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 胡凤来
摘要:以当前开放性与国际化的中国建筑教育为背景,结合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及建筑学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从国际联合教学、国际短期设计、国际联合培养、国际短期交换等方面探讨了如何
构建“四点支撑、连线发展”国际联合教学模式,并从运行制度、师资团队、培养方案、管理办法方面提出了对应的运行机制,旨在构建符合开放性与国际化需求的建筑学专业国际联合教学体系。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 国际联合 ;教学模式;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3004504
一、基本情况
从全球范围来看,具有建筑学专业国际认证效力的“堪培拉协议”签署,打开了中国与美、澳、欧三大洲之间的培养通道与执业平台,同时也为更多的中国学生开启了进入国际化舞台的大门[1]。“十二五”期间,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被教育部列入全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七所建筑类院校之一,为此学院进一步明确了具有一定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具备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确立了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与运行机制这一人才培养计划。
过去几年,学校建筑学专业依托具有稳定合作关系的国际院校,通过国际联合教学、 国际短期设计、 国际联合培养、 国际短期交换等模式形成了“多点支撑、连线发展”的国际化教学平台,并整合国际资源,结合国内城市发展需要,开展类型多样的科研实践活动,将目标延展至合作科研,其办学模式与运行机制情况如下。
二、 办学模式
根据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和目前所掌握的国际合作资源,建立以下几种办学模式。
(一)国际联合教学
根据教学计划及设计课程特点,聘请外籍教授与该校教师共同组成国际教学团队,在对教学目标、培养环节等原则问题达成一致后,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
参与设计课程教学,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设计理念和更宽广的创作空间。学校教师以同样的方式加入国外合作院校的设计课程教学团队。目前这一方式主要在2、3年级的设计课程和4年级的城市设计课程中实施。
与通常国内所采用的方式有所不同,国外建筑设计类课程多强调团队组合、强调发挥主动性、强调表达,这一模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亲身体会和意识到了团队精神和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也为任课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国际短期设计
通过研讨会(Seminar)、短期课程(Short course)、工作坊(workshop)年度联合教学活动,以国内外城市建设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为主题,每年邀请国外3~5所合作院校共同参与,中外学生混编,双方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为期2~3周的短期设计训练。从2010年“Ubiquitous Space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零工大学“ETSA Barcelona(B-Sides tourism- Revisiting Barcelonas most touristic places)” 国际工作营到2013年香港中文大学“Redo New Town”国际工作营,一年举行一次。
作为一种短期的设计课程教学方式,此项目通过引进合作院校师生共同参与教学,邀请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项目评审,以此推广设计理念,宣传学院实力,最终达到树立形象,承担课题的目标。同时以此为纽带,稳定并拓展国际合作伙伴,为教师的科研合作创造国际化条件。
(三)国际联合培养
基于双方签署的联合培养协议和课程衔接协议,学生在国内学习4年,在国外合作院校学习2年,获得学校的本科学位和国外院校的硕士学位,即合作双方在互认培养计划和学分的基础上,第五年优先选择专业能力强、英语交流顺畅的学生赴国外直接攻读硕士学位。目前已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开始此类合作。
此类项目的优势在于在缩短学位学习年限的同时,通过在国外2年的学习,能够比较充分地了解合作院校的培养特点和课程内容,弥补国内学习的不足,为学生在国外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国际短期交换
合作双方在签署校级协议的情况下,等人次互换本科生,互认学分,一般为期0.5~1年。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法国图卢兹建筑大学开展此类合作项目已经3年。
不同于国际联合培养,由于不需要申请对方学校的专业学位,对语言及专业课程成绩方面的要求较低,此类项目为普通层面的学生开辟了体验国际化环境、初步掌握国际交流、学习技能的一条快捷途径。而多数学生也能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受到激励,努力提高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继续申请国外留学资格,从另一个方面提高了出国留学率。
通过实践,以上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图1、2为部分成果展示。
三、运行机制
目前,学院接收国际留学生和派出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的学生总量已经达到年均40余人次,稳居全校首位。每年聘请外籍教师、建筑师举办国际学术讲座20余场次。大量的国际教学与学术活动,需要稳定的教学团队、常态的应对措施和先进的硬件设施作为保障,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出调整。
(一)健全国际联合教学运行制度
根据《北京工业大学在校本科生出国留学管理办法》,出国学生修完国外大学规定的课程,将按照“时间对应”的原则承认其所获学分和成绩。各学院由负责国际交流合作事务的领导直接管理,下设各系国际交流负责人和外事秘书,协同各专业教学负责人,根据国际联合教学项目的特点与要求,调整培养计划,建立项目报名与选拔制度,并制定能够制约与监督学习过程、质量的管理办法与考核方式。此外,对于国际交流接待规格、成果素材归档、协议类别范本等外围事务也应制定相应制度文件,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体系[2]。
(二)组建国际联合教学师资团队
根据上述本科生和研究生国际联合教学培养项目及教学计划的调整情况,依托现有国际化合作伙伴和资源,整合学院教师与科研团队,调动具有访问学者、双语教学、出国留学等经历的师资,组建国际联合教学师资团队,建立具有国际联合培养能力的师资队伍。目前形成了设计课程、短期设计课程、国际研讨班、国际工作营四类教学团队,分别针对全体学生、优秀学生、志愿学生授课培养[3]。
(三)完善国际联合教学培养方案
国际联合教学应该是一种对等的合作。参与双方应在了解和熟悉对方建筑、规划学科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并以此为参照,对国际联合教学的授课环节作出调整,而非完全套用常规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基于此,从以下三方面对国际联合教学授课环节进行完善。
1.设计联合课程题库
专为联合设计课程选择合适的设计题目,选择具有较高全球关注度的真实地段,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国际性的题目。
2.改进联合教学模式
整合国内外教师资源,融合二者不同的教学理念和专业背景,设计具有一定灵活性和融合性的课程,相互取长补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授课、辅导和交流方法。
3.灵活变通考核方式
统筹合作双方对设计课程的授课方式、组织形式和成果要求,分别从阶段考核、总体考核标准制定出符合国际建筑学教学体系和中国建筑学专业评估体系双重标准的评分原则。
4.明确国际联合教学管理办法
根据国际联合教学项目设置,采取项目负责制,具体项目落实到人,制定国际交流合作项目规格、实施程序、成果要求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鼓励全院教师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出台国际交流工作量核算奖励机制,设立国际联合教学专项基金。针对负责、组织和参与学术讲座、国际工作营、联合教学项目、合作科研项目等国际交流合作事务中的不同环节,明确规定所承担的职责范围和工作量奖励额度,从制度上保证各项国际交流合作事务有序进行。
三、结语
学院从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同国外院校的联合发展,“十二五”以来,学校推进国际化进程的战略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学校借助以上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成功搭建了国际联合教学平台,通过“引进来”国际资源,丰富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与授课形式,开拓学生视野,熟悉国际发展动态,实现学生“走出去“的目标,将有志向、有能力的学生推向国际联合培养轨道,拓展更为长远的职业发展前景,从而为实现学校立足北京、面向世界的培养目标作出实质性探索。参考文献:
[1] 王建国,龚恺.开放 交叉 融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办学历程及思考[J].城市建筑,2011(3):19-21.
[2]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在校本科生出国留学管理办法[Z].北京工业大学, 2013.
[3] 吴长福,黄一如,李翔宁.从兼收并蓄到博采众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国际化办学历程与特色[J].城市建筑,2011(3):15-18.
根据上述本科生和研究生国际联合教学培养项目及教学计划的调整情况,依托现有国际化合作伙伴和资源,整合学院教师与科研团队,调动具有访问学者、双语教学、出国留学等经历的师资,组建国际联合教学师资团队,建立具有国际联合培养能力的师资队伍。目前形成了设计课程、短期设计课程、国际研讨班、国际工作营四类教学团队,分别针对全体学生、优秀学生、志愿学生授课培养[3]。
(三)完善国际联合教学培养方案
国际联合教学应该是一种对等的合作。参与双方应在了解和熟悉对方建筑、规划学科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并以此为参照,对国际联合教学的授课环节作出调整,而非完全套用常规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基于此,从以下三方面对国际联合教学授课环节进行完善。
1.设计联合课程题库
专为联合设计课程选择合适的设计题目,选择具有较高全球关注度的真实地段,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国际性的题目。
2.改进联合教学模式
整合国内外教师资源,融合二者不同的教学理念和专业背景,设计具有一定灵活性和融合性的课程,相互取长补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授课、辅导和交流方法。
3.灵活变通考核方式
统筹合作双方对设计课程的授课方式、组织形式和成果要求,分别从阶段考核、总体考核标准制定出符合国际建筑学教学体系和中国建筑学专业评估体系双重标准的评分原则。
4.明确国际联合教学管理办法
根据国际联合教学项目设置,采取项目负责制,具体项目落实到人,制定国际交流合作项目规格、实施程序、成果要求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鼓励全院教师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出台国际交流工作量核算奖励机制,设立国际联合教学专项基金。针对负责、组织和参与学术讲座、国际工作营、联合教学项目、合作科研项目等国际交流合作事务中的不同环节,明确规定所承担的职责范围和工作量奖励额度,从制度上保证各项国际交流合作事务有序进行。
三、结语
学院从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同国外院校的联合发展,“十二五”以来,学校推进国际化进程的战略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学校借助以上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成功搭建了国际联合教学平台,通过“引进来”国际资源,丰富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与授课形式,开拓学生视野,熟悉国际发展动态,实现学生“走出去“的目标,将有志向、有能力的学生推向国际联合培养轨道,拓展更为长远的职业发展前景,从而为实现学校立足北京、面向世界的培养目标作出实质性探索。参考文献:
[1] 王建国,龚恺.开放 交叉 融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办学历程及思考[J].城市建筑,2011(3):19-21.
[2]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在校本科生出国留学管理办法[Z].北京工业大学, 2013.
[3] 吴长福,黄一如,李翔宁.从兼收并蓄到博采众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国际化办学历程与特色[J].城市建筑,2011(3):15-18.
根据上述本科生和研究生国际联合教学培养项目及教学计划的调整情况,依托现有国际化合作伙伴和资源,整合学院教师与科研团队,调动具有访问学者、双语教学、出国留学等经历的师资,组建国际联合教学师资团队,建立具有国际联合培养能力的师资队伍。目前形成了设计课程、短期设计课程、国际研讨班、国际工作营四类教学团队,分别针对全体学生、优秀学生、志愿学生授课培养[3]。
(三)完善国际联合教学培养方案
国际联合教学应该是一种对等的合作。参与双方应在了解和熟悉对方建筑、规划学科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并以此为参照,对国际联合教学的授课环节作出调整,而非完全套用常规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基于此,从以下三方面对国际联合教学授课环节进行完善。
1.设计联合课程题库
专为联合设计课程选择合适的设计题目,选择具有较高全球关注度的真实地段,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国际性的题目。
2.改进联合教学模式
整合国内外教师资源,融合二者不同的教学理念和专业背景,设计具有一定灵活性和融合性的课程,相互取长补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授课、辅导和交流方法。
3.灵活变通考核方式
统筹合作双方对设计课程的授课方式、组织形式和成果要求,分别从阶段考核、总体考核标准制定出符合国际建筑学教学体系和中国建筑学专业评估体系双重标准的评分原则。
4.明确国际联合教学管理办法
根据国际联合教学项目设置,采取项目负责制,具体项目落实到人,制定国际交流合作项目规格、实施程序、成果要求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鼓励全院教师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出台国际交流工作量核算奖励机制,设立国际联合教学专项基金。针对负责、组织和参与学术讲座、国际工作营、联合教学项目、合作科研项目等国际交流合作事务中的不同环节,明确规定所承担的职责范围和工作量奖励额度,从制度上保证各项国际交流合作事务有序进行。
三、结语
学院从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同国外院校的联合发展,“十二五”以来,学校推进国际化进程的战略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学校借助以上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成功搭建了国际联合教学平台,通过“引进来”国际资源,丰富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与授课形式,开拓学生视野,熟悉国际发展动态,实现学生“走出去“的目标,将有志向、有能力的学生推向国际联合培养轨道,拓展更为长远的职业发展前景,从而为实现学校立足北京、面向世界的培养目标作出实质性探索。参考文献:
[1] 王建国,龚恺.开放 交叉 融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办学历程及思考[J].城市建筑,2011(3):19-21.
[2]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在校本科生出国留学管理办法[Z].北京工业大学, 2013.
[3] 吴长福,黄一如,李翔宁.从兼收并蓄到博采众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国际化办学历程与特色[J].城市建筑,2011(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