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梦奇
《自画像:47公里做梦》
77分钟 / 2013
作者的话
这是我的“自画像”系列影片之四。我在2013年初的冬天继续回到“47公里”村子。爷爷病危,我与爷爷的相伴,如同与死亡相伴。村子里是那些如同枯叶般的老人和记忆。我和村里的孩子们相识,并共同行动起来,在村子里建立一座图书室。一面是孤独困苦的老人,一面是阳光无邪的孩子。我的“梦”是否在此?
编者按:
我们选取了六部纪录片作为民间记忆计划的一个切片来呈现。
从山东到湖北,从河南到云南,画面里无一不透露着些许粗粝和荒凉。正像有人提出这些纪录片创作略有 “同质化”的倾向,或许这也正是我们所忽视的主流之外今日中国乡村之普遍缩影。
然而,与这些荒凉和粗粝对应的,是那些年轻的面孔以及他们丰富的内心独白,和着采访地点密密麻麻的卫星地图,仿佛在无边无际的历史中寻找着各自的定位。
李新民
《花木林,小强啊小强》
76分钟 / 2013
作者的话
片子是关于一个四岁的小男孩,男孩的妈妈是我的同龄人小群,去年拍了小群的故事,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我今年回村,发现小群的儿子小强很有意思,我带着小强一起捡塑料袋。这个小强是我这个片子里代表未来的孩子,同时,花木林寨子老人的现实生活也一如既往,麻木孤单。
舒 侨
《双井,我要嫁给你》
74分钟 / 2013
作者的话
这是我的第二部纪录片,伴随着民间记忆计划产生。2013年冬天,我回到自己的母校双井中学,给中学生上课,辅导他们摄像,鼓励他们回到自己村子采访村中老人关于以前的记忆,如三年饥饿等。同时,我也继续返回我的村子双井村,听外婆讲从前的故事,和公公一起在实施了“老人基金”计划,试图帮助村里有困难的老人,麻烦也伴随其间。
王海安
《进攻张高村》
86分钟 / 2012
作者的话
张高村是我出生并长大的村子,在山东青州市,我的父母和爷爷还生活在那里。自2010年我参加民间记忆计划,开始回村采访村史,同时我想为那些在“三年饥饿”中饿死的人建立一块墓碑。我没有料想到的是,我是在进行着一次“鸡蛋撞墙”式的“进攻”。最终我是没有把这块墓碑在村里树起来,我被各种冷漠、怀疑、担心、嘲笑和反对击败,但我还是发现我身边依然有着一些善良敦厚的老人在默默关心和支持我。这部片子是我的第一部纪录片,是我作为一个树碑失败者的写照,也是我在历史与现实中跋涉中自我寻找与发现的一面镜子。以此为证。
郭 睿
《爷爷的饥荒》
75分钟/ 2013
作者的话
我从没见过我的爷爷,因为他在我出生之前便去世。以前并未觉得爷爷是我生命中的重要部分,父母也较少对我提及他。直到2013年初,我返回到父亲出生长大的村子,河南省临颍县大郭乡大郭村,去采访经历过“1959-1961年饥荒”的老人,此时,爷爷在我脑海中的形象,渐渐清晰起来。
为何返回这个村子?我并非在此地出生长大,我没有乡愁。但我想,这种返回,是对姓氏之源的追溯,是对血缘发生之地的探究。采访时,我接近老人的几乎唯一途径,就是不断提及“我是郭高岭的孙女”,早已过世的爷爷,成为进村的引路人。我对爷爷充满好奇,尤其是了解到他曾在“三年饥荒”期间担任生产队长。我好奇他的相貌脾气,他的日常生活,他的权责,他在饥荒时期的作为和不作为……与此并行,我也在统计大郭村在饥荒期间的死亡故事,逝者信息。爷爷与饥荒,似乎是我行走在陌生而又熟悉乡土上的契机与指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