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强
近日,长期关注当下社会变迁的著名作家常芳,一反常态,推出了一部以抗战为背景的史诗巨著《第五战区》,受到广泛关注。
2005年开始小说创作的常芳,短短几年已成为中国70后作家的领军人物。除发表一百多万字的中短篇小说外,她还出版长篇小说《爱情史》、《桃花流水》和小说集《一日三餐》,作品曾获泰山文艺奖和《上海文学》奖等。《第五战区》的出版,拓宽了常芳小说的边界,为我们了解真实的正面战场、真实的沂蒙山区,以及战争中的女性提供了一个窗口。
再现抗战的真实面貌
7年前,常芳便萌生了创作一部有关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小说的想法。通过一部小说,她写出了每个人心中的“山河”,带领我们回到1938——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是她献给故乡和先辈们的礼物。像小说后记中所说的,这是一部理解之书,也是一部致敬之书。
2012年9月,为了创作《第五战区》,常芳来到沂蒙山区腹地的沂南县,集中调查采访。她找到经历过战争的老人,听他们讲述他们自己或身边的人,在战争中发生的故事。4个月时间,她收集了整整四箱子文史资料。“哪怕是讲述人在他讲述中,认为那是一件不值得讲述出来的事情,也会深深打动我,直入我的内心。”
常芳给本刊记者举例,小说中,鹿家在日本留学的儿子回到家中,鼓动父亲在辛亥革命前夕卖掉所有田产,投入到辛亥革命中,一去再无音信;小说还写到两个地主的儿子,从外面回到南沂蒙县,回家变卖了田产,自己出钱买枪组织抗日队伍。这些都是从采访中听到的真实故事。
老家是沂南张庄的抗日将领——在临沂阻击战中战死的刘震东将军,更是一个真实的例子。抗战爆发后,刘震东和弟弟刘震西变卖了家产,毁家纾国难,组织了第五战区第二游击总队,亲率队伍来到抗敌前线,战死沙场。
无数抗战事迹在常芳眼前萦绕,“小说中的每个人物,从鹿家到梅家,包括‘锦官城和‘南沂蒙县里所有在这部作品里出现的人物,在我的采访过程中,几乎都看见过他们的身影,只不过,有时候,我可能是写出了他们的一个侧面,或者是把几个人的身影,叠在了一起。”
在先辈那里遭遇“1938”
其实,除了实地采访调查,多年前,对这部小说的期待已经深入了常芳的骨髓。出生于临沂市兰山区的常芳,在先辈那里无数次遭遇“1938”。
她的一个堂祖父一家,在1938年临沂阻击战期间,为躲避战火,全家人躲进了家中的地窨子,但在临沂失陷后,全部被日本人用瓦斯毒气熏死。“我从小就知道,那个地窨子,就在沂蒙路新华书店对面邮电局大楼的下面。我长大之后,几乎每次到新华书店买书,都会站在马路对面,看着邮电局的那座楼,想那个地窨子和灌进里面的毒气。”
小时候,她偶尔会听到大人们在一起说话,会提到谁谁曾经是汉奸,谁谁为了不去当兵打仗,故意扶着板凳装瘸子,最后居然真的成了瘸子。“还有我的爷爷,为了躲避一个汉奸的暗害,带着我的父亲,整整一个夏天,睡在房屋后面的一片苘地里,直到那个汉奸有一天突然消失不见了。”
她的长辈们,都是从那场战争中走过来的。“应该说,他们经历和他们讲述的那些故事,在后来都成为了我决定创作这样一部作品的直接因素。”常芳说,“因此,这部小说在我到目前为止的创作中,分量是最重的,也是我花费心血最多的。它把我对亲人们,对沂蒙山区那片土地和那片土地上所有人和物的爱,所有能表达的深情厚意,几乎都嵌进字里行间去了。”
战争中的女性:
流着忧愁的泪水,哺育着人类的孩子
32万字的长篇小说《第五战区》,以两个家族的纠葛为背景,真实再现了1938年,徐州会战打响时临沂阻击战的全貌。这场战役中,国军伤亡25000余人,毙伤日军8000余人,虽代价惨重,却足以彪炳千古。
常芳重点塑造了一个战争中的女性——梅如是。新婚之夜被丈夫抛弃,在战火之中,只是在课堂上教孩子们读书认字,或者,她只是躲在旷野的一处角落里,流着忧愁的泪水,哺育着她怀里的孩子,她也同样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母亲。“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她应该是集合了沂蒙山区妇女身上所有的闪光点,代表了一个群体形象。她们是女人,但不是小女人,能够发乎情,也能止乎礼。尤其是在面对国破家亡这种时代巨变时,她们会和男人们一样挺立着身板。”
“作为女性作家,从女性视角出发,去看世界、看生活,可能更多的是会去关注世界和事物的一些细部,一些细节,感性思维可能会呈现的更多一些。”常芳说,“在描摹一棵大树的时候,可能会更多的在枝叶上下工夫,更关注和在意它们的生长与衰落,天气和环境在它们身上带来的细微变化。”
然而,对于细节的过分完美追求与过度迷恋,局部的无限放大,可能恰恰又在不自觉中形成了某种遮蔽,最后造成一叶障目的后果。很显然,常芳在《第五战区》中巧妙地规避了这种“一叶障目”,细致入微而又注重“事物本该拥有的边缘和辽阔性”。
想起了常芳的另一部长篇小说《爱情史》,同样是发生在锦官城的故事,但时间是当代。1938年,无数先人奋力保卫的家园,到了《爱情史》里,在工业化的机器轰鸣中,一座座厂房取代了农田。当然,再回到1938年的《第五战区》,我们已经看到了沂蒙山区乃至整个中国在20世纪所经历的灾难史与重生记的缩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