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课堂提问设计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学生兴趣的激发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本文笔者就教学实践对小学课堂提问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思维;反馈调节;实效性
当前,素质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研究和實践。语文课程是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头戏,贯穿着整个小学教育,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早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同目标。
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是与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设计不可分割的。提问能力可以体现出一个语文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高低,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讲课中不时出现发人深省的问号,往往被看成是智慧和创造的象征,它会使教学之间、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学习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有助与开拓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学习和实践,对语文课堂提问的意义和作用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问能起吸引注意力的提醒作用
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长时间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的问题总是“是不是”“对不对”,这样不但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反而会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产生强烈的疲劳感。当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从而做到了课堂疏密相间,张驰结合,以保持学生听讲的兴趣历久不衰,让学生随时保持积极参与的态度,参与学习教育中,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比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教师就可以从让学生分析题目着手,让学生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提出问题,课文中究竟发生些什么事,有精彩的,还“精彩极了”,有糟糕的,还“糟糕透了”?这样的问题,立刻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加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全神贯注。
二、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问能起到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教师应以自己独特的语言和广博的知识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如在教学《奇异的琥珀》一文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讲这块琥珀是奇异的?” 学生会简单地认为是由于琥珀中包住了两只小动物才显得奇异。这时教师进一步点拨:“你们只说对了一半,但是没有揭示本质的东西。请大家认真地想一想,一般琥珀多发现于什么地方,这块琥珀呢?”由此学生豁然开朗,正因为这块琥珀发现在海边,不是在煤层,它为科学家研究一万年前的自然环境和地层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称为“奇异的琥珀”。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感到很轻松,因此乐于思考,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的课堂的提问不断激发学生和教师一起思索,探取“所以然”的奥秘,这样的课堂,不仅能传授知识,而且能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问可以通过设悬念,引起争辩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作为教师一定要谨记这一个教学信条,教师就是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参与学习,参与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进行合理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进行争辩,把问题引向深入,让学生从争辩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让学生在争辩中掌握知识,掌握方法,从而拓宽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时,教师可以设置悬念:“青蛙后来到底有没有跳出井口去看一看天呢?” 学生由此进行争辩,想象出多种结果:有的认为青蛙没有跳出来,仍然坐在井底,固执而自信,它看到的天还是井口那样大;有的认为青蛙虽然跳了出来,但由于不适应外面的大环境,又回到了井底……在无拘无束地自由磋商、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求异思维、争辩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充分地锻炼。
四、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问有反馈调节作用
教师要注意提问的多向性、艺术性,把握问题的时机和火候,给学生留有积极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讲课中提出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都必须给予明确的答案。有时可以是教师自己解答,有时是让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实际上就是信息反馈,它可以当堂检查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提问,让学生回答,通过学生的回答,就能够了解到一节课下来的教学效果,是全班同学大部分了解了,还是只是部分同学了解,就能很好地检测出是老师教学的问题,还是学生学习的问题,应该普遍强调还是应该个别辅导,从而让教学更有针对性。所以要尽力改变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拘谨态度,排除其畏惧心理,让学生认识到积极举手是锻炼自己的大好机会,使他们在课堂上能踊跃的发言,形成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非常明显,作为教师,就要在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确保提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信伟伟.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