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文课堂教学中“问”的问题

2014-07-29 05:44牛雨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7期
关键词:自主性解决问题课堂教学

牛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是一种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能力。如今,这一理念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生疑、质疑、究疑、解疑已成为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于是,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提问的做法不断受到冲击并逐渐被摒弃。如今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明确的目的性,可以说是向带着问题进课堂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我们在鼓励学生提问的同时,还要精心组织和引导,要让学生问出水平。不仅要好问,更要会问,并且努力尝试学会进一步追问,这才是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激发心理需求,明确学习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问

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虽然说是起步,却是发展自主性学习最关键的一步学生多年来早已经习惯了被问,这突如其来地让他们提问,很多学生会不适应,往往无问可提或者根本不知道从何问起。因此首先必须打破这种思路僵化的局面,触动学生问的神经,不断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

起初阶段,我们不必过于追求问题的数量与质量,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进来,教会他们针对课题、针对文中的一个人、一句话,甚至一个关键的词语来提问。从小问题着手,从细微处着手,而不要求学生驾驭全文,作出深入的思考。这时教师完全可以放手,哪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再简单、再古怪、再偏离主题,也不要直接批评或否定他们。教师不要担心学生乱问一气而无法收场,要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勇气,情感上有提问的需求。

小组学习在这个阶段应该是一种较为合适的形式。首先要为所有学生,特别是为那些在全班场合提问缺乏勇气和自信的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小组学习中学生心理压力相对减小,不必担心问得不对或不好,完全可以畅所欲言。其次,对于一些过偏、过怪或毫无价值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学习小组进行初级筛选,避免牵扯过多的课堂教学中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提问的兴趣会提高,勇气会增强,把握问题也会更加准确。

二、拓展思维角度,强化个性需求,指导学生提问要有自己的见解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在思想上已经较为接受和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但这时往往会出现另一种情况 ——提问格式化。即用一种一成不变的模式去套文章、套问题,提问变成了机械活动,变成了走过场。我认为这时候已进入了一个相对平衡期,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不能为问而问,提问更应该围绕教材的主题,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观需求,一种对教材的个性化理解。

教师这时可以选择以一课或几课为例,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问题,包括自己认为能解决或者不能解决的。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课前学生可以将问题写在小纸条上,课堂教学中用实物投影仪展现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讨论: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你喜欢哪个问题?你提出的问题和谁的提问思路相同或者相似?你认为那个问题最有价值?……通过对问题的比较、分析、交流,拓展学生提问的思路。同时也可以通过评选最有价值的问题、最受欢迎的问题或最有创意的问题等方法,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努力提高问题的质量。当然,对于一些质量不高或者毫无价值的问题,因无人关注或点击,提出问题者自然会有所反思。因为这种为公众所不认可的形式会比教师的直接批评在情感上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有所最触动。

通过这样的提问训练,可进一步拓宽学生提问的思路和角度,拓展提问的形式和内涵,以此引导学生按需提问,更加突出自主性和个性化。

三、改进问题处理的方式,促进学生质疑和解疑能力的同步提升

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只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同样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思考。如果过于注重提问环节,学生把全部的热情都投入到研究如何提问之中,希望以此获得老师的赞赏与同学的肯定,甚至认为只要能够提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学会了学习、获得了成功,自然会出现重提问、轻解答的心理倾向。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问题的解决。如果学生提出问题后,只是一味地等待老师的讲解,这往往又会回到传统教学中的另一种模式中去,即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依然按照自己事先的教学设计,逐步讲解,得出结论。

所以,我们应该彻底摒弃这种完全由教师讲授的模式,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交给学生自主解决、组织同桌讨论、小组交流或全班共同研究,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一些学生确实很难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也不可直接告知答案。可以有目的地逐步引导,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和构想,并进一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和体会。课前准备充分的,教师甚至可以提供给学生能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启发和点拨会比直接告知答案更有效。当然有些问题,课堂上实在难以解决的,教师也不要勉强学生,不妨留至课后,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深入的讨论,尝试学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善于把握尺度,教师的问不可或缺

当然,我们倡导学生的问并不是说教师就不能提问。学生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不可能完全准确和深入,因此教师的提问不可或缺。教师要善于从时度、广度、深度等不同维度及时准确地提出学生所提不出的问题。时度是指要找准问的时机,找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思维的阻滞点和情绪的兴奋点,及时对学生提问中条理性、层次性的欠缺之处进行补充。广度上要体现对课文内容的全面把握,带领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纵览全文,针对学生所提出的较为片面、零散的问题加以汇总,并能对课本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深度上教师的提问要能带给学生深入的思考,给学生以启迪,并帮助他们准确分析和理解语言文字背后的内容。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师生提问的互相补充、互相融合,才能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使学生真正培养问题意识,提升质疑解疑能力,在相互交流和探究中学会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小学)

猜你喜欢
自主性解决问题课堂教学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