和积极性。

针对知识性的内容,不能仅是枯燥的理论陈述,要注意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安排相关的体验内容,让学生在体验中真正地了解动态网站的原理知识。例如,在介绍“动态网站与静态网站的区别”时,可以结合具体的静态网站和动态网站案例,静态网站可以采用在初中阶段制作的网站案例,动态网站案例则可以选用高中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网校、当当、淘宝等网站,让学生登录到这些网站,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真实感受二者的区别。在介绍“动态网站的特点”时,让学生注意观察输入关键词后出现的网址是否是以“.asp”、“.aspx”、“.jsp”、“.php”等为后缀,是否含有“?”符号。这是辨认动态网站的一个重要标准。

针对技能性的内容,以现成的案例为剖析对象,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而达到独立操作的水平。数据库设计和动态网站的技术实现是本部分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内容有相当大的难度,高中生掌握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精力和领悟力。在具体编写时,可以提供一个现成的动态网站案例,让学生在安装IIS后发布这个网站,在完成操作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初步了解动态网站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学生试着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动态网站,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安排课程内容,符合高中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2.以“小组协作+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教学,使学生共同经历一个完整的网站设计和开发过程

如果仅仅是了解动态网站的原理和开发过程,不亲手实践做出一个完整的网站作品,学生整体的印象不会太深。而“动态网站的设计和开发”涉及一个网站的开发,一个人单打独斗,耗时会比较长,不易有成就感,也很难完成。因此,建议本部分的学习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在前期策划时,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共同确定主题,设计功能模块和数据库。在后面的技术实现环节,也互帮互助,共同探讨动态网站的奥秘,理解动态网页技术的原理,掌握一种具体编程语言,并实现动态网站的基本交互功能,最后通过作品交流来分享技术和成果。

由于高中生的年龄特征,他们还处于典型的感性认知水平。而任务驱动是以任务为载体,通过问题解决使学习者达到掌握知识、形成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高中生。同时,网络技术应用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中,任务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核心,通过一个个具体任务,能够引导高中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将原理知识融会贯通。可以给学生设计两类学习任务:一类是技术实现性任务。教师给出实现后的效果,即通过编程后所具备的功能,要求学生进行具体实现。与任务同时提供给学生的还有完成任务的主要困难及解决办法的提示和参考资源。这类任务比较适合于初级学习者。另一类任务是设计性质的。在高中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后,要求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网站所应达到的功能,并为此进行编程设计。这是较高层次的任务,需要小组协作共同去完成。

endprint

2012年5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公布的《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中,将高中“网络技术应用”模块调整为两个单元“网络通信原理”和“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其中,“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单元涉及静态网站和动态网站的设计、制作,并涉及动态网站及后台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那么,到底什么是网络应用系统?与人们常说的动态网站一样吗?高中生学习“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制作”的难度有多大?应学习到什么程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该如何安排这些内容?笔者在本文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建议降低知识难度,在高中阶段以“动态网站的设计和开发”引入相关内容,并分析了相关知识点和目标,给出了实用性的建议。

● 对高中生学习网络应用系统的思考

1.网络应用系统和动态网站的概念辨析

笔者在中国知网分别以“网络应用系统”和“动态网站”进行文献查询,各搜索出434和287篇论文,说明二者在学术界都有较高的认同度。对比相关的文章,会发现网络应用系统在前期规划、技术实现上都要难于动态网站。而设计和制作一个动态网站,一般来说,只需要构建一个数据库,然后利用动态网页技术(如ASP)实现对数据库的存取和读写,动态生成HTML页面,以网页的形式在IE浏览器中展现出来即可。因此,笔者认为动态网站是一种简单的网络应用系统,无论在功能设计还是技术实现上,都要相对简单一些。

2.高中生学习网络应用系统的困难所在

大家都知道,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在实际开发网络应用系统时,一般要经过以下阶段(如下图)。

其中,需求分析阶段包括对应用功能的需求分析和对数据的需求分析,主要内容是提取核心、主要、急迫的业务,明晰业务流程和功能、数据要求;概要设计即确立系统结构(功能结构、数据结构);详细设计即功能模块设计、数据库的设计;系统编码,一方面是功能的编码实现,另一方面则是数据库的建立;系统调试完成对系统功能实现的测试和系统性能的测试,随后系统交予用户进行使用,即系统运行。

在具体实现时,对开发者的前期综合策划能力,包括功能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采用具体的编程语言进行技术实现方面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而高中生由于认知水平、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而且知识结构不完善(没有系统学习过数据库设计等相关课程),学习起来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如果这部分内容设置过难,超过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发展要求,学生会感到太吃力,望尘莫及,产生严重的畏难情绪,会直接影响对整门课程的学习。

与此同时,笔者调查了几所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并查找了一些相关文献,了解到《动态网页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以及具体的编程语言,如Visual C++、Java、Delphi等,是计算机和信息专业类大学生的必选课程,一般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都不要求掌握,那么,高中生是否真的有必要学习这些内容,如果学习,应讲到什么程度高中生才能够接受,都是高中课标修订者和教材编写者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

3.以“动态网站”代替“网络应用系统”,更贴合高中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动态网站”这一说法,是相对于传统的HTML页面内容固定不变的静态网站而提出的。动态网站和静态网站最大的区别在于网页在服务器端是否需要执行代码。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过静态网站的设计和开发,静态网站的核心是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术已经非常熟悉和熟练。到高中阶段,如果接触的是“动态网站的设计和开发”,学生可以在前面的基础上着重学习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再初步掌握一种编程语言,就可以掌握该部分的内容了。

笔者咨询了几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他们也一致觉得“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涉及的内容比较系统和复杂,高中生所能接受的也不过冰山一角,很容易被绕晕在其复杂的开发流程中,无法展开学习。那么,倒不如回避这一复杂的概念,以“动态网站的设计和开发”来导入该部分内容,无论在内容设置还是教材编写上,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把握内容的深浅程度,教师在备课和开展教学时也会相对轻松一些。

● “动态网站的设计和开发”的知识点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三维目标,并结合高中生实际,笔者对高中生可以掌握的“动态网站的设计和开发”的具体目标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具体如上表所示。

我们都知道,《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把知识性目标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了解、理解和迁移应用水平,技能性目标从低到高依次分为模仿、独立操作和熟练操作水平,情感性目标从低到高,依次为感受、反应和领悟水平。而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8个知识点中有11个要求高中生达到“了解”水平,5个要求达到“模仿”水平,仅仅有4个要求学生达到“独立操作”水平(主要原因还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过网页设计和静态网站的制作),除此之外,基本上没有特别高层次的目标要求。这样的目标要求,在教学时进行合理的安排,高中生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是可以完成的。

● 教学建议

1.以“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现成的案例”,引导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中引入案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案例资料进行互动和讨论,从而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并使自身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动态网站的设计与开发”内容中涉及相当多的原理概念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些原理和概念,其效果显然好过于死记硬背。同时,具体而生动的案例也降低了学生对技能性内容的恐惧感,增加了学生探究的愿望和积极性。

针对知识性的内容,不能仅是枯燥的理论陈述,要注意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安排相关的体验内容,让学生在体验中真正地了解动态网站的原理知识。例如,在介绍“动态网站与静态网站的区别”时,可以结合具体的静态网站和动态网站案例,静态网站可以采用在初中阶段制作的网站案例,动态网站案例则可以选用高中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网校、当当、淘宝等网站,让学生登录到这些网站,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真实感受二者的区别。在介绍“动态网站的特点”时,让学生注意观察输入关键词后出现的网址是否是以“.asp”、“.aspx”、“.jsp”、“.php”等为后缀,是否含有“?”符号。这是辨认动态网站的一个重要标准。

针对技能性的内容,以现成的案例为剖析对象,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而达到独立操作的水平。数据库设计和动态网站的技术实现是本部分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内容有相当大的难度,高中生掌握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精力和领悟力。在具体编写时,可以提供一个现成的动态网站案例,让学生在安装IIS后发布这个网站,在完成操作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初步了解动态网站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学生试着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动态网站,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安排课程内容,符合高中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2.以“小组协作+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教学,使学生共同经历一个完整的网站设计和开发过程

如果仅仅是了解动态网站的原理和开发过程,不亲手实践做出一个完整的网站作品,学生整体的印象不会太深。而“动态网站的设计和开发”涉及一个网站的开发,一个人单打独斗,耗时会比较长,不易有成就感,也很难完成。因此,建议本部分的学习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在前期策划时,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共同确定主题,设计功能模块和数据库。在后面的技术实现环节,也互帮互助,共同探讨动态网站的奥秘,理解动态网页技术的原理,掌握一种具体编程语言,并实现动态网站的基本交互功能,最后通过作品交流来分享技术和成果。

由于高中生的年龄特征,他们还处于典型的感性认知水平。而任务驱动是以任务为载体,通过问题解决使学习者达到掌握知识、形成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高中生。同时,网络技术应用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中,任务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核心,通过一个个具体任务,能够引导高中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将原理知识融会贯通。可以给学生设计两类学习任务:一类是技术实现性任务。教师给出实现后的效果,即通过编程后所具备的功能,要求学生进行具体实现。与任务同时提供给学生的还有完成任务的主要困难及解决办法的提示和参考资源。这类任务比较适合于初级学习者。另一类任务是设计性质的。在高中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后,要求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网站所应达到的功能,并为此进行编程设计。这是较高层次的任务,需要小组协作共同去完成。

endprint

2012年5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公布的《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中,将高中“网络技术应用”模块调整为两个单元“网络通信原理”和“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其中,“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单元涉及静态网站和动态网站的设计、制作,并涉及动态网站及后台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那么,到底什么是网络应用系统?与人们常说的动态网站一样吗?高中生学习“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制作”的难度有多大?应学习到什么程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该如何安排这些内容?笔者在本文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建议降低知识难度,在高中阶段以“动态网站的设计和开发”引入相关内容,并分析了相关知识点和目标,给出了实用性的建议。

● 对高中生学习网络应用系统的思考

1.网络应用系统和动态网站的概念辨析

笔者在中国知网分别以“网络应用系统”和“动态网站”进行文献查询,各搜索出434和287篇论文,说明二者在学术界都有较高的认同度。对比相关的文章,会发现网络应用系统在前期规划、技术实现上都要难于动态网站。而设计和制作一个动态网站,一般来说,只需要构建一个数据库,然后利用动态网页技术(如ASP)实现对数据库的存取和读写,动态生成HTML页面,以网页的形式在IE浏览器中展现出来即可。因此,笔者认为动态网站是一种简单的网络应用系统,无论在功能设计还是技术实现上,都要相对简单一些。

2.高中生学习网络应用系统的困难所在

大家都知道,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在实际开发网络应用系统时,一般要经过以下阶段(如下图)。

其中,需求分析阶段包括对应用功能的需求分析和对数据的需求分析,主要内容是提取核心、主要、急迫的业务,明晰业务流程和功能、数据要求;概要设计即确立系统结构(功能结构、数据结构);详细设计即功能模块设计、数据库的设计;系统编码,一方面是功能的编码实现,另一方面则是数据库的建立;系统调试完成对系统功能实现的测试和系统性能的测试,随后系统交予用户进行使用,即系统运行。

在具体实现时,对开发者的前期综合策划能力,包括功能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采用具体的编程语言进行技术实现方面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而高中生由于认知水平、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而且知识结构不完善(没有系统学习过数据库设计等相关课程),学习起来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如果这部分内容设置过难,超过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发展要求,学生会感到太吃力,望尘莫及,产生严重的畏难情绪,会直接影响对整门课程的学习。

与此同时,笔者调查了几所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并查找了一些相关文献,了解到《动态网页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以及具体的编程语言,如Visual C++、Java、Delphi等,是计算机和信息专业类大学生的必选课程,一般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都不要求掌握,那么,高中生是否真的有必要学习这些内容,如果学习,应讲到什么程度高中生才能够接受,都是高中课标修订者和教材编写者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

3.以“动态网站”代替“网络应用系统”,更贴合高中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动态网站”这一说法,是相对于传统的HTML页面内容固定不变的静态网站而提出的。动态网站和静态网站最大的区别在于网页在服务器端是否需要执行代码。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过静态网站的设计和开发,静态网站的核心是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术已经非常熟悉和熟练。到高中阶段,如果接触的是“动态网站的设计和开发”,学生可以在前面的基础上着重学习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再初步掌握一种编程语言,就可以掌握该部分的内容了。

笔者咨询了几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他们也一致觉得“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涉及的内容比较系统和复杂,高中生所能接受的也不过冰山一角,很容易被绕晕在其复杂的开发流程中,无法展开学习。那么,倒不如回避这一复杂的概念,以“动态网站的设计和开发”来导入该部分内容,无论在内容设置还是教材编写上,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把握内容的深浅程度,教师在备课和开展教学时也会相对轻松一些。

● “动态网站的设计和开发”的知识点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三维目标,并结合高中生实际,笔者对高中生可以掌握的“动态网站的设计和开发”的具体目标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具体如上表所示。

我们都知道,《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把知识性目标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了解、理解和迁移应用水平,技能性目标从低到高依次分为模仿、独立操作和熟练操作水平,情感性目标从低到高,依次为感受、反应和领悟水平。而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8个知识点中有11个要求高中生达到“了解”水平,5个要求达到“模仿”水平,仅仅有4个要求学生达到“独立操作”水平(主要原因还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过网页设计和静态网站的制作),除此之外,基本上没有特别高层次的目标要求。这样的目标要求,在教学时进行合理的安排,高中生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是可以完成的。

● 教学建议

1.以“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现成的案例”,引导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中引入案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案例资料进行互动和讨论,从而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并使自身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动态网站的设计与开发”内容中涉及相当多的原理概念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些原理和概念,其效果显然好过于死记硬背。同时,具体而生动的案例也降低了学生对技能性内容的恐惧感,增加了学生探究的愿望和积极性。

针对知识性的内容,不能仅是枯燥的理论陈述,要注意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安排相关的体验内容,让学生在体验中真正地了解动态网站的原理知识。例如,在介绍“动态网站与静态网站的区别”时,可以结合具体的静态网站和动态网站案例,静态网站可以采用在初中阶段制作的网站案例,动态网站案例则可以选用高中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网校、当当、淘宝等网站,让学生登录到这些网站,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真实感受二者的区别。在介绍“动态网站的特点”时,让学生注意观察输入关键词后出现的网址是否是以“.asp”、“.aspx”、“.jsp”、“.php”等为后缀,是否含有“?”符号。这是辨认动态网站的一个重要标准。

针对技能性的内容,以现成的案例为剖析对象,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而达到独立操作的水平。数据库设计和动态网站的技术实现是本部分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内容有相当大的难度,高中生掌握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精力和领悟力。在具体编写时,可以提供一个现成的动态网站案例,让学生在安装IIS后发布这个网站,在完成操作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初步了解动态网站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学生试着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动态网站,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安排课程内容,符合高中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2.以“小组协作+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教学,使学生共同经历一个完整的网站设计和开发过程

如果仅仅是了解动态网站的原理和开发过程,不亲手实践做出一个完整的网站作品,学生整体的印象不会太深。而“动态网站的设计和开发”涉及一个网站的开发,一个人单打独斗,耗时会比较长,不易有成就感,也很难完成。因此,建议本部分的学习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在前期策划时,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共同确定主题,设计功能模块和数据库。在后面的技术实现环节,也互帮互助,共同探讨动态网站的奥秘,理解动态网页技术的原理,掌握一种具体编程语言,并实现动态网站的基本交互功能,最后通过作品交流来分享技术和成果。

由于高中生的年龄特征,他们还处于典型的感性认知水平。而任务驱动是以任务为载体,通过问题解决使学习者达到掌握知识、形成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高中生。同时,网络技术应用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中,任务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核心,通过一个个具体任务,能够引导高中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将原理知识融会贯通。可以给学生设计两类学习任务:一类是技术实现性任务。教师给出实现后的效果,即通过编程后所具备的功能,要求学生进行具体实现。与任务同时提供给学生的还有完成任务的主要困难及解决办法的提示和参考资源。这类任务比较适合于初级学习者。另一类任务是设计性质的。在高中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后,要求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网站所应达到的功能,并为此进行编程设计。这是较高层次的任务,需要小组协作共同去完成。

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应用动态数据库
泰国·曼谷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民航空管气象网络安全建设方案设计与实现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思考聚类算法下网络应用协议识别系统的实现
PocketPC网络应用全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