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别隔离视域下会计职业女性化问题的思考

2014-07-30 01:10孙宁英
经济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女性化会计

摘 要:性别隔离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不合理社会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多方关注,一些政府组织正力图通过政策法律手段加以克服,但就其实践的成效并不显著。主要表现在,一些职业的性别隔离被人为地强化,像会计这样的职业,性别隔离问题越来越凸显,职业性别隔离和劳动力市场歧视,甚至影响到大专院校的专业招生以及人才培养,会计专业的在校女生远远高于男生比例。职业性别隔离的强化,对人力资源投资开发及社会事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词:性别隔离 会计 女性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6-054-03

职业中的性别隔离,是劳动力市场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它表现为在社会系统中,不同性别的人被集中在不同的行业或职位当中,从事不同的工种,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职业性别隔离分为纵向隔离和横向隔离,它从两个维度反映出男女性别之间在不同职业、不同领域的比例构成以及彼此之间的社会地位差异状况。会计既是一种职能,也是一种职业,当其作为一种职业时,在其从业者中就明显地反映出职业性别隔离的特征。

一、职业隔离产生问题的理论阐释

在现实社会中,劳动力市场存在性别隔离,在职业选择上出现性别分化,追根溯源,有其主客观原因。理论界对此有着不同的认识,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他们分别从市场歧视、统计歧视、性别角色社会化等因素加以诠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伴随着私营部门的发展,在利益至上、效益优先的影响下,行政力量减弱和市场机制作用增强,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分化特征。政策倡导的男女同工同酬,在市场的作用下失去了感召力。理性选择理论认为,职业性别隔离是雇主和受雇佣者各自理性选择的结果,雇主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人力资本积累较多的雇员,通常为男性,而女性往往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需要耗费更多照顾家庭的时间,也“主动”去选择那些人力资本投资较小的职业,二者的“理性选择”共同造成了职业性别隔离的产生。{1}也就是说,那些职业操作相对简单、技术技能要求不那么复杂的工种会成为女性职业的首选,用工单位在人力资源安排使用方面也会遵循这样的原则。近年来,每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总存在经媒体爆料用人单位或明或暗地存在性别歧视。2012年7月,北京巨人教育集团就因员工招聘中的性别原因成为被起诉的首家单位。

统计性歧视理论,是美国学者菲尔普斯(Phelps)在1972年《美国经济评论》中正式提出来的,他为此还建立起模型用于解释统计性歧视问题。通常,雇主总是希望雇佣生产率最高的员工。由于信息不对称,难以在有限时间内判断出所有应聘者的优劣,他们在雇人或安排岗位的时候往往会遵循统计学原则。雇主总会不自觉地认为男性员工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而女性则易受家庭因素的拖累,退出率高,所带来的效益不如男性。这种将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看作该群体中每一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并利用这一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佣标准所产生的歧视,就是统计性歧视。虽然这种做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性别歧视,但事实上却强化了性别之间的隔离——某些岗位职业女性难以进入,而另外一些职业又集中了大量的女性员工。

有关性别角色社会化问题,它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学会按照自己的性别角色规范行事的行为过程。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逐渐掌握社会上人们对男女性别角色的要求,并以此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说,人们对一个人的性别角色有一定的期待和要求,这样就使个人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并掌握角色行为。如同在大多数人看来的那样,女性承担更多的家务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在有些家庭中承当了全部家务;女性似乎更适合担当一些辅助性的工作等等,这些都与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认知有关。一段时期以来,由于青壮年农民离开农村之后农村从事生产劳动者出现所谓的“三八”、“六一”、“九九”现象,其中“三八”就是指农村妇女,她们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主体,这种状况在某种意义上也与性别角色社会化有关,妇女在家负责子女教育、赡养老人,承担全部农活,男子进城务工挣钱补贴家用,一个家庭男主外女主内,这种现象与我国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二、会计与会计职业的基本特征

会计是反映和监督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一种方法,是管理经济的工具。习惯上,对从事会计职业的专业人员简称为会计。会计一词,在不同的视角下,可以用作不同的称谓,比如作为会计职业的称谓、作为会计从业人员的简称,作为会计学的同义语。从职能角度来考察,会计是指主要运用货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量上连续、系统和完整地反映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管理决策和提高效益服务的整个过程。会计的这种职能决定了它的多类型、分布广的特点,按国民经济活动的行业,即按照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来划分,可以分为:农、林、牧、渔业会计;采矿业会计;制造业会计;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会计;建筑业会计;批发和零售业会计;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会计;住宿和餐饮业会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会计;金融业会计;房地产业会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会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会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会计;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会计;教育会计;卫生和社会工作会计;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会计;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会计;国际组织会计。此外,党政军群团等组织也都需要借助会计服务这样一种职能来进行管理控制。

会计作为一个具有很强职业操守的行业,除了前面述及的广泛性、发展的普遍性之外,它还具有很强的职业特征:

一是会计职业的社会性。会计承担着一个单位货币资金的确认、记录和报告以及收付存取任务,这个任务的存在是以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存在为前提的,我们说会计存在于国民经济活动的各个行业,各个行业都有会计服务的身影,它为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提供服务,其所反映的就是社会性问题。因此,会计这一职业以及从事这一职业的从业人员,就成为社会运行的一个部分——它不仅仅是某个组织的一部分,更是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endprint

二是会计职业的专业性。会计的职能是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无论是进行核算还是监督,都是对组织活动的经济数据资料的准确计量和真实反映。从事这一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掌握专门的操作方法和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有相应的技能要求、教育、培训和资格证书。而作为一项职业,技能水平是第一位的,职业能力需要学科能力做支撑,所以有专门的学科进行专门人才的培养。我国《会计法》第38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从业资格证书。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14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指出,会计职业能力包括:态度、行为技能、广阔的企业视野、功能性技能、技术知识、智力能力,可归纳为操作和决断能力。这些都是关于会计职业的专业性方面的要求。

三是会计职业的政策性。会计工作是一项精细化的管理工作,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需要按章办事,不能偏离财务制度和政策法规。《会计法》第1条指出: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定本法。第3条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第5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20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这些规定既是对会计工作所做的规定也是对从业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要胜任会计工作,就必须遵章办事、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及制度。

四是会计职业道德管理的双重性。在现实生产活动中,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应当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对从业人员有着更高的职业道德要求,无论是对会计工作本身还是对会计从业人员都有着严格的规范,政府制定了各种政策、法律法规、行业管理制度,确保会计活动及会计从业人员依法依规,按章办事。但是仅有这样的规定并不能完全保证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形成和相关制度的遵守。因此,在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上,既要有政策、法律、法规、规章的强制力,又要有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自律,必须两者有机结合。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在职业生活中廉洁自律,办事客观公正,行动遵守准则。严格的道德规范,严谨的职业操守,既要忠诚老板,又要遵守法度,会计永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又是重要的参谋助手,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至关重要。

三、会计职业的女性化倾向及其影响

会计职业的女性化现象由来已久,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从业人员的增加,这一现象越来越明显。据研究,1982—2000年间,在12类专业技术类职业中,性别构成变化最大的职业就包括会计,会计职业是女性构成比例最大的职业之一,1982年女性占40.68%,1990年占59.94%,2000年占67.39%,与1982年相比上升26.71%,仅次于理发员、飞行人员和领航人员以及纺织技术人员的女性比例(吴愈晓,吴晓刚.1982~2000:我国非农职业的性别隔离研究[J].社会,2008(5):145)。另据财政部统计,1996年国有单位和县以上集团单位共有会计人员464.93万人,其中女性262.94万人,占全部会计人员总数的56.55%;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女性会计人员超过男性,其中北京、吉林、黑龙江女性会计人员所占比例高达76%、70.6%、70.1%;从全国人口比例和国民经济各行业比例来看,当年全国人口12.11亿,其中女姓占48.97%,当年国民经济各行业从业人员中,女性从业人员占44%。2005年,全国会计人员1200万人,其中女性670万人,占全部会计人员总数的55.83%左右,当年全国人口13.06亿,其中女姓占48.47%,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从业人员中,女性从业人员占45.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会计行业的女性从业人员比例远远高于各行业中女性的总就业比例,也高于总人口中的女性比例,会计职业中女性比例是很高的。截至2010年末,会计从业人员约1400万人,目前,全国获得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远远超过这一数字,假如会计职业女性仍维持这样的高比例,那么女性从业者将近千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2}

我国会计职业的女性从业者比例如此之高,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先从女性自身的因素来看,男女性别的差异决定了在社会劳动分工中的差异,在体力和创造力方面女性无法跟男性相比,在现代婚姻家庭中,男女性别的角色分工,育儿持家往往是女性的专利,女性走入职场,紧接着就面临结婚生育,不可避免地出现工作的中断。居于这样的客观事实,在男强女弱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即使女性拥有同男性一样的能力,也较少进入男性主导的行业同男性竞争。会计这种职业,工作相对稳定,创造力要求不高,准入门槛的技术性要求较低,自然成为女性的职业首选。而且女性相对于男性更有责任心,办事细心、耐心、稳重,所以,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时也会倾向于选择女性。其次,从社会因素来看,受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影响,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根深蒂固,目前,家务劳动及抚育子女的工作仍然主要落在女性头上,而家务劳动和子女抚育都需要占用女性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和工作精力也受到制约,这就导致女性在为企业创造价值方面难以跟男性平等竞争,职业选择的空间比男性小,社会对女性的期望也与男性不同,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不是社会对女性的期盼,那些竞争性强,技术要求高,带有创造性及抽象思维,需要解决复杂问题的工种往往让位于男性。另外,用人单位居于成本和效益的考虑,通常情况下,男性往往比女性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所以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会优先考虑男性,特别是生产企业,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员工招聘时或明或暗地歧视女性,甚至拒聘女性,导致了男女两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不平等地位。{3}从女性行业分布来看,农、林、牧、渔、水利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3大行业,女性就业比例达67.5%的,属于典型的平均劳动报酬偏低的边缘化部门。再从女性职业构成来看,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占1.0%,专业技术人员占7.8%,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占3.2%,这称为“白领”阶层,合计仅占女性从业人员的12.0%。{4}endprint

职业性别隔离是对男女平等这一宪法原则的背离,男女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我国《劳动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都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平等的劳动权,职业性别隔离则强化了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结果是就业歧视、就业待遇歧视、就业服务和就业安全歧视,削弱了女性经济独立的条件,不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会计职业的女性化,不利于会计事业的发展,在女性教育投资远低于男性的社会背景下,女性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较男性低,只好集中在较低层次的岗位,造成女性会计人才队伍素质的结构缺陷。职业性别隔离对女性甚至整个社会对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不利,对男性发展也未必有利,在社会与文化因素的双重羁绊下,一些女性为主的行业,男性就业也要勇气,社会的偏见,用人单位的歧见,如家政服务、保健服务、幼儿教育、图书管理、宾馆饭店等服务业,也包括会计职业,当然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女性。由于职业的性别强化,高校招生中也明显地表现出来。比如会计专业,几乎成为女性的首选,男学生比例很低。

四、结论与讨论

职业性别隔离是劳动力市场长期存在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人类是长期进化的自然产物,生物学意义上的两性差异是先天形成的,任何智力活动和行为的产生都有其生理基础,两性差异的某些方面也有直接的遗传上的原因。人的自然属性,无法也不应该抹杀。问题在于,“性别意识差异”则是男女之间因社会角色规范不同而产生的心理差异,是人的社会属性,它随着不同社会形态对于男女角色规范的不同而改变。职业性别隔离正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行为影响下的观念产物,这种观念是完全可以转变的,也是应当转变的。在文明社会,追求男女平等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我国,男女平等是一项国策,《宪法》、《劳动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都赋予女性的权利与男性平等。《劳动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这些规定是明确具体的,体现了男女之间生存发展的平等权利。但仅有规定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落到实处,必须在社会意识、政策法规、企业责任、女性自身等不同方面形成合力,营造男女平等的氛围,突破职业性别隔离的藩篱。

注释:

{1}李黎明.制度变迁、劳动性别分工与职业性别隔离[J].市场周刊,2012(12):51

{2}王军.乘势前进奋发作为大力推动“十二五”时期会计人才建设再上新台阶[J].会计研究,2011(10):4-5

{3}王星辉.我国不公正职业性别隔离分析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3):24-25

{4}杨慧.女性就业现状及行业与职业分布性别差异[N].中国妇女报,2013.3.5

(作者简介:孙宁英,云南农业大学财务处高级会计师 云南昆明 650201)

(责编:若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女性化会计
油画创作中的女性化语言分析
《霸王别姬》和《黑天鹅》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