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摘 要】针对国内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对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特点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对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启发。
【关键词】学生事务管理;辅导员;专业化;职业规划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通过高校教育、引导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的教育、引导不仅包括通过教学传授专业知识,还包括通过学生事务管理提高其综合素质,高校辅导员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起重要作用。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管理理论、方法与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引进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先进的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方法,形成一套适合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理论、方法,是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鉴于此,对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特点进行介绍,以期对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启示。
1 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特点
1.1 美国
1.1.1 专业化。现代化研究型大学的建立,催生了高校学术事务和学生事务的分离,产生了专职学生事务人员。从19世纪学生事务自大学生事务中独立,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从单纯的管教和约束,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以学生发展理论为基础,发展学生事务专业协会及专业性学术期刊加强业务指导及交流,搭建学生事务工作人员专业化发展平台加强培训,从而培养了大批学生事务的专门化人才。
1.1.2 制度规范。高校及职业协会,建立了许多规范性的制度,用以指导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目前,学生事务管理在美国已成为专门的职业,其从业资格的获取、晋升都有着严格的制度规范,并有大量的涵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全部范围的专业协会及职业组织为其提供技术支持。
1.2 英国
1.2.1 全方位负责制。在学校级,学生事务管理的负责人为副校长或其他高级管理者。在学院级,院长及系主任负责学生事务管理,并为学生安排个人导师对其学习及生活进行指导。某些学校除个人导师之外还安排高级导师,负责对全系学生指导帮助。在系里有专人负责学生职业发展、心理咨询等工作,他们多为兼职,具有丰富的经验。通过层层负责的方式,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1.2.2 分工明确。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精细化,针对不同情况设定工作内容、服务项目及工作岗位,分工明确。各岗位的从业人员专业素养高,有较高的学历并通过严格的资格审查。从业人员与各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协会结合紧密,开展工作更加专业、有效。
1.3 德法
1.3.1 高度社會化。学生管理事务由校外机构承担,社会化程度较高。这种组织在德国被称为“大学生事务局”,在法国被称为“学生服务中心”,带有企业运作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如食宿、打工、就业、文化等服务,并自负盈亏,服务的质量及价格为其发展的关键。这无疑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学校也省去了学生事务管理的相关费用。
1.3.2 官方色彩浓。实行国家与地方两级管理的模式,带有浓重的官方色彩。国家的主管技工是“国家学生事务局”,事务局又分为代表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三级管理层次。代表大会负责听取及审议总经理工作报告,并选举董事会;董事会负责审议及批准财务预算、任命总经理及评审总经理工作等;总经理是大学生事务局的经营代表,直接负责本地区学生事务工作的运作。这样由政府牵头,层层分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系。
1.4 中国香港
1.4.1 独立体系。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机构设置及权限分配仅在校一级设立委员会,其具体办事机构为学生事务处,全权负责学生除功课以外的事务。在院系级别没有对应的学生事务管理组织及分工,学生事务处对上直接与分管的副校长对接,对下与学生及学生社团对接,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唯一的、权威的机构。
1.4.2 选拔严格。高校学生事务处的职员多为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的硕士、博士,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技术及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服务。高起点及追求长远发展是香港高校学生事务处职员的基本素质。
1.5 中国台湾
1.5.1 注重借鉴。中国台湾地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受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很大。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选送教育行政人员到美国进修生涯辅导相关的理论与实务,培养了一大批拥有美国学历的高效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台湾当局通过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结合实际形成了本土化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并对其由上到下进行推动,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已逐步发展为一种教育制度。
1.5.2 注重提升从业者素质。中国台湾地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从业人员中,有较高比例的高学历人才。从某中程度上讲,高学历意味着具有更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是不可分离的。其教育部门对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培训机构、课程设置、资格评审等都有详细的规定。
2 启示
2.1 辅导员的长期职业规划
与国外学生事务管理职业的广受尊敬相比,辅导员工作在我国高校中略显尴尬,对辅导员职业缺乏长期规划,辅导员普遍收入不高、事务繁杂,从业者很难将其作为终身事业对待,仅将该职业作为一个跳板,以期以后转岗到教师或者行政管理队伍中去。人员流动过快不利于辅导员能力及积极性的发挥,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极为不利。
对辅导员职业做好长期规划,首先应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使其能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其次,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缩小他们与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使其与教师、行政人员拥有同等的晋升机会;再次,应增加辅导员数量,使他们在处理日常学生事务的同时,还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及管理水平。
2.2 辅导员的专业化
我国高校辅导员部分是本校优秀本科毕业生,或者是无限制专业的硕士、博士,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不足,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
目前急需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学历要求,并对专业进行限制,选聘具有较高学历、较丰富专业知识的人才。
2.3 发挥社会作用
高校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前站,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要帮助学生尽快融入社会生活。将社会力量引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不仅可以降低学校管理成本,还能够帮助学生尽快融入社会生活中,为以后毕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联系我国实际
由于国情不同,国外及港台地区的先进模式并不能直接照搬使用,需要结合我国实际,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形成一套适应我国国情及当前时期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论、方法,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3 结语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如果能借鉴国外及港台地区高校的先进的学生事务管理理论、方法,完善辅导员的长期职业规划,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合理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并根据我国国情,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完善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永山.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专业化发展历史考察及其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7(7):83-87
[2]吴亚铃.英国高校学生事务概况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1,28(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