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不能脱离人而存在

2014-07-30 11:41秦合舫
中国工业评论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孔子制度管理

秦合舫

一个组织,无论是国家、企业或其他形式的组织,如果追求兴旺发达,到底是人重要还是制度重要?这是一个长期争议的话题。

在企业管理的西学东渐浪潮下,主流认知均认为好的企业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的制度,一个好的企业领导人更应该为企业建立一套长治久安的制度,而非创造一时的业绩,但制度真的能脱离于人而存在吗?这就看具体如何理解“人亡政息”了。

“人亡政息”的思想出自《礼记·中庸》,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为政在认”,“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孔子认为政事的兴废,完全取决于当权者个人是否贤明。贤者当政,政治自然会清明,奸邪当道,政治必然昏暗,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只能寄望于道德高尚的当权者,而不在于法律制度的有无和好坏。哀公孔子这段政治对话的核心思想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制度是容易的,难度在于得人。

如何理解“人”这个因素呢?在企业管理中,最直接的就是企业领导者。其实我们现在已经越来越感受到了一个好的领军人物对一个企业的作用,就像如果没有乔布斯,苹果不可能是今天的苹果。

离我们更近的案例则是联想。2000年,联想分拆成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按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的说法,分拆的主要原因就是不想放弃杨元庆和郭为这两个领军人才中的任何一个。

至今联想的架构体系仍然突出强调领军人物的重要性,不但在方法论中强调“有钱挣、有钱投、没合适人选的事不能做”,就是在“管理三要素”中,也把“建班子”放在首要地位,而且要求,领军人物必须有事业心,有主人翁意识,甚至要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命来对待。

对于非相关多元化的控股公司,联想更是强调领军人物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而“德”则是强调企业利益第一。这种设置的意义在于:企业管理更倚重于该业务领军人及其班子成员的自觉性,而非单纯依靠财务、审计之类的控制手段以及事后的奖惩机制。

联想这种“因人设事”和古人所说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异曲同工,企业要求的“人”不止要有做事之才,还要有对企业的忠诚度,因为难得,管理学上将之定义为稀缺资源。

要找到几个人组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班子”难度则更大,特别是当组织面临变革的转型时期,企业对卓越领导者的依赖会更大。对于企业而言,有了这些“人”组成的优秀团队和班底,事业多半水到渠成,而所谓制度反而是相对次要的。不是说制度不重要,而是说制度相对来说可学习,可借鉴,但人却具有相对的独特性、稀缺性。

更重要的是,一种制度能够有效实施,必然需要一种对应的文化,也可以说是被某种文所“化”的人,没有“人”,制度就是空谈,所以制度必须和相应的文化相配合,和有某种性格特质的人相配合。

从这个角度,我们就能理解孔子为什么要强调“人亡政息”,强调“为政在于得人”,固然“好制度可以让坏人变好,坏制度可以让好人变坏”,但由于领军人物的稀缺性,团队建设的非市场特征,以及文化转化的长期性,就会经常导致一个所谓“好的制度”由于缺少相配合的人而变成空架子,而如何发现人、转化人就变成了关系组织成败的更核心的要素。

作者为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研究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孔子制度管理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某些单位的制度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管理的另一半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