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未来工业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
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业界普遍认为“通过两化融合,可以改进工业的生产工艺、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竞争力,达到节约能源资源、促进工业发展的目的”。通过两化融合,对工业来说其核心就是提高管理、生产和销售水平。而工业水平的提高,具体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产量的增加。这是最显而易见、但却最具悖论的两化融合成果。水平的提高,即意味着效率的提升,必然导致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在当今中国工业化还未完成,信息化与工业化还远未实现深度融合的情况下,工业产能过剩已日益严重;若两化融合的目标或最后实现的结果,是提高工业产品的产量,那岂不是说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加速了工业的产能过剩,这难道不是与我们实施两化融合的初衷相悖吗?
质量的提高。这是最希望实现的两化融合成果。水平的提高,即意味着创新能力的提升,必然导致“在技术上、商业模式上、资源利用上、扩展企业影响力上建立起创新的体系”(高新民),进而可以实现产业的升级和换代。但我们仍需注意,升级、换代后的产品是否还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
能耗的降低。这是最受欢迎的两化融合成果。可持续、低碳化、绿色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工业能耗的降低,既可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可降低企业自身的生产成本,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不二选择。
从业人员的减少。这是最有可能、但又最难接受的两化融合成果。效率提升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在相同生产条件下,减少从业人员的人数,进而降低企业成本。但在中国(即使是欧美),工业都是实现就业的支柱行业,从业人员的减少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是人们最不愿意提及的话题。
因此,推进两化融合的前提之一就是必须对工业化所处的发展进程、工业化发展进程与信息化水平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以此来决定不同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区域,其开展两化融合的时机和切入点。
对工业化进程快于信息化水平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在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时,应加快信息化工作的步伐;
对工业化进程慢于信息化水平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在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时,应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力度;
对工业化进程与信息化水平相当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在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时,应保持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同步进行。
(作者为山东威海市经信委副主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