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新
在信息技术革命全面渗透和深度应用的新阶段,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我们要遵循经济规律,营造“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通过应用互联网,降低了信息获取和交易成本,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前,我们处于信息技术革命全面渗透和深度应用的新阶段,信息技术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简称“四新”)。在互联网和新经济背景下,要放眼全球看“四新”问题,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营造“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互联网的本质及其主要特征
互联网本质可概括为网络、联接和互动,网络即互联网构建了新的网络体和网络社会,联接即搭建网络节点沟通的桥梁和价值传递的纽带,互动即彼此快捷顺畅地交流信息。
互联网是基础设施、内容、服务的有机统一体。在互联网的构建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去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深入,企业对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带宽、网速以及网络设备的运行环境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基础设施能力受限,将阻碍基于网络的技术、组织和业态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动力和轨迹。更快的网速、更丰富的内容和更优的服务,能更好满足企业、个人等工作与生活需求,确保用户获得高质量体验。据Internet World Stats的数据,在过去的10年中,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增长了7倍多,从2000年的3.6亿增长到超过24亿;在体育赛事中,用户上传自拍、视频内容,导致网络上传流量超过下载流量。在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进程中,需要着重解决好信息保护、安全保障、诚信机制等问题。特别是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催生了新的信息共享、数据应用、网络服务方式,使得供给方、需求方之间呈现更好的良性互动。
互联网带来生产要素的内涵扩张和重新组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对生产要素的利用和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在每次产业革命中,都会有某种关键生产要素成本大幅下跌,而新的占据主导地位的生产要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农业社会,劳动力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在工业社会,劳动、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组合,推动劳动生产率提升和社会进步;在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并与其他生产要素相互组合,优化了社会分工方式,创造了推动经济增长新的途径。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生产服务通过信息技术支撑,凝固为软件和系统,体现为网络化资源流动,促进了品牌价值提升,为社会各行各业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互联网经济与经济互联网有着本质的区别。互联网经济是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产生的崭新的经济现象;经济互联网则是指各类经济部门应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助力生产、决策、服务等。近几年,互联网正在加速渗透到各行各业,催生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分包众包众筹等新组织、新业态、新模式。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经济主体的各种经济活动,政府职能部门、社会机构等主体的经济行为,都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网络,要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经济信息,依靠网络进行预测和决策,许多交易行为也直接在网络上进行。社会经济活动呈现5R特征,即Reduce、Reuse、Recycle、Remanufacture和Reconsumption,零部件跨国采购、加工制造环节分散到全球,个性化、定制化生产服务创造更高价值。
“四新”发展的途径和机制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各类技术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地催生新的业态和模式,促进产业体系演进和变革。
互联网为新技术、新组织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和催化剂。新技术不是简单的产品技术或实验室技术,而是指可实际推广、替代传统应用和形成市场力量的新兴技术。如3D打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电网、机器人、M2M、OLED、智能驾驶、可穿戴设备等,即基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面向市场需求、以应用为导向的综合性技术创新。从产业组织的角度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产品的供应链从“链状”或“树状”向“网状”转变,企业竞争力从规模优势向产业链整合优势转变。一些专注于生产特种产品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围绕大企业的生产服务,密集投入特定领域的技术研发,占据新出现的细分市场。由大企业建立整合集成平台,提供技术支撑和生产性服务,由小企业从事具体生产活动,将成为与互联网经济相适应的产业组织形式和重要生产方式。
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各类新业态和新模式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打破原先垂直分布的产业链及价值链,产生新的经济环节和市场活动方式,实现资源高效优化组合,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如3D打印以数字模型文件、增材制造为基础构造物体,改变了模具制造和工业设计模式,已广泛应用到相关行业领域。产业链整合重组拓展了新的价值空间,如苹果公司整合产业链、开放产品平台,形成智能终端+内容分发渠道+应用软件与数字内容服务的整合;云制造模式基于互联网建立共享制造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将巨大的社会制造资源池连接在一起,实现产业链制造资源与服务的开放协作、社会资源高度共享。平台经济与联盟经济不断涌现,平台经济包括新电商及OTO模式、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分包众包众筹创新平台等;联盟经济包括同业联盟、异业联盟、产业链联盟等,如IBM、思科、通用电气、AT&T联手组建了工业互联网联盟(IIC)。
互联网推动新兴产业演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伴随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深化应用,从现有产业领域中衍生叠加新的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的经济活动,不仅催生了新的产业领域,也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引发产业体系的重大变革。比如,在移动通信、卫星定位等技术发展之后,汽车服务带动出导航、车载信息等新增值服务;物联网、汽车电子、云计算等新技术与汽车产业融合衍生出车联网应用的新产业,移动互联网领域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推出位置服务应用;经济社会各领域海量数据挖掘分析形成大数据应用服务,互联网企业介入银行核心业务形成互联网金融等。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相互碰撞,将进一步激发服务模式、商业模式以及生产消费模式的创新发展,催生出新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在创造新经济增长点的同时,还将不断引发新的消费服务需求,进而形成巨大的新兴市场。endprint
推进“四新”经济发展的建议
要深入把握互联网和“四新”经济发展特点和趋势,确立“四新”发展导向,合力营造有利的经济环境,激发内生增长动力,推动形成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的发展机制。
坚持“六要素”综合统筹,营造“四新”发展氛围。“六要素”即指规划定位、市场主体、载体建设、重点项目、产业投融资、政策与服务环境。一要坚持规划引领和正确的定位导向,明确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基础条件和目标,以及路径办法和抓手。二要明确主体,更多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做优做强优势企业,改造提升存量企业,调整淘汰劣势企业。三要优化载体建设,推进园区基地化、基地精细化发展,创新“四新+基地+基金”的载体建设模式。四要推进项目建设,根据产业链细分,吸引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形成相互支持配套的产业生态圈。五是投融资机制创新,促进政府、企业、金融、社会资金对接,设立重点领域产业基金和并购基金。六是优化政策与服务环境,包括市场环境、诚信环境、政策环境等,服务转型、服务“四新”、服务企业、服务人才。要高度关注国际最新案例和发展态势,找出需要开题解题破题的重点领域以及可以发力的小切口,按照“六要素”定位到细分领域企业主体,优化载体、政策和服务环境等。
优化推进和支撑体系,形成“四新”内生增长机制。一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推进“四新”发展坚持“四个导向”,即从单纯的技术导向转向创新导向,从政府导向转向市场导向,从目标导向转向问题导向,从能力导向转向应用导向。二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内积极培育“四新”,通过制造业能级提升催生“四新”,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对接“四新”。三是开展“四新”推广应用重大专项,推进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光伏、LED、北斗导航、车联网等扩大应用专项,推动技术产品、应用领域、商业模式拓展创新,实施一批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四是搭建“四新”信息平台,链接相关联盟、园区、协会、风投机构等,跟踪发现、合作引进包括龙头企业、关键技术中心等在内的“四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机构、领军人物和团队。
加强新载体规划建设,搭建“四新”经济集聚平台。一是产业基地园区作为发展“四新”经济的新载体,要吸引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集聚,打造产业生态系统;要明确共性和个性问题,通过载体建设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需求导向,近三年内合力建设20-30个以“四新”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新载体。二是坚持分类管理,推进“四个一批”,即放大一批发展势头良好的新载体,做优一批初露端倪的新载体,做强一批有基础和优势的新载体,培育一批细分定位和目标明确的新载体。三是注重多措并举,以推进园区基地化工作引领新载体建设,以支持优秀开发主体发展带动新载体建设,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区域和乡镇工业区转型升级促进新载体建设,以搭建园区综合信息平台拓展新载体建设。四是做好“四个服务”,不断优化服务“四新”、服务转型、服务企业、服务人才的工作机制。
完善公共服务和管理方式,助力“四新”经济发展。一是完善涵盖“四新”的企业服务体系。将“四新”企业纳入全市服务企业机制覆盖范围,探索将“四新”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范围,促进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从供给侧向需求侧转型,推动营改增向支持“四新”方向完善。二是深入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公开共享。完善政府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扩大政府数据服务试点范围,形成政府数据对外服务的统一门户,加大对医疗、交通、教育、征信等领域公共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力度。三是探索推广“负面清单”应用。结合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应用“负面清单”管理方式,为创新创业企业发展营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四是推动相关行业加大开放力度。如对再制造涉及的海关通关、检验检疫等推进政策突破和程序简化,加大第三方支付、电子商务领域的开放度等。
(作者为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