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珠娜 张晓晖 鄂白羽
摘 要:在论述郑州市生态廊道发展历程和各个阶段主要成效的基础上,总结了郑州市生态廊道建设的创新之处和存在问题,对今后郑州市生态廊道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生态廊道;发展历程;创新;成就;郑州市
中图分类号 S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1-125-04
Abstract:Discussing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main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 of Ecological Corridors at the every stage in Zhengzhou City, 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innov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finally gave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ecological corridors in Zhengzhou City.
Key words:Ecological corridors;Development course;Innovation;Construction achievement;Zhengzhou City
素有“绿城”之称的郑州,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随之也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诸如:汽车尾气、雾霾天气、PM2.5污染等。大量研究证明,城市森林是城市惟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在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时代背景下,发展城市森林有效途径就是建设生态廊道和公园绿地[1-3]。郑州市自2012年提出在全市开展生态廊道建设,通过2a多的实践,积累不少经验,也发现不少问题。为此,本文在总结郑州市生态廊道建设历程和成效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郑州市生态廊道建设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期为今后郑州市生态廊道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1 研究区概况
郑州市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东西跨度166km,南北跨度75km,总面积约为7 446.2km2。地势西高东低,海拔75~1 512m。西南部为嵩山山脉,西北沿黄河为岳山、广武山丘陵地带,东部是黄淮平原。处于暖温带,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资源充足,年降水量为600~700mm。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不但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更是全国交通枢纽和中原经济区及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
2 城市生态廊道发展历程及主要成效
据资料记载[4,5],郑州市生态廊道建设从简单的道路绿化到绿色通道再到现在的多功能生态廊道,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系统,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末期。建国后,郑州市林业发展是以粗放的扩大绿化面积为主的林业发展方向。在此过程中,间断性地营造了以沙区防护林带、林网和道路行道树等最初的无规划的扩容式的廊道建设,主要成效有:1950-1952年建设的0.8万hm2郑郊东北沙区、东南沙区和贾鲁河沿线的防风固沙林带[3]。1984-1989年在团中央、共青团河南省委的号召下,由共青团郑州市委发起黄河南岸防护林带建设活动,历时6a,共完成造林0.45万hm2[4]。
第二阶段,从1998年开始到2010年。这一阶段是郑州市林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生态廊道建设的一个重要时期。生态廊道建设主要是以绿色通道和环城防护林为主要形式的绿化建设。在这期间,郑州市林业生态建设和生态廊道建设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为今后郑州市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建设成就有:1998年,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交通部、铁道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的通知》(全绿字〔1998〕1号)要求,首次提出绿色通道建设工程,以境内铁路和公路国道、省道为依托,在其两侧建设高标准的防护林,绿色通道建设范围涉及全市12个县(市、区),林带每侧宽0.02~0.1km。1999年,经河南省林业厅、河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开始实施环城生态防护林示范工程,工程包括绕城公路、贾鲁河金水段、开洛高速市区段、京珠高速机场段,总长105.5km,林带覆盖面积1 000hm2。2003年,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制定了《郑州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了以“二环”、“三圈”、“四带”中道路林带、林网建设的为主要载体的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其重点是将森林生态城范围内所有城市快速环路、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绿化,总长度629.9km[4]。根据规划,2005年底,经完成了境内的京广、陇海铁路、107国道、220国道、310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开洛高速公路、豫03公路、豫04公路、郑少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道路绿化。到2009年底,新造造林面积6.67万hm2,沿黄河大堤建起了一道宽1.1km、长74km的绿色屏障,沿公路、铁路及主要河流建成了多道绿色长廊。2008年率先在全省提出了建设“一核、二脉、三区、一网络”林业生态市的规划。在规划中首次提出了“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并首次将生态廊道分为5个级别,提出了不同级别生态廊道的绿化要求。这一时期生态廊道建设的主要特点是,在以往绿色通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植物品种,提高景观配置效果等手段,提高道路和水系绿化水平,在保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生态廊道建设的景观效益。2010年底基本完成全市所有公路、铁路、河流等通道两侧绿化。
第三阶段,从2011年至今。这一阶段是郑州市生态廊道建设全面发展和多种功能完善成熟时期。主要建设成效有:2011年8月,在郑州市第十次党委会上,提出生态廊道建设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此生态廊道建设在郑州市进入规划设计阶段。2012年2月,在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生态廊道建设是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6个切入点之一,标志着生态廊道建设在郑州的正式实施。2012年底,出台了《郑州市生态廊道建设设计导则》,明确生态廊道建设的概念、标准、指导思想、原则、树种选择、建设模式和功能定位。经过3a的实践,截至目前,全面完成“二环十七放射”和四环以外的40条主要路段、10条水系河道、10个道路节点高标准绿化,建设生态廊道总长度约2 000km,绿化面积约6 100万m2,建成公交港湾154个、自行车道306km,人行步道349km。这一时期生态廊道发展特点是以“两环十七放射”为典型,通过示范带动,全面启动全市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建设;通过丰富道路绿化植物群落、增加慢行系统规划和森林游憩配套设施等措施,完善郑州市生态廊道网络体系。endprint
3 郑州市生态廊道的创新之处
3.1 城市规划理念创新 由于历史原因,郑州市城市近郊范围内,出现大量的依路而建,依水而建的民居、厂房等房屋,道路周围在无形中成了“非法生产、非法经营和非法建设”的问题聚集地,这严重影响着城市形象和城市发展格局。生态廊道的提出彻底改变了郑州市城市空间发展结构,将城市所有道路依据承载功能进行分类,并根据道路分级设定生态廊道建设规模和标准,根据不同的级别,道路两侧分别建设10~50m带状绿地。首次通过规划形式,将交通道路两侧土地以法定形式划线定桩保住生态建设空间,在郑州市城市规划建设中具有划时代意义。
3.2 建设理念创新 为满足生态环保出行的建设目标,提出了“公交进港湾,行人在中间,辅道在两边,休闲在林间”生态廊道建设理念。通过在植物为主的带状绿地内,构建慢行系统和配套服务设置,将生态廊道内融入人行道、自行车道、公交港湾、绿岛加油站等公共建设施综合体,以此达到交通、人行、绿化、生态的和谐统一。这一理念,是集国内外生态廊道建设实践之精华,结合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和现代城市居民亲近自然需要而提出的,将过去城市道路两侧内部绿化改为外部公共绿化,有利于在生态廊道中布局园林景观和休闲健身场所,既集约利用土地,又提升了城市品位,实现了内涵式发展。
3.3 景观配置模式创新 郑州市生态廊道的总体景观构成为“前景林+中景林+背景林”,前景林主要是指紧靠道路的林带,背景林为生态廊道最外围的林带,中景林是介于前景林和中景林之间的林带。各林带根据道路两侧实际情况和承担的综合功能,配置不同类型的植物品种,配以合适的种植方式进而形成不同的景观结构。一般情况下,前景林主要起防护、美化、隔离、视线引导等作用,其景观配置以常绿树种、彩叶树种和花灌木为主,丰富道路两侧的景观,形成一定的景观序列。中景林是生态廊道符合功能的主要载体,生态廊道的配套设施和慢行系统都建立在此林带内;中景林也是生态廊道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场所,中景林植物的配置可以充分体现当地的地域植被特色,在种植模式上,可根据当地林业产业特点,发展林果一体化、林苗一体化等经营模式。背景林主要以防护和隔离效果为主,主要选择速生、防护的乡土树种,以密植为主的种植方式。这样通过利用植物的枝、叶、花、果等形态和色彩,体现整体与局部、统一与变化、主景与配景及基调树种、季相变化等关系,形成群落结构多种和季相变化丰富的景观空间层次,以实现生态廊道景观多样化、生态经济化建设目标。
3.4 土地流转方式创新 在推进生态廊道建设过程中,郑州市共完成违章建设用地拆迁120万m2,通过把拆迁出来的土地通过绿化转化为农业农地,腾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置换到最需要发展的空间,有效缓解了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为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展了空间。通过将私搭乱建、低价占用的违法建筑拆迁以后,按照新的城市布局建设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和生态环境,使沿线群众享受到更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3.5 城市发展思路创新 通过生态廊道建设规划,郑州市将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做了重新梳理,一改传统的“摊大饼”模式,确定了“组团发展、廊道相连、生态隔离、宜居田园”的布局。各个县城作为郑州的“组团”,向心发展,接受中心城区的辐射,用生态廊道建把中心城区和组团有机“串”起来。通过生态廊道建设,缩小城乡廊道及基础设施差距,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开辟一条快速通道。
4 郑州市生态廊道建设存在问题
4.1 缺乏统一的规划方案 郑州市生态廊道建设自2012年2月正式实施以后,提出了“以大刀阔斧、势如破竹的气势,迅速掀起交通道路和生态廊道建设热潮”的口号,以政治手段得以快速推进,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是由于生态廊道建设缺乏完善的全面规划,使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后期发展方向等关键性问题出现了没有政策和技术支撑的现象。
4.2 物种配置缺乏科学性 郑州市生态廊道建设提出了“大绿量、高密度,多节点、多功能,乔灌花、四季青,既造林、又造景”的绿化定位,为了短实践内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通过大规格高密度的方式进行建设。这种植物配置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预期绿化目标,但是这种种植方式的弊端也是明显的,不但增加建设成本还与生物发展规律相悖。
4.3 服务设施有待完善 郑州市当前只有20%的生态廊道完成了配套设施和慢行系统建设,还有相当一部分廊道配套设施未及时跟进、完善,与群众的期望和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已建成的生态廊道使用效率不高,影响生态廊道建设的长期发展。
4.4 缺乏长效管护机制 当前,郑州市生态廊道的管护工作主要以施工保质期内的施工单位所开展的后期维护为主,没有统一的管护办法和管护机制,大部分工程已经到了施工结束后移交阶段,如果不及时出台相应的管护办法,生态廊道建设将处于停滞阶段。严重影响着建设成果的巩固和功能的发挥。
4.5 经营理念保守 郑州市生态廊道是以政府投资为主的绿色生态基础设施,主要以发挥生态、景观和休闲为主的基本功能,以抑制城市蔓延和规范城市空间发展为主要作用。生态廊道经营管理主要是建设和保护为主,这种“单一保护”为主的经营理念,严重影响着生态廊道8大功能的综合发挥,也使生态廊道持续发展失去动力。生态廊道建设和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撑,在政府资金有限的条件下,激发不了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廊道建设和后期管护难以持续,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城市生态廊道地区,这种纯保护型经营理念既不现实也不利于生态稳定,弊端显露无疑。只有转变经营理念,以生态保护为主,合理开发利用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廊道建设管理。
5 结语和建议
郑州市生态廊道建设经历了从20世纪中期以防风固沙林带和黄河防浪林为主要代表的发展时期,到20世纪末的绿色通道建设时期,再到21世纪初的多功能复合型生态廊道系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存在一定的困境。生态廊道是建设森林城市的主要载体,是“绿城郑州”实现“美丽郑州”的重要途径,今后应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完善。endprint
5.1 制定统一规划 生态廊道建设是一系统的长期的工程,制定郑州市生态廊道建总体规划,以法定的形式将生态廊道建设规划融入郑州市城市发展规划,并确定郑州市未来城市发展的绿色基调底,为今后生态廊道建设规范化建设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础。
5.2 完善生态廊道网络系统 当前郑州市道路生态廊道普及率达90%,生态廊道网络框架结构基本建成,但是只有20%以上的生态廊道初步完善了配套服务设计建设和慢行系统建设。因此,建设仅仅是生态廊道建设的起点,不能停留在工程建设的本身,今后生态廊道建设工作重心应以完善成熟、增加配套、查缺补漏为重点,以提高连接度和服务功能为目标进行有序推进。
5.3 建立多元化的长效管理机制 “建”只是生态廊道建设的起点,管才是生态廊道建设的重点。尽快制定全市统一的管护办法和技术标准,确定生态廊道管理运营方式,落实管理主体、管理职责及管理经费,制定详细考核细则,避免生态廊道后期管护出现真空期。同时为实现生态廊道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郑州市应积极探索生态廊道管护新的投入主体和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和组织参与生态廊道管护和运营工作,建立以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管护运营机制。
5.4 优化种植模式 生态廊道植物配置模式是生态廊道建设的灵魂,是生态廊道功能发挥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生态廊道建设,以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和出行舒适功能为基本目的,以丰富生物多样性为指导,结合廊道在城市规划和人民生活中的主要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植物搭配和合理的种植方式满足社会的各种需要,应以近自然造林方式为主,一般采用稀植、自然式布局,合理安排景观尺度,防止视觉疲劳。
5.5 合理开发利用 合理开发生态廊道是生态廊道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是解决“保护与发展”困局的重要途径之一,应以经营的理念发展生态廊道。将城市生态廊道按照所承载的主要功能进行分类,在确保生态廊道核心生态要素得以严格保护的前提下,适当开发生态廊道,在实现生态保护的同时兼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约束等手段,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生态廊道项目开发,同时规范开发活动内容,防止市场利益驱动下的盲目开发。结合郑州市特点,可适当发展如下廊道产业: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生态廊道可适当发展以休闲和健身为主题的设施或场所;在郊野地区生态廊道根据当地林业产业特点可以适当发展“林苗一体化”或者以“采摘园”为主的林业产业项目;在通往主要景区的生态廊道内可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发展以生态文化为品牌的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达良俊,陈克霞,辛雅芬,等.上海城市森林生态廊道的规模[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4):16-18.
[2]关华.道路建设中的生态问题--应用生态廊道设计降低生态冲击的新观点[J].生态规划,2006(1):112-116.
[3]张庆费,徐绒娣.城市森林建设的意义和途径探讨.大自然探索,1998,18(68):82-86.
[4]郑州林业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5]郑州林业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
(责编:徐焕斗)endprint