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静 赵智岗 袁庚申
摘要:通过收集大量史料和调查访问,从20世纪上半叶(1909年-1949年)、建国初期(1949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2011年)四个时期对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创刊种类、数量等基本问题进行梳理研究,并总结了体育学术期刊在发展中表现出来的特点:数量逐渐增多,直至稳定;内容安排上逐渐规范;体育学术期刊种类逐渐定型;体育学术期刊管理系统逐渐完善。
关键词:体育;学术期刊;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4)03-0028-04
收稿日期:2014-03-18
作者简介:高雅静(1982-),女,河北承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作者单位:河北体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41
Heb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ijiazhuang 050041,Hebei,China“一国学术之盛衰,可于其杂志之多寡而知之”,可见期刊在传递科技文化知识以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方面的重要性。作为记载和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载体,期刊从1792年江苏的唐大烈在苏州创办的《吴医汇讲》开始到现在,发展虽然只有二百多年,但它的作用不容忽视。体育学术期刊作为体育界发展动态以及体育文化记载与传播的载体,从1909年由著名体育教育家、宣传家徐一冰主编的《体育界》的创办开始到目前为止[1],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梳理体育学术期刊发展过程,了解体育学术期刊发展史,使体育学术期刊能够更好地为我国体育事业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服务。
1体育学术期刊发展现状
北京大学图书馆文献计量学研究室主任何俊和蔡蓉华研究调查指出截至2011年2月中国共有正式出版期刊9 892种,期刊数量达到有史以来最多水平。从国内期刊出版的整体学科分布来看,人文社会科学期刊4 561种,科技期刊4 954种,综合性期刊377种,其中学术性期刊大致在6 000种左右[2]。根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的统计,截至 2011年底,我国共有体育科技期刊达120种左右,其中体育学术期刊56种[2],这些期刊为我国体育科研力量的壮大、体育实力的增强以及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研究从20世纪上半叶、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四个时期对体育学术期刊进行梳理研究。
2体育学术期刊发展历程
2.120世纪上半叶(1909年-1949年)
这一时期历经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自清末百余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委曲求全于西方国家的意志与意识,在这种基本心理环境下,体育注定要与民族命运相连,也注定了体育强国的历史使命。中国近代体育,就时代而言,民国较清末进步较大,国民政府比北洋军阀时期也有明显进步,尽管缓慢,但一直在发展着。体育学术期刊在这期间虽然发展有起伏,但总体是朝着欣欣向荣的方向发展着。这一时期出现的体育期刊有徐一冰在1909年创办的体育杂志《体育界》和1914年创办的《体育杂志》以及1917年3月创办的《新体育师范讲义》,再有是黄醒在1918年于长沙创办的《体育周报》、北京体育研究社在1918年出版的《体育季刊》、东南师范大学于1921年编辑出版的《体育研究》和上海中华武术会在1921年编印的《武术》、上海勤奋书局在1933年出版的《勤奋体育月报》、教育部体育委员会在1941年发行的《国民体育季刊》等等。这些刊物在当时影响深远,使人们对体育学术期刊强国强种、传播体育学术、促成体育学科生长、促进体育教育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体育学术期刊成为记载中华民族强身健体、强国强种和体育学术发展的重要科学文献。这一时期的体育期刊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江苏、四川等省市,它们是中国近代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3期2014年6月 高雅静,等我国体育学术期刊发展历程与分析No.3 20142.2建国初期(1949年-1965年)
建国初,我国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体育机构不断建立和完善、体育科教人才培养和研究机构逐渐完善、体育科技期刊陆续创办,体育科技发展已逐渐步入正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是1952年毛泽东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2届代表大会的题词;邓小平同志认为中国体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展“广泛的群众体育运动”。迎合政治环境和社会发展需要,体育文化上的表现是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体育期刊,有1950年《新体育》,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对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体育运动为增强人民体质、宣传新中国体育运动的成就,介绍体育基础知识、运动方法等,评述国内外重大运动竞赛,介绍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先进的体育[3]。1953年创看的《体育译丛》,主要内容是绍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的体育经验、理论、科技成果[3]。1957年创刊的《中国体育》、1958年创刊的《体育文丛》、《体育报》以及1959年创刊的《体育科学》,这几个刊物主要是发表体育科学研究动态、经验和成果,交流运动训练经验,传播党和政府关于体育运动的方针政策,加强运动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促进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体育活动的宣传报道,向群众进行共产主义教育[3]。
这一时期随着教育、体育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量的体育教师和其他体育人才,体育院校以及高等师范学院的体育系纷纷建立或者恢复,与之相应的是各大体育院校都陆续的创办的自己的刊物,1959年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相继创办了体育学术期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60年成都体育学院创办《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66年北京体育学院创办《北京体育学院学报》,这些学报努力研究和反应新中国新体育,开风气之先,以刊载本院教师的研究成果为主,这些学术刊物的创办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
由于前期受三年自然灾害和四清运动影响以及这个时期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体育学术期刊发展停滞不前,这个时期几乎没有新的体育学术期刊创办,而且之前创办的体育学术期刊也不能按正常周期出版,甚至有的刊物中断10年之久,体育科教研究事业出现倒退。
2.4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2011年)
1978年,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国家各项事业百废待兴,体育事业也不例外,江泽民同志指出“体育工作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增强人民体质,这是一个国家富强文明的标志”;胡锦涛同志指出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发展应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顺应改革时代发展需求,体育学术期刊在这一阶段发展迅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国家体委体育科学研究所在1981年将《体育科学技术资料》改名为《中国体育科技》并于1988年公开发行,又创办了《国家体委科研所学报》《国外体育动态》,并与国家体委政策研究室合作出版《体育论坛》[4],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专业化个性化鲜明的期刊,如《中国学校体育》主要针对中小学教师,《中国体育教练员》受众主要是教练员,等等。体育的现代化推动着体育期刊的不断创新。某一专业体育期刊的创办,表现了一种体育理念和体育实践的创新能量已经聚集到一定程度,反映了社会对这一体育领域的关注[5]。
1978年后,在国家体育科技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大批体育院校和体育科研院所迅速恢复或建立,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科研队伍,也使得这一时期的体育学术期刊种类迅速扩张[6],198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的成立为体育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作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刊的《体育科学》《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相继创刊,与各地方科研机构和体育院校主办的学报一起为我国今天体育学术期刊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础。各大体育院校纷纷建立属于自己的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相继于1981年创刊;《沈阳体育学院学报》于1982年创办;1984年《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创办;1985年《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吉林体育学院学报》创刊;1987年《南京体育学院学报》《河北体育学院学报》创办;1989年《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创刊,在这一阶段创刊的体育学术期刊有30多种之多。同时,为了增强各学报之间的交流,1988年,全国体育院校学报研究会于广州创办,包括16所体育院校学报编辑部成为会员,学报研究会的成立,促进了学报间的交流,为体育科研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体育学术期刊发展中表现的特点
自1909年体育学术期刊《体育界》的创办开始到目前为止,体育学术期刊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纵观体育期刊发展历史,体育期刊朝着欣欣向荣的方向发展,具体呈现如下特点。
3.1数量逐渐增多,直至稳定
政治家、教育家严复说“今日之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徳”“民之手足体力”“母健,而后儿肥”,青年毛泽东则把体育的地位放到一个显著位置,“无体是无德智也”“善其身无过于体育,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位置”,蔡锷则鲜明地提出“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灵魂贵文明而体魄贵野蛮,以野蛮之体魄复文明其灵魂,则文明种族必败”。他们都提出要加强体育的作用。表现在学术上就是体育学术期刊的出现,自体育学术期刊《体育界》创刊以来,之后有《体育杂志》《新体育师范讲义》等等创办,数量虽然很少,但是在不断地发展着。
建国后,作为文化学术宣传的期刊出版事业进入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历史时期,数量迅速增多。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对体育事业非常重视,1978-1985年间出现了一大批体育学术期刊。在1978-1985年间,体育学术期刊数量从原来的22种迅速发展至106种,这些增加的学术刊物中大部分是新创办的。后来经过调整,发展到现在我国共有体育科技期刊达120种左右,其中体育学术期刊56种[4]。
3.2内容安排上逐渐规范
随着1988年新闻出版署发布的《期刊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1991年国家科技部发布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关于体育期刊规范化标准的颁布出台,体育学术期刊的标准化问题逐渐提上日程,一些非正式期刊按照管理办法都对期刊进行了调整,一些期刊由非正式变成正式期刊,如1988年《沈阳体育学院学报》从内刊转为公开发行、1989年《哈尔滨体院学报》从内刊转为国内公开发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有些期刊开始出现英文摘要及英文目录,1982年《体育科学》开始加入英文目录,1986年开始加入英文摘要; 1990年《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开始出现英文目录,等等,这些细节的变化都说明了体育学术期刊逐步走向标准[7]。
3.3体育学术期刊种类逐渐定型
调查发现目前体育学术期刊办刊单位主要是各大体育学院和体育科研机构、体育学术组织主办,由原来的150多种调整规范到目前的56种,这56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学术期刊。内容主要包括创新性的学术论文、有意义的科学研究和实验结果等。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都特别注重学术性、探索性和专业性。由各大体育学院主办的体育学术期刊有:《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河北体育学院学报》《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吉林体育学院学报》《南京体育学院学报》《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等22种;由体育科研机构主办的体育学术期刊有《体育与科学》《安徽体育科技》《贵州体育科技》《湖北体育科技》《内蒙古体育科技》《宁夏体育科技》《体育文化导刊》等14种;由体育学术组织主办的体育学术期刊有《体育科学》《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中国体育科技》《体育文史》《冰雪运动》《福建体育科技》等20种[1]。
3.4体育学术期刊管理系统逐渐完善
任何事物都是朝着完善规范的方向发展的,体育学术期刊也不例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学术界本身发展的要求,体育学术期刊管理系统逐渐完善,首先中国知网研发了学术不端检索系统,各大学术期刊编辑部都积极采用并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保证了科研成果的纯洁性;目前ORCID(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即作者身份识别系统在全球的学术界逐渐流行开来,ORCID好比是科研人员的学术身份证,一人一证,能够保证文章就是某个机构里面的这个人的文章,解决学术研究中的研究者姓名混淆的问题,使研究成果能够精确地找到归属,同时能够保证作者的学术权益;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是一套识别数字资源的机制,涵括的对象有视频、报告或书籍等等。它既有一套为资源命名的机制,也有一套将识别号解析为具体地址的协议,数字对象唯一性,是DOI的典型特征,也是数字时代的“身份证”号码,一直被誉为“互联网上的条形码”,DOI国际标准更是成为科技期刊的“标准配置”以及论文的“出生证”,全球已有4万种科技期刊为论文注册DOI,并使用DOI链接到论文的文摘或全文,这些系统的出现为学术界的纯洁性提供了保障,使科研人员能够放心的进行科学研究。
4小结
体育学术期刊是体育科学技术系统中起中介与传播作用的重要环节;体育学术期刊是重要的体育信息资源库[8];体育学术期刊是体育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和载体;体育学术期刊的发展状况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科学技术进步水平。尤其是现在的职称评定体系,都将体育科研成果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作为体育科研成果载体的体育学术期刊就显得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晓宪,邱剑荣,李晴慧,等. 新中国体育学术(科技)期刊发展研究[J]. 体育科学,2009,29(5):3-23.
[2]何俊,蔡容华. 中国期刊出版及评价现状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
[3]许红峰,陈作松,黄汉升,等. 建国初期我国体育科技发展的历史回眸[J]. 中国体育科技,2000,36(10):3-7.
[4]郭长寿,乔艳春. 新中国体育学术期刊的历史分期及其特点[J]. 编辑学报,2011,23(6):489-490.
[5]宋丽,卢成义,钟炼. 新形势下体育学术期刊的发展与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6):127-128.
[6]马宣建.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现状与发展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6):34-36.
[7]费玉红,刘红霞. 体育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4):32-34.
[8]姚远,汤晰,赵军平.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现状调查与分析[J].编辑学报,2008,20(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