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企业外部融资渠道的理论探讨*1

2014-07-30 06:32胡梅梅
关键词:小企业信贷民间

邓 超,唐 莹,胡梅梅

(中南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湖南农业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为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国家政策发挥作用的强度不及大中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对小企业融资的“挤出效应”,以1998—2009年为例,小企业实际贷款投放量确有小幅增长,但小企业融资满足率仍较低(王雅炯、幸丽霞,2012)[1]11-16。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也是阻碍我国小企业融资的重要瓶颈,虽然创业板已正式推出、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也试点推行,但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中均无小型企业,参与试点推行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数量少、规模小,小企业直接融资市场规模依然很小。本文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及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对银行信贷、民间金融、商业信贷三类小企业外部融资渠道展开理论探讨,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对缓解小企业融资约束、拓宽小企业外部融资渠道提供参考。

一、小企业银行信贷

作为信贷资金供给方,银行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争取最大化的盈利,信贷交易成本、信用风险、流动性等是影响信贷决策的主要因素。财务指标已非银行进行小企业信贷决策的决定因素,为降低信息不对称,银行普遍要求小企业提供抵押物,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关于小企业的各类信息。传统的贷款技术分类是依据贷款决策制定所依赖的信息类型,基于“硬信息”的交易型贷款适用于信息透明度较高的小企业,包括财务报表贷款、小企业信用评分、抵/质押贷款、担保贷款、应收账款融资等。基于“软信息”的关系型贷款可缓解银企间信息不对称,则适用于信息透明度低、信用风险大的小企业。

上述依据决策信息来源的分类方式忽略了交易型贷款并非都是同质的这一前提,因为基于财务报表发放的交易型贷款要求借款人信息绝对透明,而其他类型的交易型贷款暗含借款人信息不透明的前提,并要求某种形式的附加条件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违约风险。已有研究大都忽略了这种异质性及其对信息不透明借款人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并导致误导性结论的出现,如大型金融机构在小企业信贷上不具优势。Berger和Black(2011)支持了上述观点,指出大银行并非在所有的“硬信息”贷款中具有同样的优势,小银行在关系型贷款技术上的优势在放贷给大型企业时表现最为明显[2]724-735。

贷款技术是政府政策和金融机构影响小企业信贷可获得性的关键渠道,政府制定的金融政策决定了不同贷款技术的可行性和盈利性,金融机构对不同贷款技术的选择对小企业信贷可获得性产生重要影响。自20世纪以来,关系型贷款被认为是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但其应用与发展受到信贷市场竞争程度、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等因素的影响。集中型信贷市场有助于关系型贷款的发展,银行可以通过对企业的控制索取更多未来利润并将贷款收益内部化;而信贷市场的过度竞争会破坏关系型信贷。金融创新和金融深化对小企业关系型借贷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数学者认为小企业融资总的发展趋势是:非关系化、多渠道和标准化。

随着关系型贷款理论的兴起,许多学者建议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以满足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中小银行是我国金融模式的未来选择(林毅夫,2001)[3]10-18。但银行规模和企业规模的匹配并不意味着小企业只能在以中小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制中获得贷款。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持续深化,新的交易型贷款技术不断出现,银行在财务报表失真或不可获得时,可通过收集有关小企业主信用的“硬信息”,预测小企业的贷款履约情况,评估小企业的信用风险。随着小企业信用评分等新兴交易型贷款技术在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大银行在小企业贷款上的劣势不断弱化,综合全面的金融服务、广泛的金融渠道等优势不断彰显,“小银行优势”理论逐渐被打破。此外,当外部融资成本很高时,小银行为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资本成本相比大银行更加昂贵,会减少对小企业的贷款发放。目前各国银行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为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其中并非由小银行、国内银行主导,而是各种类型的银行都在迎合小企业;也非高度依赖关系型信贷,大银行利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风险管理系统较大规模地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关于贷款技术对小企业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论:部分支持小银行发放关系型贷款,部分支持大银行发放“硬信息”贷款,也有学者支持大银行向小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邓超等,2010)[4] 83-96,还有学者发现小企业贷款的数量、类型、定价与所采用的贷款技术和组织结构并无很强的相关性(Beck et al,2011)[5]35-54。事实上,各种贷款技术都有优缺点,不能绝对地加以肯定或否定,需要因时因地地进行选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要不断改良和创新。对我国而言,由于外部信息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小企业信用意识薄弱等原因,交易型贷款技术的有效实施暂难实现,基于“软信息”的关系型贷款更为适合,但也面临“软信息”的收集、度量等难题,在实际贷款决策中还需结合“硬信息”综合考虑,两类信息的权衡与侧重也较难把握。因此,我国的小企业信贷的发展还需结合具体情境,近年来国内数家商业银行引入国外颇为成熟的小微企业贷款技术,就是非常重要的探索。

二、民间金融

在信息经济学中,学者提出了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概念。非正规金融产生的前提是正规金融无法满足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需求,而非正规金融在收集关于小企业的“软信息”方面具有优势(林毅夫、孙希芳,2005)[6]35-44。与关系型信贷理论的主体不同,非正规金融机构包含除银行以外其他形式的信贷主体,如私人钱庄、典当行、各种基金会、民间自由借贷等。一般而言,非正规金融借贷具有以下特征:(1)以一定的人伦社会关系为基础,如亲戚关系、地缘关系及其他社会交往关系等;(2)借贷利率一般高于正规金融市场利率;(3)一般不要求抵押品;(4)借款合约的执行主要依靠当地的某种社会机制,而非国家的法律体系,履约率通常高于正规金融部门;(5)融资规模日益增大。随着民间资本的大量积累与集中,专门的非正规金融中介日益出现,最初融资规模小、融资活动频率高的特点逐渐消失。民间金融对解决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墨西哥、印度。在一些已实现金融自由化的国家和地区,民间金融也依旧存在,如在20世纪60—90年代期间,台湾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比例高达35%。

我国的民间金融是非正规金融的主体,在江浙一带非常普遍,既是小企业初创期的主要融资来源,也是后续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随着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融资需求逐步加大,囿于现有融资体系的制约,通常较大比例地诉诸于民间金融市场。阿里巴巴—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NSDPU)调查显示,民间借贷一直是中小和小微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之一,信用形式一般为信用或担保贷款,表1列示了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表1 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位:百万)

资料来源:阿里巴巴—北大国家发展研究所(NSDPU).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2011(11).

由于数据收集困难,部分学者采用未观测金融(Non-observed Finance)规模指标予以代替。据测算,我国未观测金融从1978年的400亿元左右扩大至2008年的5.4万亿左右,年均增长率为17.8%,占总体正规信贷规模的 17.82%,涨幅已超过正规金融的小企业信贷,小企业融资满足率平均提高了20%以上(李建军,2010)[7]40-49。可见,民间金融对正规的信贷融资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对小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大于正规信贷。我国民间金融的主要形式如表2所示。

表2 我国民间金融的主要形式

除了上述主要形式之外,专业形态的民间金融机构也陆续成立,继2012年4月温州市第一家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正式对外运营后,四川成都也拟筹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随着国内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民间金融正在由非法转为合法,走向阳光化和规范化,对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也日益增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金融呈现较快发展,网络信贷平台不断推陈出新,为小企业融资呈现了新的选择。针对阿里电子商务平台小微企业开发的阿里信贷便是典型产物,自2010年自营小贷业务以来累计投放280亿元,为超过13万家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融资服务,信贷不良率仅为 0.72%。作为一种新型基于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的网络贷款技术,阿里信贷也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如表3所示。

表3 阿里信贷的优劣势分析

关于阿里信贷的蓬勃发展对银行信贷的冲击,包括目前银行大力推行的供应链金融以及未来银行业的授信模式,国内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多数认为基于企业经营数据和现金流的风险管理技术的阿里信贷优于在银行界大行其道的供应链金融,将对银行未来的授信模式产生重大冲击。但部分学者认为由于目标客户群体、业务功能、风险控制手段等方面的差异,其在短期内对银行不构成直接竞争,而是对供应链金融来说是一种重要补充。作为科技进步与金融发展的产物,阿里信贷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新的途径,但要解决更多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仍需要较长的时间,不仅囿于其目前狭窄的目标客户范围和授信模式,更需关注的是其自身发展面临的诸多现实困难,譬如专业人才短缺、小额贷款公司身份不明确,资本金限制及风险监管等。

三、商业信贷

除了银行信贷、民间金融以外,小企业还有一种重要的外部资金来源——商业信贷。商业信贷是指卖方给予买方在商品交易中的延期支付,是一种短期融资方式。商业信贷中供货商的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信息获得优势、控制借款人优势和自身资产保值的优势(程海波等,2005)[8]67-72。其中,信息获得优势是指商业信贷的提供者拥有其客户企业的一些有关商业信誉、信用、经营状况的特有信息,可成为“关系贷款者”,愿意提供比银行更多的资金,同时可通过提供短期限、高折扣与长期限、零折扣的合同条款作为信号甄别机制,诱使高风险客户暴露自己的风险类别;控制借款人优势是指供货商一旦发现借款人存在还款困难或不愿意还款时采取停止供货等方式促使借款人偿还信贷;自身资产保值优势是指供货商可通过合同条款控制商品所有权转移,也可通过自己的销售网络将索回的商品最大价值的销售出去,使损失最小化(张杰等,2007)[9] 75-85。

商业信贷、银行信贷、民间借贷之间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在小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受阻的情况下,必然转向商业信贷和民间金融。市场上潜在的逆向选择导致小企业外部融资成本很高,而商业信贷可以在降低资金成本和减少信贷配给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0]102-105。在我国现行银行信贷体系下,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仍面临一定程度的信贷歧视,商业信贷机制对于银行信贷体系具有显著的补充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银行贷款而缓解小企业的融资难,但商业信贷在我国民营小企业融资体系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郭丽虹、马文杰,2011)[11]136-144。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最新研究及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国内小企业银行信贷、民间金融、商业信贷等企业外部融资渠道进行了理论探讨。基于前文分析,对于缓解小企业融资难困境及拓展外部融资渠道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第三方信用信息提供机构

企业经营及信用信息的可获性及共享对小企业的存活和增长至关重要,致力于解决银行与小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措施应付诸实践。以小企业信用评分为例,美国大多数银行都采用外部信息构建小企业信用评分模型,强大的信息环境的支持解释了为何小企业信用评分技术仅在少数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相关研究显示第三方信用信息提供机构的存在与小企业信贷可获得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相关性,尤其在具有正式的信用信息共享制度的国家,银行信贷在GNP的占比更大,整体信用风险水平也更低。因此,我国应倡导建立第三方信用信息提供机构,当第三方信用信息可获时,银行可用于构建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信息来源更丰富,各类贷款技术的应用更便利可行,无疑将有助于提高小企业信贷可获得性,缓解融资约束。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强小企业存活率

银行的贷款供给通常出现顺经济周期波动,经济衰退会导致生存能力本身较弱的小企业受到更大程度的信贷约束,融资困境更加恶化。以次贷危机为例,银行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敞口和更低的贷款流动性,会理性地选择将贷款组合调整为风险程度更低、流动性更强的贷款,导致小企业获取资金的难度和破产倒闭的可能性增大。因此,为缓解小企业融资约束,需要一定程度的政府干预,改变这种非最优信贷资金流向的市场失灵,如加强对小企业的扶持与保障,落实对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施行结构性减税,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提高财政资金支持与倾斜等都不失为现实的可行选择。

3.转变银行的小企业贷款经营理念

目前银行信贷过多地依赖不动产类型的抵押担保,忽视了小企业资产结构的特殊性。部分学者建议,可借助专业担保公司担保、互助担保等方式融资以及构建以存货和应收账款等动产抵押担保的金融安排。更为重要的应当是转变经营理念,紧扣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本质,遵循“重分析、轻抵押”的理念,从多角度、多方面获取信息,重点关注对借款企业的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的分析,降低对形式上和名誉上的抵押担保的看重,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现实取向。

参考文献:

[1]王雅炯,幸丽霞.小企业融资满足率模型的构建和实证检验:1998—2009[J].南方金融,2012(1).

[2]Allen N Berger,Lamont K Black.Bank size,lending technologies and small business finance[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1(35).

[3]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4]邓超,敖宏,胡威,等.基于关系型贷款的大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定价研究[J].经济研究,2010(2).

[5]Thorsten Beck,Asli Demirguc-Kunt,Mara Soledad Martínez Pería.Bank Financing for SMEs: Evidence Across Countries and Bank Ownership Types[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2011(39).

[6]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7).

[7]李建军.中国未观测信贷规模的变化:1978—2008年[J].金融研究, 2010(4).

[8]程海波,于蕾,许治林.资本结构、信贷约束和信贷歧视:上海非国有中小企业的案例[J].世界经济,2005(8).

[9]张杰,经朝明,刘东.商业信贷、关系型信贷与小企业信贷约束:来自江苏的证据[J].世界经济,2007(3).

[10]谭光荣,林信芳.中小企业实际所得税率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

[11]郭丽虹,马文杰.债务融资、商业信贷与中小企业投资:来自非上市制造业企业的证据[J].财经研究,2011(3).

猜你喜欢
小企业信贷民间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日照银行:以大格局服务小企业
《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澳大利亚政府扶持小企业发展的模式及启示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电镀厂涨价搬迁 卫浴小企业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