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巍
宋时有个叫陈从易的人,偶得一册残旧的《杜甫诗稿》,如获至宝,只是有的诗墨迹脱落,个别字已经很难辨认。有一首《送蔡都尉》,其中“身轻一鸟□,枪急万人呼”。鸟后面的字看不清楚,他想补上这个字,思考良久,却想不出补什么字合适。
有一天,几位诗友来他家喝酒,陈从易说起“补诗”一事,几位友人都挺有兴趣,你填一字,他补一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填“身轻一鸟疾”,有的补“身轻一鸟度”,也有的填“一鸟落”,也有的补“一鸟起”。一伙人众说纷纭,觉得都不太合适,没有一个字是大家认同的。杜工部这首诗的原字到底是个什么字呢?
过了许久,陈从易终于借到一部完好的《杜工部集》,翻到《送蔡都尉》这首诗,原来鸟字后是个“过”字,“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这个“过”字活灵活现地表现了蔡都尉行动机敏快捷,就像一只鸟从人们眼前闪电般飞过。
杜甫精于诗律,出语惊人,皆从锤炼中得。“一鸟过,见其势疾”,而众人所补,只说了动作的起始和结束,都不及“过”字准确生动。
在我國诗史中,类似典故不少,像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等。据传说,宋朝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也给大诗人出过这类难题。
江西诗派掌门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有一次到苏东坡家做客,两位大诗人饮酒论诗,兴致极浓,不一会苏小妹也走过来凑趣儿。她说:“我这里有8个字:‘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每节加一个字,你们看加什么字好?”
苏东坡想也不想地说:“这还不容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黄庭坚听了连连叫好:“这两个字添得好。”苏小妹却不以为然:“我看添得太俗,若是这两个字,还犯得上劳驾两位大诗人?”苏东坡也觉得是这么个理儿,若是这两个字,怕是学童也添得来。他又想了几个字,都被苏小妹摇头否定了。
黄庭坚见师兄败了阵,也不敢再贸然多嘴,只好请苏小妹谈她自己的高见。苏小妹客气地说:“我添的也不见得好,说出来请二位指教。我以为添‘扶和‘失字,‘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二位诗人豁然开朗,连连叫绝:“好!好!一‘扶一‘失,果真把轻风、细柳、淡月、梅花写活了。真乃一字千斤!”
李中一荐自《内蒙古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